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越冬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刺参亲参大棚越冬培育技术初步探讨-畜牧渔业论文

刺参亲参大棚越冬培育技术初步探讨-畜牧渔业论文刺参亲参大棚越冬培育技术初步探讨于丽娜1,白海锋,鲁媛媛1,林华剑1,闵文武1,李晓光2(1.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珊瑚馆,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在北方地区冬季没有锅炉加热培育用水的条件下,利用大棚晒水进行刺参亲参越冬培育试验。
培育水温1.8~14.2 ℃,海水平均盐度31.8‰,pH 值7.8~8.5,溶解氧大于8 mg/L,经过6个月的饵料投喂对比,试验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亲参越冬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分别为98.3%、32.1%,对照组分别为95.5%、11.4%。
同时,从水温控制、入池时间和暂养密度、饵料的配比以及栖息位置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刺参亲参越冬成活率的影响。
关键词:刺参;亲参;大棚;越冬;培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permata)、游走亚门(Eicutherozo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i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是温带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包括我国的黄、渤海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及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1]。
海参是棘皮动物门中重要的经济种类,在我国21 种可供食用海参中, 刺参以质佳味美居上乘。
具有极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是近几年来我国北部沿海重要的养殖经济种类[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刺激了北方地区刺参养殖的规模和刺参加工产品的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养殖户为了较早地获得大规格苗种进行养殖,纷纷采购室内控制温度繁育的早苗,而刺参的亲参培育就是其关键的生产环节。
目前大部分育苗厂家亲参的越冬培育还主要以利用锅炉加温进行。
在目前国内燃煤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如何降低刺参亲参越冬生产成本,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刺参育苗成活率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刺参育苗成活率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作者:赵冰海白海锋鲁媛媛朱美桦李晓光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6期摘要:水质、苗种、饵料是经济水生动物苗种培育的三个关键方面。
本文针对刺参苗种培育过程中最容易影响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认为:水泥碱刺激和机械油污染、苗种选用不当以及饵料搭配不科学都会很大程度导致育苗失败。
这些影响因子在新开发和新改造的育苗室是最常见的。
针对减少和预防这几种影响因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刺参;人工育苗;饵料;应激反应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 Selenta,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刺参纲Holothuroidea,自然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区的自然海域,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特别受人们青睐。
本世纪初,随着刺参自然资源的锐减、国内对刺参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刺激了刺参苗种人工培育的迅猛发展[1]。
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耳状幼体培育及稚参阶段的前期培育是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而此过程中水质、苗种、饵饵三大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本文就目前新开发的育苗室容易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了刺参育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材料与方法1.1育苗设施和培育用水。
育苗室选用辽宁盘锦二界沟一间经改造和处理后的废旧河蟹育苗室,共有池子16个,每个池子有效存水量约为40m3,实际育苗水体500m3(14个池子)育苗室基本设施齐全。
培育用水是天然海水纳入蓄水池,经过24h沉淀后,用高压泵抽到砂滤罐砂滤后进入苗室。
进入苗室的水用脱脂棉网袋和300目网袋双层过滤后注入池中。
1.2耳状幼体及培育密度。
耳状幼体来自同一批次种参的不同批次的选育个体,每批个体发育同步,形态整齐,游动正常、健康。
布苗后每天逐渐加水30cm至150cm[2]。
第一批耳状幼体1.09亿个,第二批耳状幼体1.04亿个,第三批耳状幼体0.34亿个,平均布苗密度0.20-0.25个/mL。
关于刺参高效养殖模式及微生态调控技术的研究开发

关于“刺参高效养殖模式及微生态调控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申报20XX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公示根据山东省科技厅有关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要求,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对20XX年度报奖项目进行公示。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项目名称刺参高效养殖模式及微生态调控技术的研究开发申报奖种及等级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类)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任务来源于20XX年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XXGG10005004),主要应用于刺参高效健康养殖。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项目针对当前我省刺参养殖模式单一、技术工艺滞后以及刺参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结合我省刺参养殖各产区的不同底质与水环境条件,系统研究了刺参高效健康养殖及微生态调控等关键技术,明确了不同养殖模式中参苗健康选择、适宜放养规格及密度等重要技术参数,探明了混养生物种类、参礁设置、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对刺参养殖效果的影响;创建了工厂化“上鱼下参”、“多层箱(槽)式”立体高效养殖模式和“车间—池塘(浅海)网箱—浅海(池塘)增养殖”接力式生态养殖模式;筛选出了适宜北方刺参养殖环境调控的有益菌种,研制了缓释胶囊等不同形态的系列微生态调控新产品。
