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合集下载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它们是由颗粒在水、风或冰的作用下沉积而成的。

根据其成因和特征,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大类。

碎屑岩是最常见的沉积岩之一,它们由已经存在的岩石颗粒经过风化、侵蚀、运输和沉积等过程形成。

碎屑岩的主要成分是岩屑,包括砂岩、泥岩和砾岩。

砂岩是由砾石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通过水泥质物质粘合在一起。

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细颗粒矿物组成,通常呈现灰色或黑色。

砾岩则是由圆角砾石和砾石颗粒组成,是碎屑岩中颗粒最大的一类。

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沉淀形成的岩石,主要有石灰岩、盐岩和石膏岩。

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淀形成的,常见于海水和淡水环境中。

盐岩是由氯化钠沉淀形成的,通常形成于干湖盆地或海湾中。

石膏岩则是由硫酸钙沉淀形成的,常见于盐湖或海湾中。

有机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在适宜条件下沉淀形成的岩石,主要有煤和页岩。

煤是由植物残骸在缺氧环境下经过压缩和变质形成的,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页岩是由有机泥沉积形成的,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通常呈现黑色或暗灰色。

沉积岩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和地质事件。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等信息,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沉积岩也是许多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因此,对沉积岩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其分类主要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大类。

每种类型的沉积岩都具有独特的成因和特征,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和地质事件。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分布,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沉积岩的分类及其意义,进一步激发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一、沉积岩的概念和特点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和固化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占据了地壳岩石总量的75%以上。

沉积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们通常以层状或平行层状的方式存在,这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的结果;其次,沉积岩中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这些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最后,沉积岩的成因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沉积结构和沉积物的特征来推断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二、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1. 砂岩砂岩是由砂粒经过堆积、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

砂岩的成因主要与河流、海滩、沙漠等环境有关。

在河流中,砂岩是由河水带来的砂粒在河床和河岸处堆积形成的;在海滩环境中,砂岩是由海浪冲刷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在沙漠环境中,砂岩是由风力搬运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

2. 石灰岩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积物经过胶结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石灰岩的成因主要与海洋和湖泊环境有关。

在海洋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贝壳和珊瑚等有机物质沉积形成的;在湖泊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湖水中的溶解碳酸钙沉积形成的。

3. 煤岩煤岩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压实、胶结和煤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煤岩的成因主要与沼泽和湖泊环境有关。

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残体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部分分解形成腐殖质,然后通过埋藏和煤化作用形成煤岩;在湖泊环境中,湖水中的悬浮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煤化形成煤岩。

4. 页岩页岩是由粘土和细粒沉积物经过压实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页岩的成因主要与湖泊和海洋环境有关。

在湖泊环境中,细粒沉积物在湖底堆积并经过压实形成页岩;在海洋环境中,海底的粘土和细粒沉积物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页岩。

三、沉积岩的意义和应用沉积岩在地球科学研究和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沉积岩中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其次,沉积岩中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能源工业和化工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最后,沉积岩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有助于地质勘探和环境评价,为石油勘探、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论沉积岩的形成、分类与构造

论沉积岩的形成、分类与构造

论沉积岩的形成、分类与构造论文提要沉积岩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

在地表或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风化作用,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并固结成岩,这种岩石叫做沉积岩,曾经叫做水成岩。

由于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因此,它构成了岩石圈的上部表层,全球大约有3/4陆地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

近年来,沉积岩石学发展迅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如在碳酸盐岩介质能量的研究方面;岩相的进展(浅海,滨海,潮上带,深海化学沉积)方面;沉积岩中赋有的基质超微化石遗骸研究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又由于当代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如从化学、物理角度研究沉积岩形成的能量条件;岩相分析及相模型方法的建立;数理统计及计算技术应用的广泛推广等,使沉积学有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而石油的生成和富集与沉积岩甚为密切,因此,研究沉积岩,对石油地质学意义重大。

正文一、沉积物的来源在地表条件下,地壳上先期存在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最终形成沉积岩。

组成沉积岩的这些原始物质的来源主要有: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陆源碎屑、溶解物质和粘土物质;生物物质--生物残骸及有机生物残体;深源物质--火山喷发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物质、沿断裂带进入地表的热卤水、温泉水、热液等;宇宙源沉积物--从宇宙空间降落地表的陨石及尘埃物质。

