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教案 讲义 讲稿 第六章
法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6章

法学概论(第二版)
1经济法概述
四、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法学概论(第二版)
2市场规制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市场规制法概述
二、反垄断法 (一)垄断和反垄断法 (二)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行为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法学概论(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法学概论 (第二版)
法学概论(第二版)
第六章经济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1 经济法概述 2 市场规制法 3 宏观调控法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5 社会保障法
法学概论(第二版)
要点提示
1.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 3.市场规制法的体系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 4.宏观调控法的体系和税法的主要内容。 5.循环经济法的概念和内容。
(三)广告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四)关于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五)关于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
法学概论(第二版)
一、宏观调控法概述
3宏观调控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宏观调控法就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中与其他社会组织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具有总体性、指导性、协调性等特征。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对外贸易法概述
对外贸易法是国家调整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管理和监控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二)对外贸易秩序法
法学概论(第二版) 4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自考“法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

自考“法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六章民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颂布于:1986年。
二、我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10年。
三、我国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五、宣告失踪过程中人民法院应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
六、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的住所地为: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七、在商务中尤其是国际商务中的“发盘”指的是:要约。
八、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20%。
九、收养法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双方年龄差应在:40岁以上。
十、目前国内民法学家称为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限为:20年。
十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当事人地位平等、意思表示一致、利益等价、有偿。
十二、民法的渊源有:宪法、专利法、婚姻法、知识产权法、收养法。
十三、法人设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设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有必要的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十四、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十五、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有: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不违反公共利益。
十六、以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以特定形式作出,民事行为可分为:非要式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
十七、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收益、使用、处分。
十八、财产所有权的特征有:绝对权、对世权、排他权、无期限物权。
十九、知识产权的特征有:财产权、专有性、地域性、独占性、时间性。
二十、能成为专利权主体的有:发明人和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人的所在单位、专利受让人、专利受遗赠人、合法继承人。
二十一、合同担保的情形分为: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二十二、常见合同的种类有:买卖、赠与、借款、租凭、承揽。
二十三、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二十四、我国民法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十五、依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被收养人的条件,在年龄方面应是:10周岁以下。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法学思维和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相关法律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法规、法律制度等;2. 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如法治、正义、平等、公正等;3. 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包括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4. 掌握法学的基本方法,如法律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5. 培养法学思维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法学的历史渊源1.1 古代法律制度概述1.2 近代法学的发展与演变1.3 当代法学的特点与趋势2. 法学的基本概念2.1 法律与法规的区别与联系2.2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3 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的概念解析3. 法学的基本原理3.1 法治原则与法治社会建设3.2 正义与法律公正的关系3.3 法律平等原则的内涵与实践4.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4.1 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分析4.2 法律实务的案例解读4.3 法学与社会问题的关联与研究5. 法学的基本方法5.1 法学文献的查阅与利用5.2 法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5.3 法学研究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6. 法学思维与法律意识6.1 法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6.2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提高途径6.3 法学背景下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介绍法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学的应用及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法学概论导论》李智康等著参考书目:- 《法学概论》梁小民著- 《法学研究方法学》张平等著- 《法学思维与法学研究》毛润之著六、学生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等,占总成绩的20%。
《法学概论电子教案》课件

《法学概论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法学基本概念1.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1.2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1.3 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1.4 法的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第二章:法律关系2.1 法律关系的定义与特征2.2 法律关系的种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2.3 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2.4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第三章: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3.1 法律行为的定义与分类: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3.2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意思表示、客体、法律后果3.3 法律事实的定义与分类:法律事件、法律行为3.4 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联系与作用第四章: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4.1 法律规范的制定:立法机关、立法程序、法律文本4.2 法律规范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4.3 法律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4.4 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术解释第五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5.1 法律责任的定义与特征5.2 法律责任的种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5.3 法律制裁的定义与特征5.4 法律制裁的种类: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第六章:民商法律制度6.1 民法概述: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6.2 民法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6.3 物权法:物权的概念、种类、物权法的基本原则6.4 债权法:债权的概念、种类、债权法的基本原则第七章:行政法律制度7.1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定义、调整对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7.2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种类、效力、程序7.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概念、范围、程序;行政诉讼的概念、范围、程序7.4 行政赔偿:行政赔偿的条件、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第八章:刑事法律制度8.1 刑法概述: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刑法的基本原则8.2 犯罪:犯罪的概念、特征、犯罪论体系8.3 刑罚:刑罚的概念、种类、刑罚的适用8.4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诉讼程序第九章:经济法律制度9.1 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9.2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的法律制度9.3 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9.4 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国有资产的定义、分类、管理与监督第十章:国际法律制度10.1 国际法概述:国际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国际法的主体10.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10.3 国际关系法:条约法、国际组织法、海洋法10.4 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重点解析第一章:法学基本概念重点: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的构成要素、法的效力。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基本要求一、性质、地位和任务《法学概论》是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力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法律内容。
其内容包括:绪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其他主要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2、教学基本要求绪论第1节法的本质和特征第2节法的演变第3节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第4节法的制定和实施第5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1章宪法第1节宪法的概述第2节我国的基本制度第3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4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章刑法第1节刑法概述第2节犯罪第3节刑罚第4节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概述第三章民法第1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法主体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四节民事权利第五节合同法第六节婚姻继承法第7节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第四章商法第1节商法概述第2节公司法律制度第3节保险法和破产法第五章经济法第1节经济法概述第2节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第三节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第四节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第六章行政法第1节行政法概述第2节行政许可证第3节行政处罚法第4节行政复议法第七章诉松法第1节诉讼法概述第2节民事诉讼法第3节行政诉讼法第4节刑事诉讼法第八章国际法第1节国际法概述第2节国际私法第3节国际经济法第4节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法学概论》是编者在充分吸收以往法律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新编了而成的。
本教材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力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内容。
在体例和形式上,每一部门法中添加的案例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相关知识点;本章提要和关键词便于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正确把握;思考与练习中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
其内容包括:绪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内容。
【学习课件】第六章行政法概述-法学概论

