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ppt
沉积岩形成与演化

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
牛顿内摩擦定律
τ= μ
du dy
τ
b
c a d
a:牛顿流体 水,空气
b:宾厄姆流体 牙膏,高蜡低温原油 水泥砂浆, c:拟塑性流体 高分子聚合物溶液,血液,沙拉酱 d:膨胀流体 高浓度挟砂水流,淀粉糊,阿拉伯树胶
du dy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 (二)层流、紊流和雷诺数
– 两种流动型态——层流与紊流/湍流/涡流
再次被搬运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 风化、搬运和沉积是三个连续而又独
立的阶段,但有时相互交替和重复,
尤其是搬运和沉积作用,是一对矛盾。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搬运介质)
• • • • •
流水 风(大气) 冰川 重力 生物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 二、间接作用
• 1.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 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或生物遗体分解过程引起介质 物理化学环境变化,使某些溶解物质沉淀,或由于有机 质吸附作用使某些元素沉积。生物产生H2S、NH3、CH4、O2等
气体或吸收 CO2气体,影响介质环境的物化条件,使某些物质溶解或沉淀。
层流 紊流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 雷诺数(Re, Reynolds numbers )层流和紊流 的判别标准
– 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的 关系,描述流体的流动 状态
• Re=惯性力/粘滞力= V2d2ρ/Vdμ=Vdρ/μ
– Re=1± 层流 – Re=1~40 临界流 – Re > 40 紊流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沉积学_沉积岩的成因
02第二章 第一节风化作用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 (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还有火山物质、有机物 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还有火山物质、 质以及宇宙物质等) 质以及宇宙物质等)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阶段 (即沉积物的形成阶段) 即沉积物的形成阶段)
沉积后作用阶段 其中又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阶段、 其中又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的成岩 作用阶段以及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3.构造背景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构造背景是指包括母岩区到相关盆地的整 个区域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活动阶段。
七、风化壳
本节要点: 本节要点:
•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各种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重点) •各类沉积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重点) •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重点) •母岩风化的阶段性 •母岩风化的产物类型(重点) •影响风化产物形成的因素 •风化壳的概念
氧化作用: (1)氧化作用: 空气和水中的游离氧是地表最重要的氧化剂。 空气和水中的游离氧 氧化作用最易破坏的是硫化物、有机化合物和含 有氧化亚铁、氧化亚锰、钒、钴的矿物。 的化学风化作用: (2)CO2的化学风化作用: 富有游离碳酸的水比纯水破坏碳酸盐和原生 铝硅酸盐矿物更为剧烈。 (3)水的化学风化作用 ) 水解作用与水化作用
花岗岩的风化产物
2.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 2.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
A.机械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A.机械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机械破碎阶段 物理风化为主→岩石或矿物的碎屑 物理风化为主 岩石或矿物的碎屑
五、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 1)碎屑残留物质(碎屑物质):母岩机械破碎 的产物,这类物质包括未遭受分解的矿物碎屑和岩 石碎屑,如石英砂、云母碎片、锆石砂,花岗岩岩 屑等。 • 2)新生成的矿物(不溶残余物质):母岩在分 解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如粘土矿物、铝土矿、褐 铁矿等,但以粘土矿物为主。 • 3)溶解物质:母岩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溶 解的那些成分,大都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被流 水搬运走,转移到远离母岩区的湖泊或海洋中去, 如Cl,S,Ca,Na, K,Si,Fe,Al,P等。
沉积岩

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经历成岩过程物源区:原始沉积物质(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区:松散的沉积物(成岩作用)埋藏区:沉积岩3、沉积岩的原始沉积物质来源:(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3)深源物质------火山喷发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4)宇宙源物质----陨石。
4、沉积岩的搬运方式:滑动、滚动、跳跃、悬浮5、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所发生的一些列变化。
划分方案: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作用6、风化作用:因温度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左右,生物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利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在原地发生变化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物理、化学、生物)7、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分化产物以及其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在地表一次在沉积下来。
8、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以后,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称为后生作用。
9、沉积后作用:泛指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10、颗粒的接触方式:点状、线状、凹凸状、缝合线1、碎屑岩的分类: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2、碎屑岩的成分:A、碎屑成分:1、陆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重矿物)ZTR指数:锆石,电气石,金红石三者之和在重矿物中所占的比例。
有效地确定了物源方向。
2、岩石碎屑: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B、填隙物成分:杂基:粒径小于0.03mm,碎屑岩中充填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空隙中的自生矿物。
C、化学成分3、成分成熟度: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来标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
4、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第二篇 沉积岩

