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概念及特征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广泛分布的岩石之一,种类多样,包括石灰岩、泥岩、砂岩、煤等。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2. 可分层性: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通常会呈现出可分层性,即不同时间、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在压实、矿化作用下形成的不同层次。
3. 着色性:沉积岩常常呈现出鲜艳、明亮的色彩,如红色的砂岩、灰色的泥岩等。
这些颜色关键在于其中的某些矿物质或化合物。
4. 易侵蚀性:沉积岩相对较软,容易受到大气、水等天然因素的侵蚀、剥蚀。
常见的侵蚀作用有风化、溶蚀等。
5. 显微构造:沉积岩通常具有很多显微构造特征,如低角度层状构造、波浪状构造、激光层状构造等。
这些构造特征是沉积历史的重要指示。
6. 广泛性:从体积而言,沉积岩约占岩石圈体积的5%。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厚度是变化很大的,有的可达几十公里,有的则很薄。
7. 蕴藏矿产丰富: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矿产,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是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等可燃有机矿产以及盐类矿产,几乎全部是沉积成因的。
铁矿、铅锌矿、铜矿、锰矿等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
产也都是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总的来说,沉积岩的多样性、可分层性、着色性、易侵蚀性和显微构造等特点反映出了其在地球表面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普通地质学12第十二章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成分
1.化学成分 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 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表4—2),即皆 以SiO2、Al2O3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 Fe203的含量多于 FeO, 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 富含H2O、CO2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 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碎屑颗粒的直径在2mm~0.05mm的称为砂以 砂为主(50%以上)形成的岩石称为砂岩。
碎屑颗粒的直径在2mm~0.05mm的称为砂以 砂为主(50%以上)形成的岩石称为砂岩。
碎屑颗粒的直径在2mm~0.05mm的称为砂以 砂为主(50%以上)形成的岩石称为砂岩。又可进 一步划分为如下类型。
碎屑颗粒的直径在2mm~0.05mm的称为砂以 砂为主(50%以上)形成的岩石称为砂岩。又可进 一步划分为如下类型。
有关层理的术语
(3)层系组 层系组由相邻的一系 列相似的层系构成,其各层系间 无明显的间断。它是沉积条件和 水动力状态基本相同的环境中形 成的层理序列 (图中的I,Ⅱ、Ⅲ)。 例如上图 Ⅱ 层系组显示一种水流 很缓或近于静水的沉积状态,在 Ⅱ 和 Ⅲ 之间出现了凸凹不平的冲 刷面,显示水的流速增大,并且 是单向水流 ( 河流 ) ,因而形成第 Ⅲ层系组。
碎屑颗粒的直径在0.05mm~0.005mm的称为粉 砂以粉砂为主(50%以上)形成的岩石称为粉砂岩。 以粒径小于0.005mm的细碎屑或主要由粘土矿 物为主(>50%)组成的岩石称为泥质岩。 另外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质岩之间还存 在过渡类型,如粉砂质泥岩。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一、沉积岩的概念和特点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和固化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占据了地壳岩石总量的75%以上。
沉积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们通常以层状或平行层状的方式存在,这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的结果;其次,沉积岩中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这些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最后,沉积岩的成因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沉积结构和沉积物的特征来推断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二、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1. 砂岩砂岩是由砂粒经过堆积、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
砂岩的成因主要与河流、海滩、沙漠等环境有关。
在河流中,砂岩是由河水带来的砂粒在河床和河岸处堆积形成的;在海滩环境中,砂岩是由海浪冲刷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在沙漠环境中,砂岩是由风力搬运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
2. 石灰岩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积物经过胶结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石灰岩的成因主要与海洋和湖泊环境有关。
在海洋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贝壳和珊瑚等有机物质沉积形成的;在湖泊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湖水中的溶解碳酸钙沉积形成的。
3. 煤岩煤岩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压实、胶结和煤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煤岩的成因主要与沼泽和湖泊环境有关。
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残体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部分分解形成腐殖质,然后通过埋藏和煤化作用形成煤岩;在湖泊环境中,湖水中的悬浮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煤化形成煤岩。
