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7常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要点共38页文档
纺织材料7常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要点

1)鳞片层: 作用如下: ①保护纤维,使羊毛内层组织不受外界 的生物、 化学、机械等作用; ②由于鳞片具有方向性,形成差微摩擦效 应。 鳞片形状: 环状、瓦状、龟裂状
2)皮质层:羊毛纤维的主体,占90%左右。 皮质细胞:正皮质——结构疏松; 偏皮质(副皮质)——结构紧密; 双边结构:细羊毛的正副皮质细胞(结构 与性能不同)分布于纤维的两侧,并在长 度方向上不断转换位置,正皮质一般在纤 维卷曲处的外侧,而副皮质处于卷曲的内 侧,使羊毛具有天然卷曲。这种结构成之。
(3)热学性质 耐热性差; 安全使用温度:低于 93°C (锦纶 6 ),低于 130°C(锦纶66); 熔点:215°C(锦纶6),250°C(锦纶66) (4)耐光性差 (5)耐碱不耐酸 (6)密度较小:1.14 g/cm3Fra bibliotek三、腈纶
第一单体:丙烯腈(超过85%) 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甲醛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酯等改善纤维的脆性,增加弹 性、柔软性,同时还有利于染料分子进 入。 第三单体:引入一定量带有酸性或碱性亲 染料的基团改善纤维的染色性 。
第二节 天然蛋白质纤维
一. 结构 1. 大分子结构 (1)化学组成 羊毛:蛋白质角朊;C、H、O、N、S元素组 成。 丝 :蛋白质丝素( 70-80% ),少量丝胶 (20-30%); C、H、O、N元素组成。 柞蚕丝:丝素85%
(2)单基
R侧基—羊毛:多、复杂,约25种氨基酸; 蚕丝:少、简单,约18种氨基酸。
好
好(15%) 较差 耐霉不耐蛀
较差
较好(11%)
耐酸不耐碱(蚕丝比羊毛稍差) 1.32 1.33~1.45
特性
缩绒性
光泽、悬垂性、丝鸣
缩绒性—— 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 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 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这 一性能称之。 利:缩绒使毛织物有独特的风格; 弊:缩绒使毛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变差(洗 涤后易收缩,变形)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与美观(起毛起球)
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课件

酸性愈强,水解愈快 浓度愈大,水解愈快 温度愈高,水解愈快 时间愈长,水解愈严重 结构愈疏松,水解愈快
中和:过剩的碱 加强漂白:含氯氧化剂 蝉翼纱、烂花织物
(3)氧化剂的作用
一般不受还原剂的影响 氧化纤维素
伯羟基 → 醛基 → 羧基 仲羟基 → 酮基 → 开环的醛基和羧基 半缩醛基 → 羧基
O
Serine (16%)
C H2 C H2 C H2 N H C H C H2 C n
O
Tyrosine (11%)
丝素分子链的构象
丝素的性质
耐热性
好,100℃,强力无影响
溶胀和溶解性
水中,直径增加16%~18%,长度1.2% 不能溶解,水只能进入无定形区 钠、锌、镁、钾强酸盐类,溶解 铁、铝、钙、铬盐类,增重
结晶度
棉70%,麻90%,丝光 棉50%,黏胶40%
取向度(取向因子)
陆地棉0.62,苎麻0.97, 普通黏胶0.54
缨状原纤结构模型
分子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聚合度高,强力高 结晶度,强力高
麻>棉>黏胶
取向度高,强力高
顺应排列,次价键力增高 改善受力情况
棉和丝光棉 化学纤维纺丝过程中的拉伸
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保护羊毛内层组织, 具有耐碱、氧化剂、还原剂和蛋白酶的功 能
羊毛缩绒性
皮质层
决定羊毛的主要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 皮质层由角朊蛋白组成,由近20种氨基酸
组成,其中最为特殊的是含量高达14%以 上的胱氨酸(二硫键) 存在两种皮质细胞:正皮质和副皮质细胞 部分皮质层可能存在天然色素
结晶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染液只能进入无定形区和晶区的边缘 高:染料平衡吸附量少,得色浅淡 低:染料平衡吸附量多,得色深浓 棉和丝光棉
染整(第一章)

* 有规共聚物 (tactic copolymer) :结构单元完全有规则 的排列。
* 无规共聚物 (random copolymer) :结构单元排列没有规 则,在分子链上是一种随机分布。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聚合物中结构单元的 数量,用DP表示,在分子结构示意式中用小写n表示。
第五章
第五节 毛织物印花 纺织品印花
