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
2、利用影视视频材料,培养课外阅读兴趣,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三、课前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空城计哭诸葛)2、课件。
四、指导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下,平时看长篇小说是采用什么方法看地?出示:阅读方法。
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各说各的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二、品味诸葛亮人物特性,小结学法。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
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简介诸葛亮。
师:《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师: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屏幕。
播放《空城计》视频,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段落研读(出示):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名著,并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重要事件。
3.扩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以增加对小说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4.设计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5.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三国演义》的印象。
第二课时1.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情节。
指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各方势力的情况以及主要人物的关系。
2.通过展示地图和时间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线。
第三课时1.扩展阅读: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了解《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第四课时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主题,设计一份展示,通过图片、文字等展示给全班。
第五课时1.阅读指导:提供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情节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活动的参与程度。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评论。
3.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角色扮演表演,考察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阅读材料。
2.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名著之一,在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中也被纳入统一教学计划中。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为主题,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根据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标准,学生需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了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验文学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对于《三国演义》来说,学生需要熟悉小说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与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历史渊源,并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应该设定针对性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历史与主要文学风格。
2.熟练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基本结构。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了解小说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5.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的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达成。
首先是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和结构;其次是互动式的课堂问答,以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课堂氛围;再次是学生自主阅读配以课堂讲解,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体味小说的艺术魅力;此外,还应增加文学创作环节,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启示和体验,并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于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作者、成书历史和文学风格介绍。
2.小说的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
3.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阐释。
4.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归纳,探讨小说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2. 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部分故事情节,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些情节;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 能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
2. 对《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世界历史背景等进行简要介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措辞通顺、表达准确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读书会议法2. 讨论交流法3. 课堂表演法4. 个别辅导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三国演义》1. 给学生分发课本,让学生将《三国演义》翻到目录页,介绍《三国演义》的总共多少回。
2. 提供一张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成书时间,并简单介绍《三国演义》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三国演义》,并注意整个故事的情节变化,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选取若干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情节变化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第五回:“玄德再拜华山”--讲述了刘备到华山拜见关公、张飞谋生计,最后结识了诸葛亮。
第十回:“破黄巾,斩华雄”--讲述了刘备、张飞、关羽、张辽、夏侯将领等参加黄巾起义,最终斩黄巾名将华雄。
第三节:组织较复杂的课堂活动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学生进行对话,去学习表演技巧和练习口语表达。
2. 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三国演义》导读与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4.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三国演义》的背景与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二、文本导读与分析(30分钟)1. 教师借助教材或其他资源,逐章节导读《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剧情;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三、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4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或场景;2.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角色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特点;3. 各小组依次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4.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演员发挥角色特点,加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四、文本解读与写作练习(30分钟)1. 教师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或描写,请学生分析、解读,并进行讨论;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创作角色对话、解读文本或描述故事情节;3. 学生互相分享并互评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学生需要继续阅读、思考和分析《三国演义》;2. 鼓励学生展示对于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国演义》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三国演义》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三国演义》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1《三国演义》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导言《三国演义》是我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历时十年完成,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在人教版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三国演义》的选读和欣赏,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四个小节:《战—开篇》、《空城计—困境中的智慧》、《三顾茅庐—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赤壁之战—正义的胜利》。
本文将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为基础,详细介绍《三国演义》欣赏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故事梗概。