4. 页岩页岩是由粘土和细粒沉积物经过压实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页岩的成因主要与湖泊和海洋环境有关。
在湖泊环境中,细粒沉积物在湖底堆积并经过压实形成页岩;在海洋环境中,海底的粘土和细粒沉积物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页岩。
三、沉积岩的意义和应用沉积岩在地球科学研究和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沉积岩中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其次,沉积岩中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能源工业和化工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最后,沉积岩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有助于地质勘探和环境评价,为石油勘探、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沉积岩的类型

沉积岩的类型沉积岩是指由岩屑、生物残骸、化学沉淀物等物质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地质构造变动、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
第一类:碎屑岩碎屑岩是由岩屑、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岩屑可以是砂、砾石、泥等。
碎屑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侵蚀、输运和沉积。
侵蚀是指岩石受到水、风、冰等自然力的侵蚀作用,岩石表面的碎屑逐渐剥落。
输运是指岩屑被水流、风力等运输到远离原来位置的地方。
沉积是指岩屑在水中沉积下来形成岩石。
碎屑岩的特征是岩屑颗粒较大,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第二类: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沉积而成的岩石,它们的形成过程包括化学沉淀、生物作用和干涸沉积。
化学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和硫酸盐。
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石和方解石等。
硫酸盐岩包括石膏和明矾石等。
化学沉积岩的特征是颜色鲜艳、晶粒细小、质地均匀。
第三类:有机岩有机岩是由生物残骸沉积而成的岩石,它们的形成过程涉及到生物生长、死亡和分解等过程。
有机岩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质和无机物质。
有机质包括藻类、植物、动物的遗骸和化石等。
无机物质包括矿物、泥沙等。
有机岩的特征是质地致密、颜色暗淡、有特殊的气味。
第四类:火山沉积岩火山沉积岩是由火山喷发物沉积而成的岩石,它们的形成过程包括火山喷发、碎屑流和火山灰等。
火山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是火山碎屑、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山沉积岩的特征是颗粒细小、质地坚硬、含有气孔和斑点。
总之,沉积岩是地球历史上的重要见证,它们记录了地球的演化历程。
了解沉积岩的类型及其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岩简介

电解质的加入、正负胶体的混合及胶体溶液的浓缩等均 可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积。
胶体凝聚沉淀而成的沉积物和沉积岩有如下特 点: ➢ 未脱水硬化的凝胶呈胶状,固结成岩后具贝壳
状断口; ➢ 胶体沉积物形成的岩石,颗粒细小,吸收性强;
3)搬运颗粒大小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a.颗粒从静止时开始搬动(侵蚀)所需要的起动流 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时的流速,因为起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 粒本身的重力,而且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引力及摩擦力。
b.大于2毫米的颗粒,其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 差最小,而且粒级与两种流速成正相关,因此,砾石很 难做长距离的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第二篇 沉积岩
背景资料
第二篇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成岩作用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物质成分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沉积岩的分类 陆源碎屑岩类 内源沉积岩类
Chp.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成岩作用
按引起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 化 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 只发生机械破碎, 而化学成分不变。
特点:物质成分没有 发生变化,只是发 生机械的破碎和松 动。
温差效应: 冰劈作用
水的冻胀 含盐溶液的结晶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氧、CO2以 及各种酸类的化学反应影响下引起岩石 和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在氧化作用下,这类矿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 形成含水的氧化铁矿物而残积在风化地区、故其风化产 物多呈红色、褐色及棕色。
简述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简述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一、概念介绍沉积岩是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广泛分布的岩石类型之一。
它们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通常在水体或陆地上形成。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作用,如水流、风、波浪和生物活动等。
这些作用导致了不同粒度大小和不同组成的沉积物堆积在一起,逐渐形成了沉积岩。
二、基本特征1. 粒度结构多样性沉积岩具有丰富的粒度结构多样性。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粗砾岩、砂岩、泥岩等不同类型。
其中,粗砾岩颗粒较大,主要由大于2毫米(mm)的碎屑颗粒组成;砂岩由0.063-2mm大小的颗粒组成;泥岩主要由小于0.063mm大小的颗粒组成。
