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2023年中国海底电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海底电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海底电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一、行业概况1、定义海底电缆(SUbmarineCabIe)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于水下环境,用于传输电能或通信的线缆。

海底电缆可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主要运用于海底观测网、通信、电力网络、海上石油开发、海上风电等领域。

前瞻根据功能作用、电压类型、绝缘类型、应用领域等标准对海底电缆进行分类如下:图表1:海底电缆分类功能作用海底通信电缆、海底电力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电缆电压类型HVDC.DC.AC绝缘类型浸漆纸绝缘电缆、自容式充油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聚乙烯绝缘电缆、乙丙绝缘电墟及充气电缆应用领域观测网用海底电缆、海上石油平台用电统、通信用海底电缆、海上风电发电用电缆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砒究院俘前瞳经济学人APP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原材料和化工原材料两大部分,金属原材料主要包括铜杆、铝杆、合金铝锭等,铜杆与铝杆成本占比较大。

化工原材料主要包括绝缘材料用于生产绝缘料、护套料、半导电屏蔽料的聚乙烯、聚氯乙烯、石墨烯、高性能聚酰亚胺等。

产业链中游为海底电缆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市场主要为电力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和海上风电投资建设企业。

图表2:海底电缆产业睇构上游,中游■下游原材料I海缆供应商!I应用市场资料来源:前皤利研究院@前膜经济学人APP 分析中国海底电缆生态图谱。

上游原材料企业包括江西铜业、紫金矿业、中国铝业等金属材料企业。

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等海缆专用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包括中天科技、鼎龙股份等国产企业,也有日本住友、东丽、杜邦等跨国企业,由于具备先发技术优势,跨国企业所占份额高。

中游的海缆生产供应商保罗普睿司曼、耐克森的跨国企业以及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国内企业。

下游应用市场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广核等。

图表3:中国海底电缆产业链生态图谱上游赢原材料海缆供应商应用市场金属材料江西SHk KiETft 中ISU业云ISJR份Cτ‹∙⅛CFrT∙P..*rτ∙⅛-ycF-1tk化工原材料日本住友、日本东Si、杜邦中天科技.1»龙JR份其他电力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APP三、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发展始于清朝时期,1886年第一条海底电缆台南至澎湖电缆通联台湾全岛以及大陆的水路电线,长53海里,主要作为发送电报用途。

海底电缆的性能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海底电缆的性能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海底电缆的性能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海底电缆是连接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传输任务。

为了确保电缆状况良好,保障数据传输质量,人们需要对海底电缆进行性能监测与评估。

本文将探讨海底电缆性能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挑战。

第一部分:海底电缆性能监测的重要性海底电缆是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跨洋、跨海的数据传输任务。

如果海底电缆发生故障或损伤,将会给全球的通信网络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通信中断。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海底电缆的性能对于维护全球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海底电缆性能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底电缆性能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目前主要的监测技术包括:1. 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在电缆中嵌入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缆的温度、应变、震动等参数,实现对电缆状况的全面监测。

2. 声学监测技术:利用水中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监测海底电缆发生的故障或损伤,识别出故障位置和类型。

3. 电缆响应技术:通过对电缆施加外部电信号,分析电缆的响应特性,可以评估电缆的传输性能和健康状况。

4. 无线传感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电缆的环境参数和物理状态,提供实时的电缆状态信息。

这些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使用,从而实现对海底电缆性能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第三部分:海底电缆性能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海底电缆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传输性能评估:通过测试电缆的传输速率、延迟、误码率等指标,评估电缆的传输质量和性能稳定性。

2. 功耗评估:通过测试电缆传输时的功耗,评估电缆的能源效率和耗能情况,为能源管理提供依据。

3. 可靠性评估:通过故障统计和故障模拟等方法,评估电缆的可靠性和寿命,为维护和更换工作提供参考。

4. 安全性评估:通过测试电缆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抗干扰能力,评估电缆的安全性能和抗攻击能力。