项目已完成刺参池塘生态养殖示范500亩,亩产480kg,平均规格135克/头;工厂化高效养殖示范20XXm2,单产5.6kg/m2,平均规格154克/头;浅海网笼参贝混养示范150亩,亩产415kg,平均规格143克/头;研制的微生态调控产品降低病害发生率80%以上;通过近三年应用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
项目形成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深水井大棚海参养殖方法,专利号:ZL 20XX 1 0114607.2;池塘海参养殖方法,专利号:Zl 20XX 1 0114606.8)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海参礁及海参养殖网笼,专利号:Zl 20XX 2 0047278.6),在《渔业科学进展》、《海洋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山东省刺参养殖产业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益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低温对不同规格刺参幼参生长与耗氧率的影响等),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doc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近二十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养殖病害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15%~20%,产量损失超过100万吨。
目前,主要使用药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一些严重威胁养殖动物的病害,由于药物的使用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但是也应该看到药物防治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过度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导致微生物的生态失调,产生二重感染,还使抗生素在生物体内残留、富集,最终将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清洁养殖模式,是保持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微生态制剂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性,能有效的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增进健康、促进生长,维持养殖生态平衡。
1 微生态制剂的概述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益生素(Probiotic)等。
它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剂。
1.l 微生态制剂的由来20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细菌来治疗人类和动物肠道疾病,早在1907年Metchnikoff 使用酸牛奶(乳酸杆菌)来治疗幼畜腹泻,此后有关微生态制剂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Hidu1963年发现有益细菌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促进动物生长。
Parker1974年首次使用“Probiohc(s)”一词来描述给动物使用的有益微生物,其定义为: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物和物质。
在1994年的德国汉堡研讨会上,学者们将Probiotics狭义地定义为“改善微生物和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活菌和(或)死菌(包括组分和产物)”。
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抗病能力以及环境稳定性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论述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和功能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生物肥料,能够以一定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营造出一种生态环境,促进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并增强其免疫力。
其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消化道微生物的平衡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食品消化率,降低散粪污染,促进海参消化吸收能力。
2、增强免疫力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抗病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3、降低环境污染微生态制剂能够将无机污染物质与海参有机底物对接,使底质有机化合物被有机物质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1、增加饵料的营养价值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加海参的饵料营养价值,提高消化利用率和生长速度,同时降低养殖期间的成本。
2、促进海参肠道健康在海参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维持海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功能的协调,提高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果。
3、抗病能力提高在海参养殖过程中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加有益菌群数量和种类,提高海参的免疫力,降低病原菌的侵袭,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加入微生态制剂会增加有机物的分解,促进底质的细菌降解,降低养殖池底柱性物的含量,减少残留物的转化和底质质量的下降。
从而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结语: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海参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并弥补养殖过程中的营养、环境等问题。
因此,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确实是一种优秀的海参养殖方法。
文档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及其相关物质制成调整动物机体内环境或改善水域生存环生物制剂,它包括了益生素(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及合生元(Synbiotics)等。
Kozasa首次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他用1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i)处理日本鳗鲡,降低了由爱德华氏菌引起的死亡率。
