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招生【VIP专享】
有研 专业

8
302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8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3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大学物理或802物理化学
01磁性功能材料
02稀土化合物材料合成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大学物理或802物理化学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程兰征主编
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程守洙、江之永主编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201粉末冶金及特种材料研究所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大学物理或802物理化学
01高温超导材料及应用
02无机功能薄膜材料
220有色金属加工事业部
9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
01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
02激光材料加工
03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器件
04轻合金先进凝固成形技术
05高性能铸造铝合金材料
06难变形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
04 SiC半导体材料
208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2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大学物理或802物理化学
01高纯金属靶材
02记忆合金材料
209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2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批准建设的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孙丕恕
山东省
30
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伟章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
吴伟章
黑龙江省
31
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
卢秉恒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陈惠仁
辽宁省
32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启文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耿加怀
山东省
33
硅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秦升益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余少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童国华
国资委
17
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唐光武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张力
国资委
18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叶阳升
铁道科学研究院
康维韬
铁道部
19
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康卓
沈阳化工研究院
李彬
国资委
20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传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蒋开喜
国资委
谢东钢
国资委
4
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春阳
长沙建设机械科学研究院
詹纯新
湖南省
5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单忠德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李新亚
国资委
6
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彦广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张剑武
国资委
7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坚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25
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222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简介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首批在我国大型工业性研究院所中试点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紧密围绕国际上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领域前瞻性、前沿性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内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行业对各种先进的、竞争前的共性关键技术所提出的重大需求,开展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研究,结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大型骨干企业合作模式及成果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技术理论基础。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与学术领域包括:有色金属材料的非平衡制备技术,有色金属材料的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材料的先进固态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与性能预报技术。
根据上述研究与学术领域布局,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下设四个研究室:非平衡制备技术与先进铝合金材料研究室,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与先进镁合金/铜合金材料研究室,固态加工技术与先进钛合金材料研究室,有色金属制备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与性能预报技术研究室,上述研究室由本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担任主任研究员。
同时,实验室还聘请了一批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色金属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指导并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工作。
以两院院士王淀佐先生为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先生为顾问、会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建设、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进行学术指导。
联系电话:(010)82241161/62/63 传真:(010)82240096 E-mail:cmpskl@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熊柏青,男,1963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兼任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有色冶金八大院

心和一个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全院现有一支素质高,人才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和一批知名的专家。截止到 2002 年底
全院在职职工 2263 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专家 9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 83 人。在现职科技人员中有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 130 人、高级工程师 175 人,工程师 229 人,其中博士 23 人、硕士 145 人。该院研 究生部具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wiki]机械设计[/wiki]及理 论等 5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设置涵盖了有色金属工业多个学科。目前拥有兼职博士 生导师 6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30 余人,该院导师队伍实力强大。 总计培养硕士生 116 名,通过高校招生或合作培养博士生 30 名。全院现有离退休职工 1808 人,其中离休人员 116 人
院本部占地面积 25 万平方米,产业基地二部位于北京通州区,占地面积 29 万平方米。 现有员工近 2000 人,博士、硕士 300 余名。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稀土冶金与材料、稀有 及贵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与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加工、选矿冶金、能源及环 境材料、超导材料、分析测试、设备研制及自动化、科技信息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国家 有色金属行业开发基地、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 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设在该院。建院以来共开展了 6500 多项课题研究,获科研成果 400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 800 多项,国家专利近 300 余项。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有研总 院已建设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广、综合实力强、具有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和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 力的综合性研究院。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

简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有研总院)创建于1952年11月,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和国家首批百家创新型企业。
在半导体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稀土材料、生物冶金、材料制备加工、分析测试等领域拥有1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目前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课题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项目。
建院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00余项,授权专利和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500余项。
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有研总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组建了若干高技术产业化公司,并在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属粉末、特种有色金属加工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冶金装备等方面形成了产业集群。
2011年,有研总院实现收入67.5亿元,利润总额7.5亿元。
有研总院现有从业人员约3400人。
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名,国家特聘专家和百千万人才10名。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等学科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面向未来,有研总院将秉承战略引领至上、创新发展至先、客户服务至诚、员工培育至善的使命,知崇礼卑、止于至善,建一流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做百年有色科技服务先锋,努力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制后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7月1日起,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改制,有研总院转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2000年1月26日,有研总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企业法人。