这些评估技术可以为电缆的运行维护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修复和优化。

国内外跨海输电工程综述

国内外跨海输电工程综述

0 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的开发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 对电力电缆的品种和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我国幅 员辽阔,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 而且还有广阔的海上石油开采前景,将来需要各种 海底电缆进行远距离的跨海输电,本文将目前世界 上主要的跨海输电工程进行介绍并做相关讨论。
1 跨海输电工程介绍
1.1 世界跨海输电工程 从 1951 年日本明石海峡,敷设了世界上第一条
The Review of Cross-sea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Zhao Jian-kang,Chen Zheng-zheng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The cross-sea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is the most difficult project in the world; th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of submarine power cables in which is the most difficult cables proje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world’s development of cross-sea transmission project, particular introduces the main cross-sea project , which using the submarine cables and the production status of submarine cables. We studi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economy of AC and DC submarine cables, discusse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fferent submarine cable at insulation mode, introduce the HVDC lighting cables, and in last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submarine cables in china. Keywords: cross-sea power transmission; submarine cables; DC cables; AC cables; HVDC lighting cables

海底电缆简介

海底电缆简介
电信号。
信号调制
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海底电缆采用各种调制技术, 如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等。
带宽分配
海底电缆的带宽需要根据不同业务 需求进行分配,包括语音、数据、 图像等,以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关键技术
01
电缆设计与制造
海底电缆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腐蚀和海洋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
设计和制造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02
放大器技术
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衰减,因此需要采用放大器技术对信号进行放
大,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03
光纤技术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海底光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同轴电缆,成为主
要的通信方式。光纤技术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
点。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使用专用电缆敷设船进行海底电缆的 敷设作业,具备定位、敷设、埋设等 功能。
相关设备与技术
01
02
03
深海机器人技术
利用深海机器人进行海底 电缆的敷设、维修和检测 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安 全性。
水下无损检测技术
采用超声波、磁粉探伤等 水下无损检测技术,对海 底电缆进行定期检测,确 保其安全运行。
光纤传感技术
适用范围
电力输送
海底电缆可用于跨海电力输送, 将电力从陆地输送到海岛或海上 平台等设施。
通信传输
海底光缆可用于跨海通信传输, 构建海底通信网络,实现大容量 、高速度的信息传输。
04
海底电缆的传输原理与技术
传输原理
电磁感应
海底电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 发送端将电信号转换成磁场,通 过电缆传输到接收端,再转换成
将多根绝缘线芯按一定规则绞 合成电缆,提高整体机械性能

海上风电及海底电缆行业分析

海上风电及海底电缆行业分析

海上风电及海底电缆行业分析1、海上风电行业概述1.1、海上风电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签署了巴黎协定,各国在利用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达成了共识。

这也意味着风力发电作为绿色发电手段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未来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

在取代煤炭发电方面,海上风电的减排效果更加显著,中国1GW的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4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4吨。

根据世界银行集团测算,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潜力为71TW,海上风能储备资源达到全球电力需求的十倍以上。

近几年,全球海上风电的装机量持续增长,根据GWEC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21.1GW,创造了历史记录,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7.2GW。

可以预计,在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低碳发展的主线之一。

1.2、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情况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根据报告,中国水深5-50米海域,100米高度的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为5亿千瓦,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

另外近岸潮间带、深远海也具备较丰富的风能资源。

与陆上风电相比,中国海上风电具有运行效率高,风力资源丰富,发电稳定的特点,同时中国用电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可以更靠近用电中心,就近消纳。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海风成本的降低,近几年中国海上风电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根据GWEC统计,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16.9GW,约占全球新增装机量80%,累计总装机量27.68GW,占全球总装机48.4%。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初期探索阶段(2010-2014年)中国海上风电相较于欧洲发达国家起步较晚,2010年6月,中国同时也是亚洲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迈出了第一步。