第六节 合成纤维织物印花 涤沦织物印花 腈纶织物印花 锦纶织物印花 第七节 混纺织物印花 涤纶混纺织物印花 腈纶混纺织物印花 锦纶混纺织物印花 第八节 新颖印花概论 印花泡泡纱 烂花印花 发泡印花 金银粉印花
End
9
第六章
第一节 整理概述 整理目的 整理分类和方法 第二节 棉织物整理 定形、光泽、轧纹整理 绒面、增白整理 手感、树脂整理 第三节 毛织物整理 毛织物湿整理 毛织物干整理 毛织物特种整理
纺织品染整加工的特点: 以化学加工为主的物理与化学加工(现也涉及一些生物 化学)相结合的综合加工。大多为化学加工,且多为湿 加工(chemical processing, wet processing)。
3
序 言(preface)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第二章: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纺织品前处理 第四章:纺织品的染色 第五章:纺织品印花 第六章:纺织品的一般整理 第七章:纺织品功能整理 第八章:生态纺织品
第一章第一章纺织工业常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纺织工业常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第一节第一节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纤维素纤维形态结构纤维素纤维形态结构纤维素纤维超分子结构纤维素纤维超分子结构纤维素纤维化学结构纤维素纤维化学结构第二节第二节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蛋白质蛋白质羊毛纤维羊毛纤维蚕丝蚕丝第三节第三节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涤纶涤纶锦纶锦纶腈纶腈纶end第二章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第一节第一节染整用水染整用水水质水质水的软化水的软化第二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基础表面活性剂基础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分类表面活性剂分类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end第三章第三章纺织品的前处理纺织品的前处理第一节第一节棉织物的前处理棉织物的前处理原布准备原布准备烧毛烧毛退浆退浆煮练煮练漂白漂白丝光丝光发展发展短流程处理短流程处理第二节第二节苎麻纤维脱胶和织物练苎麻纤维脱胶和织物练苎麻织物练漂苎麻织物练漂苎麻纤维脱胶苎麻纤维脱胶第三节第三节羊毛初加工羊毛初加工炭化炭化第四节第四节丝织物前处理丝织物前处理脱胶脱胶漂白漂白第五节第五节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前处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前处理理粘胶织物粘胶织物合成纤维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混纺和交织织物混纺和交织织物第六节第六节其他织物前处理其他织物前处理绒类织物绒类织物色织物色织物针织物针织物end第四章第四章纺织品的染色纺织品的染色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染料概述染料概述光色拼色和电子计算机光色拼色和电子计算机配色配色染色基本理论染色基本理论染色方法和染色设备染色方法和染色设备第二节第二节直接染料染色直接染料染色第三节第三节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染色第四节第四节还原染料和可溶性还原还原染料和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染料染色第五节第五节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第六节第六节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染色第七节第七节酸性染料染色酸性染料染色第八节第八节酸性媒介染料染色酸性媒介染料染色第九节第九节酸性含媒染料染色酸性含媒染料染色第十节第十节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染色第十一节第十一节阳离子染料染色阳离子染料染色第十二节第十二节混纺和交织织物混纺和交织织物染色染色概述概述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毛混纺织物染色毛混纺织物染色丝绸类交织物的染色丝绸类交织
完整版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1
2 3
第一章 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一、天然纤维素纤维 (一)棉纤维 1、形态结构 横向:腰圆形,有中腔 纵向:天然转曲的扁平带状
2、棉纤维主要成分
初生胞壁
是棉纤维的外层,是在细胞延长阶段形成的,它又分为两层.
