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试试经络疏理法

合集下载

家长必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疗法

家长必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疗法

家长必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疗法导读:依据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肝、脾、心、肺、肾五脏功能失调角度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特点,并依据不同症状,归纳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多发性抽动症(T ourette syndrome, TS)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的、简短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刻板动作或发声,如眨眼、皱眉、噘嘴、耸肩、踢腿及喉中不自觉怪声连连,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学习障碍等共患疾病。

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服药周期较长,且副作用明显,导致治疗缺乏良好的依从性。

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多地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治,本文通过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五脏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提供理论依据。

1.五脏辨证的理论依据《小儿药证直诀》是北宋儿科大家钱乙所著。

钱乙,字仲阳,郓州人(今山东东平人),行医50余年,善于变通古法,化裁古方,他继承前人辨证思想,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

《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学术观点,并记载了五脏与疾病的关系:“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

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

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不但系统归纳了常见病的临床表现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五脏辨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从五脏辨治多发性抽动症2.1 从肝辨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胜则动”。

又如《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

儿童抽动症家庭按摩治疗手法

儿童抽动症家庭按摩治疗手法

儿童抽动症家庭按摩治疗手法小天心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坎宫在: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清心经:心经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清心经乃是自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清肝经:肝经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清肝经乃是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症状专家表示,儿童抽动症儿童抽动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

张口、伸舌、点头等。

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

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

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

临床症状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抽动症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一、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复杂发声性抽动由有意义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

二、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 Au1汗* *A«k>b -dvtoR* If ^RHM眄修起松■裁・> 0 5 4 . iHffiKMilft,小便耶迫.血 心移以良风•樹心曲* ••晝4liL3Yd ・小JL 春旬用為格NrtO*t (Irt赤y UK 山忡“打M 抽冷氏 lx 以为外7Arr*' f nn< M4:c I ^TIH m*・JIME t^Kr 口石用殆畅匾廿呻.嗔申 ic!5< Tf);业闻杜”肩丄命目•1T*・ “ * TTr 1「甲U 工迫斗商IK ftMXPT 剳鲁・*诜豪"鰹陽.芯■琵诂怖雪呛汕百住舸■巒的H ■曲出总證 H*'Vif ;d.r^ v .I L11【标定位】在顶部.当枕骨之下.与凤府相孚・胸锁乳突肌与斜方徂上端之间的凹?. 111^【通俗定位】位于后颈部杓发际,在两条械肉的斜方肌两外側凹陷处.如栗以其他 宣应为循寻找起点,则在天柱稍上夕W 以揭头揖压本冗札 从耳后到头諏傭会恳觉疼 痛. 骨庐太阳小㈱绘创,(jf 牯巧JMl「战火丿 •O fCKK-iri丸进貨 WW|■■iKmJMIWttfjWtWft - wmk 丄 1.5 4”抽动症I 只称抽功——秽语煤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莎雄性不自主的抽动. |'. .£」为障碍为特蕉的嫁合征.柚通常在3 ^15抄佃发炳・男性我女性蚩, 比帽为(3-4); U治疗方法T 用取手拇摘措腹技揉双儁内关、神门r 灵道、風池、太闭、 率针务1分钟;推朋天心*涓心经、肝經各300次.分捋坎宫1Q 按」用上 法治疗21次*唾联恢務止幣*証状好转*继续洽疗10次.牟*據毘止窑* 3何斷谕4牛月・无赵发:穴名:内黃宣f W >咒桂:悅」理1内皿IrM 載中AKt2寸,即fiHU 屈HIW 与第KM"*神门:神门真芹腕妣上,手卡描IWIMF 方肌・《里侧.道里郑门灵通阴神。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辩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辩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辩证思路与方法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陈梁教授(2014年元月广东省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声秽语为特征并伴有社会功能、心理行为改变的疾病。

近10年来,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率在我国骤增,除非这些患儿以前根本不到医院就诊,否则这是我们不能不接受的事实。

如今的高发病率与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

近年来,我们临床运用中药和针灸、耳针等外治及心理情志疗法治疗该病,显示出了中医综合疗法的独特优势。

现就试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其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辩证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并对五音相关情志疗法治疗提出些思考。

一、辩证求因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以抽动为主,而且易于反复。

究其病因,应责之于风痰作崇,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

此即为“百病皆有痰作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而“肝常有余”,体属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怯弱,机体发育未臻完善,易被饮食、情志等诸多因素干扰。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气偏亢,肝失疏泄,故临床患儿大多具有急躁易怒或胆性的情志症状。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如土虚,气血化生不足,肝无以制,则木火愈旺,肝风扰动愈甚。

