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外交家的名称

古代外交家的名称

古代外交家的名称
古代外交家是与他国政府进行外交交流的政治家。

古代外交家在汉朝和明朝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古代中国开拓了与外界国家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

淳于髡是秦朝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曾多次去洛阳,邀请天下各国的代表出席洛阳国际会议,以应对当时的国际形势。

淳于髡曾去过蜀国,与夏侯展开了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为中国传统外交模式奠定了基础。

萧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外交家,他曾经为东汉帝国与外国展开交流。

萧何曾经前往秦国,并获得了秦朝的认可,还与其他外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为东汉帝国政治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司马相如是东晋朝期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曾多次前往西域国家,与那里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有效地解决了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纷争。

司马相如还不断努力让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更好的友谊,促进了当时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往。

李世民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曾多次前往蒙古国,他让中国和蒙古国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外交关系,也为后来发展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

李世民还派遣使者到欧洲去与当地国家进行外交交流,并在外国建立了中国的外交代表机构,大大拓展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流。

总之,古代外交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曾多次出使国外,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外交官排名

中国外交官排名

中国外交官排名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许多外交上的人才,今天小编就挑选出史上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看看这十人你中,你认为谁最牛!排名不分先后。

1,晏婴晏婴,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辅佐过三任齐国君主。

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特别是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他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同时也捍卫了齐国的国威。

2,苏武苏武,西汉时期著名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

在匈奴王的威胁利诱,他坚持不降,后来匈奴人把他一人放在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牧羊,就是想摧毁他的意志。

让他投降匈奴王。

但是匈奴王可能没有想到,苏武这一关就是19年,还是后来奴汉关系缓和时,汉皇帝知道苏武还活着。

通过外手段,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

当苏武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外交家。

3,张骞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也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汉文化传播至西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4,班超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本来是文官,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投笔从戎,出使出使西域,他足智多谋,以夷制夷,平定西域众国。

5,长孙晟长孙晟,唐代名相长孙无忌的父亲。

起初长孙晟没有谁名气,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天杨坚见到长孙晟,深赞其异才,见人就说,长孙郎武艺逸群,又多奇略。

在以后的生涯中,长孙晟与突厥交往达20余年,他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宁。

6,王玄策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古代印度,曾创下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外交家。

7,鲁肃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他不但治军有方,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而《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的。

中国历史上外交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上外交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上外交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外交家和他们的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晏子使楚: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

楚王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就让他从小门进入,但晏子坚决不肯。

楚王无奈,只好开正门迎接他。

在宴会上,楚王故意让酒酣的武士为晏子表演剥狗皮、喝酒等侮辱性的节目,想以此羞辱晏子。

然而,机智的晏子却以巧妙的方式回击了楚王的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苏秦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最终成功地说服了赵、魏、韩、燕、齐五国结盟。

这个事件被称为“苏秦合纵”。

苏秦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连横:与苏秦主张的合纵政策相反,张仪则主张用连横政策来对抗强国。

他通过游说各国君主,成功地帮助秦国扩大了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外交才能和谋略。

诸葛亮舌战群儒: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决定前往东吴游说孙权。

在辩论中,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说服了东吴的众多文臣武将,使得孙权同意了联合抗曹的策略。

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至今,成为了一段佳话。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外交家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外交家

在近几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识部分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考查比例相对较大,尤其是各朝各代涌现出了大量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等,他们为那一时期作出了诸多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各个时期的“外交家”。

他们加强了对外交流,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面貌”,为后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启迪。

这部分内容也成为了各类考试的“常客”,尤其是事业单位考试。

而考生通常对此部分内容不太重视,且无从下手进行备考。

下面就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给各位考生提供一种备考思路和范式。

(一)张骞张骞,今汉中城固人。

汉代著名的外交家,曾奉汉武帝之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率领百人从长安出发,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贸易市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传出了国门,与此同时,将西域的汗血宝马、葡萄、石榴、番瓜等物品传入中国。

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贸易往来,开拓了前所未有的“丝绸之路”,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历史上称此出使行为:凿空之旅。

