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概述
心理测量学知识-简化

根据心理学研究进展,不断更新和优化测验内容,提高测验的效度 和信度。
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
在保证测验标准化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测验服务,满足不同用 户的需求。
06
心理测量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人格测验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格测验是心理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测量 个体的性格、价值观、动机等特质,帮助个体了解自 己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
案例二:能力测验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能力测验是心理测量学中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的知 识和技能的测验,它在教育评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能力测验通常采用纸笔考试、计算机化考试、实操评估等 方式进行测量,通过对个体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思维 模式等方面的评估,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在特定领域内的优 势和不足。例如,GRE和TOEFL等考试就是一种能力测验 ,它们通过测量个体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评估个体是 否具备进入研究生院或国际留学的能力。
心理测量的应用领域
教育领域
学生能力评估、教师绩效评价、课程设计。
临床与咨询领域
心理障碍评估、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职业领域
人才选拔、职业规划、员工培训。
社会与司法领域
人格评估、犯罪风险评估、证人证言可靠 性评估。
02
心理测量学的核心概念
测验
01
02
03
测验
是指测量某个人或事物某 方面特质的一系列问题或 作业,是心理测量的工具。
客观性、标准化、数量化、应用广泛。
03 心理测量的基本要素
测量对象(心理特质)、测量工具(测验量表)、 测量法则(解释测验分数的依据)。
心理测量学概述课件(PPT 57页)

18.11.2019
10
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心理测验的先驱:高尔顿、卡特尔。 高尔顿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被看作心理测验的开端;第一个提出 相关的概念。 卡特尔(1890)在《心理》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 验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产生:1905年,世界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产生——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
(四)等比量表
数字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 除运算。如,体重,长度等。
18.11.2019
6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
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 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 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四个方面理解)
18.11.2019
29
第二单元 效度评估的方法
一、内容效度 (一)什么是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 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要编制较高内容效度的心理测验需要:1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有个明确的 概念,并划定出那些行为与这种心理特性有关,又较密切。2测验题 目应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
欲K:提长改高度变信是后度原的,来长题的度数K与倍的原时增长的加度信公之度式比估为.计r:xx。:原:k测验rr的kxkx((11信rrk度xkx)); rkk:测验
18.11.2019
26
三、测验难度 洛德:五选一:0.70;四选一:0.74;三选
一:0.77;二选一:0.85.
四、时间间隔 两到四周,不超过六个月。
心理测量学知识ppt课件

调查法
总结词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样本的 数据,以描述心理现象的分布和特点。
VS
详细描述
调查法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样本 的数据,以描述心理现象的分布和特点。 调查法可以覆盖大范围的样本,具有较高 的代表性,能够揭示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和趋势。
个案研究法
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
信度是指测验的一致性程度,即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稳定性。
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验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想要测量的 心理特质或行为。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心理测验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信度是效度的必 要条件,但效度更高的测验不一定信度更高。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定义
根据研究和实践反馈,不断更新和改进心理测量 学的理论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领域
01 学科能力评估
通过心理测量技术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02 人才选拔
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天赋等进 行评估,选拔优秀学生。
03 教育质量监测
通过心理测量手段评估教育质量,为教育改革提 供数据支持。
职业领域
职业能力评估
心理测量学的重要性
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测量学通过客观的评估方法, 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帮 助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促进个体发展
心理测量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和 潜力,为个性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提供指导。
辅助决策制定
在职业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为 招聘、选拔和晋升提供参考依据, 帮助组织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政 策。
心理测量学概述课件