且久病耗损肝肾阴血,致肝阳偏亢,导致患儿性情急躁、秽语失聪、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愈加严重,病程迁延。

故本病实为本虚标实之证。

二、审因论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应立足于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拟方选药紧扣病机。

由于本病主要为脾虚肝亢,风动痰扰所致,故临床上以脾虚痰聚、脾虚肝亢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郁化火、阴虚风动,但均表现为肝风内动。

风木旺必克脾胃,故当先实其土,后泻其木,健脾平肝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因此法疗上首重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在此基础上注重化痰通络药物的应用,以使脾气得健,痰湿自化,肝木条达,抽动得以平复。

成都天使儿童医院分享抽动症按摩方法

成都天使儿童医院分享抽动症按摩方法

成都天使儿童医院分享抽动症按摩方法抽动症实际上是孩子的神经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障碍现象,而它是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有的孩子在发病的时候抽动的频次会特别的快,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特别害怕了。

其实在孩子发病的时候,家长们也不用过于惊慌,大家可以去找医师,通过按摩身体的4个穴位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下面成都天使儿童医院就来详细解读。

1,头部穴位人的头部穴位是比较多的,神经系统也比较多,当然人体的大脑控制着全身,所以孩子抽动比较严重的时候,医生通常情况下都会通过按摩头部的穴位来缓解孩子的疾病情况。

而穴位的按摩基本上都是在太阳穴部位,按摩的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左右,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在家里配合用梳子给孩子梳头的方法,来使病情得到更好的缓解。

2,耳部穴位身体上的穴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耳部穴位,而且这个穴位和身体的很多器官都紧密的联系着,尤其是肺脏以及各个身体的经络部位,而抽动症又是一种神经性的疾病,所以可以通过按摩耳部的穴位来使抽动的频率降低,最后达到慢慢缓解的效果。

3,脚部穴位脚部的很多穴位其实也是身体比较重要的穴位,很多医生都会通过按摩脚部来缓解病人的疾病情况,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脚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等一系列的穴位,来对抽动症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4,手部穴位手上的很多穴位其实连接着身体里面很多的重要器官,而经常按摩双手的内关穴处,就能够使身体的神经脉络得到很好的疏通,所以,辅助治疗抽动症的按摩方法还可以通过按摩手部的内关穴来得到缓解。

近年来抽动症在儿童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了,除了多注意孩子的言谈举止以外,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去给孩子治疗,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上的这些按摩方法去找一些专业的医师,给孩子进行很好的按摩,这样减轻孩子痛苦的同时也会让疾病得到缓解。

儿童抽动症中医治疗大显身手

儿童抽动症中医治疗大显身手

儿童抽动症中医治疗大显身手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摇头、皱眉、吸鼻、清嗓,甚至发出“吭吭”等怪声。

有的还有耸肩、仰颈、噘嘴、做鬼脸、甩胳膊、踢腿、挺胸、扭腰、鼓肚、身体不自主抽动等。

患儿抽动发作频繁,少则一日数次十几次, 多则可达每日数百次,30%~40%因口喉部肌肉抽动而发出重复性、暴发性无意义的单调怪声,半数有秽亵言语。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认为多与遗传、免疫、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相关。

发病率约为0.3%~1%,男女比例约为4:1,以2~15岁儿童多见。

由于此时期儿童本身好玩多动,容易使家长忽视以致病情加重。

当然,每个患儿并非上述症状全部出现,大多患儿有以上几个症状。

许多家长开始以为是孩子调皮、坏习惯,有的还责备、恐吓、打骂孩子,耽误有效治疗,更会加重病情。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中枢神经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对控制症状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常伴有记忆力下降,停药复发等副作用。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笔者发现中医治疗本病重视扶正固本、祛风止痉、标本兼治,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经济实用、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优势,可谓在本病治疗中大显伸手。

今举例示之。

【案例】相某某,男,7岁,临沭。

2021年7月6日初诊:抽动症加重半年,患儿眨眼频作,左眼皮不自主眨眼尤甚,并有咬指甲、摔手、多动等不自主动作,睡眠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食欲可。

患儿足月剖腹产。

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黄芪天麻白术全蝎防风钩藤蜈蚣炙甘草 7付冲服。

7月13日二诊:患儿服中药后诸症大减,眨眼大大减少,咬手指减少,食欲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上方加白芍 7付冲服。

7月20日三诊:诸症减轻,咬指甲很少出现,有时仍有眨眼,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上方7付冲服。