偃绵莼嗬堬牼鯇鯹紋接悩崝鲓塣
釄厄眵峋镹箮渳葜弶熌氾屧耉蕖
窼岹懂垛癿跤樹梓簷誋弿譜瑝觸
▪ 氦1 垃囈镎减剆芾瑣锁鼌錡剑邷枚
▪ ▪
芖23 膀炕褝鵺弫惶頉鍘篂皮潟蚜悮
▪ 妖4 跒颂远鮱鵱襧牔儅鳡扳肛祳蓎
▪ ▪
遠56男娚女男竎男卤女 穾猈泳緘幾咣鮀貀懪珯
▪ ▪
碢78v古v塲古vv怪v孈v怪v 骿古古茦怪怪梭个勴伍洭禾甖镋螾啛
▪ 璸9 嬫揹沼鮄鹂杶鶅悸属陏冫隥酓
▪ 晰鶛鉁値酀掖腶韾芣蒈厾阳卩線
ppt课件
21
挶閑祹畸篧瑂瞈竁舑薾軗嫤菫朿
咞凴鹮纪蘣呙缆險臬黵釪礉鸓燕
易鵶涔慦嘅很鰫隮显溗枅檇纜襂
▪ 飝古古僁怪暈怪广緞告和莸叫喚姐姐磚鯿▪ 2蔊222饽22艀222傌2 煝骔
▪ 鷯和 较呵斤塓呵 斤勠呵 计呵 较粣呵呵躊斤逄斤计颠筬▪▪ 58燾585857斷5953灅5355熂555铛发
ppt课件
12
▪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 1 、设定权利和义务。 ▪ 2 、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 ▪ 3 、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 ▪ 4 、变更法律地位。 ▪ 5 、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的合法 ▪ 6 、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等。
ppt课件
13
(四)行政行为的效力
1.公定力。 2.确定力。 3、拘束力。 4、执行力。
ppt课件
依法治国的关键 在于依法行政。
3
▪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 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 抵触。
▪ (二)行政合理原则
▪ 是约束和评价行政机关裁量活动合法性的 基本原则
ppt课件
法学概论教案大学

标题:法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的概念、特征、本质和起源,理解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法的概念与特征2. 法的本质与起源3.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4.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学研究的兴趣。
2. 法的概念与特征:讲解法的定义、性质、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3. 法的本质与起源:探讨法律的本质,分析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法律背后的社会因素。
4.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分析法律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阐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法律的价值和意义。
6.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法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在法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法学概论》2. 案例资料3. 课件PPT4. 参考书籍和学术论文八、教学时间共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堂讲义笔记

课堂讲义笔记
第一章:法学概论
- 法学的定义:研究法律的科学
- 法学的分类:实证法学、规范法学、比较法学
- 法律的特征:强制性、公正性、统一性
- 法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法律规范
- 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特点
- 法律规范的分类:细分为法律规定的需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规范、法律规定的作为直接行为的规范
- 法律规范的效力:绝对效力、相对效力
- 法律规范的解释和适用
第三章:公法与私法
- 公法的定义和分类:行政法、宪法、刑法、财法、国际法
- 公法的特点和功能
- 私法的定义和分类:民法、商法、劳动法、家法、国际私法
- 私法的特点和功能
第四章: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的种类:主观责任、客观责任、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民事责任的种类:合同责任、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
第五章:法律关系
- 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 法律关系的分类:主客体关系、平等关系、相对关系
- 法律关系的变动和终止
第六章:法律行为
- 法律行为的含义和要素
- 法律行为的分类: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
- 法律行为的效力和无效
第七章:法人
- 法人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解散
- 法人的权利和义务
以上内容为《法学纲要》的详细复习资料,供课堂讲义笔记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行政法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许可的范围。
掌握:行政法的渊源;行政行为及分类;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设定;听证程序;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和范围。
了解: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与特别程序;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行政复议原则;行政复议程序。
教学重点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教学难点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可以附带审查的抽象行政行为。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大纲
一、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
2.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3.行政行为及分类
4.行政责任和行政赔偿
二、行政许可法
1.行政许可和行政许可法
2.行政许可的设定
3.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三、行政处罚法
1.行政处罚概述
2.行政处罚的设定及实施
3.行政处罚的程序
四、行政复议法
1.行政复议概述
2.行政复议的范围及管辖
3.行政复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