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逐渐成为连接全球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文将从国内外海底电缆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海底电缆作为连接全球网络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已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海底电缆主要是为了传输电报和电话信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海底电缆的传输速度也逐渐提高,同时传输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目前,全球已经建设了数百条海底电缆,连接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海底电缆的建设和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海底电缆系统,包括东南亚环线、中美直达、南北美环线、东亚环线等,这些电缆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通信的重要通道。

二、海底电缆技术创新海底电缆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电缆的材料技术、电缆的布设技术以及光缆技术等。

1. 材料技术海底电缆的材料技术是其基础,主要包括电缆芯、绝缘层、护套等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海底电缆的芯材主要采用铜、铝等材料,绝缘层主要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护套主要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

未来,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海底电缆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布设技术海底电缆的布设技术是其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电缆的敷设、连接、维护等技术。

目前,海底电缆的敷设主要采用船舶进行,连接主要采用焊接、压接等技术,维护主要采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技术。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海底电缆的敷设和维护将会更加便捷和高效。

3. 光缆技术光缆技术是海底电缆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主要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目前,光缆技术已经成为海底电缆的主流技术,其传输速度和带宽都比传统的电缆技术高出很多。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光缆技术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市场需求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海底电缆主要应用于互联网、通信、金融、能源等领域。

试论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关键宇l海底电缆; 观测系 统; 技术; 研究; 发展趋势

目上形成集约化的长远效益, 对长远的海洋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 海底电缆的分类 2 、 加 强 海底 电缆 观 测 系统 发展 的 国际合 作 , 加 强海 底 电缆 观测 海 底 电缆 分 为两 类 , 一是 海 底 通信 电缆 ,术交流 。 海 底 电缆 观 测 系统 从开 始 到现 在 还 是 一 个探 缆。 海 底 通 信 电缆 主 要 用 于长 距离 通讯 网、 通 常用 于 远 距 离岛 屿之 索 的 过程 , 想要 海底 电缆 观 测 系统 更 经济 更成 功 这 就 需 要进 行 国际 间、 跨 海军 事设 施等 较 重要 的场 合。 海底 电缆敷 设 距离 较 通信 电缆比 合作来实现海底电缆观测系统 中各部 分的技术研究突破 和数据共 较 要短 得 多的 多, 主 要用 于 陆 地 岛屿之 间 、 横 越 江河 或 港 湾 、 从 陆上 享, 目前随着时代和海洋事业的发展, 进行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的机
应用及维护。 观测 个观测点将开展 水文、 气象、 化学、 海啸、 泥沙、 地震等要素的海洋综 工作组的形式负责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运行管理、 改 进 已有监 测 、 通讯 功 能 , 合观 测并 实 现 数据 共 享 和 实时 监 控 , 它将 有 望成 为 我 国第一 个 海 底 系统 的管 理还 包括 新 的传感 器性 能检 验 ,
会和平台越来越 多,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多方协作提高海洋观测系统 效率和 作用 。 3 、 建 议各种 观 测 网之 间互 联 , 海 底 电缆观 测 系 统将 会 与水 面、 陆地和天空的观测相互连接, 并且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观测系统也实现 互联 , 成为 全 球观 测 系统的 一部 分。 4 、 合理利 用海 底 旧电缆 , 世 界 海底 有大量 的海 底通 信 电缆 , 目 前 大 一 代海底 电缆 正在 快速 退 役, 退 役的原 因不是 因为 到 了使 用年 限 , 而是 因为 操作 和维 修 的费用超 过 了其 他更 高容量 的 电缆 , 这 些退 役下 来 的 电缆 就 为第 二次 的大 规模 利用 提供 了便利 。

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交流的不断增加,海底电缆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通信设施之一。

本文将从国内外海底电缆的发展现状、技术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海底电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底电缆的发展现状1、国内海底电缆的发展我国海底电缆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海底光缆网络体系,其中包括中国电信的“海缆一号”、“海缆二号”、“海缆三号”、“海缆四号”、“海缆五号”等,中国联通的“亚欧1号”、“亚欧2号”等,中国移动的“东南亚环线”、“亚太环线”等。