2. 显微结构特征显微结构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小结构特征。
沉积岩的显微结构特征主要包括颗粒形状、颗粒间的空隙大小和形态、岩层中的孔隙度等。
这些特征对于沉积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影响。
3. 成分组成复杂多样沉积岩的成分组成非常复杂,通常包括矿物颗粒、有机物、水和气体等。
其中,矿物颗粒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占总体积的70%以上。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中,矿物颗粒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4. 层理结构明显沉积岩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这是由于沉积作用过程中,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沉积物在堆积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选作用。
这些层理结构对于研究沉积环境和历史非常重要。
5. 古生态环境记录沉积岩是记录古生态环境变化最重要的地质材料之一。
通过对沉积岩中化石、孢粉等古生物遗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气候、水文、地貌等环境信息。
因此,沉积岩对于研究古生态环境和古地理学十分重要。
三、结论综上所述,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粒度结构多样性、显微结构特征、成分组成复杂多样、层理结构明显和古生态环境记录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沉积岩的概念定义:沉积岩是组成岩⽯圈的三⼤类岩⽯(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沉积作⽤以及沉积后作⽤⽽形成的⼀类岩⽯。
⼆、沉积岩的特征1.矿物成分特点(1)没有铁镁矿物或很少;(2)含⼤量⽯英、长⽯,且⽯英、长⽯(钾长⽯、酸性斜长⽯)种类多样。
(3)⾃⽣矿物—新⽣矿物,是沉积作⽤过程中新⽣成的矿物,是沉积岩主要矿物成分之⼀2.化学成分的特点(1)沉积岩与岩浆岩的化学成分数据⼗分接近,这是由于沉积岩基本上是由岩浆岩的风化产物组成;(2)富含O2、CO2和H2O;(3)在沉积岩中含有⼤量的有机质,其占地壳总量的0.1%。
3.结构特点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取决于其形成⽅式。
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如下的结构:(1)碎屑结构—机械破碎;陆源碎屑(2)⽕⼭碎屑结构—⽕⼭喷发;⽕⼭喷发碎屑(3)泥状结构—化学风化作⽤;陆源粘⼟组成(4)粒屑结构—机械作⽤;内源岩(5)晶粒结构(⼜叫结晶粒状结构)—化学和⽣化作⽤;内源岩(6)⽣物结构—⽣物作⽤;内源岩4.构造特征构造:组成物质的分布样式、空间形态。
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由于物理、化学、⽣物作⽤形成的各种构造。
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1)原⽣构造: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
如:层理构造、包卷构造等(2)次⽣构造:固结成岩之后的构造。
如:缝合线等总结: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包括以下三点:a.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b.层⾯构造、层内构造5.分布特点:沉积岩是分布⾯积很⼴的地表⽣成物,它构成所谓成层岩⽯圈——地壳表层的沉积岩圈。
(1)沉积岩占⼤陆表⾯75%,我国约占77.3%;(2)沉积岩具有众多的岩⽯类型:泥质岩、砂岩、碳酸盐岩、硅质岩三、沉积岩⽯学的任务1.沉积岩⽯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门科学。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沉积岩岩石学概念1.1 沉积岩的定义和特征沉积岩是由母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破碎、搬运、沉积并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具有以下特征:- 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等碎屑物质组成,也可含有有机质、碳酸盐等自生矿物。
- 结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结构,如层理、波痕、泥裂等,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 构造:沉积岩的构造多样,包括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是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重要标志。
- 成岩作用: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1.2 沉积岩的分类根据沉积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碎屑岩:由母岩破碎、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等。
- 泥质岩:由细粒沉积物经长时间沉积、压实形成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等。
- 化学岩: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 生物岩:由生物残骸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礁灰岩、贝壳灰岩等。
1.3 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层划分: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和化石,是地质年代划分和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 资源矿产:许多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都赋存于沉积岩中。
- 环境记录:沉积岩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生物演化等信息,对了解地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工程地质:沉积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工程建设和地基处理,对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4 沉积岩研究方法研究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 宏观观察:通过野外考察、露头观测等手段,研究沉积岩的宏观特征,如颜色、层理、构造等。
