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药物治疗

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药物治疗

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

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 抑制剂) 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TZDs、α- 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DPP-4 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 GLP-l 的分解而增加 GLP-l 浓度,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双胍类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TZDs 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α- 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 2 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

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治疗在内的药物治疗。

2 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

在 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变化不大。

因此,随着 2 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性逐渐增大。

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的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

双胍类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 下降 1%~2% 并可使体重下降。

在 UKPDS 试验中,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反应,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

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

contents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治疗药物•作用靶点
目录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的定义和类型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03
02
01
病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病理生理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损害。

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口服降糖药物
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主要用于治疗T2DM。

磺酰脲类
双胍类
格列酮类
格列奈类
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主要用于治疗T2DM。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B细胞功能,主要用于治疗T2DM。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主要用于治疗T2DM。

速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降低血糖水平
保护心血管
升高内源性GLP-1水平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减少葡萄糖重吸收
SGLT2抑制剂能够增加尿糖排出,从而降低体重。

降低体重
保护心血管。

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

磺脲类药物的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年龄>40岁; 病程<5年; 每日胰岛素用量<40U能满意控制; 空腹血糖<10mmol/L。
磺脲类药物副作用
常见:低血糖、消化道反应 少见:肝功能损害、过敏、骨髓抑制。 格列喹酮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有显著 的刺激作用,消化性溃疡病人禁用。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
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⑵非酮症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 ⑶严重急性感染、大手术及创伤时; ⑷妊娠和哺乳期。 注意:老年人要小心应用,选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格 列吡嗪,剂量宜小。 患者要禁酒,乙醇可诱发或加重空腹时磺脲类 药物的降糖作用而发生低血糖。 格列苯脲降糖作用最强,持续时间长,易发生 积蓄,引起严重和低血糖,老年人和有心脏病的人 不宜首选。
1、磺脲类药物受体:ATP-K+通道组分 2、作用机制:末完全明了。 主要认为有如下几种 作用途径和方式。 ⑴促使胰岛素释放:SU与胰岛素B细胞膜上特异 性受体结合,关闭ATP敏感性K+通道→抑制K+ 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增加B细胞膜去极化→电 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Ca2+从细胞外流向细 胞内→胰岛素释放。
⑵胰外作用:①减少肝对胰岛素的清除率,增加外周组织 中胰岛素的浓度;②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加 强胰岛素介导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 外周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 ③减少肝糖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④增加肌细胞糖 的转运和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和GLUT4的表达,增加 肌细胞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肌糖原合成增加;⑤增加 脂肪细胞中葡萄糖的转运和脂肪合成。格列齐特可降低 血小板聚集与粘附作用,具有一定的氧自由基清除率, 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有哪几类???

治疗糖尿病特效药方6首 有哪些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糖尿病能治愈吗

治疗糖尿病特效药方6首 有哪些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糖尿病能治愈吗

治疗糖尿病特效药方6首1.降糖方【药物组成】黄芪30g,玄参30g,生地黄30g,葛根15g,苍术15g,丹参30g,地骨皮30g,山药10g。

【随症加减】如烦渴、便干、脉数者加石膏、黄连、麦冬;尿量多、手足心热者加山茱萸、茯苓、泽泻;血糖持续不降加天花粉30g,地骨皮加至10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生津,滋阴润燥。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

王某,男,36岁,干部。

患者自觉困乏无力,多汗1年余,加重3天。

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周身困乏无力、多汗、活动后较甚,易烦躁。

无厌油腻,服了一些降糖西药后效果不佳。

最近3天来,以上症状明显加重。

刻下见饮食可,睡眠不佳,口干、喜冷饮,便干,小便基本正常,舌红苔黄,脉数。

查血糖20.8mmol/L,尿糖(+++),予降糖方加石膏100g,黄连6g。

服用10天后患者自觉困乏、多汗等症状明显改善。

再服20天后,查尿糖(+),血糖11mmol/L。

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血糖、尿糖正常。

【经验心得】消渴病分上、中、下三消,但临床上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三消表现,而仅见尿糖阳性,血糖升高,伴有不同程度的气短神疲,不耐劳累,虚胖无力,喜卧自汗等表现。

刘河间曾提出:“消渴之病,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的三消论,说明消渴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所以在治疗方面应用大量的补气生津药物来治疗。