转制以来,全院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紧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研基地和高科技实体的目标,坚持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道路,逐步形成了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内贸外贸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发展格局。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前应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和学士学位的人员。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院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可以接收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推荐免试生需达到推荐学校相关资格标准,占用学校推荐免试生指标。
推荐免试生需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并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我院接收的在京高校推荐免试生需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报名)。
三、报名须知1、我院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为学术型研究生。
2、根据教育部规定,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所有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报考我院且在北京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报名。
4、报考我院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当地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5、所有考生(包括推荐免试生)须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
考生只有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全部完成后,提交的报名信息才有效。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毕业去向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毕业去向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毕业去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
1. 企业职工:研究生毕业后,有色金属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大型工程项目等均有用人需求,应届毕业生可以去这些单位从事研发、生产、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
2. 攻读博士学位:一些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科研领域。
毕业后可以申请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博士后岗位,也可以在研究院所中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技术攻关。
3. 创办企业:在时代的潮流下,许多年轻人选择创业,研究生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创办企业。
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生产、科技创新等方面建立自己的公司。
4. 政府机关、事业部门:一些研究生毕业生成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担任技术或管理岗位。
这些工作涵盖信息技术、环保、科技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
参加调查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附件1参加调查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 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 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技术厅3 废旧塑料资源高效开发及高质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技术厅4 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5 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6 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科学技术厅7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鞍钢集团公司辽宁省科学技术厅8 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技术厅9 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科学技术厅—1—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0 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1 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2 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3 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4 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5 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海南省科学技术厅16 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7 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厅18 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19 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 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科学技术厅21 轧辊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河北省科学技术厅—2—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22 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3 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4 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5 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科学技术厅26 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27 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8 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9 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0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1 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32 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3 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34 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省科学技术厅35 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6 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37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8 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科学技术厅39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0 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厅41 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科学技术厅42 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科学技术厅43 创新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省科学技术厅44 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科学技术厅—4—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验室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5 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46 抗感染新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技术厅47 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科学技术厅48 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省科学技术厅49 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福鼎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科学技术厅50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市科学技术局51 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科学技术局52 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53 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技术厅54 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省科学技术厅55 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56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省科学技术厅—5—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验室57 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科学技术厅58 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技术厅59 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科学技术厅60 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铸造研究所辽宁省科学技术厅61 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洛阳 LYC 轴承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技术厅62 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63 节能液压元件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技术厅64 空调设备及系统运行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技术厅65 矿山采掘装备及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科学技术厅66 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67 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技术厅68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6—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69 石油管材及装备材料服役行为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陕西省科学技术厅70 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71 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技术厅72 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厅73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74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科学技术厅75 空中交通管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76 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科学技术厅77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科学技术厅—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始建于1952年,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开发机构,为我国有色稀有金属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科技企业,截至2009年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有资产总额已达27亿元,高技术产业年销售收