二、当代心理测验在我国发展
2024/4/20
心理测量学概述课件
11
第11页
第二节 测验常模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第二单元 常模类型 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表示方法
2024/4/20
心理测量学概述课件
12
第12页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性质 常模团体:是含有某种共同特征人组成一个群体 ,或者是该群体一个样本。
效度(准确性):所测量与所要测量心理特点之 间符合程度。
公式: rxy 2
sv 2 sx 2
二、效度性质 (一)相对性 (二)连续性
2024/4/20
心理测量学概述课件
29
第29页
第二单元 效度评定方法
一、内容效度 (一)什么是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测验题目对相关内容或行为取样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 是所欲测量行为领域代表性取样。
(四)等比量表
数字现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 运算。如,体重,长度等。
2024/4/20
心理测量学概述课件
6
第6页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定义 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
程序,经过观察人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通 在人全部行为活动中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 分析一个科学伎俩。(四个方面了解)
三、按测验材料严谨程度分类
(一)客观察验:不需要发挥想像。
(二)投射测验:需要发挥想像。
四、按测验方式分类
(一)个别测验:一对一。
(二)团体测验:一对多。
五、按测验要求分类
(一)最高行为测验:答案有正误之分。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1.测量:在心理学中,测量是指通过操作化的方法获取心理特征或心理过程的数量化数据。
心理测量通常使用问卷、测试、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2.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对于同一被试或同一心理状态,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Cronbach's alpha系数、信度相关系数等。
3.信度相关系数:信度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内部一致性。
常用的信度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4.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于确定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维度。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可以使用各种指标来衡量模型拟合度,例如χ^2检验、RMSEA、CFI等。
5.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常用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效标相关系数、敏感性、特异性等。
6.效标相关系数:效标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判断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常用的效标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7.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具体包括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
常用的测量误差指标包括标准误差、半方差等。
8.得分转换:得分转换是指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相应的标准分或百分位等形式的得分,常用于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测量工具的得分。
常用的得分转换方法包括z分数转换和T分数转换。
9.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用于确定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维度。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可以使用特征根和因子载荷等指标来确定因子数目和因子结构。
10.平均分差计算:平均分差是指根据测量工具各题项的平均得分来计算的得分差异。
常用的平均分差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总分的平均得分和计算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得分。
以上是心理测量学中常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希望对大家理解心理测量学有所帮助。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
1.基本概念
1.1心理测量: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度量和评价的过程。
1.2测量: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心理特征进行量化处理的过程。
1.3量表:用来测量心理特征或者其中一种特定属性的一种工具或者
方法。
1.4信度:度量工具在不同场合或者时间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
1.5效度:度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评估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程度。
2.1平均数: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方法为将所有数据
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2.2标准差: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方法为每个数据与
平均数的差的平方之和除以数据个数后开平方。
2.3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计
算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2.4t检验:用来判断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方法为将
两组样本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后乘以平方根下的样本个数,然后与临界值
进行比较。
2.5方差分析:用来判断不同组别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方法为
计算各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并将其除以组别之间的自由度和组内的自
由度。
2.6正态分布:描述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计算方法为利用正态分布表或者统计软件计算累积密度函数。
以上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研究者有效地进行心理测量和数据分析,从而准确地评估被测者的心理特征。
心理测量学知识

• 海拔、摄氏温度 • 4、等比量表:含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
点
• 长度、质量、时间
心理测量学知识
7/35
第二单元 心理测量基本概 • 一、心理测量定义 念
•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经过观察 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通在人全部行为活动中心 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个科学伎俩。
• 心理测量对象是人行为,严格说,只是做测验行 为。
3000人 •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
心理测量学知识
19/35
三、取样方法
• 1、简单随机取样 • 2、系统抽样 • 3、分组抽样 • 4、分层抽样
心理测量学知识
20/35
第二单元 常模类型
• 一、发展常模 • 1、发展次序量表 • 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 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 • 皮亚杰守恒: • 5岁 质量守恒 • 6岁 重量守恒 • 7岁 容量守恒
r r SEd S 2
xx
yy
SEd 6 2 0.90 0.94 2.4
90 85 5 2.41.96 4.7
差异显著
心理测量学知识
27/35
第四节 测验效度
• 1、效度定义:所测量与所要测量心理特 点之间符合程度。
• 2、效度性质 • 相对性 • 连续性
心理测量学知识
28/35
心理测量学知识
21/35
2、智力年纪
• 实例: • 某儿童7岁组题目全部经过;8岁组经过4题;
9岁组经过3题;10岁组经过2题;11岁组后没 有答对。
• 智力年纪=7岁+4X2月+ 3X2月+2X2月 =8岁6个月
心理测量学知识
22/35
心理测量学的知识