再者,脾失健运,精气不升亦是病机关键。

血糖乃饮食所化精微,由于脾失健运,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使血糖蓄积而增高,蓄积过多的血糖随小便漏泄而排出体外,致使尿有甜味,尿糖阳性。

综合以上,作者拟定此方,以健脾益气,补气生津为主要原则。

其中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一阴一阳,一脾一肾,可有效降低血糖,减少尿糖之功效。

2.降糖饮【药物组成】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黄精30g,地骨皮15g,沙参15g,麦冬15g,牡丹皮15g。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用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口服药物1. 史格列汀:史格列汀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胰岛素释放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副作用包括低血糖、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3.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和抑制肝糖原合成的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腹胀、味觉异常等。

建议在餐后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二、注射药物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的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时的补充。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皮下脂肪增多等。

建议在饭前或饭后进行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发痒等。

建议在餐前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1.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3. 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部位、时间和频率。

4. 用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吃高糖食物。

5. 如果出现低血糖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来维持血糖水平。

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其中常用的两种药物。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一、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格列齐特,可以通过抑制DPP-4酶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齐特缓释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研究表明,格列齐特缓释片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一项关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临床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在治疗过程中较少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格列齐特缓释片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不良反应,而且大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如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格列齐特缓释片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并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认可。

二、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成分为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可以通过激活肠道GLP-1受体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瑞格列奈还可以延缓胃肠道排空,减少餐后血糖升高,从而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瑞格列奈还具有减重的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减轻体重,这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瑞格列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尤其适用于伴有肥胖的患者。

三、两种药物的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都是口服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但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在降糖效果上,瑞格列奈在降低餐后血糖和减轻体重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而格列齐特缓释片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较为突出。

糖尿病及治疗用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糖尿病及治疗用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糖尿病及治疗用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力障碍等并发症的风险。

正确的治疗用药是控制糖尿病并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将呈现关于糖尿病及其治疗用药的继续教育内容,帮助执业药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支持。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和胰岛素分泌异常。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治疗原则1.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总卡路里摄入,分布式餐,避免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 运动治疗: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3.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病人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1.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口服降糖药物I类: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 口服降糖药物II类:促进胰岛素分泌,如磺脲类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III类:延缓胃肠吸收,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口服降糖药物IV类:降低血糖生成,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口服降糖药物V类:促进葡萄糖利用和降低糖原生成,如胰岛素敏感调节剂。

胰岛素治疗1.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危机。

2. 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短效型胰岛素、中效型胰岛素和长效型胰岛素。

3. 胰岛素的注射技巧和储存条件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执业药师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并咨询合适的储存方法。

药物治疗的并发症1.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药物治疗并发症,特别是胰岛素治疗时更易发生。

2024年糖尿病药物治疗

2024年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糖尿病药物分类1.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

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

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活性,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5.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三、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联合用药: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3.药物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4.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疗效。

四、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

(2)单药治疗:双胍类药物为一线用药,如二甲双胍。

(3)联合用药:双胍类药物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4)胰岛素治疗:对于口服药物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胰岛素治疗。

2.1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2)GLP-1受体激动剂: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辅助药物。

