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 复习纲要1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一、地貌的基本概念1.1 地貌的定义1.2 地貌的形成原因1.3 地貌与地形的关系1.4 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二、地貌的分类2.1 按形状分类2.1.1 山地地貌2.1.2 平原地貌2.1.3 高原地貌2.1.4 盆地地貌2.2 按成因分类2.2.1 构造地貌2.2.2 流水侵蚀地貌2.2.3 冰川地貌2.2.4 风蚀地貌2.2.5 古地貌2.3 按地貌发育时期分类2.3.1 消耗地貌2.3.2 积累地貌三、地貌的主要特征3.1 陆地地貌3.1.1 山地地貌的特征3.1.2 平原地貌的特征3.1.3 高原地貌的特征 3.1.4 盆地地貌的特征 3.2 海洋地貌3.2.1 海底地貌的特征3.2.2 海岸地貌的特征四、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1 地质作用4.1.1 地震4.1.2 火山4.1.3 构造运动4.2 大气作用4.2.1 气候4.2.2 风蚀4.3 水文作用4.3.1 河流侵蚀4.3.2 冰川侵蚀4.3.3 海水侵蚀五、地貌区划5.1 中国地貌5.1.1 华北平原5.1.2 长江三角洲5.1.3 青藏高原5.1.4 西南地貌5.1.5 西北地貌5.2 世界地貌5.2.1 欧洲地貌5.2.2 亚洲地貌5.2.3 非洲地貌5.2.4 大洋洲地貌5.2.5 美洲地貌六、地貌保护与利用6.1 地貌资源利用6.1.1 旅游资源6.1.2 矿产资源6.1.3 水资源6.2 地貌环境保护6.2.1 地质灾害防治6.2.2 自然保护区建设6.2.3 生态环境保护七、地貌学的发展7.1 世界地貌学的发展历程7.1.1 古典地貌学7.1.2 现代地貌学7.2 中国地貌学的研究现状7.2.1 地貌学理论研究7.2.2 地貌学实践应用结语: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的总和,是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所形成的。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了地质作用、大气作用、水文作用等多种因素。
地貌复习提纲概要

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定义(名词解释):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地貌学的分支(填空):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近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中的两大代表人物和奠基理论(填空):戴维斯——地理地貌循环说,彭克——山坡梯地学说。
第二章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简答题)1.第一级: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第二级: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
【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3.第三级: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断层、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地壳均衡理论(理解此理论的含义)(名词解释,填空):密度小的固体地壳子啊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块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面越高,插入下部地幔越深,称山根;反之,地壳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越浅,地表相对也低,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海底构造地貌单元(填空):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断层构造地貌类型(填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线崖、断层谷、断块山、断陷盆地褶曲构造地貌类型(填空):单斜地貌、背斜地貌与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貌。
顺地貌和逆地貌定义(名词解释):顺地貌:岩层发生褶曲在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他们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逆地貌:如果褶曲构造受外力作用,在节理较发育的背斜轴部,侵蚀作用较强,发育成谷地,即背斜为谷,而向斜为山的地貌。
熔岩地貌类型(填空):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盖、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熔岩湖第三章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名词解释):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地貌知识点总结框架

地貌知识点总结框架一、地貌的定义和特点1. 地貌的概念和定义2. 地貌的形成和特点3. 地貌的分类和类型二、地形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1. 地形的形成机制(1) 构造作用(2) 地表作用(3) 地壳运动作用2. 影响地形形成的因素(1) 气候(2) 岩石性质(3) 地表水作用三、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1. 山地地貌(1) 山脉地貌(2) 高原地貌(3) 丘陵地貌2. 平原地貌(1) 河流平原(2) 冲积平原(3) 冰川平原3. 水域地貌(1) 海岸地貌(2) 湖泊地貌(3) 河流地貌四、地貌的地理意义和应用价值1. 地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形成区域气候差异(2) 决定地表水系的走向和特点(3) 影响土壤类型和分布2.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生产(2) 工业开发(3) 城市建设五、地貌调查和研究方法1. 地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1) 地貌要素的调查(2) 地貌演变过程的分析(3) 野外实地勘察2. 地貌研究的应用技术(1) 卫星遥感技术(2) 地质勘察和测试技术(3) 数字地貌模拟技术六、近现代地质学理论对地形演变的认识1. 构造地质学对地形演变的影响2. 地貌演变的现代研究方法3. 地表水系统与地貌演变的关系七、国内外地貌实践和案例分析1. 国内地貌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成果2. 国外地貌实践的主要成果和影响3. 典型地貌案例的分析和比较结语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由于地球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貌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地貌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地理学和实际生活中。
地质地貌学复习纲要

绪论1、地质学2、地质三大件3、地质学研究方法——将今论古4、岩石圈5、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两个一级界面6、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第一章1.元素丰度、矿物、条痕、同质多象、类质同象2.自然界矿物的种类3.如何鉴定矿物?4.区分解闪石、辉石5.区分方解石、白云石第二章1.矿物分类2.如何鉴别未知矿物?3.解释:岩石、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4.岩浆岩分类5.鲍文反应系列6.岩浆岩的分类依据7.沉积岩的形成过程8.引起变质的因素9.三大类岩石区别与联系第三章10.什么是地层?11.什么是地质年代?12.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第四章1.什么是褶皱构造?哪些要素?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2.野外如何识别褶皱和断层?3.解释构造运动、构造旋回、岩层产状三要素第五章1.解释:风化作用、剥蚀作用、风化壳、残积物2.试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和结果?3.如何理解风化作用的阶段性?4.影响风化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1.什么是崩塌?形成崩塌的条件有哪些?2.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七章1 名词:流水作用、河谷、三角洲、阶地流水作用-流水具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河谷-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
三角洲—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河流阶地:是河谷中沿河分布的、由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不再被洪水淹没的阶梯状台地。