心理测量学的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啥是测量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一)参照点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具计算的起点,那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
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非常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纳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依照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不事物。
(2)类不——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别能作数量化分析,既别能比大小,也别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别仅指明类不,并且也指明类不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要紧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别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因此别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具常数,或者用一具常数去乘或除,不可能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
(四)等比量表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长度、分量、时刻等基本上等比量表,其数值能够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举行,利用某种统计办法,能够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举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经过观看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关于贯通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率量表(Ratio Scale)
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 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如身高、 体重、速度等。
在心理学中是极少见。
四种测量量表的比较
量表的水平 基本特征
功能
统计方法
命名相互排斥且有 可辨别的别能分类或描述次数、百分比、χ 2
等级
等级、位次、 上面的功能加 中位数、百分位数、
准化的测量。
三、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行为样组 标准化 客观性
1.行为样组
在一个心理测验中,不可能把与该心理特性 相关的行为全部测量到,只可能选择其中一 部分行为进行测量,以这部分被测量的行为 作代表,来推测与其关联的心理特征。这一 组行为,称为行为样组。
心理特性——行为——行为样组 行为样组应有高度代表性。
次序量表在心理和教育中十分常见,如竞 赛成绩排名等。
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
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 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 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 异程度,如温度计,偏爱程度等 。
建构间距量表不是容易的事,常常只能做 到次序量表。
第一章 心理测量学概述
第一节 测量与测量量表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分类 第四节 正确的测验观 第五节 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第六节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第一节 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测量的定义 二、测量的要素 三、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一、测量的定义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测量:长度、重量、温度 美国测量学家史蒂文斯(S. S. Stevens):
量表、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
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代号 类别 数字只是一种名称的替代物。不同的个体
用不同的数字标志。如球员的号码,各种 分类标志(男或女;正常或异常等)
顺序量表(Order Scale)
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 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 等的次序相符合。
大于或小于 上等级
等级相关、秩次检验
等距
量表上单位相 等
上面的功能加 平均数、标准差、积
上差异的决定 距相关、t检验、F检
与比较
验
比率
上面的功能加 除上述外,还有几何
有绝对的零点 上比值的决定 均数,相对差异量,
与比较
等比量数的测定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联系和区别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三、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四、心理测验客观性指标 五、心理测验的性质
行为样组
提出 某种心理属性 探讨
(例如智力)
心理 属性 特点
评分
被试 行为 样组
列举
丰富全面 的
情境与外 显行为
筛选
评分标准 常模分布 分数转换
作答
施测
一部分 有代表性的 情境与行为
编 制 测 验 量 表
测验问卷 问题或情境
行为样组
心理测量的最终目标不是对行为样本的测 量,而是通过行为样本的测量来预测被试 以后将会出现的行为。
f={(X,Y);X=任何事物,Y=一个数字}
二、测量的要素
参照点 单位
参照点(reference point)
参照点: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的种类
绝对零点:长度、质量 相对零点:温度
心理测量中的参照点——相对零点
人为性:如百分制考试的零分 相对性:如标准分数Z=0
三、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量表(scale):“用以测量的准尺。它是 一个具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将被测 量的事物置于该连续体的适当位置,看它 离开参照点多少单位的计数,便得到一个 测值。……”(朱智贤,1989,P398)。
量表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专指测验量表。 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命名
单位(unit)
单位是指能说明数量具体内涵的标准量 年?秒?克?千克?米?
好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有确定的意义,即同一单位对所有人来说意义相同 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单位与第二单位之间的距离等
于第二单位与第三单位之间的距离
心理测量中单位的特点
测量单位没有客观具体的含义 都不是绝对等值的
3.客观性
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 重复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 观的。
行为样组的代表性和测验程序的标准化, 都是为了保证这种客观性。
四、心理测验客观性指标
难度与鉴别力 信度 效度
1.难度与鉴别力
项目的难度是衡量测题难易水平的数量指 标。
行为样本与所要预测的行为可以相似,也 可以完全不同。如投射测验和能力倾向测 验,其测查的行为与将来要预测的行为有 很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关)。
2.标准化
标准化指测验的一致性,即测验的编制、 实施、评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 致性。
要使不同被试所获得的分数可加以比较, 测验的条件对所有被试都必须相同。在测 验的情境下,单一的自变量通常是正在接 受测验的个体。
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作为一种活动或过程,测量包括三个方面: 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测量的法则:测量的准则或方法 测量的结果:描述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
测量类型: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心理测量
测量的对象
具体——抽象 确定——随机 清晰——模糊
测量的结果
数系统的特征:同一性和区分性,等级性 或位次性,等距性,可加性
测量的结果(数)并不必然完全具有数系 统的这些特征,它可能具有某些特征,这 需要视如何指派数字的法则所决定的。
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的特征。
测量的法则
测量的法则就是在测量的对象集合与数字 的集合之间建立一个有序的对应集合。
一、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联系和区别
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活动或过程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
方法和工具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布朗(F·G·Brown): 所谓测验,是对一个行为样组进行测量的
系统程序。 安娜斯塔西(A·Anastasi): 心理测验实质上对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