(2)能够理解和分析《三国演义》选读文本,熟悉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掌握文学分析方法,如文本结构、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等,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经典,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提高情感修养。
(3)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倡导传统美德和顶天立地的正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三国演义》选读2、教学重点(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品背景、作者和故事梗概。
(2)理解和分析选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掌握文学分析方法,如文本结构、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等。
3、教学难点(1)理解选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掌握文学分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品背景、作者和故事梗概。
(2)课文学习(25分钟)针对每一篇选读文本,依次讲解其中的文本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
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 幼儿园阅读教育

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近年来,我国的幼儿园阅读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阅读教育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在阅读教育中,选择适合幼儿视听、心理发展特点的优质读物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由罗贯中创作于明末清初,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展开,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演义长篇小说”,而将其引入幼儿园阅读教育节目中,则是颇具争议的。
一、适龄性《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战争场面、权谋算计以及丰富的情感内核,其文字表达上也较为深奥,不太符合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在认知上还处于直观、想象丰富的阶段,还不能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将《三国演义》引入幼儿园阅读教育中,存在一定的不合适性。
二、暴力成分《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大量的战争场面,以及相应的暴力描写。
尽管这些情节与历史原著相符,但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内容可能引起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其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阅读教育中,应当避免引入过于暴力的文学作品,以免对幼儿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价值观引导《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形态各异,有正面的如刘备、关羽、张飞,也有负面的如曹操、司马懿等。
这些人物的行为举止、价值取向等都将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
阅读教育应当主要引导和塑造幼儿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三国演义》中部分人物的负面形象和行为并不符合幼儿园阶段幼儿的道德修养。
《三国演义》在这方面也并非理想的幼儿园阅读教材。
尽管《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在塑造历史与文化认知、拓展想象与思维空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内容的复杂性、暴力成分以及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并不适合作为幼儿园阅读教育中的教学资源。
应当在幼儿园阅读教育中,选择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优质读物,引导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其全面健康成长。
四、替代选择在幼儿园阅读教育中,应当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优秀文学读物,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其对优秀作品的喜好和认知,促进语言和情感的发展。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1《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掌握阅读名着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气势的歌,咱们来欣赏欣赏。
(课前)
2、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吗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
二、自主交流,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据老师课前了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着。
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二)知识冲浪
1、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2、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
(1)引出诸葛亮、关羽人物。
A、出示提示:
猜猜他是谁点击图像。
你看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B、出示关羽图像和外貌描写。
他又是谁,认得出吗
(2)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三、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评一评人物。
(3)小组汇报
◆诸葛亮
A、《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着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
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歇后语数不胜数,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歇后语呢
老师也把与诸葛亮相关的歇后语作了个整理,一起读一读。
B、一个成语、一句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个
C、引领阅读《空城计》
讲得真不错,简洁、清楚。
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的故事,咱们来欣赏其中的精彩段落。
分层出示《空城计》相关描写,提问:读了这段文字描写,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成功退敌,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C、现在,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诸葛亮
小结:你看,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
D、诸葛亮被誉为“智绝”是名至实归的,我们钦佩他,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更因为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关羽
A、学生交流好成语、歇后语后,出示朗读。
B、学生讲述故事。
C、你想送给关羽哪些词语
提到神勇,老师不由得想到了原着中这样一段话(出示):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这是白话文,自己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关于这个场景,我们所读版本上是这么写的(出示)
两相对比,你觉得那段文字更吸引你为什么
多么精辟的文字,多么传神的描写,关羽的神勇无敌跃然纸上。
像这样精彩的语言咱们在读书时可要好好的多读几遍。
一齐来。
D、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面对曹操丰厚的归附条件,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其忠心一片,苍天可鉴,难怪被誉为“义绝”。
(3)辨析曹操
A、看,又一个人物走进我们的视野了,他是谁
B、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小人,你怎么看待他
a、认为他是英雄的人站起来,不同意的人请举手。
b、空口无凭,理由是什么咱们来个小小的辩论,好不好
是的,曹操是个极富文学才华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就出自他的《龟虽寿》,表达了他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情怀。
而他的《观沧海》则把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抒发得气势磅礴,咱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C、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中,曹操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是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立体了。
读书就要这样,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听一听,辩一辩,这样对人和事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深刻。
D、那么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曹操的呢(出示)
再看看后来的人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吧。
(出示)
E、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多重矛盾性格集于一身的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小人,千百年来,人们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
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出发,这样的评价才比较客观公正。
三、总结方法,激励阅读
1、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我们这次的读书交流已接近尾声了。
刚刚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着实让陈老师惊艳到了,能够如此侃侃而谈,定是你们在课后花了不少功夫认真读的结果。
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是怎么读这本书的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通过今天的阅读交流,你又懂得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
口耳相传,老师希望同学们不妨再去读一读原着,或许你又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一些读书方法,走进更多的名着,收获更多的知识。
记住我们的口号:我阅读,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