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康复综合治疗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治疗方案 幼儿园特殊教育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特殊需要儿童是指由于生理、心理、智力、感觉、沟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的儿童。
其中,幼儿园阶段是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之一。
本文将就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治疗需求1. 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型和特点特殊需要儿童包括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等。
不同类型的特殊需求儿童,其康复治疗需求也不同。
幼儿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 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综合性、个性化、早期干预和家庭参与等。
幼儿园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应当遵循这些原则,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服务。
二、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1. 组建专业的康复团队幼儿园应当组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沟通师、特教老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
2. 进行个性化评估针对每位特殊需要儿童,幼儿园应当进行个性化评估,了解他们的康复治疗需求、特长和困难,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根据个性化评估的结果,幼儿园应当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明确治疗目标、方法和周期,确保特殊需要儿童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服务。
三、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1. 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服务幼儿园应当根据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服务,包括言语治疗、职能训练、感统训练、行为矫正等,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克服困难,提升他们的康复能力。
2. 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幼儿园应当定期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评估,了解他们的康复治疗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3. 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应当积极引导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参与康复治疗,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特殊需要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幼儿罕见病治疗儿童医院的综合治疗方案

幼儿罕见病治疗儿童医院的综合治疗方案罕见病是指发病率低于每10万人中5例的疾病,其中包括许多儿童罕见病。
由于罕见病的特殊性,很多儿童罕见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着诊断困难、治疗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幼儿罕见病治疗儿童医院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以满足患儿的需求。
一、综合诊断针对幼儿罕见病患者,医院首先进行综合诊断,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确定罕见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医院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家族史等因素,制定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幼儿罕见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院会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一些罕见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需要从国外进口,医院会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患儿能够及时获得治疗所需的药物。
四、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幼儿罕见病患者,医院会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手术。
手术前,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术后,医生会进行密切的随访,以确保患儿的康复情况。
五、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在幼儿罕见病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会配备专业的康复团队,为患儿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儿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六、家庭支持幼儿罕见病治疗儿童医院注重家庭支持,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医院会组织家庭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家庭应对罕见病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七、科研与教育幼儿罕见病治疗儿童医院积极参与罕见病的科研工作,并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
医院还会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分享治疗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罕见病治疗儿童医院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综合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家庭支持以及科研与教育等多个方面。
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制度

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制度一、总则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儿童康复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确保儿童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结合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儿童康复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
二、康复治疗原则1. 个性化治疗:根据儿童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教育支持等多种手段,综合调理儿童患者的身心功能。
3.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或其他照顾者参与儿童的康复治疗过程,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
4. 持续治疗: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康复治疗流程1. 康复评估:对儿童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功能障碍、心理状况等,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康复治疗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等共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3. 康复治疗实施:按照康复治疗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康复治疗。
4. 康复效果评估:定期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5. 康复治疗结束: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决定是否结束康复治疗。
四、康复治疗管理1. 康复治疗人员培训:加强康复治疗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康复治疗水平。
2. 康复治疗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康复治疗效果。
3. 康复治疗安全管理:加强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康复治疗信息管理:建立康复治疗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分析康复治疗情况。
五、康复治疗服务1. 康复咨询:为家长提供康复治疗相关的咨询服务,提高家长对康复治疗的认知。
2. 康复教育:开展康复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和家长的康复意识。
3.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4.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儿童康复重点专科

儿童康复重点专科儿童康复是一门重点专科,旨在帮助儿童恢复身体功能和改善生活品质。
儿童康复专科的医生和治疗师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言语疗法等康复手段,帮助儿童克服各种疾病、损伤或残疾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障碍。
儿童康复重点专科的治疗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障碍康复:儿童运动障碍包括肌肉疾病、运动协调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儿童康复专科通过物理疗法和运动训练等手段,帮助儿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 言语障碍康复:言语障碍包括口吃、发音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
儿童康复专科通过言语疗法和语言训练等手段,帮助儿童克服言语障碍,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3. 自闭症康复: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交、语言和行为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儿童康复专科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言语疗法等手段,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
4. 智力障碍康复:智力障碍包括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儿童康复专科通过综合运用职业疗法和言语疗法等手段,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5. 运动损伤康复:儿童在运动或游戏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损伤,如骨折、扭伤等。
儿童康复专科通过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儿童恢复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
儿童康复重点专科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医生和治疗师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游戏疗法等。
物理疗法是通过运动训练、按摩、温热疗法等手段,帮助儿童恢复肌肉和关节功能。
职业疗法是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儿童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言语疗法是通过语言训练、发音练习等手段,帮助儿童克服言语障碍。
游戏疗法是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儿童康复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家长和治疗师的合作至关重要。
《2024年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观察》范文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
学龄前儿童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其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目前,对于ASD的治疗主要包括教育干预、行为治疗和心理药物治疗等,但效果仍不理想。
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名学龄前ASD儿童,年龄在XX至XX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过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
rTMS治疗采用低频刺激,每周进行XX次,共治疗XX周。
在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评估。
三、结果1. 执行功能评估实验组在经过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治疗后,其执行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为计划组织能力、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执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核心症状评估实验组在经过治疗后,其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核心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
同时,实验组在症状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对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与核心症状的疗效显著。
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能够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ASD儿童的症状。
而综合康复训练则从认知、社交、感觉等方面进行干预,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执行功能。
自闭症儿童成功康复案例