(二)班超班超,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外交家、军事家。

今陕西咸阳人,其父班彪、兄长班固、妹妹班昭。

班超前期为官府抄录文书,后为了理想抱负,弃笔投戎,奋勇出击匈奴,出使西域。

在这一时期,前后收复西域诸多国家,被封为“定远候”。

(三)玄奘玄奘,俗家名陈祎。

今河南洛阳人,是唐代著名的外交家、思想家,被后世誉为三藏法师。

于贞观年间经凉州玉门关西行至天竺,期间历经艰辛万苦,后游历天竺各地,将佛学思想整理成籍。

同时,在前往西域的路上,著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华文明的脊梁”。

(四)鉴真鉴真,今江苏扬州人。

唐代僧人,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学,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及佛法交流,对后世影响颇深。

在鉴真实现东渡宏愿的过程中,受到了日本很多高僧的欢迎,由此为传播唐代文化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群众基础,被日本后世誉为“律宗之祖”。

(五)郑和郑和,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

今云南昆明人,世人称“三宝太监”,由于郑和幼年及成年时期便跟随燕王朱棣,因此略有智谋,懂得战术练兵,与此同时,朱棣对其信任有加,故命郑和率领大队人马出使西洋。

中国历史外交家有哪些名人

中国历史外交家有哪些名人

中国历史外交家有哪些名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外交家,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来贡献。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外交家。

第一位著名的中国外交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他以智谋著称,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管仲治国平天下”。

在管仲的领导下,晋国于公元前655年打败了楚国,稳固了自身的地位。

同时,管仲还积极开拓外交领域,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往,缓解了晋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和争端,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位著名的外交家是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将领,他主持与金国的外交关系时非常果敢,成功地抵制了金国的攻势,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胜利,为南宋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外,岳飞还非常注重文化交流,与金国的官员进行友好交往,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第三位著名的外交家是郑和。

郑和是明代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率领船队数次到达印度洋和非洲,在亚非两洲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成为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和平航行,和平贸易”的理念在当时非常具有先进性,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思想。

最后,还应该提到唐太宗李世民。

他通过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大力推进唐朝与周边小国的和平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确立了唐朝的实力和地位,将中华文化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他不但以德服人,还非常懂得进退有度,处理复杂的外交关系时非常谨慎,因此得到了当时很多官员和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总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外交家,他们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来贡献。

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对于现代的外交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理念和精神,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秦国外交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

秦国外交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

以下是秦国外交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
1. 张仪: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他曾两次出任秦国相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拆散合纵抗秦,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也是著名的纵横家和外交家。

他曾率军攻占巴蜀,并在外交上推行“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策略,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范雎: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曾出任秦国相国,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成功削弱了六国的实力,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人,秦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曾出任秦国丞相,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人,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商人和思想家。

他曾担任秦国相国,推行“一统天下”的战略,为秦国的统一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外交家在秦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古代历史上10大外交家,各个不辱使命

我国古代历史上10大外交家,各个不辱使命

我国古代历史上10大外交家,各个不辱使命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必然要有使臣的出现,也就是外交人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出色的外交人员也不少,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我国古代历史上10位比较出色的外交家。

1、晏子晏子,本名晏婴,春秋时期齐国人,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齐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多次刁难他,都被他一一化解。

楚王知道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边上挖了一个小洞,让他从小洞进去,晏子说道:“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

”招待宴婴的官员只能让他从城门进去。

宴婴在面见楚王时,楚王故意问:“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人们把袖子举起来,可以遮住太阳;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晏子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

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面对楚王的刁难,宴婴都一一化解了,楚王感到惭愧就用厚礼把宴婴送回齐国。

后人根据他的言行和轶事编成了《晏子春秋》一书。

2、张骞张骞出使西域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学的,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张骞是现在陕西汉中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以甘父为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朝着西域出发。

然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并不顺利,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抓住,为了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

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屈服,就这样被困在匈奴十年之久。

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八个外交官,中国两人入榜,国人共同的骄傲!

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八个外交官,中国两人入榜,国人共同的骄傲!