此后,益生菌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Moriarty把益生菌的含义扩展为“一类添加到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
杨先乐将微生态制剂归纳为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有益微生物活菌制剂,能取代或平衡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作用,有助于调节动物的神经传导和酶系统平衡及产生特异性抗体等,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功能,从而发挥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特异性预防制剂(如疫苗)等虽然同属于微生物制剂,但是它具有广谱的、非特异性抗菌、抑菌和杀菌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它可部分替代或完全取代抗生素,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创造条件。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质微生态改良剂;另一类是营养型免疫制剂。
1.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1)“三流运转”理论微生态制剂在动物机体内可以成为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还可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和毒性物质产生,保持肠粘膜的完整性,保证微生态系统中基因流、能量流和物质流的正常运转。
(2)正常菌群与营养关系理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还可合成蛋白质和维生素,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菌膜群或屏障作用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
正常微生物群构成的机体防御屏障包括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二方面。
由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乙酸、丙酸、乳酸、抗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 (如酶)等共同组成化学屏障;而微生物群有序地定植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则形成生物膜,此即为生物屏障。
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维生素C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
研究报告 R E POR TS 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维生素C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王吉桥1,苏久旺1,姜玉声1,张剑诚2,梁志军3(1.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45;3.辽宁省渔港监督局,辽宁大连116000)摘要:在水温11.0~14.0℃条件下,将平均体质量2.29g的幼刺参(A postichop us j aponicus)随机放入39个容积50L塑料水槽中,投喂以玉米蛋白为蛋白源,分别添加0、500、1000、2000和4000mg/kg V C222三聚磷酸酯(L2ascorby1222polyphosphate,L A PP)、V C2棕榈酸酯(L2ascorby1palmitate,L A P)和V C2磷酸酯镁(L2ascorby1222monophosphate2magnesium,A PM)的13种饲料。
90d的饲养情况表明,摄食添加V C饲料的刺参的生长、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摄食未添加V C的幼参(P<0.05)。
摄食添加L A PP饲料幼参的特殊生长率最高(0.21%/d),添加L AP(0.17%/d)的次之,添加APM(0.15%/d)的最低,分别比对照组(0.12%/d)高75.00%、41.67%和25.00%。
摄食添加L A PP饲料幼参的平均蛋白质效率最高(12.57%),摄食添加LAP饲料的(7.76%)次之,摄食添加APM(6.86%)的最低,分别比对照组(5.52%)高127.72%、40.58%和24.28%。
在3种剂型V C组中,饲料系数由低到高依次为:L APP<L AP<A PM。
饲料中L A PP、A PM和L A P的添加量为2000~2500mg/kg、1000~1500mg/kg和2000~3125mg/kg时,幼刺参对饲料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
不同配方EM菌对规模化养殖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不同配方EM菌对规模化养殖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摘要选取刺参养殖池进行为期60 d的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不同配方EM菌对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刺参的日增重有明显的影响,添加EM菌处理组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13.21%~82.08%,其成活率均较高。
综合来看,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的微生态制剂对刺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对刺参的促生长作用尤为明显。
关键词刺参;EM菌;生长;存活;影响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tidae)、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是我国记载的21种食用海参中唯一分布于黄渤海的温带种类,为“海产八珍”之一[1]。
目前,投放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改良养殖水质的手段,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作用也受到一致认可。
微生态制剂是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它不含任何污染物和化学有害物,对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和相对增长率、降低发病率、提高水产品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4]。
本研究为探索乳酸杆菌、海洋红酵母、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在大规模刺参养殖水体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几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养殖水体水质作用效果的试验,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用刺参全部来自辽宁省营口海参育苗厂。
供试菌种为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4种菌均购自辽宁省大连市化工研究院,其中光合细菌和海洋红酵母的活菌浓度均为6×1010 cfu/mL,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活菌浓度均为3×1010 cfu/mL。
刺参饵料由大连海洋大学科研基地生产。