自闭症儿童成功康复案例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重复行为和兴趣、语言发育受限等。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行为疗法、语言训练、药物治疗等。
本文将介绍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成功康复案例。
一、患者基本情况小明,男,6岁,于3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
其主要表现为不善言谈,不喜欢与人交流,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家长曾多次带他去医院治疗,但效果不佳。
二、康复治疗过程1. 行为疗法小明在接受治疗前经常出现自我伤害和攻击行为。
因此,在治疗开始时,医生首先采用了行为疗法来控制这些不良行为。
通过奖励正面行为和惩罚负面行为,逐渐改变小明的行为模式。
2. 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能力很差,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与人交流。
为了提高他的语言能力,医生采用了语言训练的方法。
通过模仿和模拟日常对话,帮助小明逐渐学会与人交流。
3. 药物治疗小明在治疗过程中还接受了药物治疗。
医生给他开了一些镇静剂和抗抑郁药,以减轻他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4. 家庭支持康复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支持和帮助,还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
小明的父母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
三、康复效果经过数月的治疗,小明逐渐展现出了改变。
他开始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不再出现攻击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四、总结自闭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综合治疗的神经发育障碍。
本案例中,小明在行为疗法、语言训练、药物治疗和家庭支持的综合治疗下,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儿童康复治疗方案

儿童康复治疗方案一、康复治疗的理念儿童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疗法,旨在通过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和协助,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提高。
康复治疗的理念是以儿童的个体特点为中心,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注重全面发展儿童的身体、智力和情感。
二、康复治疗的目标1、促进儿童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包括肌肉力量、灵敏度和平衡能力的提高。
2、提高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饮食、穿衣、洗漱等能力的培养。
3、促进儿童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4、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自信和抗挫折能力。
三、康复治疗方案1、功能训练针对儿童的运动功能进行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训练等。
通过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帮助儿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度,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2、日常生活训练通过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饮食训练、自我照顾训练等,培养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3、智力和语言训练针对智力和语言发展滞后的儿童,进行相应的训练,包括认知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4、心理辅导针对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
四、康复治疗的方法1、个性化治疗康复治疗方案应当个性化,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
2、多学科协作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等的配合,共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确保全面性和系统性。
3、家庭支持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
家长应当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配合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促进儿童的康复进程。
五、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1、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调整和改进。
2、康复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儿童一起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共同努力。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

