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都七中一诊模拟题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7级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数学(理)试卷及解析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7级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数学(理)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数(,)z a bi a b R =+∈的虚部记作Im()z b =,则3Im 1i i +⎛⎫= ⎪+⎝⎭( )A. -1B. 0C. 1D. 2【答案】A【解析】 直接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31ii ++,再根据题目中定义的复数的虚部,可得答案.【详解】解:3(3)(1)4221(1)(1)2i i i ii i i i ++--===-++-,又复数(,)z a bi a b R =+∈的虚部记作()Im z b =,3()11iIm i +∴=-+.故选:A .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 3B. 6-C. 10D. 15- 【答案】C【解析】程序框图的作用是计算22221234-+-+,故可得正确结果.【详解】根据程序框图可知2222123410S =-+-+=,故选C.3.关于函数()tan f x x =的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B. ()f x 是偶函数C.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k x k Z π=∈对称D. ()f x 在每一个区间(,)()2k k k Z πππ+∈内单调递增 【答案】A试题分析:因为1()tan()()22tan f x x f x xππ+=+=≠,所以A 错;()tan()tan ()f x x x f x -=-==,所以函数()f x 是偶函数,B 正确;由()tan f x x =的图象可知,C 、D 均正确;故选A.4.已知0,0a b >>,则“1a ≤且1b ≤”是“2a b +≤且1a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2.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Na+的逆浓度转运,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有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C错误;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3. —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做出合理解释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險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答案】B【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正交和反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成都七中2017级高三一诊模拟试卷

成都七中高2017级“一诊”模拟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不仅表现在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所带来的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国际格局调整上,还体现在社会思潮、文化观念、心理结构特别是人们的国际秩序观、时代价值观、哲学发展观的变化上。
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大幅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赋予了全球跨文化交流更多的手段、渠道和动能。
世界正在进入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代表、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文明”时代。
过往的工业经济模式要求劳动者具有集体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纪律性,而数字经济环境下则对人的个体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相应,人类文明形态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化、程式化、机械化,向现代信息文明时代的个性化、差异化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③在信息多元芜杂的时代,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更倾向于依赖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信仰作出判断,一定程度上易于形成封闭而独立的“信息茧房”或“资讯回声室”,有时甚至滋生情绪化或非理性的“后真相”现象。
相对于事实与证据,公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变得更为重要,网民更倾向于在虚拟网络空间寻找真实存在感。
④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流取向,世界文明秩序笼罩在西方文明中心论之下。
时至今日,以美欧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在文化价值、思想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处于优势位置,国际人文格局依然呈现西强东弱之势。
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经济危机久拖不决、自身社会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外来移民异域文化持续输入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等内外因素冲击和影响,美欧国内政治、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等出现深刻变化,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动摇,美国的种族“大融炉”向文化“马赛克”演变,欧洲不少民众对社会支柱性信念提出质疑、对现有体制失去信心,迷失前进方向。
17届成都七中高三理科综合一诊模拟考试试卷

成都七中高2017届高三(上)一模理综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 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 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3.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l,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做出合理解释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4.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抑制该RNA病毒的逆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5.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7.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2017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

2017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LA20NA.无论F为多大,只要m与m分离,则分离时弹簧长度均为lA.A、B、C处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2:32214.如图所示,水平路面CD 的左侧有一固定的平台,平台上表面AB 长s =3m 。
光滑半圆轨道AFE 竖直固定在平台上,圆轨道半径R 0.4m =,最低点与平台AB 相切于A 。
板长1L =2m ,上表面与平台等高。
小物块放在板的最右端,并随板一起向平台运动。
当板的左端距离平台L =2m 时,板与物块向左运动的速度0v 8m/s =。
当板与平台的竖直墙壁碰撞后,板立即停止运动,物块在板上滑动,并滑上平台。
已知板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1µ0.05=,物块与板的上表面及轨道AB 的动摩擦因数2µ0.1=,物块质量m =1kg ,取2g =10m/s 。
(1)求物块进入圆轨道时对轨道上A 点的压力;(2)判断物块能否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E 。
如果能,求物块离开E 后在平台上的落点到A 点的距离;如果不能,则说明理由。
15.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30θ=︒,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0v 2m/s =的速率运行。
现把一质量m =15kg 的工件(可看做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t =1.9s ,工件被传送到h 1.5m =的高处,取2g =10m/s 求:(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16.如图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 、B 两端相距3m ,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37θ=︒,C 、D 两端相距4.45m ,B 、C 相距很近。
水平部分AB 以0v =5m/s 的速率顺时针转动。
将质量为10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
试求:(1)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2017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6分,选对不全得3分 共4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并提出分子环形电流假说B .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C .牛顿运动定律既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时,两3. 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AB 段和BC 段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为H 的管口D 处静止释放,最后能够从A 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大小至少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值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2RD.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 mi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 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r ,闭合电键S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灯泡L 变亮B .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 .电容器C 上的电荷量减少D .电压表读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量之比恒定 5. 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如图所示是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奔月过程中某阶段运动示意图,关闭动力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并将沿椭圆轨道在B 处变轨进入圆轨道,已知探测器绕月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嫦娥三号探测器正减速飞向B 处B 、嫦娥三号在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圆轨道必须点火减速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模拟考试C、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和密度D、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嫦娥三号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6.如图所示,MN是纸面内的一条直线,其所在空间充满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或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场区都足够大),现有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从MN上的O点以水平初速度v0射入场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粒子回到MN上时速度增大,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电场B.如果粒子回到MN上时速度大小不变,则该空间只存在磁场C.若只改变粒子的速度大小,发现粒子再回到MN上时与其所成夹角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磁场D.若只改变粒子的速度大小,发现粒子再回到MN所用的时间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磁场7.如图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m不接触斜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 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一定越大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斜面对M的作用力一定越小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 斜面对M的摩擦力一定越大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细绳的拉力一定越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8.(18分,每空3分)(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打下点5时重物的速率为 m/s,加速度为 m/s2.(2).某企业于1月研制成功一种新材料做成的电阻丝,其电阻稳定性非常优良,几乎不随温度发生改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练习化学试题5