- 显微镜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沉积岩的微观特征,如矿物成分、结构、成岩作用等。
- 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岩样品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研究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结构、构造 结构、
• 1.结构 • 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特有: 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特有: –机械破碎的陆源碎屑 机械破碎的陆源碎屑组成的岩石具有“碎屑结构” 机械破碎的陆源碎屑 “碎屑结构” –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 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组成的岩石具有“泥状结构” 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 “泥状结构” –机械作用 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地内 盆地内岩石则具有“粒屑结构” 机械作用 盆地内 “粒屑结构” –生物作用 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生物结构” 生物作用 “生物结构” • 与岩浆岩共有:结晶质结构; 与岩浆岩共有:结晶质结构; • 缺少:玻璃质结构。 缺少:玻璃质结构。 2.构造 • 成层构造 –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 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 » 层理构造、各种层面构造、结核、叠层构造等为沉积岩所 层理构造、各种层面构造、结核、 特有绝大多数沉积物在流体(空气、水)中搬运和沉积 特有 • 具有各种各样的孔隙 –结晶岩一般缺乏孔隙,由于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压力 结晶岩一般缺乏孔隙, 结晶岩一般缺乏孔隙 条件下形成(气孔—杏仁构造
四)在环保、基建、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 影响 地下蓄水层沉积物和沉积岩是重要的—— 地下蓄水层 水库、港口、河流的冲淤、土壤的侵蚀、 军港的设计、潜艇和海底导弹基地的建设 等。 环境沉积学、生态沉积学 五)沉积岩石学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沉积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 • 石灰岩和白云岩 石灰岩和白云岩是冶金工业中常用的溶剂, 溶剂, 溶剂 • 石灰岩 石灰岩是制造水泥和人造纤维 水泥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 水泥和人造纤维 • 白云岩 白云岩则可作为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 粘土岩 粘土岩按性质不同可作耐火材料、陶瓷原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泥浆原料、填充剂和净化剂; 料、泥浆原料、填充剂和净化剂 • 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玻璃原料; 玻璃原料 •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
§2 沉积学的研究意义、方法
一、研究意义
一) 沉积岩中蕴含大量矿产 • 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是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 85%是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75~ 据第19届世界地质学会的统计资料, –石油 、 天然气、 煤 、 油页岩等可燃有机矿产以及 石油、 天然气 、 油页岩 石油 盐类矿产,几乎全是沉积成因的。 盐类矿产 –铁矿 铁矿的90%,铅锌矿 铅锌矿的40~50%,铜矿 铜矿的25~ 铁矿 铅锌矿 铜矿 30%,锰矿和铝矿 锰矿和铝矿的绝大部分以及其他许多金属, 锰矿和铝矿 非金属矿产,也都是沉积成因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孟宪民196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铁 矿的74.47%,铜矿的71.25%,铅矿的76.12%,锌矿 的93.7%,汞矿的83.44%,锑矿的88.69%,锡矿的 90.02%,都是沉积成因或与沉积岩成因有关的。
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 1.高温矿物罕见 高温矿物罕见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 矿物及基性斜长石不出现/ 甚少。 2.低温矿物富集 低温矿物富集 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在 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 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 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 — —在地表的常温、常压并富 含O2、CO2、H2O的条件下 Q:差异性的原因? 生成,又称为自生矿物。
搬运 原始物质 沉积 沉积物
沉积后作用 沉积岩
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 4、一类岩石----结果 • 自然界中有三大岩石:
二、基本特征 一)矿物成分
地壳中已知矿物3000,沉积岩中矿物达160种以上,常见的只有20 ,沉积岩中矿物 地壳中已知矿物 余种。一种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只有 ~3种,通常不过 只有1~ 种 余种 只有 5~6种。沉积岩的矿物成份与岩浆岩相比 与岩浆岩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 种 与岩浆岩相比
形成环境
二、基本特征
二)化学成分
二)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十分接近 1. 两者铁的含量大体相等 岩浆岩中的FeO高于 2O3,而在沉积岩中则相反。 高于Fe 而在沉积岩中则相反。 岩浆岩中的 高于 2.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 岩浆岩中, 岩浆岩中,Na+>K+ 沉积岩中, 沉积岩中,Na+<K+ Na在地表条件易于从母岩中析出,大量流失进入到海水 中。 3.沉积岩中富含 2和H2O。 沉积岩中富含CO 沉积岩中富含 。 4.存在大量有机质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最重要区别之一。 存在大量有机质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最重要区别之一。 存在大量有机质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最重要区别之一 有机质在地表分布很广,而且从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 生物以来,有机质的总量不断增加,据维尔纳斯基 (1926)估计,有机质总量约为地壳总重量的0.1% (地壳厚度按16km计算)。