同时,我国的海底电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如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光缆技术,建设了更加高效的海底光缆网络,使得我国的海底电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速度也不断提高。

2、国外海底电缆的发展国外海底电缆的发展比我国更为早期,最早的一条海底电缆建于1850年,用于连接英国和法国之间的通信。

随后,海底电缆的建设迅速发展,欧美国家成为了海底电缆的主要建设者和运营商。

目前,全球海底电缆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70%以上的海底地区,其中欧美国家的海底电缆网络最为发达,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建设了大规模的海底电缆网络,连接了全球各地的通信设施。

二、海底电缆的技术趋势1、光缆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光缆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光缆已经成为了海底电缆的主要形式。

光缆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经成为了海底通信的主流技术。

目前,光缆技术在海底电缆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同时,随着光缆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光缆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海底电缆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2、智能化的海底电缆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电缆系统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海底电缆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电缆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海底电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智能化的海底电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监测,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电缆项目可研报告一、行业目前发展现状海底电缆研发、生产、敷设已有近170年历史,1850年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海底电缆;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共有两条,一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之间,另一条由台南安平通往澎湖,均由当时台湾巡抚刘铭传组织敷设。

海底电缆的按绝缘种类分有:浸渍纸包绝缘电缆、充油式电缆、挤压式电缆(XLPE--交联聚乙烯绝缘与EPR--乙丙橡胶绝缘),浸渍纸包绝缘和充油式电缆受水深与敷设落差限制,现已基本淘汰。

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多的是XLPE绝缘电缆。

海底电缆按电流传输方式可分为:交流(AC)传输与直流(DC)传输。

海底电缆输电工程是跨海域联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现电网国际化、区域电网互联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在经济一体化、能源优化配置、减少环境影响等因素的推动下,跨海域输电技术、海底电缆制造技术、海底电缆工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海底电缆工程的建设,受地域建设、海洋工程、施工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涉及技术领域广泛,投资规模较大,施工技术复杂。

工程建设期间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前期工作主要涉及工程设计、海缆路由选择、海缆制造及运输,工程施工期间则主要包含海缆路由定位、海缆敷设、海缆保护、陆地设备安装、检测与调试、工程验收。

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区域电网跨海域互联、向海洋孤岛及石油钻探平台供电、输送海上再生能源的发电并网。

随着国内外能源资源优化利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区域电量交换等趋势的影响,海底电缆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国内外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现状1.欧洲地区欧洲电网主要由欧洲大陆电网及欧洲输电联盟(UCTE)、北欧电网及北欧输电协会(NORDEL)组成。

欧洲电网所覆盖的国家国土面积普遍较小,工业高度发达,用电负荷密度大,电网结构密集[1]。

因而,欧洲各国电网迫切需要实施电能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实现电源结构的互补和电量交换。

目前欧洲地区是世界上海底电缆工程建设项目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区域,海缆总长度约为10173km,设计交换容量约为22430MW。

(1)北欧地区。

北欧电网由于发电量构成不均衡,如挪威的总装机容量中,水电占95.73%[2],而丹麦则是以火电为主。

为此,各国电网通过海底电缆工程联网,实现了能源优化配置、降低发电成本、减少备用容量的目的,同时获得了联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北欧电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家电网互联的海底电缆工程项目主要有挪威至丹麦、丹麦至瑞典、丹麦至德国、芬兰至瑞典1.2期,瑞典至波兰、挪威至荷兰等。

工程均采用直流电压±400kV-±500kV联网,海缆总长度约2140km,设计容量5670MW。

海缆跨越的海域有:波罗的海、斯卡克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波的尼亚湾和北海。

2008年9月,费达(挪威)至伊姆斯劳(荷兰),直流±450kV海底电缆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海缆跨越北海长度580km,海缆路由最大水深410m。