1、角皮层(外层):是棉纤维极薄的最外层 作用:保护棉纤维 组成:蜡状物质和果胶物质 形态:极薄的薄膜
取向因子 0.54 0.88 0.74 0.97 0.72 0.62
普通粘胶纤维的性能
? 湿态断裂强力低 ? 易变形 ? 吸湿性大 ? 能在浓烧碱作用下溶胀、溶解 (不能进行丝光处理) ? 不需精炼、漂白处理 ? 染色性能与棉相似
铜氨纤维
1.原料:木材、甘蔗渣、芦苇、棉短绒(主要) 溶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 的浓氨溶液中
作用:棉纤维的主体,决定棉纤维主要性质 组成:主要是纤维素 形态: 纵向:原纤网状组织
横向:日轮 (25~40层)
胞腔
形态:中空 组成:原生质残渣(沉积在纤维内壁上 ) 、
蛋白质,矿物盐,色素,… 染色通道
棉纤维主要成分
纤维素94% 果胶物质0.9% 蜡状物质0.8% 含氮物质1.3% 灰分1.2% 色素0.8% 其它1.0%
2.结构与性能: ? 圆型截面、全皮层、不完全透明 ? 柔软(比粘胶好),光泽柔和(圆截面) ? 吸湿接近粘胶 ? 染色好 ? 湿强高于粘胶 ? 工艺复杂(比粘胶)
(二)高湿模量粘胶纤维
1、富强纤维 形态结构 :接近圆形或全芯层结构
化学结构和超分子结构
? 聚合度:500-600 ? 结晶度:45-50% ? 晶粒大:导致耐磨性差 ? 取向度高 ? 有原纤化现象:易产生毛羽
推荐-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精品

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纺织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由分子量很大的大分子组成由比较简单的原子团(基本链节或单基),以主价键的形式相互重复联结而成。
有一定的结晶度和取向度所谓纺织纤维,指的是长度远大于直径(一般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000),并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物质。
纺织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量在1000以上。
平均分子量一般在104~107之间。
一、纺织纤维分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①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A 植物纤维如:棉、麻。
B 动物纤维如:羊毛、免毛、蚕丝。
C 矿物纤维如:石棉。
②化学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A 再生纤维(利用天然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如溶解或熔融而纺制成的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
B 合成纤维(是一类以水、空气、石油或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再经纺丝制得的纤维)如:锦纶、涤纶、腈纶、氨纶、维纶、丙纶等。
C 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
第一节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纤维素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等)一、天然纤维素纤维1. 棉纤维外形:纵向呈扁平带状,并有天然扭曲,横截面呈腰子形或耳形,中间干瘪空腔。
棉纤维从外到内分成三层:初生胞壁:纤维素含量低,纤维素共生物特别是果胶物质、蜡状物质的含量较高。
初生胞壁决定棉纤维的表面性质,具有拒水性阻碍化学品向纤维内部扩散,织物渗透性差。
可分为三层:外层是由果胶物质和蜡状物质组成的皮层,二、三层纤维素成网状结构,对纤维溶胀起束缚作用。
次生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为棉纤维的主体,质量约占整个纤维的90%以上。
胞腔:含有蛋白质及色素,决定棉纤维颜色。
为纤维内最大的空隙,是化学品的主要通道。
纤维素结构特点中间葡萄糖剩基三个自由羟基两个仲羟基、一个伯羟基醇羟基:酯化、醚化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刚性、强度高棉纤维聚集态结构结晶度棉70%,麻90%,丝光棉50%,黏胶40%取向度(取向因子)陆地棉0.62,苎麻0.97,普通黏胶0.542. 麻纤维主要化学组成和棉纤维一样是纤维素,但含量低。
纺织材料学 常用纤维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
准结晶结构
2.性质
强度较低,伸长较大;
初始模量:E锦纶<E腈纶<E涤纶; 弹性:比棉、麻、粘胶好,但比羊毛、涤纶、 锦纶差;
染色性较好;没有明显的熔点,不会产生熔孔 现象;
W=4.5%,比涤纶好
(3)热学性质 耐热性差; 安 全 使 用 温 度 : 低 于 93°C ( 锦 纶 6 ) , 低 于 130°C(锦纶66); 熔点:215°C(锦纶6),250°C(锦纶66)
(4)耐光性差 (5)耐碱不耐酸 (6)密度较小:1.14 g/cm3
三、腈纶
第一单体:丙烯腈(超过85%) 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甲醛丙烯酸甲酯、