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八个外交官,中国两人入榜,国人共同的骄傲!外交是一门艺术,外交可以很好的解决国际纠纷,并且降低了各国使用武力的可能。

所以外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都不缺乏外交方面的人才,但如果谈到伟大的外交家,历史上又有多少个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那些伟大外交官的风采。

第八基辛格基辛格是德国犹太人后裔,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

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辛格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他80多次访华,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有交往。

在中国人的心中他就是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官了。

第七阿里斯蒂德·白里安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是法国政治家。

外交家。

法国社会党创始人,11次出任总理,以对德和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非战公约和倡议建立欧洲合众国而闻名于世。

1927年,白里安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和美国国务卿富兰克·比尔林斯·凯洛格一起发起订立巴黎非战公约,又被称为“白里安—凯洛格公约该公约反对以战争手段来解决国际问题, 并呼吁和平解决争端。

1929 年起,数次发表备忘录,倡导欧洲联合,呼吁成立“欧洲合众国”。

第六俾斯麦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

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

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

真因为他的铁血政治才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第五黎塞留黎塞留是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及天主教枢机,波旁王朝第一任黎塞留公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笔者精选了其中最杰出的十位外交官,在此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1、晏子晏子名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他的生平事迹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书中,该书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蔺相如记得在小学就学习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故事,就记住了蔺相如这位出身微贱却智勇兼备的外交使节。

蔺相如(?-前260年),战国时赵国大臣。

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

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

他与廉颇一将一相,生死与共,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3、张骞张骞(前164~前114),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

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西域(主要指今新疆)也成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边疆地区。

4、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苏武也以其坚贞不屈的气节名垂青史。

和其他九位外交使节不同的是,苏武的经历充满了悲壮和苦难,这也正是他得以上榜的原因。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逼迫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匈奴人劝降不成,就把他独自一人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今贝加尔湖)。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始终守志不屈。

公元前81年,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单于终于放回了苏武。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鸿雁传书的典故就来自苏武的事迹。

5、班超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车都尉窦固代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

随后,固又遣超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南道,先到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

适遇北匈奴也遣使者来鄯善,班超定计,消灭了匈奴使者,鄯善遂专心臣服于汉。

窦固奏报朝廷,升超为军司马。

班超复受命出使,窦固想增加他的兵员,班超辞谢,仍率原来的部下三十六人到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于阗也听从了他的命令。

十七年,班超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

疏勒王兜题为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所立,非本国人,班超废除兜题,另立疏勒前王兄子忠为王,深得疏勒国人拥护。

十八年,焉者(今新疆焉耆一带)、龟兹攻杀西域都护陈睦和己校尉关宠;适逢明帝去世,汉朝尽撤西域屯兵,超独留疏勒,孤立无援,龟兹、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不断前来攻击。

章帝下诏命超还朝。

班超回到于阗,于阗王侯等痛哭流涕,抱住班超的马脚,不让他东行,超因此复还疏勒。

建初三年(公元78),班超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想乘此平定西域,遂上疏请兵。

朝廷遣兵增援超。

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

第二年,又遣和恭等率兵受超指挥。

时莎车(今新疆莎车一带)与龟兹连兵,疏勒王忠亦叛,班超设计擒杀之。

章和元年(公元87),班超率于阗诸国兵大破莎车,莎车降,超威震西域。

贵霜王遣使奉献,并求娶汉公主,超拒绝他的请求,因此怀怨。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贵霜王遣副王谢率兵七万越过葱岭攻超。

班超坚壁清野,谢粮尽援绝,即遣使请罪,超放其生还,许其撤退,贵霜王此后不敢再侵犯汉朝。

三年,龟兹、姑墨皆降,汉廷以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境。

六年,超率龟兹、鄯善诸国兵讨焉耆,大破之,斩其王,为陈睦报仇。

西域遂平,五十余国都遣质子臣属于汉。

七年,封超为定远侯。

九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抵达安息西境,未到大秦而还。

十二年,班超年老,上疏请归,乃诏超还。

十四年,班超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去世。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平定了城郭诸国的内乱,对外抵御了强敌,人心向附,威信很高。

