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精品6篇)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预防手足口病》教案:预防手足口病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的介绍。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
3.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策略:1.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2.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关注个人卫生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让学生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正确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手足口病患儿照片,引起学生对手足口病的兴趣。
2.知识传递: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方法介绍: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饮食等。
4.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通过示范洗手的正确方法、讨论正确的饮食习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践行所学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正确演示洗手的方法和讨论正确的饮食习惯。
3.学生表达了对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视。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合理,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手足口病的关注度。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对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了初步的了解。
3.在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巩固,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
这个教案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进行教授和训练,包括手部和脚部的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以及个人防护措施等内容。
在反思这个教案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首先,教案中的案例分析不够具体和实际。
手足口病常见于婴幼儿园和幼儿园,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设计案例,包括儿童个人卫生不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的饮食卫生状况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手足口病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其次,教案中的知识点过于简单和零碎,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应该按照手足口病的预防主题进行整理,包括病原体的介绍、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另外,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
除了讲解和分组讨论外,可以引入游戏、小实验等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手绘卫生习惯的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模拟饮食卫生的演示,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教案中的评估方式也需要改进。
除了课堂练习外,可以开展小组或个人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案,并进行实践和反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检验他们对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教案需要在案例分析、知识整理、教学
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只有在不断完善的教学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预防手足口病的能力。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预防手足口病》教学目标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定义: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指和足底出现疱疹;–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发红、起水疱等;–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预防方法:勤洗手、保持卫生、避免食用生食、不与病人接触等。
2.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教育学生睡觉前、饭前、上厕所后等洗手;–饮食卫生:吃熟食、切忌食用生食、避免口腔接触水杯等;–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拥挤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不随地吐痰、不用手捂嘴、不与病人接触等。
教学方法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手足口病,并通过图画或口头描述,让学生知道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讲解:围绕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讲解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讲解中加入常见误区,引导学生正确预防手足口病。
3.活动:通过游戏、问答、实例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足口病及其预防方法。
4.讲评: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强化养成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图画和口述理解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并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教学目标得到了达成。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导入、讲解、活动和讲评四种教学方法,其中导入部分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而在讲解和活动环节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问答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因此,教学方法得当且丰富。
3.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我的教学反馈不够及时,而且信息留存不够明确。
对于反馈的内容,我也没有做到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3. 提高幼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三、教学准备:1. 手足口病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视频或课件,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3. 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播放视频或课件,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3. 互动环节: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保护自己免受手足口病的感染。
4. 演示洗手步骤: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步骤,并让他们亲自操作。
6. 总结:让幼儿复述所学内容,检查他们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讲解洗手步骤和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4.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幼儿亲自洗手、使用纸巾等。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教学延伸: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内设置手足口病宣传栏,张贴相关图片和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防范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足口病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3. 定期检查幼儿的健康状况,关注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以评估教学效果。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反思(共5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反思(共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反思《大班健康活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健康活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
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
(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
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防备手足口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防备手足口病》含反思一、教学目的1.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防备措施;2.培育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加强家长对幼儿卫生和健康的关注和认得。
二、教学内容1.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防备措施。
2.如何防备手足口病。
3.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想象本身得了手足口病的感受,让幼儿感受到病痛的不舒适,引导幼儿关注本身的身体健康。
2.学问讲解(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幻灯片、教具等工具,向幼儿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防备措施,同时解释一些专业术语,使幼儿易于理解。
3.情境体验(30分钟)(1)模拟幼儿园卫生情况,让幼儿识别幼儿园卫生不良的地方,如不干净的玩具、乱放的物品等。
(2)分角色扮演为家长、医生、感染者,让幼儿体验防备手足口病的措施。
4.操作练习(30分钟)(1)演示正确洗手的方法。
(2)切实让幼儿把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3)让幼儿相互察看,发觉不卫生的习惯并进行指正。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让幼儿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激励幼儿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幼儿表现出了较好的参加性和学习热诚,大多数幼儿学到了正确的防备手足口病的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卫生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幼儿卫生与健康的关注也需要加强。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育活动的效果虽然比较理想,但在操作练习环节中发觉了一些问题,即有些幼儿习惯不佳,难以适时改进。
应针对这些问题,实行更细致的教育方法,例如渐渐帮忙幼儿形成正确的卫生意识和习惯。
除此之外,家庭与园所的合作也特别紧要,在家园联合中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卫生素养。
大班健康预防手足口教案反思

关于预防大班生健康手足口病教育的思考大班健康预防手脚口叛乱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关键活动和困难,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巩固对手口蹄疫病的认知,并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适合幼儿园教师。
参加大班健康活动课程,看看手足口的预防。
活动目标:1.巩固对手口蹄疫疾病的认识。
2.知道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3,心理上意识到自己的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最初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要点:活动重点:巩固对手口蹄疫疾病的认识。