原始沉积物中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构成沉积岩的主要组分。

这些原始物质可以通过机械、化学、生物等不同的搬运和沉积方式,并经受同生、成岩和后生等地质作用而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岩。

二、沉积物的搬运地表母岩风化后形成的碎屑物质、粘土物质与溶解物质除少量残留原地,绝大部分被搬运到新的场所沉积下来。

搬运风化产物的主要营力是流水、风、冰川、重力以及生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流水的搬运作用。

物质搬运的方式决定于风化产物的性质。

碎屑物质、粘土物质通常是以机械方式搬运;而溶解物质则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方式进行搬运。

在潮湿地区风的地质作用不明显,但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它是主要的地质营力,起着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白云石等。 泥状结构;水平层理;多具很薄的水平纹理。 按构造页理和固结强度分为泥岩和页岩(页理
明显)
泥质粉砂岩
页岩 泥岩
二、火山碎屑岩
火山喷出的碎屑物,经过搬运沉积于陆上或水 底,经熔结作用或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火山 喷发和沉积作用的双重因素,因而是具有过渡特征 的岩石。
1)碎屑成分:火山碎屑物和搬运、沉积时加入的 沉积物质。
常见的结构有: 碎屑结构 晶粒结构
泥质结构 生物结构
❖ 碎屑结构(常见类型)
碎屑来源:岩石碎屑、 矿物碎屑、生物碎 屑
碎屑大小:
砾状结构 >2mm
(砾岩)
砂状结构 0.5~2mm
(砂岩)
粉砂状结构 0.005~0.05mm (粉砂岩)
泥质结构 <0.005mm
(泥岩)
砾岩
砾岩
含砾粗砂岩
粗砂岩
灰色泥岩
以钙、镁碳酸盐矿物为主组成的沉积岩。 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石灰岩和白云岩。
1)矿物成分: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还有少量铁白云石、 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 非碳酸盐自生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天青 石、萤石、岩盐、蛋白石、黄铁矿、海绿石和磷 酸盐矿物。 陆源矿物: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及一些重矿物。
次生色是岩石受到风化作用而转变成的颜色。
大部分自生色和次生色都由色素造成。常见的 色素物质为铁质和有机碳。含Fe2+者呈绿色, 含Fe3+者呈红色,含有机碳少的呈灰色,多的 呈黑色。
沉积岩原生色能反映岩石的特有组分和沉积环 境。 ❖氧化色:红、褐、黄、紫红 ❖还原色:黑、灰、绿
主要内容
❖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2、沉积岩的主要构造 ❖3、沉积岩的结构 ❖4、沉积岩的颜色 ❖5、沉积岩的分类 ❖6、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一、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摩擦作用在地表上产生的碎石、砂粒、泥浆等物质通过沉积和固结形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以层状结构存在,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化石和其他地质信息。

二、沉积岩的分类方法2.1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2.1.1 碎石岩碎石岩主要由较大的岩石颗粒组成,颗粒大小通常在2毫米到64毫米之间。

根据颗粒和胶结物之间的相对含量,碎石岩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砾石、卵石等。

2.1.2 砂岩砂岩主要由砂粒组成,砂粒的大小在0.0625毫米到2毫米之间。

砂岩可以根据砂粒的成分和颗粒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

2.1.3 泥岩泥岩主要由泥浆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大小小于0.0625毫米。

泥岩的成分和质地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是粘土岩、页岩等。

2.2 根据沉积环境分类2.2.1 深海沉积岩深海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海洋的较深水域,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这类岩石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等。

2.2.2 河流沉积岩河流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河流和河口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快,颗粒较粗。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层状结构和交错纹理,如砂岩、砾石等。

2.2.3 湖泊沉积岩湖泊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湖泊及其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慢,沉积物容易沉淀。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泥质结构和平行纹理,如泥岩、碳酸盐岩等。

2.2.4 陆地沉积岩陆地沉积岩主要形成于陆地上的河谷、湖泊和沙漠等地区。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草木痕迹和干缩裂隙,如砂岩、页岩等。