钾长石 白云母 石英
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的稳定系列
2、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
(1)铁镁矿物:主要为Fe2+、Mg2+、Ca2+ 的硅酸盐,包括橄榄石、辉石和角闪石等。 (2)长石类:这是地壳分布最广的含K+、 Na+、Ca2+的铝硅酸盐矿物。长石受水解和碳 酸化作用,K+、Na+、Ca+等阳离子将变成碳 酸盐、溶于水中被带出。 (3)云母类:黑云母容易风化,而白云母抵 抗风化能力较强。 (4)石英:在风化过程中石英几乎不发生化 学变化,仅发生机械破碎。
特征一粒度、比重、形状和矿物成分,在重 力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沉积下来的作用, 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按粒度大小的分异图解
按比重机械分异图解
(2)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在沉积作用过 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 以及介质的酸碱度、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常常依一定顺序沉积下来的作用。
第一章 沉积岩概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一、沉积岩的基本概念 沉 积 岩 是 在 地 表 和 地 表 以 下 不 太 深 的
地方形成的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 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或由生物作用和某 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 沉积、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 岩石。
沉积岩特征
(1)矿物组合成分较简单,富含 O 2、 C O 2和 H 2O 。
2.其他介质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1)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环境:干旱的沙漠地带。主要搬运砂粒、尘 土等碎屑物质。砂粒主要是在地面及距地面 0.5一1.5m高度范围内以跳跃或滚动的方式被 搬运;尘土则以悬浮状态被搬运。
(2)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搬运方式:部分碎屑浮在冰面上或固结在冰 块中呈悬浮搬运;另一部分碎屑则沿冰川谷 底被拖运。 冰碛物的特点:无分选性和无明显层理,碎 屑棱角显著,并常具有擦痕、压坑等特点。
沉积岩石学

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的概念: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一。
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搬运和沉积的方式:1)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3.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 2)低温矿物富集3)特有的自生矿物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2.分类:按性质分: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3.元素迁移序列4.岩石风化程度1)石英: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2)长石:风化稳定性仅次于石英,在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的稳定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性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3)云母: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强,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4)铁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差。
稳定性:橄榄石<辉石<角闪石5)碳酸盐矿物:稳定性低,易溶于水;干旱条件近源快速堆积可形成岩屑6)粘土矿物:很稳定(自身是在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生成)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最易溶于水8)岩浆岩及变质岩中的一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差别很大5.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如此之大?1)造岩矿物分化分异作用2)矿物的结晶温度(鲍文反应序列)3)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6.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性: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7.母岩风化产物: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屑和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为发育 2)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8.风化壳概念:由风化残余物质(包括碎屑残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风化矿物)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叫风化壳或风化带。
沉积岩石学演示稿

沉积块状层理一般发育在重力流、 沉积块状层理一般发育在重力流、密度流或环境长期安 块状层理一般发育在重力流 静少动的沉积物中 成岩块状层理可由生物扰动或交代、 成岩块状层理可由生物扰动或交代、重结晶等造成 块状层理可由生物扰动或交代
波痕
Ripple mark
1 直线脊 2 波曲脊
3 舌形脊
4 菱形脊
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颜色
3 沉积岩的颜色 (2)几种主要自生色 几种主要自生色
红、紫、褐、黄:氧化色。高价铁离子所致,形成于氧化条件 氧化色。高价铁离子所致, 深灰、灰黑、 深灰、灰黑、黑:还原色。有机质或细分散黄铁矿所致,形成 还原色。有机质或细分散黄铁矿所致, 于还原条件 共同所致,形成于弱氧化、 绿、灰绿:Fe+2、Fe+3共同所致,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条件 灰绿:
岩石学
第三篇
沉积岩岩石学
第一章
一、概述
沉积岩形成过程及一般特征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共分三个阶段 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原始物质 提供阶段 搬运和沉积阶段 沉积物形成) (沉积物形成) 成岩阶段 沉积物固结和持续演化) (沉积物固结和持续演化)
原始物质的提供与它的来源有关
5 新月脊
波长( ) 相邻两波峰间的距离。 波长(L):相邻两波峰间的距离。 波高( ) 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 波高(H):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 波痕指数( ) 波长与波高之比( 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 )
冲刷构造
Scour structure
1 冲刷痕的形成 2 冲刷痕被覆盖 3 层面剥开后分别在下伏层顶面和上复 层底面显示冲刷痕和印模 4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5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当流速突然大幅度增高时易形成冲刷构造
沉积岩形成及演化