五、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药物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年0.67%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1994年2.51%
冯凭15年上升4~5倍
1996年3.21%
• 现有糖尿病患者3千万
医学ppt
4
分型(一)
Ⅰ. 1型糖尿病(B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A. 免疫介导:急性型,迟发型 B. 特发性
Ⅱ.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
或胰岛素缺乏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细胞内信号复合 体组装
顺式、反式作用因子
GLUT4
基天因表津达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易位
PEPCK
糖原摄取
糖原异生
糖原合成
细胞内组件的效 能
生物作用
肝脏、肾脏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医学ppt
17
胰岛素作用:受体后事件 (IRS 下游)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释放
底物磷酸化
糖原摄取
抗脂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医学ppt
2
流行情况(一)
全球
• 1994年1.20亿 • 1997年1.35亿 • 2000年1.75亿 • 2010年天2.津39医亿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 2025年3.00亿 • 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增加,发展中国家尤为
明显。
医学ppt
3
流行情况(二)
中国
• 糖尿病患病人数全球第2位
• 患病率
脂肪酸合成
糖原氧化 糖原合成
离子转运
蛋白质合成
氨基酸摄取
抗凋亡
DNA合成
基因表达
医学ppt
18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
• 基础胰岛素分泌
– 每餐食物吸收完毕后 (post-absorptive)
– 夜间胰岛素分泌
• 负荷后胰岛素分泌
– 静脉葡萄糖负荷后
• 1次静天脉津快医速科推大注学葡总萄医糖院后冯凭 • 高血糖钳夹试验,将血糖维持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 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 IR
受体前(天胰津岛医素科抗大体学,总分医子院结构冯异凭常,降解加速,拮抗 激素)
受体(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5种类型) 受体后(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及信号分子)
医学ppt
11
胰岛素反应剂量曲线
100 正常 (A)
80 60
敏感性降低 (B) 反应性降低 (C)
医学ppt
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报告(61999)
病因与发病机理(一)
1型糖尿病 • 遗传因素
单卵双生子患病一致性约50% HLA复合物是决定遗传易感性最重要的因素
• 环境因天素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 ICCA, ICSA, IAA, ICA, GAD抗体等 细胞免疫
医学ppt
7
病因与发病机理(二)
2型糖尿病
• 遗传因素
单卵双生子患病一致性达90%以上,聚集多个易感基因参与, 分别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受体后及糖代谢中的不同环节。
• 环境因素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高热量饮食、静息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
• 胰岛素抵抗 • β-细胞异常
医学ppt
8
2 型 DM的发病机理
糖耐量正常(NGT)
骨骼肌
糖利用↓
脂肪
脂肪/生酮↑
肝脏
糖异生↑糖分解↑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血管内皮
NO↓,CT↑
医学ppt
14
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IR
受体前抵抗 — Ins-Ab
— Ins分子结构异常 — Ins降解加速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 Ins拮抗激素
DNA
1
2
3
RNA
INS
2型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概念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所 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一组临床征候群。
• 长期发展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许 多器官出现功能异常甚至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状态 时还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 性昏迷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对激素的反应
4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敏感凭性及反应性均降低 (D)
20
0
激素浓度
医学ppt
12
IR的病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基因突变(<10%)
少动
IRC
饮食(高脂、高热)
GluT4 信号传导障碍
吸烟 肥胖 老龄
常见型(>9天0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妊冯娠凭
未定
药物
BG↑
IR
医学ppt
13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Ⅲ.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AC..遗胰传腺性外β分-细泌胞天疾功病津能医缺陷科大学BD总..遗内医传分性院泌胰疾岛病冯素凭作用缺陷
E.药物和其他化合物
F.污染
G.少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H.伴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
Ⅳ. 妊娠糖尿病
医学ppt
5
分型(二)
糖尿病的分类与诊断
病因类型和阶段
临床阶段
正常血糖
高血糖
病因类型
正常糖耐量
糖耐量低减和/或 空腹血糖异常 不需
胰岛素
糖尿病 需胰岛素 需要胰岛素 控制血糖 生存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 特发性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减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其他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
*在少数情况下,这类型患者(如Vacor中毒,妊娠时1型糖尿病)可能需要胰岛素存活
在高水平
– 口服葡萄糖负荷后 (OGTT)
– 混合餐后胰岛素分泌
医学ppt
19
静注葡萄糖后的“第1相胰岛素分泌” 或 快速(急性)胰岛素反应 (AIR)
• 受试者空腹状态,快速 (1分钟内)静注葡萄糖20 克或25克
• 连续采血测血糖及胰岛素
• 糖耐量正常(NGT)者血浆胰岛素迅速上升,在数 分钟内达峰值
环境
遗传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糖耐量低减(IGT)
餐后高血糖毒性作用
天津医科大加重学总医院 冯直凭接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
损害终末器官 急性、慢性并发症
2 型糖尿病
医学ppt
9
2型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血糖水 平
7.0 mmol/l
餐后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水平
相对
胰岛素抵抗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
-细胞功能
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发病时间
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IDC), Minneapolis, Minnesota.
医学ppt
10
胰岛素抵抗(IR)
•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 )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低 • 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力减低 • 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 组织器官水平的 IR
内质网
Golgi 体
P
P
4P
INS
H+ INS
P
溶酶体
内小体 5
突变类型
受天体合津成 医向科质膜大移位学总胰岛医素结院合
冯跨膜凭信号
胞饮,再生, 降解
1
x
2
x
3
x
4
x
5
x
图:4-2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与受体功能的关系。
医学ppt
16
胰岛素受体后抵抗
shc
IRS
GRB-2
PI-3K
Ras SO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