四)分布
(一)空间上
面积: 陆地面积, 100%海底面积。 面积 : 3/4 陆地面积 , 100% 海底面积 。 厚度:变化大, 几十km 厚度:变化大,0-几十km 海洋:几m-几km,平均1km 海洋: km,平均1 陆地: 30km,平均1 陆地:0-30km,平均1.8km km 体积: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5 体积 : 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 5% , 岩 浆岩和变质岩占95% 浆岩和变质岩占95%。 95
教学计划
总计80学时 总计80学时 80 理论讲解64学时(其中沉积岩40学时,沉积相24学时),实践教学16 64学时 40学时 24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理论讲解64学时(其中沉积岩40学时,沉积相24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 • • • • • • • • • • •
绪论 2学时 沉积岩的形成 6学时 学时 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2学时 碎屑岩构造和颜色 4学时 碎屑岩结构及粒度分析 2学时 陆源碎屑岩各论 8学时 陆源碎屑沉积物(岩)的沉积后 作用 2学时 火山碎屑岩 2学时 碳酸盐岩概论 6学时 碳酸盐岩各论 4学时 碳酸盐沉积物(岩)的沉积后作 用 2学时 其他沉积岩 2学时
三)研究沉积岩对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意义重大 • 石油和天然气形成和储集 石油和天然气形成和储集大部分在沉积岩中; • 非构造或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非构造或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储量占石油总储 量1/3~1/4,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 构造油气藏的非均质性 构造油气藏的非均质性也与沉积和成岩作用 有关; • 钻井液的选择与配制 , 二次 、 三次采油 、 油 钻井液的选择与配制, 二次、 三次采油、 层保护及提高采收率等钻采工艺都要考虑沉 层保护及提高采收率等钻采工艺 积岩的成分及结构等因素。 • 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主要参考书: • 《沉积学》,姜在兴主编,校内印刷 • 《沉积岩石学》(上、下)第二版,冯 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 《沉积岩石学》,1986,曾允孚、夏文杰 1986,曾允孚、 1986 主编,地质出版社。 主编,地质出版社。 • 《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科学出版社 , , 科学出版社, 1985 • 《 中国沉积学》 ,1994 ,冯增昭等著, 冯增昭等著, 石工出版社 • 《 沉积学原理》,弗里德曼、桑德斯著, ,弗里德曼、桑德斯著, • 《油区岩相古地理》,1987,赵澄林、吴 》 1987,赵澄林、 崇筠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崇筠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 《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1987, ,1987, 何镜宇等主编,地质出版社。 何镜宇等主编,地质出版社。 • 沉 积 学 报 , 石 油 学 报 , AAPG , Sedimentology
第一章 绪论
§1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概念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 4、一类岩石----结果
• 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 1)地壳表层的定义
大气圈
外 地 球 内 圈 圈
沉积学
Sedimentology
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
Sedimentary petrography and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操应长
教授、博士后 教授、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二OO六年二月 六年二月
本人简介: 本人简介: 操应长,199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东),1998年获石油大学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1998 操应长,199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1998年获石油大学 华东)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2005 (华东)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 破格晋升为教授。 破格晋升为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沉积学、层序地层学 沉积学、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 地质科学》 英文版)、 地质学报》 )、《 岩石学报》 在《地质科学》(英文版)、《地质学报》、《岩石学报》、 沉积学报》 地质论评》 石油大学学报》 《沉积学报》、《地质论评》、《石油大学学报》、第三十 届国际地质大会等杂志和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40余篇 届国际地质大会等杂志和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 中第一作者20 20篇 公开出版专著4 公开出版教材2 中第一作者20篇,公开出版专著4部,公开出版教材2部。先后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三等奖等。先后承担国家级、山东省基金、中石油、 三等奖等。先后承担国家级、山东省基金、中石油、中石化 等科技攻关课题20余项。 20余项 等科技攻关课题20余项。 办公室:勘探馆1046 办公室:勘探馆1046 TEL:8391680/8396314( TEL:8391680/8396314(O) Mail: E-Mail:caoy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