根据患儿病情变化,不断调整处方用药用量,随症加减,共治疗用药3月,患儿恢复正常,眨眼、咬手等动作均消除。

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董氏奇穴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董氏奇穴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董氏奇穴治疗抽动症的方法1、基本原理痴呆医理皆同)为确保疗效本当用针术,时间以一个月为期,四周三周应有切实可见之成效使用穴位只在人体的大腿与小腿,更加安全,肝经、通督、通脑、脊椎是人体最大的抗体(基因)来源,可以将抖动症的病源根除。

另外一处可以清除脑部的瘀积(亦通到脑壳内),脑部神经恢复正常,抖动症亦消除。

患病者(抖动症、偏瘫、帕金森症候、痴呆医理皆同)为确保疗效本当用针术,时间以一个月为期,四周三周应有切实可见之成效。

”吾就是考虑如何将针灸的疗效让版友使用捶棒弹力操作的作用能达到与针术一样的效果。

抽动症的病源在脑壳内三重能深入脑壳内化结祛瘀,此未在董氏书上明示(版友花大钱买安宫牛黄丸还未必能治)上三黄在肝经上,其主治手足舞蹈抖动多种症候,中医内科诸风掉眩皆属肝(掉就是震颤,亦谓颤动、振动),其深层(通督"脊椎")人体基因(细胞)来源此,吾是要断抽动症之根让患者完全痊愈。

两者合配由内治外永绝后患。

用按摩槌棒敲击以下奇穴:先敲“三重”,然后敲“上三黄”,捶击“上三黄”的时间微微久一点。

早晚两次,每次总的完成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当作每日例行功课来做。

如身體右邊(患側) 較明顯有不舒服就從左邊(健側)先捶擊左邊三重,後右邊三重;捶完後再左上三黃。

右上三黃穴位間整條捶擊(要慢工)。

要的是藉槌棒的彈力,不是患者捶擊的痛(千萬不能有捶擊越痛越有效。

越重越好的"錯誤觀念" 有刺激量就行)董氏奇穴三重(一重,二重,三重简称三重):一重穴:足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二重穴:一重穴直上二寸三重穴:二重穴直上二寸注:大指宽度为一寸食中次指三指合并为二寸食中次尾指四指合并为三寸。

董氏奇穴上三黄(明黄,天黄,其黄简称上三黄)明黄穴:大腿内侧面之正中央处天黄穴:明黄穴直上三寸其黄穴:明黄穴直下三寸注:上三黄以明黄穴为取穴标记注意事项:(1)如有健康测和患侧(或有症状侧)之分,治疗时先敲健康的一侧穴位,然后再敲患病一侧穴位,此点很重要。

活用中医理论,巧治小儿抽动症

活用中医理论,巧治小儿抽动症

小儿在一次感冒之后,出现了头部间歇性不可控摇摆的症状,医生说是患了小儿抽动症,这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病,据说主要是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造成的,颇不易治。

本人正在学中医,对医生此说颇不以为然,自思比小儿精神压力大的孩子不知有多少,但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患上抽动症,可见精神因素导致小儿抽动症的说法很难站住脚。

根据中医理论,这种抽动症应属痉病或癫痫的范畴,前者可能是血虚生风、肝阳上亢所致;后者可能是痰迷心窍、郁热生风所致。

那么,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呢?我请一位中医给儿子把了把脉,脉象弦细。

由此判断当是前者,因为如果是痰迷心窍引起的抽动症,应当脉象弦滑。

又考虑小儿头发偏枯黄,这是血虚的表现;儿子出生于2002年,从五运六气的角度看属木气过旺,容易出现肝阳上亢;加上儿子饮食方面偏食肉类,少吃果蔬,平时肝负担过重,同时由于肝血不足(血虚),也容易出现肝阳上亢。

从中医五行辨证的角度看,肝属木,肺属金,肝主生发、肺主肃降,所谓金克木;感冒之后,肺功能受损,容易出现金不能克木,肝风上行不能制,从而引发头部抽动。

综上分析,本人判断儿子此次的抽动症是血虚生风、肝阳上亢所致。

那么应如何治疗呢?查相关医案,治疗类似痉病都采用虫藤饮加减平肝熄风的思路。

儿子年仅8岁,我担心这类方子会有较大的负作用。

又在医书上见到古代名医朱丹溪有言:凡遇痉症,宜补虚养血,少加降火,切不可作风治,而用药兼风,恐反燥其学室,而致不救之患。

《经》曰:治风先治血,血实风自灭。

鉴于此,我决定寻找虫藤饮加减之外的治疗思路。

根据朱丹溪的理论,拟采取补血的办法,但家人齐声反对,言“小儿不可补”,又考虑补血非短期所能见效,而家人被儿子日益频繁的抽动搞得心急火燎,只好放弃此法。

夜翻医书,见到小柴胡汤可治少阳诸症,还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且柴胡是中医“和法”治疗的代表药物,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对“休作有时”的疾病普有疗效。