他在西域进行军事活动,主要依靠当地兵力。

为政宽简,吏士团结。

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前后担任此职者,无人能与他的功绩相比。

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

6、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及军事实力等方面相对弱小,之所以能够形成和维持鼎立局面,相当大程度上靠的是诸葛亮的外交谋略。

长阪之败,刘备集团几近覆灭,如果继续以残存的一万多士兵的军力和曹操数十万大军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江东,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后来更是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曹操一举南下的企图。

诸葛亮此次外交上的胜利,保存和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势力,为鼎立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第二次重大外交谋略是夷陵大战失败后,对刘备外交路线的重大调整。

关羽阵亡,荆州失守,导致孙刘联盟的彻底破裂。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内外交困。

《隆中对》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受到挫折,国内新主年幼,军事将领接连丧失,人才青黄不接,而外部战线拉长,面临两个敌人。

假如按照刘备的外交路线走下去,继续和孙权争夺荆州,那么,蜀国只能在魏吴夹击之下加速灭亡。

冷静分析形势之后,诸葛亮果断地作出战略调整,决定放弃荆州,以最大的诚意与吴国重建联盟,以寻求东吴在东线的支援与配合。

诸葛亮先后派宗玮、丁厷、阴化等人出使东吴,但成效不大。

最后,诸葛亮意识到必须派高规格的使节出访。

于是他便安排当时任尚书的邓芝到吴国去,终于打破坚冰,使吴蜀关系得到恢复,也促使孙权与曹魏集团决裂。

诸葛亮外交谋略的核心,就是联吴抗魏。

由于诸葛亮施行了切合实际的外交路线,为蜀汉赢得了宝贵外部环境,从而可以一心一意北伐。

至于北伐最终失败,那又另当别论,丝毫不能掩盖诸葛亮出色的外交谋略。

7、王玄策王玄策,生殁年及出身地均不明。

他的上榜主要是因为他在出使天竺(今印度)时的临危不惧,一战成名。

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于643年前往、646年归国。

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天竺的王位篡夺事件(也是王的扬名之战,在下文将介绍)。

于658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

贞观22年,太宗皇帝派王玄策出访天竺。

玄策带了副使蒋师仁和唐僧的师弟辩机和尚做翻译。

从骑五十余,从长安出发,行了数月,总算进入天竺境内。

摩迦陀王已死,阿罗顺那篡位,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

玄策,师仁及五十从骑都是久经沙场,虽慌不乱,排成雁行阵把应该辩机夹在阵中,奋力杀出丛围。

直逃入吐番境内,松赞干布闻讯亲带千骑往援,结果只救出了玄策,师仁,辩机三人,从骑尽皆战死,全队覆没。

玄策大怒之余,檄召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属国,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师仁为先锋,一仗击溃天竺数万头象骑,直取茶和罗城。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

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武器:云梯,石车,火攻,狠攻了三月余,终攻得茶和罗城兵溃城破。

玄策一路追杀,斩天竺兵将三千,另大半赶入恒河中溺死。

玄策以师仁为先锋,自为后应,趁势攻入中天竺,发誓要尽灭天竺。

天竺兵将与唐军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无奈只好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助东天竺王尸鸠摩的援兵,接着再收集散兵残将,欲反攻唐军。

玄策欺天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设了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皆坑杀。

阿罗顺那的妻子尚拥兵数万,据险坚守朝乾陀卫,也被师仁击破,逃的逃,降的降。

至此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遂灭,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余所。

因东天竺援兵阿罗顺那,玄策欲顺势再亡东天竺,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三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罢兵回朝。

执阿罗顺那及一干降臣,绑俘长安,太宗皇帝大喜过望,下诏封赏玄策,授朝散大夫。

王玄策的以战促和、先战后和或许有违外交的和平宗旨,但是的确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他的屠灭中天竺之役也是古代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一次中印战争。

<BR< p>8、富弼富弼(1004—1083)字彦国﹐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宋仁宗时,宋、辽关系又趋紧张,契丹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谈判,划地与辽。

当时北宋朝臣上下因敌情叵测,无人敢担使者之任。

面对主忧臣辱,富弼挺身而出,两度出使契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