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Chion
doi:10.3969 / j.issn.1006⁃267x.2019.06.040
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 免疫功能的影响
韩 莎1 胡 炜1 李成林1∗ 赵 斌1 陈相堂2 刘兆存3
6期
韩 莎等: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801
生态制剂的安全性、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 养殖环境修复及水质调控等方面[3-6] 。 微生态制 剂作为 饲 料 添 加 剂 时 多 随 饲 料 直 接 添 加 到 水 体 中,在已开 展 的 试 验 研 究 和 生 产 上 证 明 具 有 良 好 的应用效果[7-9] ,但有关微生态制剂不同投喂方式 及过量投喂对仿刺参养殖的影响鲜有系统的研究 报道。 近年来,以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 态制剂在改善水质和提高饲料效率等方面的效果 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试验利用以芽孢杆菌和乳酸 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经与饲料混合放置一定时 间后投喂仿刺参,研究其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 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科 学配制饲料,提高刺参养殖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推 进仿刺参养殖业高效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 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仿刺参为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山东 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鳌山基地选育的“鲁海 1 号” 健 康苗种,平均体重为(15.36±0.19) g。 试验用微生态制剂是市售的在生产中常用的 液态复合菌种,主要成分是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同 时含有链球菌、硝化菌、酵母菌等,活菌数为 1.0× 109 CFU / mL。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与日常管理 仿刺参饲养用配合饲料购自青岛朗格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该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 质 16.0%、粗脂肪 5.0%、粗纤维 8.0%、总磷 6.0%、 粗灰分 25.0%、赖氨酸 0.8%、水分 10.0%。 在该商 品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微生态制剂,经 充分均匀混合放置 9 ~ 12 h 后再投喂。 参考产品 说明,设计 4 个微生态制剂添加量,分别为 10、20、 30 和40 mL / kg。 以 单 独 投 喂 商 品 配 合 饲 料 作 为 对照组。 投饵量为仿刺参总重的 3% ~ 5%,同时按 饲料与干海泥重量比为 1∶3 的比例搭配干海泥混 合投喂。 试验用仿刺参饲养在 25 L 的塑料箱中,每箱 中放置仿刺参 10 头,每种饲料投喂 3 箱仿刺参,每 天 16:00 投喂饲 料 l 次。 养 殖 海 水 盐 度 为 31. 2 ± 0.4,水温为 15.4 ~ 18.2 ℃ ,pH 为 7.8 ~ 8.3,溶解氧 ( DO) 浓度≥5.6 mg / L,24 h 连续微量充气,每天
有益微生物在刺参保苗中的应用研究
有益微生物在刺参保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利用刺参保苗专用微生态水质、底质改良剂,有效降解育苗养殖水体有机废物,降解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充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从而提升溶氧和营养来调节和改善养殖微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爆发性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有益微生物;刺参;保苗刺参是我国的传统海珍品,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且其药用及保健效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看好,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目前,刺参成品养殖在我区主要是以自然海区底播、围堰养殖为主,但刺参保苗过程是工厂化形式,在一个有限的水体环境中投放大量单一品种的刺参,经常性地投喂大量的饵料,诸如鼠尾藻和海泥等,加上刺参自身的粪便和残饵,造成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致使刺参发病,保苗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使用抗生素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水体内的有益菌也遭到破坏,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病原微生物的发生,致使疾病频繁发生,加上抗生素的反复使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加,又给刺参养殖业者造成了困难。
采用换水方式直接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按照常用的方法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又需较高的投资,增加了养殖成本。
为此,我们进行有益微生物在刺参保苗中的应用研究。
该项目主要是利用刺参保苗专用微生态水质、底质改良剂,有效降解养殖水体有机废物,降解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充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平衡水体中有益菌和浮游植物,从而提升溶氧和营养来调节和改善养殖微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爆发性病害的发生。
一、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研究在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刺参保苗过程中,苗种放养密度、生长速度、饵料配制及投饵。
2、研究在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刺参保苗过程中,水质、水温控制及病害防治技术。
3、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刺参保苗的生产工艺流程、制订技术操作规程。
(二)关键技术1、试验面积10000m2。
2、实验地点:蓬莱区新港街道蓝湾海水育苗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 在 实 验 中微 生 态 制 剂 对 降 低 NH 一 N 和 NO 一~N 含 量 效 果 十 分 显著 , 明微 生 态 制 剂 对 水 质 净 化 有 z 表
参 消费 量与 市场 售 价 的 同步 增 长 , 动 了刺 参 养 拉 殖业 的快 速 发展 , 养参 浪 潮 波及 黄 、 海 沿 岸 , 渤 尤
1 试 验材料与方法
1 1 试 验 材料 .
