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电子教案
龙泉市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投影仪三角板物理小车【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 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tsv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度的学习了解,明确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通常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
通过讨论,动手纠正的学习过程,掌握平均速度公式v=ts 得运用,尤其是s 与t 的对应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于细微处见差别”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态度【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应用。
【教学难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应用教学方法: 回忆-----对比讨论-----精讲-----辅导练习【教学工具】:动画课件 ◆教学情景导入师:让学生回忆举例运动员百米赛跑、游泳,汽车启动、加速、减速、停止。
提问:1、运动员、汽车做的是匀速运动吗?2、 怎么比较每位运动员的快慢?3、 怎样描述汽车运动的快慢?(学生交流讨论)生:1、不是匀速运动 2、3用速度来描述◆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说明:运动员、汽车做的运动其速度是变化的。
像这种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板书:1、 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 提问:能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用任意一段路程(或者任意一段时间)的速度来描述整个变速运动的快慢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说明: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板书:(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作变速运动时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① 定义: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 平均速度的公式:t S v③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引导学生看P44“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例题讲解[例1]根据上表求出前、中间、后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公式s v t =及s vt =,t =s v的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引入:在现实生活中运动员的百米赛、50米游泳,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等都可看做是变速直线运动。
比如运动员百米赛:先是起跑、加速、匀速、加速冲刺、减速停止,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只要求出它任意时刻的速度就可以描述其快慢了,那么这变速直线运动如何描述它们的快慢呢?推进新课一、平均速度大家都坐过公共汽车,它在直路上起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我们坐汽车去一个地方,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而引起车速的变化等细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给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给出平均速度公式。
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s。
vt二、瞬时速度展示挂图:汽车的速度计。
老师操作,学生观察。
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速度计的指针是随着汽车的运行速度随时变化的,所以速度计表示的并不是平均速度,而是某一个瞬间的速度。
我们把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科学研究中,我们除了了解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有时候也需要知道物体的瞬时速度,比如交通管理的测速仪,它可以帮助交警测试出汽车的瞬时速度是不是超过了限定速度,以保证行车人安全和正常的交通秩序。
三、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把复杂的变速运动简单化。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第三章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重点资料).docx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投影仪三角板物理小车【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tsv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课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重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请同学们看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100m 跑道上的运动员,游泳池中的运动员, 正在降落的飞机, 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出:. 平均速度的概念.二、知识精讲一、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2.公式: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tsv =-3、平均速度的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平均速度的快慢. 温馨提示: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 ① 统一单位 ②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实际上,我们在上一节的探究中得出的速度,就是平均速度。
你知道吗我国运动员刘翔于2004年8月27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 栏决赛上,随着发令枪响,以完美的起跑,第一个跨栏后就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
随后的比赛,他在栏间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很好的节奏令他将领先的优势扩大,并最终以领先亚军一个半身位的距离冲过终点线,以12.91 s 的成绩平了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199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他也成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在田径短道项目上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观察下表你认为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吗?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跨栏时刻1答案: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不相同典例精析例题下表为D41次列车北京—济南(动车组) 时刻表 分析:要想求出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必须确定出这段路程的长度和通过此段路程的时间.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时间t 1=2h 20 min= 2.33h ,路程s 1=377 km;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时间t 2=3h 20 min= 3.33 h ,路程S 2= 495 km .解:根据平均速度公式tsv =-可得从北京到德州的平均速度v 1= s 1/t 1= 377km/2.33h≈161.8km/h 从北京刭济南的平均速度为v 2=s 2/t 2=499km/3.33h ≈148.6km/h答:D41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平均速度是161.8 km/h ,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是148.6 km/h .巩固练习1、如表所示,是北京至上海的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多少h?其平均速度多少km/h?解:由图表可知,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和路程:t=(24:00-18:08)+8:08=14h,s=1463km所以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v=s/t=1463km/14h=104.6km/h.答: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14h;其平均速度104.6km/h.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解答】解:A、因为运动员不是匀速运动,故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不能确定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故A错误;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路程不知,所以不能求得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故B 错误;C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st=100m10s=10m/s,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二、瞬时速度1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例如:兵工厂要测枪弹或炮弹的瞬时速度,检验武器弹药是否合格.交警要用测速仪测车辆的瞬时速度,判断是否超速.小组讨论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结论: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下面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问题:兔子跑的快指的什么速度大?乌龟最后胜利是指什么速度大?答案: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说明:1.平均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相对应,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曲阜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秒表、课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一、平均速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1.计算公式:v=s/t2.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课件讲述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
时速度
正在降落的飞机
平直公路加速行驶的汽车
水立方中的运动员
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利用运动物体经过的某段路程和对应总时 间的比值来平均的、全面的、总体的比较
一、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 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公式:
V=
S
t
例题
T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广州,从北京 行驶到郑州的时间是6h22min,行程 为689Km;由郑州行驶至武昌的时 间是5h23min,行程为536Km.求 T15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郑州和武 昌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练习
某汽车以4m/s的速度通过300m,接 着以6m/s的速度通过300m,它在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 )
思考题
1.某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上由甲地开往 乙地,两地相距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m,在前半段路 程中的速度是10m/s,在后半段路程 中的速度是15m/s,则汽车在整段路 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练习 1、小红骑车上学,学校到家相距200m, 当她以4m/s的速度骑完前一半路程时发 现时间紧张,为了不迟到,她改用6m/s 的速度通过后一半路程,则她通过全程 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4.8m/s C、5.2m/s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等于__任_意__时_刻__的____瞬时速度。
判断下列哪些指的是瞬时速度
1.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 2.汽车经过某一电杆时的速度; 3.第5秒末的速度; 4.我国高速动车组的运营速度约90 m/s 5.超音速战斗机的速度700 m/s 6.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5m/s 7.你骑车超过行人的速度 8.飞机起飞时的速度 9.运动员终点冲刺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b.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完成课本第章第节后的习题,重点关注以下题目:
a.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题;
b.结合实际运动问题,运用速度知识进行分析的题目;
c.利用图像法分析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题目。
3.进行一次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要求如下:
a.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运动观察,如小车、滑块等;
b.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记录数据;
-实施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请举例说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秒表、课本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一、平均速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1.计算公式:
v=s/t
2.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
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
(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图,帮助同学分析。
师:前2秒通过的路程是第1秒的2m和第2秒的4m之和,所用的时间是2秒,求平均速度要用汽车前2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2秒,求前3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与求前2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相同的,用汽车前3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3秒。
请同学们将例2做在练习本上,同时发几片胶片给几位同学。
请他们将题目解在胶片上,准备用投影仪将所做结果打在屏幕上,教师巡视,答疑。
教师可选一位在解题中忘记写公式或忘记写单位的同学,或计算有错误的同学,将其答题用投影打在屏幕上,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答题指出该同学的错误。
再找一位规范做题的同学的答题打在屏幕上,或教师给出一个规范解题的过程打在屏幕上。
教师再一次强调解题方法,注意写出所依据的公式,运算时要注明各物理量的单位。
师:我们求出了汽车在前3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4m/s,能不能说汽车在第3s内运动速度是4m/s呢?
生:不能,前3s的平均速度是汽车前3s运动的全部路程12m除以3s钟的时间得出的4m/s,若求第3秒内的运动速度,应用第3s通过的路程6m除以1s,得出6m/s。
二、瞬时速度
在交通管理中,警察需要测定司机是否超速驾驶;在兵器试验中,需要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
在这些情况下测量的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的速度,例如汽车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那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它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相同。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上节学习的速度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2.要懂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