(2)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电网,由北欧输电协会(NORDEL)成员国组成。

发电量构成情况为:水电54%、核电21.8%、火电21.7%、风电7.4%[2],各国已实现通过海底电缆输电进行电量交换。

主要的海底电缆输电工程项目有:瑞典至德国、芬兰至爱沙尼亚1.2期、丹麦本土至西兰岛、瑞典至立陶宛。

工程均采用直流电压±300kV-±450kV联网,海缆总长度约为958km,设计容量2900MW。

海缆跨越波罗的海、芬兰湾、大贝尔特海峡。

正在建设中的瑞典至立陶宛海底电缆输电工程,设计输送容量700MW,采用直流电压±500kV联网,海缆跨越波罗的海长度为400km,工程将于2015年投入商业运行。

(3)欧洲大陆地区。

欧洲大陆电网及欧洲输电联盟(VCTE),包括24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电网运营商,供电人口约5亿。

各成员国交换电量约3041亿kw·h[3]。

欧洲大陆电网的海底电缆输电工程,主要由VCTE成员国之间跨海联网,并跨越北海与北欧电网互联。

其中主要海底电缆工程项目有:英法连线通过8回直流电压±270kV互联、英国至荷兰、爱尔兰至英国、挪威至德国。

挪威至夏萨克森(德国)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和设计,进入工程实质性的海缆制造阶段,工程将于2015年投入运行。

挪威至斯比尔特(德国)海底电缆输电工程,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联网,计划将于2017年投入运行。

这两项工程设计容量均为1400MW。

海缆均跨越北海600km,海缆路由最大水深410m。

(4)地中海沿岸地区。

欧洲大陆地中海沿岸地区,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建设项目有:意大利至法国、意大利至希腊、意大利本土至撒丁岛、西班牙本土至马略卡岛的电网互联。

工程均采用直流电压±250kV-±500kV联网,设计输送容量2100MW。

海缆跨越伊特鲁利亚海、亚得里亚海、巴利阿里海峡。

意大利本土至撒丁岛,为2回直流电压±500kV,采用背靠背型式互联,输送容量1000MW。

海缆跨越伊特鲁利亚海,长度为420km,海缆路由最大水深1600m。

(5)欧洲与北非地区。

欧洲与北非电网的海缆工程建设项目有:西班牙至摩洛哥1.2期、埃及至约旦1期、西班牙至阿尔及利亚、意大利至阿尔及利亚、意大利至突尼斯电网互联。

其中,西班牙至阿尔及利亚联网工程,采用直流电压±400kV联网,其他工程均采用交流电压400kV-500kV联网。

海缆跨越直布罗佗海峡、红海阿尔斯湾、地中海。

2011年投入运行的意大利至突尼斯联网工程,采用交流电压500kV,设计输送容量600MW。

海缆跨越地中海长度为200km,海缆路由最大水深670m。

2.海湾阿拉伯地区海湾阿拉伯地区的电网互联,以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组成。

海湾合作委员会互联电网管理局(GCCIA),由七个国家电网互联。

海缆工程建设项目有:正在建设的沙特阿拉伯至埃及海底电缆输电工程1期。

将于2012年投入运行,2期工程已进入实质性的海缆制造阶段,预计2015年投入运行。

工程均采用直流电压±400kV-±500kV联网,设计容量1500MW,海缆跨越红海海峡。

3.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各国电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形成各国之间以海底电缆输电工程互联。

但是在各国本土向岛屿供电、各国电网区域互联、陆地向石油钻探平台供电,其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发展趋势较快。

亚洲地区各国海底电缆工程建设项目有:日本本土北海道至本州,韩国本土南海郡至济洲岛、菲律宾本土华特岛至吕宋岛、日本本州至四国、中国本土广东至海南、台湾陆地至澎湖列岛。