2.3 根据岩石成因分类2.3.1 碎屑岩碎屑岩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并通过胶结物固结而成。

碎屑岩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砾石岩、砂岩等。

2.3.2 生物碎屑岩生物碎屑岩由生物残骸经过沉积和固结形成。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成分,生物碎屑岩可以分为珊瑚岩、骨炭岩等。

2.3.3 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主要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并通过固结而成。

根据溶解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化学沉积岩可以分为石灰岩、盐岩等。

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表4-5)。

另外,还有一些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暂称之为特殊沉积岩类。

一、碎屑岩类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

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

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 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

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

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

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

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

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

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

沉积岩的层理的概念及类型

沉积岩的层理的概念及类型

沉积岩的层理的概念及类型沉积岩是由颗粒物质在地表和水体底部沉积、堆积形成的岩石。

由于沉积过程中沉积物质受到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会呈现出一定的层理结构。

层理是指岩石中不同层面上的特征性结构,包括岩石层的厚度、颗粒粒度、颗粒排列方式、岩层接触面等。

沉积岩的层理结构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环境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层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沉积动力学过程、沉积相等信息,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的层理包括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和生物层理等类型。

水平层理是指沉积岩中以平行排列的沉积层,最为常见。

它们形成于平静的沉积环境中,如湖泊、潮间带和海洋海底等。

由于沉积物质在平静环境下沉积,由压实作用形成坚硬的岩层,使得岩层之间的平行性较强。

斜层理是指沉积岩中具有一定倾角的沉积层。

斜层理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形变化或水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河流的下蚀作用会导致沉积物在河床上形成倾斜的岩层。

斜层理通常与沉积物的颗粒粒度有关,颗粒物质会随水流的影响而被重新排列,形成斜面状的岩层。

交错层理是指沉积岩中所含的颗粒物质呈交错分布的沉积层。

交错层理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水流或风力的交相作用,使得沉积物质排列呈波浪状。

交错层理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中水流或风力的方向,对于研究古流体动力学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层理是指沉积岩中由生物作用产生的层理结构。

生物层理通常是由于生物活动(如生物痕迹、生物波纹和生物馏诺等)导致的,对于研究古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生物成因层理中的生物搬运层往往含有许多化石,可以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

除了上述常见的层理类型,沉积岩中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层理类型,如非均质交错层理、翻动层理和波浪层理等。

这些层理类型往往是由于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导致的,具有一定的古环境信息。

总之,沉积岩的层理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结构特征,记录了沉积环境演化和岩石形成过程,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相关学科具有重要作用。

09 沉积岩岩石学

09 沉积岩岩石学

(三)陆源碎屑岩描述参数
陆源碎屑岩分布广泛,因 此,如何对陆源碎屑岩进行描 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陆源碎屑岩的描述参数有颜色、 结构、构造、物质成分、颗粒 大小。
第三节
内源碎屑沉积岩
组成内源沉积岩的物质主是直接来自 沉积盆地的溶液或沉积场所的溶液之内, 是沉积介质中的溶解物质经化学或生物化 学作用沉淀的,但它们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之后,除少部分可在原地固结成岩之外, 大多数都要在盆地内经受波浪、潮汐和水 流、重力等作用,发生短距离的搬运和再 沉积。
承德避暑山庄2000年干旱枯水
Raindrop imprint(雨痕) imprint of salt crystals(食盐假晶)
可用于判定地层面向的原生构造
粒序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生物遗迹 泥 裂
枕状熔岩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是指由火山作用所形 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经堆积、 胶结、压紧或熔结而形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的成分包括两部分, 即火山碎屑物和胶结物,胶结物 可以是部分火山灰分解形成的物 质,也可以是部分熔岩或沉积物。
(4) 泥岩类
1)一般特征
泥质岩亦称粘土岩,它是由小于0.004 mm的陆源
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绝大多数的泥质岩是由母岩化学分解后产生的粘
土矿物经机械沉积而成,只有极少数泥质岩是凝 灰岩在成岩过程中蚀变而成的。
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常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
生矿物,如褐铁矿、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
3、次生矿物: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矿物, 如黄铁矿风化相成的褐铁矿、碎屑长石风化而成的高 岭石等
第二节
外源沉积岩类
(一) 陆源碎屑沉积岩
1 、陆源碎屑岩类的物质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