2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类以及形成的地貌。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一是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二是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大;三是充足的水源供给泥石流的分类:稀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塑性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泥石流沟谷和泥石流扇3 边滩与心滩的共同特点。
1)在成因方面都与水面展宽或横向环流有关;2)在存在状态方面:于枯水期出露为洲并遭受风等其它外动力的侵蚀,洪水期淹没并有泥沙的加积,边线位置有蚀退或淤进的变化,因而整个心滩或边滩都可能存在平面形状与平面位置的变化,尤其是平面位置向下游方向的迁移;3)在内部的结构构造方面。
地貌复习提纲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有哪几个圈层?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来加以解释。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1.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壳变动)1、表现2、结果(二)地质作用1、概念2、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分类(2)根据能量来源分类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说明:①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紧密相关。
严格地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例如当地壳上的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缩短,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高)。
关键在于以哪种运动形式为主(上例中水平方向上的缩短是挤压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升高是派生的结果)。
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着发生升降运动(如大西洋及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引起拗陷)。
②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是主导因袁,升降运动是次要因素。
但有的区域升降运动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台湾海峡就是由于陆地断裂下陷而积水形成的)。
③地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A.长期性:即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B.复杂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二)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1)板块(2)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②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也有海洋部分。
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③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en地貌学复习提纲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地貌学是介于⾃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门边缘学科。
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地貌发育时间A地表物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B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包括内⼒作⽤和外⼒作⽤C地貌发育时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阶段性,发⽣--发展--消亡(幼年期)(壮年期)(⽼年期) 3.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地貌形成的动⼒类型:包括内⼒作⽤和外⼒作⽤相互关系: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作⽤效果相反;相互作⽤、相互影响的对地貌的作⽤:A内⼒:加⼤地表起伏;地表⼀些巨型、⼤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作⽤的结果B外⼒:削⾼补低,总趋势是夷平地表(中⼩型地貌,也包括平原⼤型地貌)4.⽓候与地貌的关系。
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1)⽓候与地貌的关系:⽓候影响外⼒的性质和强度,从⽽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候(2)地貌分布规律-地貌的地带性A,以内营⼒作⽤为主的地貌:地貌的分布和⼤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向以及构造线的⾛向都有⼀定的联系。
B,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平分布和沿⼭地垂直分布的规律5.什么是⽓候地貌与构造地貌?⽓候地貌:⽓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通⽓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
随着不同⽓候区⾃然特征的深⼊研究和数据积累,⽓候地貌从研究某⼀地区的地貌成因和演变,进⽽把⽓候地貌的研究与第四纪古⽓候变迁研究相结合。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剥蚀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次⽣构造地貌)另⼀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构造运动的作⽤⽅向、受⼒⽅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地貌)。
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1)坡地上的风化岩块与⼟体在重⼒和流⽔作⽤下发⽣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重点复习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主编曹伯勋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答: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开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开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开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指约2.6Ma BP以来地球开展的最新阶段2、地貌:地球外表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为地形3、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拟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第四纪的特点?答:〔1〕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屡次发生〔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开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资源〔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与日俱增2、第四纪分期?答:按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相应的地层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3、第四纪沉积物根本特征?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答:〔1〕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2〕地貌学标志:①直接标志: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②间接标志: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①有机环境标志: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②无机气候标志:a、黄土、岩盐、石膏——干旱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粘土矿物5、地貌形态特征?答: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根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上下起伏。