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 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 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这 一性能称之。
利:缩绒使毛织物有独特的风格;
弊:缩绒使毛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变差(洗 涤后易收缩,变形)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与美观(起毛起球)
第三节 化学纤维
一、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结构
3. 形态结构: 羊毛——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
1)鳞片层:
作用如下:
①保护纤维,使羊毛内层组织不受外界的 生物、 化学、机械等作用;
②由于鳞片具有方向性,形成差微摩擦效 应。
鳞片形状: 环状、瓦状、龟裂状
2)皮质层:羊毛纤维的主体,占90%左右。
皮质细胞:正皮质——结构疏松; 偏皮质(副皮质)——结构紧密;
2.性质
机械性质:强度较低,伸长率大(450800%), 初始模量低,弹性特别好
常见七种化学纤维

七、丙纶(质轻保暖) 聚丙烯纤维
地位:丙纶于1957年正式开始工业化生产, 是合成纤维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丙纶具有生 产工艺简单,产品价廉,强度高,相对密度 轻等优点,所以丙纶发展得很快。目前丙纶 已是合成纤维的第四大品种, 是常见化学纤 维中最轻的纤维。 密度:丙纶最大的优点是质地轻,其密度仅 为0.91g/cm3是常见化学纤维中密度最轻的品 种
耐酸耐碱性 丙纶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除 了浓硝酸,浓的苛性钠外,丙纶对酸和碱抵 抗性能良好,所以适于用作过滤材料和包装 材料。 耐光性等 丙纶耐光性较差,热稳定性也较差, 易老化,不耐熨烫。但可以通过在纺丝时加 入防老化剂,来提高其抗老化性能。此外, 丙纶的电绝缘性良好,但加工时易产生静电。 由于丙纶的导热系数较小,保暖性好。
强度高、耐冲击性好,耐热,耐腐,耐蛀 (无微生物作用),耐酸不耐碱(耐酸性优 于耐碱性),耐光性很好(仅次于腈纶和醋 酯纤维),曝晒1000小时,强力保持6070% 。 起毛起球现象:涤纶最大缺点之一是织物表 面易起毛起球。 用途:轮胎帘子布,高中降落伞,军用织品, 渔网,绝缘材料,日常衣着用品。
时弹性回复率为90%以上,形变回复率也比 聚酰胺弹力高。还有良好的耐挠曲、耐磨性 能。 特征:耐热,软化温度为200摄氏度。 弹性最好,强度最差,吸湿差,有较好的耐光、 耐酸、耐碱、耐磨性。
四.腈纶(聚丙烯腈系纤维 ) (膨松耐晒 )
地位:实现工业化以来,因其性能优良。原 料充足,而发展很快。 特征:该纤维柔软,保暖性好,密度比羊毛 小(腈纶密度为1.17g/cm³,羊毛密度为 1.32g/cm³),可代替羊毛制成膨体绒线(有 很好的热弹性)、腈纶毛毯、腈纶地毯,有 “合成羊毛”之称。 特点:特点:耐日光性与耐气候性很好(居 第一位),吸湿差,染色难。
完整版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丝胶的性质
? 吸湿性高于丝素:支化程度比丝素高,极性基团含量高 ? 在水中溶胀、溶解 ? 弱碱脱胶
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结构:
? 取材于榨过油的豆粕 ? 由大豆蛋白质溶液(23-55%)和聚乙烯醇溶液(45-77%)混合
纺丝而成 ? 横截面哑铃形,有微细孔隙
性质
? 等电点4.6 ? 耐酸性好,耐碱性一般,纯碱对它无损伤 ? 米黄色,难漂白 ? 耐热性差,120℃变黄,发粘 ? 使用活性、酸性、中性染料染色:活性(深染性差)
(二)麻纤维
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苎麻为例)
? 纤维素:57-80%
? 半纤维素:12-17%
? 木质素:苎麻08-1.5%,亚麻2.5-5%,黄麻10-13%
? 果胶:1-5.7%
? 蜡质:0.3-1.8%
? 灰分:0.5-5%
纤维素纤维68.64
蜡状物质1.15
果胶物质17.78
木质素2.25
未测定部份10.18
第二节 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 羊毛 ? 蚕丝 ? 大豆蛋白纤维
蛋白质: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H2N CH COOH R
由大量氨基酸以一定顺序首尾联接形成的多肽
蛋白质的两性性质: 分子末端含有氨基和羧基,侧基上还含有许多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
等电点:调节pH,使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离子数目相等,此时的 pH 值为等电点。
? 共同特点:大分子主链上都有酰胺基
锦纶形态结构:
纵向:光滑、无条痕 普通锦纶
异形锦纶
锦纶性质:
? 耐磨性六大纶中最好 ? 耐日晒差:强力下降、变黄 ? 耐热性较差:100℃以上,强力损失严重;150℃,5h,变黄、收缩 ? 耐碱、耐还原剂 ? 耐酸性和耐氧化剂性能较差:酸催化大分子降解,氧化剂漂白后易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