成都七中高2017 届一诊模拟化学练习题(5)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Br—80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还原性的是A.用Na2SiO3溶液制备木材防火剂B.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C.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D.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8.下列有关 NaHSO3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Ca2+、Cl2、NO3-可以大量共存B.与 FeCl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2- +2Fe3+ +H2O = SO42- +2Fe2+ + 2H+C.和足量 Ca(OH)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 + OH-+ HSO3-= CaSO3↓+ H2OD.能使含 I2 的淀粉溶液蓝色褪去,说明 NaHSO3 溶液具有漂白性9.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
苹果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酸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苹果酸分子间能发生酯化反应C.1 mol 苹果酸能与 2 mol Na 发生反应D.1 mol 苹果酸与 NaHCO3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3 mol NaHCO310.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11. X、Y、Z、W、M 均为短周期元素,X、Y 同主族,X 的常见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Z、W、M 是第 3 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 Z>W>M。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W、M 的单质均可与强碱溶液反应得氢气B.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X>Y>M>Z>WC.Z、W、M 的单质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D.W 和 M 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做耐高温材料12.2001 年两位希腊化学家提出了电解合成氨的方法,即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 570℃的电解池中,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 SCY 陶瓷(能传递 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装置如右图)。
成都七中一诊模拟练习题3

电解 成都七中高2017届一诊化学模拟题 (3)1、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 .由“合成氨采用500℃的温度”,可推知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合成氨B .由“某过程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可推知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 .由“有机分子内脱出小分子”,可推知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D .由“NF 3中F 显-1价”,可推知N 的非金属性弱于Fss2、下列各项关于分散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NaHSO 3溶液中加入NH 4+、K +、CO 32—后,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B .把NaAlO 2溶液加热蒸干可以得到NaAlO 2固体。
C .淀粉溶胶与泥沙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得以分离D .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少许时间,完全复原该溶液的方法之一是加入Cu(OH)23、下列化学实验措施不当的是:① 用纯锌片和稀硫酸反应制H 2时反应不快,可将锌片的一角在硫酸铜溶液中浸一下,再和硫酸反应,可加快产生H 2的速率② 苯中滴入液溴未见反应,可加热促其进行③ 中和滴定实验进行过程中始终要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读数④ 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在液面以下A .①②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含0.1molFeBr 2溶液中通入0.1molCl 2:2Fe 2++4Br —+ 3Cl 2==2Fe 3++2Br 2+6Cl —B .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Al 3++2SO 42—+2Ba 2++4OH —==AlO 2—+2BaSO 4↓+2H 2OC .用氨水吸收过量SO 2:2NH 3·H 2O+SO 2 == 2NH 4++SO 32—D .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 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l —+2H 2O==Cl 2↑+H 2↑+2OH —5、25℃,某一密度为0.90g/cm 3、pH=a 的氨水和pH=b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可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加入盐酸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混合完毕时为最大B .混合后溶液满足c (OH —)+c (NH 3·H 2O)=c (H +)C .氨水的质量分数为35×10-b /9 %D .若盐酸的浓度减至原来的一半,则与上述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 (NH 3·H 2O)>c (OH —)>c (H +)6、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是人体的“第七营养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题(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
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的。
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
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汤显祖曾指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
他通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
《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牡丹亭》写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
情节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
把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戏剧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神”指人物形象具有神采、神韵。
正由于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各具个性、各有特点。
即使是次要人物,其性格也是多面的、微妙的。
像《牡丹亭》里的陈最良,固然是个迂腐塾师,却又有圆滑一面。
至于“色”,是要求剧作要多彩多姿,具有很强的戏剧观赏性。
运用伎艺性表演以加强戏剧观赏性,是我国戏曲的审美特色。
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
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充分展现传统审美趣味。
明清经典戏曲作品,均能做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
这四字箴言引导下的明清戏曲创作,将戏曲文学推向高峰。
(选自黄天骥《明清戏曲高峰的启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市场的发展使人口结构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的变化,使戏曲创作发生了变化。
B.由明入清,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变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作家和王夫之等知识分子转而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
C.明清的一些优秀戏曲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追求全面,苦心孤诣,而且他们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D.明清经典的戏曲作品都能达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是那些作品的创作者自觉追求的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部分在论证明清戏曲高峰产生的外在条件时,从经济、文化、政治多个领域进行了分析。
B.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
C.文章后部分在论证明清经典戏曲的作者掌握的创作规律时,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
D.文章几次举了《牡丹亭》为例,是要证明重视“意、趣、神”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思想是进步思想,它被称为“异端”,可能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它对自己不利。
B.剧作家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戏曲作家自操檀板,粉墨登场:都有益于戏曲发展。
C.无论是《牡丹亭》的主角杜丽娘还是配角陈最良,都是具有神韵的人物形象,其性格都是多面的,微妙的。
D.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就是指运用伎艺性表演,它是我国戏曲的传统,明清经典作品发扬光大了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肖复兴)①南疆是金色的。
②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
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
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
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
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
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
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
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
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
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
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
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
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
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
同样,沙漠因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
⑦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
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
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
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
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
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
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
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
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 40 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
⑨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
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
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
C.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南疆是金色的”。
(5 分)6.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 185 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实际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然而,自 2004 年以来,有 4 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 1998年(2551 亿元)。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材料二: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如果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
现今的中国,城市内涝日趋严重。
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