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

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

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

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

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

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

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

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

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

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

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

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

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

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

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

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

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

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

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

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

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

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

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

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

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1.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

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2.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

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叫可燃有机岩(如煤、油页岩)。

地壳科学家把地球的构造分成三部分,最外一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一层叫地幔,地幔包着的就叫地核。

如同我们所见到的一样,因为有高山、盆地、峡谷、河湖海洋等,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

像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可达65公里多,而海洋下面的地壳却只有薄薄的几公里。

一般的讲法为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0公里。

大陆地壳上层的岩石大约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下层岩石可能是麻粒岩和闪岩。

海洋地壳是橄榄岩。

据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

这说明现在地壳的岩石不是地球形成时原有的样子,而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与造山运动而形成的。

泥质岩页岩,是泥质岩的一种。

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沉积的泥土变成的岩石。

说它是泥土变成的并不为过,因为一方面它们是由一些非常细小的颗粒组成,超过一半以上都是直径小于0.0039毫米的,一方面又含有大量粘土。

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粘土岩。

事实上,它们在没有变成岩石时或疏松时,就是粘土。

页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沉积岩,约占大陆沉积物的69%。

它们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地壳演化的信息。

形成页岩的物质大多是岩石风化中产生的细碎屑,这些碎屑被水流带到盆地等低洼处沉积起来。

页岩具有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性等,被广泛应用在多种工业中。

有些页岩中还存在一些金属矿床如镍、铅等,还有的页岩中含有有用气体和焦油,被称为油页岩。

泥质岩中还有一种叫高岭石,也叫高岭土。

它的发现地在中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

说到这里你可能猜到了什么吧。

高岭石就是制作陶瓷的原料,当然,它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呢。

江西景德镇、湖南衡阳、河北唐山、山东淄博等地都是优质高岭石的产地,所以这些地方也就盛产陶瓷制品。

高岭石砂岩在沉积岩中,除了泥质岩以外,最多的就要算是砂岩了。

砂岩占沉积岩总体积的四分之一。

砂岩中半数以上是由砂粒构成的,这些砂粒的大小在2~0.0625毫米之间。

因此,肉眼可见它们比泥质岩要粗糙得多。

这些砂粒主要是石英,其次是长石、岩屑、白云母、绿泥石、重矿物等。

砂岩不但能够告诉人们一些过去的地质信息,而且它还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聚集所(储集层)许多砂岩都可以用来做磨料、玻璃原料和建筑材料等。

通常按砂岩中砂粒的大小来分类,如砂粒直径在2~1毫米的,叫巨粒砂岩、1~0.5毫米的叫粗粒砂岩、 0.5~0.25毫米的叫中粒砂岩、0.25~0.125毫米的叫细粒砂岩、 0.125~0.0625毫米的叫微粒砂岩。

同时,砂岩类型还可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长石砂岩(长石含量超过25%)、岩屑砂岩(岩屑含量超过25%)等。

石灰岩石灰岩也叫灰岩,它是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碳酸盐岩。

石灰岩成分中经常混入有白云石、石膏、菱镁矿、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海绿石、萤石、磷酸盐矿物等。

此外还常含有粘土、石英碎屑、长石碎屑和其他重矿物碎屑。

石灰岩的主要类型有十多种,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有:叠层灰岩,远古时期,一些能分泌粘液的藻类,通过分泌碳酸钙,然后沉淀、捕获和收集、粘结碳酸盐颗粒物质而形成岩石;障积灰岩,是指海底含有的生物(钙藻、海百合、层孔虫、苔藓虫),通过自身的阻挡作用将碳酸钙泥晶截获并堆积而成。

障积灰岩内部常见层状晶洞构造和有根茎的生物化石。

骨架灰岩,又称生物礁灰岩。

它是由珊瑚、石枝藻、层孔虫、苔藓虫和厚壳蛤类等这些生物形成,这些生物的骨架将碳酸岩沉积物粘在一起,形成固定在海底上的坚硬的碳酸盐岩礁。

骨架灰岩通常在海底形成一个隆起,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珊瑚礁;白垩,是一种细粒白色疏松多孔易碎的石灰岩,质极纯。