分 , 关节屈 曲 >10 , 直 <1。 或 关 节 活动 范 围 肘 2 。伸 0,
>10 ; 效 : S 评 分 8 8 1。有 HS 0~ 9分 , 肘关 节 屈 曲 9。~ 0 10 , 直 1。~2 。 或 关 节 活 动 范 围 >7。 无 效 : 2 。伸 0 0, 0;
H S 分7 7 S评 0~ 9分 , 关 节屈 曲 4 。 9 , 肘 5 ~8 。 伸直 2 。 1
见 : 部肿 胀 , 腕 掌腕 横 纹 处 压 痛 , 背侧 空 虚 ; 可触 及 骨
关 节炎 的发生 率 也 明显 高 于经 舟 骨 月 骨 周 围性 腕 骨
脱位。
擦音 , 患者握 拳 叩 击第 34掌骨 头 时腕 部 疼 痛 加 剧 : 、
腕 关 节屈伸 活 动受 限 , 背伸 活 动 受 限 尤 为 明显 , 以 手 指 屈 曲活动 受 限 。因此 临床 诊 断应 与 经 舟 骨 月 骨 周
图 l 经 舟 骨 月 骨 周 围 性 腕 骨 脱 位 正 、 位 x 线 片 侧
应 的纠正 ; 如果 手 法复 位 困难 , 应 及 早 切 开 复 位 内 则
固定 。总之 , 应用手 法 复位治 疗 本病 , 有 操作 简 单 、 具
创 伤小 、 复位 成功 率 高及 患肢 功 能恢复 良好 等优 点 。
围性腕 骨脱 位相鉴 别 , 据 x 线表 现 , 舟状 骨 骨折 根 若 远、 近端 两段全 部移 位 , 出现桡 舟关 节 完 全失 常 , 则应 诊 断为 月骨周 围性 腕骨脱 位合 并 舟状骨 骨折 ] 。
根 据 该 病 的损 伤 机 制 及 特 点 , 者 采 用 手 法 复 笔 位, 以复位 脱 位 为 主 , 骨 骨折 通 常可 随之 复 位 。如 舟 果骨折 间 隙过大 或有 侧方移 位 , 位复 位后 再 进行 相 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治疗
一、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有:小儿脑性瘫痪、生长发育迟缓、精神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
1、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因复杂多样原因作用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患儿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等,并非如字面理解为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脑瘫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依据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范围和性质,分型如下:
(1)痉挛型: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患儿常合并智力低下和认知功能异常及语言障碍、视觉异常和惊厥发作等。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
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
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养困难,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
1岁后手足徐动逐渐明显,因口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
主要病变在小脑。
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
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多数病例在婴幼儿期后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同一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
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受累。
还有少数病儿无法分类。
2、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
发病率在6%~8%之间。
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
临床表现为:(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5)、心理发展落后等。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
面的,多有体格发育、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但也可以某一方面为突出表现。
3、精神发育迟缓:是指个体在发育成熟前(通常指18岁以前),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或受阻,而导致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和社会化等方面,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可以同时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
4、脑炎后遗症:脑炎是脑实质炎性病变的总称,由不同病因(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脑炎后遗症是指脑炎在经过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后,一些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失语、眼球麻痹、吞咽困难等后遗症,采用多种及时有效的康复手段可以改善后遗症。
二、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康复治疗的方法:
1、运动疗法(PT):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机械、物理手段改善残存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
2、作业治疗(OT):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以提高日后的职业工作能力。
3、语言治疗(ST):包括发音训练、咀嚼吞咽功能训练。
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要争取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前进行。
个例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
4、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水疗、蜡疗等。
必要时配备合适的矫形器。
5、祖国医学:应用针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捏脊、刮痧、中药熏蒸、等进行康复治疗。
6、外科矫形适用于步态趋于成熟的小儿(6~10岁)进行。
主要适应证为痉挛性脑瘫患儿,目的在于矫正畸形、改善肌张力、改善肢体平衡。
手术包括肌腱手术、神经手术、骨关节手术等。
7、家庭教育提倡家庭成员的参与康复治疗。
应加强患儿父母教育,学习功能训练手法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方法;全面关心患儿,注意合理营养和护理。
8、药物治疗如为缓解手足徐动型的多动,可试用小量安坦;缓解肌痉挛可用巴氯芬、肉毒素A、丹曲林、苯二氮卓类等,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和运动功能;合并癫痫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
三、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脑组织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建立主要是在6岁以前完成 (达成人的90%), 3岁以前发育最快(达成人的60%)。
此外,临床实践证明,人类大脑在未成熟前的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受损的脑细胞最容易获得修复。
因此有人把0-6岁期间称为可贵的黄金治疗期。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如能抓住这个黄金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足够的治疗疗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几种疾病,常常同时存在着运动、感知、语言、智力等多方面的障碍,没有一种疾病能用单一的治疗方法达到康复的目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综合治疗是恢复患儿神经系统功能的最有效手段。
所以针对这几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应是全面综合性的,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矫形治疗、语言治疗、智力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和其他伴随缺陷的治疗等。
另外,针对部分患儿还应开展外科手术及矫形治疗。
只有接受了这种综合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并且真正做到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疗程足够,患儿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伤残发生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主编:李晓捷,人民卫生出版社。
2、《儿童发育迟缓康复训练》,主编:刘振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鲍秀兰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4、《小儿神经疾病诊断与治疗》,肖侠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