四、风化壳及研究意义-概念 概念: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 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称为 风化壳。 风化壳的厚薄取决于岩石性质、气候和地形 等条件。
风化壳与固体矿产:如Fe、Mn、A1、Ni和粘土 矿等残余矿床,金、金刚石等残积砂矿。
风化壳与油气资源:古风化壳还是很好的储集 空间。
风成黄土
36/49
沙丘的迁移与风成交错层理
41/49
第三节 溶解物质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概述
二、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三、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四、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五、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六、生物(化学)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概述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主要为Cl、S、Ca、 K、Mg、P、Si、Al、Fe等,前面的溶解度大,多呈真 溶液;后面的溶解度小,多呈胶体溶液。
层流
紊流
三、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 ⑴ 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两种方式)
a、推移搬运(推移载荷)
较粗的碎屑(如砾石和砂)大都沿流水的底部呈移 动、滚动或跳跃式搬运前进。 b、悬浮搬运(悬浮载荷)
较细的碎屑(如粉沙和粘土)在流水中常呈悬浮状 态搬运。
(2)碎屑颗粒在流水中搬运与沉积的控制因素 第一、尤尔斯特隆(F. Hjulströ m, 1936)的实验 表明,颗粒的粒径和流体 的平均流速是控制搬运与 沉积的首要因素。
二、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胶体及其特性
胶体溶液是指一定大小的(1~100nm)固体颗粒和 化合物分散在溶媒(自然界中就是水)中形成的溶液。
2、胶体的搬运沉积规律
1)任何物质,不论以何方式,成为1-100nm的 质点在水体中均可成为胶体,胶体一经形成即可 随水体搬运直到胶体被破坏沉积为止; 腐殖酸胶体的存在有利胶体的稳定,有利于 搬运; 2)不同名电解质的加入,可使电荷中和,从而 使胶体质点发生凝聚而沉积; 3)异名胶体的相互混合可使电荷中和而发生沉 淀;
沉积岩的成因及演化过程

