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王凌霄亢春彦(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1191)摘要:《炎症》是病理学总论的第三章,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章。

该文基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病理学《炎症》进行教学设计,帮助了学生理解并应用,提高了授课质量。

关键词:炎症;临床医学;教学设计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炎症》本章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学生不容易理解。

本文针对《炎症》这章内容优化了教学设计,旨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一、《炎症》教学设计的目的病理学分成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研究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强调的是“共性”,各论则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系统中不同疾病各自的规律,强调的是“个性”,总论是各论的基础。

《炎症》的核心内容在病理学的总论,但各论中要讲述每个系统或是器官的炎症,因此总论中《炎症》的内容是基础,起到重要的传送带作用,只有掌握好总论中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才能更好的学习及掌握各个系统或器官炎症的病变,所以说《炎症》这一章节十分关键,因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授课质量。

二、《炎症》教学设计的过程所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命家、易慧智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

(一)学情分析病理学开设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理生化、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等相关学科的医学基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进入了医学生的角色。

《炎症》一章,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与临床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但学生临床专业学科尚未涉及,不能很好的结合临床,且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因此学习效果比较差。

炎症教案

炎症教案

课目:病理学授课时间:2学时章节课题:第三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念及原因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课型类别:课堂讲授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

2、熟悉炎症的原因及局部临床表现。

3、了解炎症的全身反应。

本节重点:炎症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

本节难点:1、炎症介质的种类及作用。

2、急性炎症时的血管反应。

3、各类型炎细胞的功能。

教学进程:复习旧课(5分)讲解新课(75分)课后小结(10分)参考书及教具:病理学本科教材、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第一节炎症的概念及原因一、炎症的概念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的综合性反应....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局部病变:变质、渗出、增生局部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

二、炎症的原因1、生物性因子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引起炎症最常见的原因2、物理性因子如:高温、低温、射线、切割、挤压等。

3、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

内源性化学物质:尿酸、尿素等4、超敏反应5、组织坏死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统称变质(一)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可出现:水肿、脂肪变性、坏死。

间质可出现:粘液样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

(二)代谢变化1、局部酸中毒2、组织内渗透压增高(三)炎症介质1、概念:诱导并参与炎症发生、发展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2、种类:(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溶酶体释放的介质细胞因子一氧化氮(2)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酶系统3、主要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二、渗出概念:炎区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

(一)血管反应1、细动脉短暂收缩:几秒钟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二)液体渗出1、渗出液的概念及其与漏出液的区别2、渗出液的生理意义:(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局部损伤(2)给局部组织带去营养、带走有害代谢产物(3)渗出液中含有补体、抗体、溶菌素等防御物质(4)渗出液中含有纤维蛋白,有利于修复和局部防御3、渗出液的病理意义:过多渗出液会导致:压迫、阻塞、粘连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教学设计内容整合将知识点设置成对应的学习任务课上环节及时间分配【破冰畅谈激趣思考】约5分钟【任务一】根据模式图,说出炎症时的血管反应特点。

约10分钟【任务二】完成粘贴图表,明白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约10分钟【任务三】为白细胞吞噬过程动画配音,熟记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约25分钟【任务四】完成连连看,掌握常见炎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约20分钟【巩固练习总结点评】约15分钟【课后延伸拓展升华】约5分钟学生说出自己搜集到的在乡村比较常见的炎症局部红肿的例子。

展示脚踝扭伤和急性扁桃体炎时局部红肿的图片,提出问题:炎症局部为什么会出现红、肿?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根据模式图说出炎症时的血管反应特点炎性充血时局部微循环的动力学变化血管反应动画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模式图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不利:压迫、阻塞、粘连、影响功白细胞游出模式图白细胞渗出:1、白细胞边集、附壁白细胞吞噬模式图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识别和粘着、包围吞入炎细胞吞噬动画炎细胞吞噬的一系列动画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巨噬细胞杀灭孢子细菌中性粒细胞攻击细菌【专业对接】简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炎症渗出过程动画病理学学习任务书、熟悉炎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和参与的炎症反应类型。

教学反思1、信息化技术助力翻转课堂通过电子书、多媒体网络教室、班级QQ群、4a学习网、教师微课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增加了课前自学的效果。

2、信息化技术易化重难点大量动画的应用,使微观、抽象的病理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具体,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3、信息化技术增进学习趣味通过粘贴卡片小游戏、连连看小游戏及在线答题,系统自行评判等环节,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病理学炎症实用教案