地貌学考试大纲

《地貌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三、地貌学的实践意义考核知识点:(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2)地貌学的实践意义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地貌与地貌学概念、地貌发展的基本规律,地貌学发展简史2、理解内容: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了解内容: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4、重点及难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内外营力的概念及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章:构造地貌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一、地球的形状二、大陆与洋底三、全球地貌的形成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第二节海底构造地貌一、洋底构造地貌二、大陆边缘地貌第三节陆地的构造地貌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三、地质构造地貌考核知识点:(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2)地质构造地貌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地壳的结构:基本概念;海陆的基本轮廓及其成因;大陆与海洋地貌,地质构造地貌。
2、理解内容:陆地构造地貌和洋底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与成因。
3、了解内容:构造地貌的等级。
4、重点及难点: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和风化壳的概念二、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一、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与主要类型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三、古滑坡的识别考核知识点:(1)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的剖面特征。
(2)古滑坡的识别标志。
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风化作用的概念和风化作用的类型,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坡地重力地貌的主要类型。
2、理解内容: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
3、了解内容:风化壳的概念,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掌握风化壳剖面的垂直分带性4、重点和难点: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滑坡的概念、地貌特征及古滑坡的识别。
第四章流水地貌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坡面径流的概念二、坡面径流形成过程内容三、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第二节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沟谷的发育阶段二、洪积扇的概念、洪积扇的纵剖面特征三、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第三节河流的作用一、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二、弯道环流的特征与形成三、河流侵蚀的概念与主要类型四、河流搬运的主要方式第四节河流地貌一、河谷形态特征二、河床纵剖面、侵蚀基准面、溯源侵蚀、平衡剖面等基本概念三、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特征四、河漫滩的概念及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五、阶地的概念、成因和类型第五节河口地貌一、河口的概念及河口区分段二、三角洲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发育过程和沉积结构三、三角洲的分类第六节流域地貌一、河流袭夺及地貌特征二、戴维斯的侵蚀旋迴学说考核知识点:(1)洪积扇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2)河流的侵蚀方式(3)河漫滩的二元结构(4)阶地的成因类型(5)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及分类(6)流域地貌特征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洪积扇的概念和洪积扇的纵坡面特征,泥石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河流的侵蚀方式及相关的概念,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特征,河漫滩的概念和河漫滩的沉积结构,阶地的概念、类型与成因,三角洲的概念、形成条件、沉积结构与主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 地貌学
简答
1.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考
1. 研究地貌学的意义有哪些?
第二章全球地表系统特征
名词解释
1. 构造地貌;
2. 大地构造地貌;
3. 地质构造地貌;
4.大洋中脊
简答
1. 构造地貌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规模等级)
2.大陆边缘巨地貌的类型?
2. 单斜构造地貌有哪些?
3. 褶曲构造地貌主要类型有哪些?
论述
1. 海陆分异的原因?
第三章流水地貌
名词解释
1. 艾里定律;
2. 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
3. 侵蚀基准面;
4. 溯源侵蚀;
5. 逆行沙波;
6. 裁弯取直
7. 河床
8. 河漫滩;
9. 泥石流;
10. 洪积扇;
11. 河流阶地;
12. 河口区;
13. 河口三角洲;
14. 分水岭;
15. 河流袭夺;(能绘图描述河流袭夺地貌特征)
16.夷平面
简答
1. 坡面水流的侵蚀有哪两种作用?每种作用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有哪些?
2. 河流的搬运作用有哪些类型?
3. 局部侵蚀基准面和终极侵蚀基准面有什么区别?
4. 河漫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5.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防治措施有哪些?
6.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以分为哪几个相带?
7. 河流阶地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能绘图说明)
8. 河口区地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9. 形成三角洲的条件有哪些?
10. 三角洲的类型有哪些?
11.河流袭夺发生的原因?
论述
1. 河流的侵蚀、堆积、搬运作用的含义、类型特点?
2. 论述河流阶地的成因;
3. 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与局限;
思考
1. 河流横向环流与螺旋流产生的原因;
2. 为什么平原河流只能推移细粒泥沙,而山区河流往往可以推移巨砾?
3. 为什么在曲流河段内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 牛扼湖是怎么形成的?
5. 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属于哪一种三角洲类型?为什么?
80. 为什么多数情况下分水岭是不对称的?
第四章岩溶地貌
名词解释
1. 岩溶作用;(并要记住其化学方程式)
2. 岩溶地貌;
简答
1.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 为什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碳酸钙;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沉淀碳酸钙?论述
1. 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丹霞地貌
1、红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们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古地理环境?
2、丹霞地貌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形态特征?
3、论述: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们是如何控制丹霞地貌发育过程的?
第六章花岗岩地貌
1、花岗岩的岩性?
2、花岗岩风化壳剖面分带?
3、什么是崩岗地貌,主要分布在那,如何防治?
第七章海岸地貌
1、水下岸坡的中立点(线)是什么?
2、简述海蚀作用有哪几种形式?
3、海岸泥沙发生纵向运动的原因?
4、海蚀平台的成因?
5、海岸的类型有哪些?
6、论述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