以山东 半 岛 、 辽东 半 岛最 为 迅猛 , 步 形成 了产业 初
化发 展 的 大 格 局 。 目前 国 内外 对 刺 参 的研 究 较
大连 16 1 ;. 1 0 34 黑龙 江 生 物 科 技 职 业学 院 , 龙 江 黑
摘 要 : 通过在 幼刺参( 0 24 0头/ g 越冬 期间用微 生态制剂进行 了水 质调控和 病害 防治的对 比试 验, k) 实验 结
果 表 明 , 生 态 制 剂 对 幼 参 成 活 率 和 特 定 生 长 率 的 影 响 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著 , 生 态 制 剂 能 显 著 促 进 幼刺 参 的 微 微 生 长 , 定 生长 率在 2 ~4 / 特 d之 间。 同 时微 生 态制 剂 能 显 著 提 高 幼 刺 参 的 S )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 L Z ( D( 、S
多 , 括 幼参 的种 群结构 、 长 、 育 、 包 生 发 死亡 以及刺 参 种 苗 培育 和增殖 技术 等 。
刺参 是我 国最 具 代 表性 的海 参 产 品 , 参 肉 刺 质细 嫩 , 道 鲜 美 , 养 和 药 用方 海 水 养 殖 的重 刺
白海锋 于 丽娜 刘铁 钢。 李晓光。 赵 冰海 高 健 梁 丽雯 , , , , , ,
(. 1大连海洋大学水产 与生命学院 , 辽宁
3大 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珊瑚馆 . 宁 . 辽
大连 1 6 2 ; . 10 3 2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 吉林
长春 1 03 3 0 3;
哈 尔滨 10 2 ) 50 5
业 的发展 L j J 。在 这 种 背 景下 , 多 微 生 态制 剂 很
中财 盛华 生物 科 技 有 限发 展 公 司生 产 , 效 菌 株 有
含量≥ 1 ×1 / 5 0 mL。超 氧 化 物 歧化 酶 ( OD) S 活 性测定 试剂 盒 ; 溶菌 酶 ( S ) 剂 盒 ; 氧 化 物 酶 L Z试 过
日益 恶化 , 一些 沿 海 地 区在 近 岸 区 大 量进 行 围堰
养 殖 , 原本 的潮 流受 阻 , 水 自净 能力 减 弱 , 使 海 致 使 养殖 环境 恶化 等导致 了局 部地 区养 殖刺 参严 重 犯病 , 出现 了刺 参 免疫 力 的下 降 、 幼参 生 长 缓慢 、 成 活率 不高 等一 系列 问题 , 重 制 约 了刺 参 养 殖 严
都还 很不 规 范 , 种产量 一直 不稳定 , 已成 为该 苗 这 产业 健康 发展 的制 约 因素 。因此笔 者根据 自身 的 生产 经验 和试 验 结 果 , 就幼 刺 参 室 内越 冬 养 殖期 间减 少疾 病发 生 , 降低生 产成本 , 高苗种产 量 和 提 质量 作一 分析 , 以期 为 该项 事 业 的 健康 发 展 提供
( OD) 剂盒 , 采用 南 京 建 成 生物 制 品 有 限公 P 试 均
司所生 产 的试 剂 盒 。 12 试 验方 法 .
投入 刺参 养殖 业 , 安全 促进刺 参 生长 的 同时 , 在 也 降低 了其 他药 物 的使 用 , 而 减 少 了 养 殖 废水 中 从
刺参 种苗 越冬 试验 时 间为 2 1 0 0年 1 月 5日 1
《 河北 渔业 ) 0 2年 第 l ( 第 2 7期 ) 21 期 总 1
o研 究与 探讨
d i1 .9 9 ji n 1 0 —6 5 . 0 2 0 . 0 o : 0 3 6 /. s . 0 4 7 5 2 . 0 2 s 1 1
微 生态 制剂 对 幼 刺 参 越 冬成 活 率及 生长 的影 响
显著作用。
关 键 词 : 参 ; 生态 制 剂 ; 活 率 ; 定 生长 率 ; 康养 殖 刺 微 成 特 健
刺 参 ( ot h p a o iu ) 于棘 皮 动物 Ap s c o u p nc s属 i
门 ( c io emaa 、 参 纲 ( ltr ie ) 刺 E h n d r t) 海 Hooh od a 、
试 验在 大连 旅顺 北海 海参育苗 场 的室 内水 泥 池 内进 行 。幼刺 参种 苗来 源于本 场 当年 培育 的苗 种, 平均 规格 24 0头/ g 0 k 。培育用 水来 自刺参 养
殖 池塘 , 经砂 虑池 过 滤 和锅 炉 升温 后进 入 室 内越 冬 池 。实验药 剂 : 利福 全康 , 坊海 特动 物药业 公 潍
参考 。
参科、 参属 , 刺 为温 带 种类 , 主要 分 布 范 围北 起 俄 罗斯 的海 参 崴 , 日本 海 、 鲜 半 岛南 部 到 黄 、 经 朝 渤
海 我 国沿岸 。在 中 国主 要 分布 在 辽 宁省 大 连 、 河
北 省秦 皇 岛 、 山东 省长 岛等 沿海水 域 。近 年来 , 刺
司生产 , 主要 成 分 为 利 福 平 、 苯 尼 考 等 ; M 源 氟 E 露( 主要 成分有 光合 菌群 、 乳酸 菌群 、 酵母 菌群 、 革 兰氏 阳性 放线 菌 群 、 酵 系 的丝 状 菌群 等 ) 北京 发 ,
要 产业 。但 随着 养殖 规模 的扩 大导 致养 殖环 境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