沉积岩的成因及演化过程沉积岩是地壳的一种主要岩石类型,是由岩屑、有机物质或化学沉淀物等在地球表面沉积、堆积形成的。
它们承载着地球历史演化的信息,对于认识地质变迁、研究古环境和勘探石油、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沉积岩的成因及演化过程。
一、沉积岩的成因1. 物理风化和机械碎屑沉积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物理力量使岩石变为碎屑颗粒的过程。
例如,岩石受热胀冷缩、冻融循环、风化剥蚀等作用会导致岩石破碎并形成颗粒,这些颗粒通过水流、风力等力量的作用被迁移并在适当的环境下沉积形成沉积岩。
2. 化学沉淀作用在海洋、湖泊等水体中,离子溶液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例如温度、压力和pH值等,会促使其中的溶解物质发生沉淀作用。
这些溶解物质可以是无机物,如石膏和磷酸盐;也可以是有机物,如有机质的沉积。
化学沉淀作用是形成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等一类特定成分的沉积岩的重要过程。
3.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是指生物体对环境造成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对沉积岩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藻类、珊瑚、贝类等有机体通过分泌或死亡,形成有机沉积物,并与碎屑颗粒混合在一起沉积形成有机质丰富的岩石,如煤炭和石油页岩。
此外,海洋中底栖生物的生物扰动作用和生物结构的成因也会影响沉积岩的生成。
二、沉积岩的演化过程1. 颗粒分选过程(洗蚀和选择性沉积)颗粒分选是指沉积物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沉积过程中被区分和分离的过程。
洗蚀是流体在流动中将其中较轻的颗粒带走,而较重的颗粒沉积下来的过程。
选择性沉积是指在水流或风力的作用下,颗粒按照粒径大小被分选,较大的颗粒在较短的距离内沉积,而较小的颗粒则可以被远距离搬运并沉积。
这些过程使得沉积岩具有颗粒按照粒径排序的特征。
2. 成岩作用沉积岩在经历沉积作用后,可能会发生成岩作用,包括压实、胶结和溶解析出等过程。
压实是指在沉积物堆积的过程中,由于上方沉积物的压力而使下面的沉积物变得更加致密。
胶结是指在沉积物颗粒之间填充和结合的物质,形成胶结物填充颗粒间隙,增强沉积岩的坚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岗岩的风化作用
花 岗 岩 的 风 化 及 其 产 物
花岗岩的风化作用
中性和碱性侵入岩的风化情况大体与花岗质岩石 相似
基性和超基性侵入岩主要由较易风化的橄榄石、 辉石、基性斜长石组成,远比花岗质岩石易风化
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由于含有相当多的甚至大量 的玻璃质或火山灰,故其风化速度相当快
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钾长 石的结晶温度也依次降低,它们的风化稳定性也依 次增高。
石英的结晶温度最低,故其风化能力最强。
影响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的因素
与其化学成 分的化学活泼性 (主要是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有关 与其晶体构造特 征及化学键强度有 关
三、各种岩石的风化及其产物
Weathering and products of various rocks
长石(feldspar):稳定性次于石英,风 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钾长石、多钠的 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
K[AlSi3O3] (钾长石)
K<1Al2[(Si,Al) 4O10][OH] 2·nH2O (水白云母 )
最先析出的成分是钾, 其次是硅,最后才是 铝
Al4[Si4O10][OH] 8 (高岭石 )
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与流经该地区的河流流水溶解物质平均化学成分的对比
彼列尔曼(1955)在波雷诺夫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 水迁移系数—Kx,用来衡量元素在风化带中的迁移 能力。
Kx =
河水干渣中的元素含量
该河流域岩石中相应元 素的含量 =
mx.100 a.nx
其中:mx —— x元素在河水中的含量(mg/ a —— 河水中矿物残渣总量(mg/l) nx —— x元素在河流域岩石中的平均含量(%)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 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 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地 壳表层岩石的 一种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
stages of weathering
1、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析出顺序
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表现为某些元素的 淋滤分散和另外一些元素的残积富集两个方面。 各种元素在特定的风化条件下迁移能力是不一 样的,因而造成各种元素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 分离出来——即元素的风化分异。
前苏联学者波雷诺夫(1934)首先根据河水中元素 的含量与该河流域的岩石中相应元素的含量相比较的 办法,了解各种元素迁移的相对活动性,并得出了元 素迁移序列。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 ——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Weathering of source rocks ——formation of the most primitive
materials of sedimentary rocks
几乎不迁移元素(Kx=n·10-10):Si(石英)
2、母岩风化的阶段性
波雷诺夫根据元素从风化带中析出的顺序, 将结晶岩的风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 有其独特的风化产物 。
破碎阶段 饱和硅铝阶段 酸性硅铝阶段 铝铁土阶段
破碎阶段(碎屑阶段):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 产物主要为岩屑或矿物碎屑
SiO2·nH2O (蛋白石) / Al2O3·nH2O (铝土矿)
云母(mica): 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
白云母在风化过程中,主要是析出钾和加 入水,先变成水白云母,最后变为高岭石
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黑 云母遭受风化后,钾、镁等成分首先析出,同 时加入水,转变为蛭石、绿泥石、褐铁矿等
二、各种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
Weathering and products of various rock-forming minerals
石英(quartz):主要的造岩矿物,在 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 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矿物—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稳定的自 然元素的单质或它们的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石的组成单位, 其成分和结构比较均一,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并呈各种物态出现的自然体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 抗风化能力低。 这些矿物在风化产物中保留较 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 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
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 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 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 失走。
将风化带中的元素分为五类:
最易迁移元素(Kx=n·10~n·102):CI, Br,I,S
易迁移元素(Kx=n~n·10):Ca,Mg, Na,F,Sr,K,Zn
可迁移元素(Kx=n·10-1~n):Cu,Ni, Co,V,Mn,Si(硅酸盐),P
惰性(微弱迁移元素) (Kx<n·10-1):Fe, Al,Ti,Sc,Y,Tr,…
沉积岩的风化情况比较简单,其中以蒸发岩最易 溶解、最易风化,碳酸盐岩次之,粘土岩、石英砂岩、 硅岩等最难风化
四、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 及母岩风化的阶段性
Transportation sequence of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weathering of source rocks,and
重矿物(heavy mineral): 风化稳定性 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 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影响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的因素
与它们的结晶温度有关
在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中,橄榄石结晶温度 最高,其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被风化破坏掉。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依次降低, 而它们的风化稳定性却依次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