它生成于温暖海洋环境,沉积的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结晶灰岩,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钟乳石和石笋它是由水中的溶解的物质沉淀累积而形成的,是一种致密的钙质沉淀物,多产于石灰岩洞穴表面。

障积灰岩石灰岩主要用于制造水泥和石灰及铺路基石,冶金工业中作熔剂,环保中用于软化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农业中作土壤调节剂、家禽饲料添加剂,还可用于轻工、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

由于石灰岩容易溶解在水中,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等景观,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石膏石膏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晶体,它是一种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含水硫酸盐矿物。

多数晶体为板状,少数呈柱状。

一般为白色至灰色,如果含其他杂质则可显淡黄色、粉红色或浅褐色等。

无色透明的晶体称透石膏;雪白色、半透明的细粒块体称雪花石膏;纤维状集合体并具绢丝光泽的称纤维石膏;光泽暗淡的疏松土状集合体称土石膏。

我们平常所说的石膏其实是经过煅烧(煅烧是为了使矿物脱水,制成的熟石膏遇水后可再凝结)后得到的,俗称熟石膏。

熟石膏大量用于塑造各类模型和建筑上的胶结材料。

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用熟石膏做粘结物砌成的。

在造纸、油漆的制造过程中,熟石膏被用作充填剂,此外熟石膏还在制取硫酸铵、生产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充当缓凝剂、在冶炼锌矿的做助熔剂等。

土壤中施用石膏粉,能降低土壤的碱性和改良土壤的结构。

熟石膏还可作为中药,有清凉解热的功能。

石膏是由海洋卤水沉积的,潟湖(海边低洼地因海水进入而形成的湖)盆地中沉积的石膏层,规模巨大,常与硬石膏、石盐和钾石盐等共生。

内陆盐湖盆地由于水的不断蒸发也会发生沉积并形成石膏矿床。

硬石膏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还可以水化成石膏。

中国的石膏矿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以湖北应城最为著名。

硬石膏硬石膏也是晶体硫酸盐矿物。

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呈块状或纤维状。

无色、白色,如果含杂质则可变成浅灰色、浅蓝色或浅红色,具有玻璃光泽,暴露在地表时容易被水化而变成石膏。

中国南京的周村出产此矿。

硬石膏主要用于制造农肥和代替石膏作硅酸盐水泥的缓凝剂。

石盐石盐也是晶体矿物,纯净的石盐无色透明或白色,含杂质时则可染成灰、黄、红、黑等色。

新鲜面呈玻璃光泽,受潮后表面呈油脂光泽。

易溶于水,味咸。

晶形呈立方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有阶梯状凹陷。

中国青海现代盐湖中有些石盐呈球珠状,特称珍珠盐。

集合体呈块状、粒状、钟乳状或盐华状。

石盐是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

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常沉积于各个地质年代的盐湖和海滨浅水潟湖中,与钾盐、石膏等共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中国以柴达木盆地最为著名,四川、湖北、江西、江苏也都有大规模的石盐矿床。

石盐是重要的食品调料和防腐剂。

它又是提取金属钠、氯气,制造苏打、盐酸、碱、等的重要原料。

钾石盐钾石盐也称钾盐,也是晶体。

纯净的钾石盐无色透明或白色,含有杂质时可成红、黄、蓝等色。

透热辐射性能良好。

易溶于水,味苦涩。

钾石盐通常成致密的粒状。

它的分布比石盐少很多,通常与石膏矿在一起被发现,有的火山口附近也可见。

中国云南有此矿。

钾石盐绝大部分用于制造钾肥,部分用于提取钾和制造钾的化合物,是钾的主要来源。

无色透明的大晶体可用作光学材料。

煤煤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它其实是一种可燃的有机岩石,属于原生化石燃料。

煤是由大量有机物不完全分解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形成的。

这一过程叫煤化作用。

这一点在显微镜下可以得到验证,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煤中一些石化了的植物组织、树脂、花粉以及菌类和藻类等。

煤化作用先期是形成泥煤,这一时期气候温和多雨,有广阔的积水区覆盖平坦而庞大的地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