病理学炎症实用教案

②吞 入

③杀伤和降解
第2第二9十页九页/,共共11424页1。页
• ①识别及附着
• 指吞噬细胞与病原体 或组织崩解碎片等接触 ( jiēchù)、附着的过程。
• 调理素:一类能增强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蛋 白质。 包括IgG的Fc段、 C3b及C3bi、集结素。 调理素与白细胞表面受 体结合,可显著提高吞 噬效率。
(2)间质细胞:结缔组织的粘液样变性、纤
第第3三页页,/共共11424页1。页
• 2、渗 出exudation

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
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
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
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其
中渗出的液体成分称为渗出液;细
胞成分称为炎细胞;两者合称渗出
物。
第4第页四页/,共共1412页4。1页
5~20um/min。
• 诱导白细胞定向移动的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具有特异性,并可激活白细胞。

不同的炎症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不同,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
明显,而淋巴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弱。
第第2二6十页六页/,共共11424页1。页
趋化因子
外源性: 细菌(xìjūn)产物 内源性:补体成分: C5a
第第3三7十页七页/,共共11442页1。页
• 单核巨噬细胞 • 圆形,14~20um,核呈肾形或不规则。 • 含酸性(suān xìnɡ)磷酸酶、过氧化物酶。
吞噬大的病原体,异物和组织碎片,处理抗 原。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非化 脓性炎症(结核、伤寒);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特异性免疫反应。
第1第6十页六页/,共共1412页4。1页

【病理学教案】第5章 炎症

【病理学教案】第5章 炎症

第六次(2学时)一、题目第五章炎症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分类2.熟悉:炎症的原因和分类3. 掌握:炎症介质概念、种类及主要作用;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的形态特点4. 熟悉:渗出的主要表现三、教学内容(一)炎症概述1.炎症的概念2.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3.炎症的原因和分类:超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亚急性炎症(二)炎症的基本病变1. 渗出:主要表现2. 炎症介质:概念、种类及主要作用3. 基本病变:(尤为渗出)炎性细胞的渗出过程4. 各种炎性细胞形态及功能5.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炎症的概念2.炎症局部临床表现3.炎症的全身反应4. 基本病变:(尤为渗出)炎性细胞的渗出过程5. 各种炎性细胞形态及功能6.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第七次(2学时)一、题目第五章炎症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及特点2.掌握:慢性炎症的类型的形态特点3.熟悉:慢性炎症的原因4.熟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痊愈、迁延不愈、蔓延播散)三、教学内容(一)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的形态特点(二)第三节慢性炎症1.原因和分类2.慢性炎症的类型:非特异性慢性炎、肉芽肿性炎(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1.痊愈2.迁延不愈3.蔓延播散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炎症介质的概念及常见炎症介质2.细胞因子3.增生概念及病变4.炎症的结局5.纤维素性炎发生部位及病变特点6.化脓性炎类型及病变7.肉芽肿性炎概念及常见肉芽肿性炎。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局部及全身反应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局部及全身反应
PECAM-1
rolling (NLM)
rolling, adhesion (NMT)
adhesion, trans (all leukocytes)
adhesion (EML)
rolling (LM) lymphocytes homing to HEV
transmigration
•重新分布
黏附的调节
病程短 以渗出为主要特征
2 慢性炎症(chronic~~):
病程长 以增生为主要特征
第二节 急性炎症
一 血管改变:
(一)血管口径和血流的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动脉性充血、血流加速 静脉性充血、血流速度减慢 白细胞边集游出、红细胞漏出
正常血流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流 开始变慢,血浆渗出
acute bronchopneumonia
白细胞渗出:
主动过程,阿米巴样运动方式 渗出的细胞类型取决于致炎因子的类型和性质 在不同的阶段细胞也不同
•趋化作用(chemotaxis)
定义: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化学刺激物作定向
移动称为趋化作用。 这些化学刺激物就叫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 内源性趋化因子和外源性趋化因子两类。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 变质 (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 渗出 (exudation):
--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经血管壁进入到 血管外组织的过程。
◆ 增生 (proliferation):
--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在炎症时会增生
炎症的基本临床类型
1 急性炎症(acute ~~ ):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就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1.了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并能够分析炎症的基本机制。