入超过3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年平均科研
经费到款额超过2亿元,拥有职工总数31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近百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近400人,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检测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中心、实验室和基地依托建设在院内。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科技部在我国工业性科研院所中第一批试点建设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2005-2009年期间,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防军工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9项,其中包括“国产大飞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先进航空铝合金、钛合金研制项目14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3亿元,发表科技论文382篇,撰写及主编出版著作10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李东英(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淀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熊柏青(教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
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米绪军(教授)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惠松骁(教授)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永安(教授)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指导教师
1、先进铝合金材料与快速凝固非平衡制备技术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航空飞行器用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
●航天飞行器用快速凝固超高强铝合金材料
●车辆用新型抗高速冲击损伤铝合金材料
●轿车覆盖件及框架件用新一代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时效强化型变形铝合金强韧化机理与综合性能调控
●时效强化型变形铝合金凝固、热加工、热处理工艺过程控制
研究生指导教师:
●熊柏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永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锋: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朱宝宏: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李志辉: 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科研课题情况:
●当前在研的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总经费约2000万元
2、先进钛合金材料与难变形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航空航天飞行器用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
●车辆用新型抗高速冲击损伤钛合金材料
●变形钛合金强韧化机理与综合性能调控
●钛合金高速冲击损伤行为与内在机制
●变形钛合金热加工、热处理工艺过程控制
研究生指导教师:
●惠松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文君: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科研课题情况:
●当前在研的国家级科研课题7项,总经费约2000万元
3、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航天飞行器用新型高强高韧镁合金材料
●车辆用新型高强耐蚀镁合金材料
●变形镁合金强韧化机理与综合性能调控
●变形镁合金凝固、热加工、热处理工艺过程控制
研究生指导教师:
●张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兴刚: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科研课题情况:
●当前在研的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总经费约800万元
4、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及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航空航天飞行器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与应用技术
●新型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
●新型高强高弹铜合金材料
●新型阻尼铜合金材料
●变形铜合金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过程控制、微观组织与性能综合调控
●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凝固与热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
研究生指导教师:
●米绪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国杰: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科研课题情况:
●当前在研的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总经费约1000万元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地与装备情况
1、基地情况
●院本部基地:位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南院,电教楼和西楼办公区总
计1400平方米,主要用于小型试验和组织性能分析实验室、工作人员
和研究生办公室
●怀柔中试基地:怀柔工业开发区,试验车间总计1800平方米,主要用于
开展合金坯料凝固制备、冷热变形加工、热处理工艺的中试实验
2、装备情况
●大型试验装备,共计15台套、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包括:500公斤铝
容量级合金熔炼-方坯/圆坯半连续铸造试验设备,100公斤钢容量级真
空熔炼-圆坯连续铸造试验设备,200公斤钢容量级气氛保护熔炼-电磁
搅拌铸造试验设备,300公斤钢容量级快速凝固喷射成形制坯试验设备,
100公斤钢容量级高温高真空快速凝固喷射成形制坯试验设备,1000
吨压力级快速锻压试验设备,300吨压力级真空热压及等温模锻试验设
备,500吨挤压力级高速挤压试验设备,宽度400mm板材精密冷热轧
制试验设备,直径Φ6-60mm管材精密轧制试验设备,大直径金属棒材
热处理及高压喷淋淬火冷却试验设备,金属厚板热处理及辊底式高压
喷淋淬火冷却试验设备,2m3容积级热处理实验设备,1m3容积级高温
高真空热处理试验设备,数值模拟仿真计算工作站
●小型实验装备、分析仪器、辅助装备,近40台套、设备总值近700万元:
主要包括各类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小型测试设备、特殊物理性能测试
设备、金相组织分析设备、电镜样品制备设备、小型热处理试验设备、
样品加工用高精度数控加工机床等。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管理及待遇
1、学制
●硕士研究生:24-30个月
●博士研究生:36个月,最长仅允许延至48个月
●博士后工作人员:24个月
2、奖学金与助研津贴
●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800元/月,助研津贴300-600元/月(视参研课
题工作量而定),在国内外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同档次科技论文300-
1000元/篇,享受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节日补贴、保健费、高温补贴等
福利待遇
●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1200元/月,助研津贴600-1000元/月(视参研
课题工作量而定),在国内外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同档次科技论文
300-1000元/篇,享受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节日补贴、保健费、高温补
贴等福利待遇
●博士后工作人员:工资及住房待遇按照院有关规定执行
3、关于研究生期间的研究工作与专业训练
●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充分利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
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内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紧密的优势,大力培养
加强在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科学实验、工程化研究等综合能力,开
拓视野,充分了解我国有色金属先进材料的前沿动态、产业化技术与装
备、高端产品产业的发展状况
●国家重点实验室强调学风和科研作风严谨,在读研究生所在研究室每
个月均要开展工作和学术交流,每个季度均要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层
面组织的集体工作汇报和学术交流,同时,创造机会并积极鼓励研究生
在读期间至少外出1-2次参加各种国内、国际综合性学术大会,培养锻
炼研究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总结写作能力等
4、关于毕业后的求职
●研究生期间工作及学位论文经国家重点实验室内部专家评议获得优秀
的人员,若本人毕业后有留院工作意向,在通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统一的招聘考试后,国家重点实验室可直接聘任至相关的科研岗位工
作,或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荐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属的其它二
级单位工作
●研究生期间工作及学位论文经国家重点实验室内部专家评议获得优秀
的人员,若本人毕业后希望到其它单位或北京以外工作,国家重点实验
室可利用其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力,向与其紧密合作的多家大
型企事业单位正式推荐
五、关于2011年度招生
201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拟从211、985类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
中,招收硕士研究生8-10名、博士研究生5-7名、博士后进站工作人员3-4名,
所学专业及前期所从事的论文工作基础应为金属物理、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加工,并拥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及科技文献查新能力
有意向报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进站工作人员的可提前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系人:
●张永安:zhangyongan@
●付艳艳:fuya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