亚洲地区各国海缆工程设计输送容量为4640MW。

海缆跨越津轻海峡、济洲海峡、圣贝纳迪诺海峡、纪伊海峡、琼州海峡、台湾海峡。

日本本州至四国联网工程,以4回直流电压±500kV背靠背型式联网,设计输送容量2800MW。

中国广东至海南交流500kV联网工程,设计输送容量600MW。

均属亚洲海底电缆输电工程首创项目。

4.北美地区北美联合电网,由美国东部、西部电网和德克萨斯电网、加拿大魁北克电网组成。

北美联合电网与墨西哥电网互联。

美国本土东部、西部电网通过直流背靠背联网运行。

美国东部电网与加拿大魁北克电网互联。

北美联合电网各区域,跨海域联网工程均为国家本土区域电网的互联。

其中,1984年投入运行的加拿大本土与温哥华岛,以2回交流电压525kV联网。

美国本土纽黑文至长岛、美国本土塞尔维尔至莱维顿(美国海王星工程)、美国本土圣佛郎西斯克至匹兹堡。

正在建设中的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岛至美国安吉利斯、加拿大蒙特利尔至美国纽约,均采用电压±230kV-±550kV联网。

北美联合电网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共有14个项目分别跨越佐治亚海峡、马拉斯皮纳海峡、长岛海峡、大西洋、胡安德富卡海峡、张伯伦湖与哈德逊河。

设计输送容量5762MW,海缆长度1718km。

其中美国海王星工程采用直流电压±500kV联网,海缆路由最大水深2600m。

5.澳洲地区澳洲地区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均为国家本土区域电网互联。

其中新西兰本土南岛与北岛电网互联工程、澳大利亚本土与塔斯马尼亚岛联网工程,均采用直流电压±250kV-±400kV联网,设计输送容量1600MW。

海缆跨越库克海峡、巴斯海峡。

新西兰本土北岛黑瓦兹至南岛班摩尔,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HVDC)联网,输送容量500MW。

二、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发展趋势及典型工程保护方式在各区域海底电缆输电工程中,据不完全统计,以交流电压输电方式的工程有13个项目,其中电压等级500kV及以上工程有5个项目。

资料显示,在近年来投入运行的500kV交流海底电缆输电工程仅2个项目,其他交流输电方式工程项目,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投运工程。

以直流电压输电方式的工程有63项,其中高压直流输电(HVDC)8个项目(包括正在建设和规划项目)[4]。

海底电缆输电工程项目中,挪威至荷兰海底电缆输电工程,跨海域长度580km。

美国塞尔威尔至莱维顿海底电缆敷设于最大水深2600m。

这些目前海缆项目之最的工程,均采用直流输电方式。

显示了直流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发展的优势与倾向性。

1.各区域海缆工程主要指标2.典型工程海缆保护方式海底电缆敷设于海床后,为抵御锚害、拖网等外力的冲击破坏,同时为了防止在海流的作用下长期疲劳运动,造成海缆机械性损伤,则必须对海缆进行稳固保护工程。

海底电缆工程建设中,对海缆进行保护是重要的工程建设范围之一[5]。

目前,世界各区域电网跨海域互联工程,海底电缆保护最常见的措施主要有:近岸段浅水区采用水泥沙浆袋保护;渔业活动频繁水域,水深20米以内采用少量铁套管保护;水深20米以上,采用水力机械式冲埋保护;海缆悬空段采用抛石保护。

三、海底电缆输电方式的选择及倾向性在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发展建设中,近10年来,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进步,选择直流电压输电方式以实现跨海域电网互联,已逐步被各国电力建设认同。

直流电压输电在跨海域电网互联工程建设中,具有明确的优势和固有的缺陷。

因此,在海缆工程建设前期应做出明确的可行性分析与技术经济比较。

1.海底电缆直流输电工程的优势与缺陷基于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建设在海洋工程施工中的难度,在各国区域电网互联跨海域工程建设中,尽可能减少海洋施工作业量,已形成海缆工程建设的基本共识。

海缆直流输电方式的优势表现在:1)减少海缆工程施工量1/3,海缆路由占用海底空间少1/2。

2)以海水做接地极回路时,节省陆地接地极投资。

3)可实现隔离海域两端系统故障,避免互联电网大面积停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