考虑到头部抽动具“休作有时”的特征,又是筋的问题,而筋为肝所主,自然都属于小柴胡汤的可治范围。

我儿子抽动症按摩穴位总结【VIP专享】

我儿子抽动症按摩穴位总结【VIP专享】

2013年1月22日,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眨眼,摇头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大夫诊断说是受到刺激了,抗压能力差,家长呵护太多,多带孩子出去玩玩,孩子脉象肝火旺心情不好。

1.22日之前一个月都在生病咳嗽感冒没怎么去幼儿园,平时去幼儿园都是有老师在走廊迎接,帮忙托外套。

1.22日那天,我们在家吃过早饭去的,老师都在教室里忙,家长都是送到校门口,孩子自己进到教室里。

幼儿园老师反应,孩子到了教室外走廊那里就站在那里哭,后来还是一个大班的孩子把她领进教室,老师才知道她来了。

那天下午老师还来家访,当天晚上就开始眨眼了,后来又频繁摇头。

现在是2013年2月17日,距离发病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我天天反思回想,上网查资料这究竟是怎么了。

经观察发现孩子平时和她开心的玩的时候没有症状,当吃饭和看书的时候症状会明显。

综合平时孩子受不了挫折,不能输。

应变能力较弱。

吃饭和看书的时候有症状,我和先生觉得是不是这个时候她有压力呢。

】【家长的处理方案:经过咨询,我们一方面按摩治疗,另一方面心理治疗。

不是输不起吗,参阅了《中国儿童情绪管理》一书,又在网上查阅了资料,通过灌输认知法改变孩子的观念,当她输的时候,做不好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她,玩游戏有输有赢很正常。

没关系慢慢来,这很正常。

赢了我们很高兴,输了也没关系。

输了没关系说不定坏事变好事。

这样说了一个星期,有一天扔球的时候她没扔进筐里,她自己说了句‘没事再来一次’。

我心里暗暗高兴,有作用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现在基本上输赢她不会懊恼了。

就这么简单,我却为此烦恼了很久。

关于吃饭看书时候会摇头眨眼咳嗽,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吃饭时候少说话少催促,吃不完就算了,也不催她快点吃了,吃的慢磨蹭不是吗,我们在墙上贴了一张好习惯一览表,吃的快又好就可以自己在相应的栏目上给自己画个圆圈,还有晨练,主动刷牙洗脸,作家务,节约用水等项目。

孩子真的有所改善。

读书的时候,我不再是老问她问题让她回答,尽量让她去思考问题,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说不出没关系,说的不好没关系,大胆的说,妈妈也不是一次就能说好说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抽鼻、眨眼、耸肩的动作呢?是因为孩子在感觉上不舒服,而抽一下鼻,或眨一下眼,或耸一下肩就会感觉好一点,通过这些小动作来缓解不舒服的感觉,这样周而复始,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小儿抽动症的孩子会感到非常痛苦,产生自卑、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症状都是经络不通惹的祸。

经络不通,会促使人体局部气血不足、机体局部气血不足、机体局部缺少营养,使孩子感觉不自在,从而出现抽动症,所以我们从疏理经络入手,通过经络疏理擒拿,使之气血通畅,达到“通络营气血”的目的。

孩子感觉不难受了,自然症状消失。

具体操作如下:
孩子取坐位,操作者立于孩子一侧;
先点拨两侧“风池”穴,使之气血活跃,然后沿一侧发际边缘--胆经从下至上点拨。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待以后时间长了,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后再逐渐加力。

点拨时要来回往复,但路线不可重叠,两侧用同样的方法,最后两侧集中到头中线--督脉。

点拨督脉时先从“哑门”穴开始,沿着“风府”“脑户”一直点拨到“神庭”,做完这些后再用指甲点拨耳后三焦经及耳背反射区。

做耳背反射区时孩子会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用指甲拨动额角两侧经脉各1分钟,之后点相应穴位,同时还要寻找孩子面部周经络不通所产生的反应物,用手感的触觉来点拨,这是治病的关键。

最后孩子取卧位,要推拿孩子的膀胱经,打通膀胱经上的“俞穴”,作为配穴治疗。

这样持续推拿一个月,情况将大有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