活动困难:知道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准备:预防手足口,医务人员夹克的特别视频活动程序:首先,导入会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在人群中传播。
一旦我们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将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身体会非常不舒服。
请告诉我们你知道哪些传染病?二,基本环节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手足口病。
你听说过这种病吗?告诉我你知道的疾病。
2,观看视频:防止手足口病3.复习(请让孩子们在录像中记录防止手足口的方法。
让我们讨论并选择一位具有很强艺术技能的伴侣进行录音) - 因为我之前看过它。
我会忘记,但我对自己的记录印象深刻。
4.请让小组中的孩子在黑板上记录大纸卡,并指出记录的内容。
老师和老师听。
5,总结:看一下记录卡,总结孩子熟悉的方法,老师适当补充。
第三,结束部分老师在书区准备了红卡和绿卡。
当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时,根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早上使用哪张卡片检查告诉大家:红卡表示身体生病或需要多喝水。
等等,绿卡表明它是健康的。
没有发烧或未转染的儿童可以去幼儿园并服用医生开的药。
育儿老师会照顾你。
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关心自己。
活动反映: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手足口的预防,比较图像,效果好。
观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的口头表达更直观。
幼儿具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背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婴儿和幼儿是易感人群。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简单,家庭、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很容易成为疫情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来说,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教学十分必要。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了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4.促进幼儿的社交交往,学会如何互相照顾和关爱。
三、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2.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3.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2. 教学方法1.演示教学:以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形式演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游戏教学:通过互动游戏形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3.互动问答:鼓励幼儿参与讨论,能够更深地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大班幼儿进行的热身活动,比如游戏、舞蹈或视觉动画等。
(2)知识点讲解教师可以选择提供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点的PPT或视觉动画,以帮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3)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老鹰抓小鸡(幼儿会自由活动,老鹰抓小鸡),魔鬼要阻挡道路(队列行进,幼儿跨过魔鬼,注意魔鬼不让过),建筑高墙(幼儿两人链接,搭建一个高墙)等等。
•互动问答:教师在讲解完手足口病知识后,启发幼儿提出问题,辅导幼儿迅速锁定问题,找到答案并帮助其他人。
(4)总结回顾教师通过简短的总结回顾,反思教学过程,让幼儿再次记住本次教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手足口病的预防为主题,教学目标达到预期,幼儿们能够正确识别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了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教学、游戏教学和互动问答,让幼儿对手足口病的知识点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并且与同学们进行了友好的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精品6篇)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1【活动目标】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1、传播途径(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
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
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2一、活动目的:1、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1、全体起立,唱国歌。
2、辅导员宣布主题班队会正式开始。
3、主持人讲话:同学们,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我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开展本次班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4、观看《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的影片。
5、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手足口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2)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3)麻疹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6、小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讲好卫生,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
7、发出倡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8、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传染病的防治”主题班队会,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传,发动家人讲好卫生,预防各种疾病。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3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活动前和担任护士的张敬泽妈妈联系2、PPT课件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
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
让幼儿亲自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无色、无味,到处都有。
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
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
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让幼儿集体练习。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在吃饭前、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绘画、玩玩具后、体育课和室外活动后、从外面回家后等)一定要洗手。
4、结束部分: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张敬泽妈妈教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手足口病,并且知道了怎样预防,还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讲究卫生,就一定不会患手足口病。
从而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阿姨!"活动反思: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
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4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过程: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2、症状: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她们发生了什么。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
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不吃变质的食品,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活动延伸:学习五步洗手法。
活动反思: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
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5一、活动目标1、体验洗手的乐趣;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正确洗手的方法;3、能够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二、活动准备PPT、装满水的脸盆、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三、活动过程1、认识手足口病。
(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了?(生病了),这个小朋友他生病了,小朋友知道他生的什么病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感冒了、肚子疼等。
(2)、他得什么病了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拍的照片(出示得病的手、足、口的照片),小朋友们看一下,他的手、脚上,嘴里有什么?(小水泡)。
(3)、教师小结:原来这种病叫:手足口病,得这种病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浑身不舒服,在嘴里、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
所以说,小朋友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如果觉得不舒服,或是发烧就告诉老师或是妈妈。
2、了解手足口病得病的原因。
(1)、她是怎么的得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不洗手、吃脏东西等),(2)、教师小结:原来这位小朋友经常的玩完玩具,吃饭前不洗手,就得了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所以明明只能在医院里打针、吃药。
不能去他的幼儿园上学了。
小朋友说这样好不好啊?(不好)、如果得了这种病小朋友不要害怕,只要向明明这样在医院坚持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3、了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不生病呢?(2)、播放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请幼儿观看。
(3)、请幼儿回答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教师总结: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4、学一学、勤洗手。
(1)、教师示范,请幼儿跟学;(2)、请个别幼儿上台练习洗手。
5、考一考。
(1)、预防手足口病有哪四招?(2)、花花玩了玩具,不洗手就吃早餐。
(3)、小明提醒妈妈晒被子。
(4)、小明常常让妈妈帮忙打开窗户通风。
(5)、花花从不喝开水,只喝汽水饮料。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6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4、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生病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5、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感冒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
活动过程: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2、症状: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
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
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活动延伸:学习五步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