2.掌握常见炎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

3.掌握炎症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教学内容:
1.炎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炎症的基本机制
3.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
4.炎症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积极性。

2.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看法。

3.实验室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炎症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教学评价:
1.考查学生对炎症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答辩学生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的理解。

3.考查学生对炎症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1.教材:《医学概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学》等。

2.多媒体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实验室设备及试剂:显微镜、玫瑰红、直接涂片、染色试剂等。

炎症教学设计方案

炎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生机制。

(2)了解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3)熟悉炎症的病理生理变化。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炎症的临床表现。

(2)能够根据炎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炎症疾病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炎症研究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炎症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2. 炎症的局部表现3. 炎症的全身表现4. 炎症的病理生理变化5. 炎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炎症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 小组讨论法:针对炎症的治疗方案,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炎症模型的制备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炎症的病理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炎症的兴趣。

2. 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生机制:- 介绍炎症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

- 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炎症的病因和诱因。

3. 讲解炎症的局部表现:- 介绍炎症的局部表现,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炎症的局部表现。

4. 讲解炎症的全身表现:- 介绍炎症的全身表现,如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

- 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炎症的全身表现。

5. 讲解炎症的病理生理变化:- 介绍炎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如血管反应、细胞反应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 通过实验教学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炎症的病理变化。

6. 案例分析:- 通过典型病例,讲解炎症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提高诊断能力。

7. 小组讨论:- 针对炎症的治疗方案,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治疗方案。

8. 总结:- 总结炎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基础教研组
2018.3
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课程的内容,在教学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通过微课、图片、视频的展示等,加强学生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的认识;通过导学案、习题练习等,可以巩固知识,使学生有所收获产生成就感,持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中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部分简单医学知识来说,能归纳和概括,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知识内容点拨讲解,以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导学案的完成、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及时间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以图片的展示导入主题:
活动1 3min 【讨论】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哪些表现?是如何发生的? 2.炎症是如何形成的?炎症的出现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3.结合平时的知识,请同学们说一下炎症的病因、临床表现、炎症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图片的导入,让学生看到炎症的基本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能明确病理学对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明确
目标 引入新课
展示教学目标(PPT 展示)
一.炎症的概念(老师对炎症的概念做点拨讲解)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炎症的意义: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1.炎症的本质:以防御为主。

2.炎症的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炎症的临床表现:红、肿、热、 痛、功能障碍。

活动2 3min
【图片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炎症彩图的展示及学生观察的结论,指出本节课的主题是:炎症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强调指出: 1.炎症的本质:以防御为主。

2.炎症的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炎症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展示炎症的彩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 什么是炎症? 并且指出: 1.炎症的本质 2.炎症的病理变化 3.炎症的临床表现 对后面知识的讲解做了一定的铺垫。

合作
交流
探究
新知
合作
交流
探究
新知
合作
交流
探究
新知
二、炎症的病因(学生提前自
学)
1.生物性因子
2.物理性因子
3.化学性因子
4.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活动3 2min
【通过图片展示、预习案的结
合,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学、讨论、总结出炎
症的病因。

【设疑】炎症的病因有哪些?
【案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图文并茂,直观
了解,结合生活中
常见疾病,让学生
从感性的生活常识
转换到理性专业知
识学习。

知道炎症
的病因有哪些?为
日后临床专业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对机体造成损伤)
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
变性、坏死。

原因:致炎因子直接作用,
或由血液循环障碍以及炎症介
质的作用。

病变:
1)实质细胞: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坏死。

2)间质:粘液样变性、纤
维蛋白样坏死。

代谢变化:局部酸中毒,组
织渗透压增高。

图片的展示:
炎症介质:
1.参与并诱导炎症发生的具有
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也称化
学介质。

2.分为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两
大类型。

炎症介质的共同作用(教材45
页表4-1)
1.促进血管扩张。

2.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
热、疼痛、组织损伤。

3.对白细胞起趋化作用、白细
胞的渗出和激活。

活动4 7min
【讲解】结合复习案, 学生对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坏死等
病理现象掌握的基础上,通过
图片展示,老师以启发引导的
方式,重点点拨讲解变性及炎
症介质。

【设疑】在炎症当中炎性介质
发挥了哪些功能?
【思考】出现炎症时,为什么
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结合复习案,让
学生知道在变性和
坏死的基础上形成
了变质,对学生形
成可持续发展的思
维的引导,培养学
生热爱学习的兴
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