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

合集下载

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

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
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剃头大师》的阅读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剃头大师”的技艺与生活;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尊重各种职业,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剃头师傅这一职业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5.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剃头大师的敬业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各种职业,认识到每一个为社会付出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准确理解《剃头大师》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剃头大师的形象特点及其敬业精神。
最后,我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剃头大师》这样的优秀课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尊重各种职业”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为什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职业?”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仍显得有些吃力。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尊重各种职业”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讨论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9课光的魅力》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9课光的魅力》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9课光的魅力》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9课光的魅力》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进而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光与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 立体感和生动感的营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光与物体关系的图片、优秀美术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物体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光的基本特性,演示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实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及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第19课光的魅力》2. 教学目标: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教学难点:光与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立体感和生动感的营造。

4. 教学内容:观察分析光的特点,学习表现光感的方法,实践绘画。

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用绘画形式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有了深入了解,能较好地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作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表现光感时,对明暗关系的处理不够自然,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优秀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优秀PPT课件

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 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 里去了。 机智 勇敢
雨来利用自身优势,巧妙地从鬼子手中 逃脱。
游泳本领高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 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 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 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 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 在水面上。
第六部分写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 章开头相照应,也是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读完整个故事,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 的人?
机智勇敢
不畏强敌
热爱祖国
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讲 讲《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要讲清时间、 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 潮和结局)。
小英雄雨来(节选) 第二课时
课文品读
★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 小英雄的部分。
掩护交通员
与鬼子斗争
掩护交通员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 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形容雨来跑得很快
★ 雨来是害怕敌人才跑的吗?
不是,他是为了掩护交通员李 机智
大叔,把敌人引开。
与鬼子斗争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 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 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景物描写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 (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 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 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 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这样美丽的家乡, 岂容敌人侵占!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小英雄雨来》是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19课。

这篇课文
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雨来在家庭中的种种英勇事迹。

课文开始,雨来的爸爸称赞他是一个小英雄,因为他在家里疏通下水道、救鸟、灭火的时候,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

接着,课文介绍了雨来的爸爸得知他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小英雄,就更加自豪。

然后,课文回到了家庭中,雨来的妈妈说他是一个小设计师,因为他在家里能够精心设计各种方案来解决问题。

雨来的妹妹也称赞他是一个小天使,因为他总是能够帮助她解决难题。

最后,课文提到了雨来的奶奶,她说雨来是她的小老师,因为他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能够帮助她解答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想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英雄,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只要我们勇敢、智慧地解决问题,并且帮助他人,就能成为一个小英雄。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励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并乐于助人。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我对《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思维导图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思维导图
《我们家的男子汉》 的思维导图
课文作者
王安忆:1954 年3 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 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主要作品: 《长恨歌经济) 量 liànɡ 力量 liánɡ 测量 吭 hánɡ 引吭 kēnɡ 吭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爽气——爽快 恍惚——模糊 倔强——固执 胆怯——胆小 嘱咐——叮嘱 沮丧——懊丧 后悔——懊悔 沉着——镇静 安慰——宽慰 妨碍——阻碍
反义词 耐心——厌烦 恍惚——清楚 胆怯——勇敢 紧张——放松 熟练——生疏 高涨——低落 容易——困难 熟悉——陌生
文章结构
文章主题
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 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表达作 者对小外甥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四年级下册语文19课文批注

四年级下册语文19课文批注

四年级下册语文19课课文是《小英雄雨来》。

以下是该课文的批注:1.背景介绍: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
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2.主要人物:主人公雨来,还有雨来掩护的革命干部,以及敌人。

3.情节梳理: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雨来与敌人巧妙周旋、掩护
被捕、遭受毒打、成功脱险等几个情节。

4.主题思想:课文通过雨来的故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少年的机智勇敢
和爱国精神,以及与敌人斗争的顽强意志。

5.写作手法:课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使读者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雨来的形象。

6.佳句欣赏:“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
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这个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雨来的活泼可爱和机智勇敢。

7.阅读启示:阅读本篇课文,可以感受到抗日根据地少年的英勇形象和
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意志和伟大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教案(一)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

在别人眼中,杏林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十二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脚不能动,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只能终日生活在轮椅上。

然而,在长达50多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却写下了40多部剧本和许多散文,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坚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呢?(板书课题,生齐读)是呀,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贵的,也是美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聆听作者从心灵深处唱出的这曲珍爱生命的乐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1、作者正是用这三个事例来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请同学们在这三个事例中选择让你感触最深,最喜欢的事例,反复地读,用心地读,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让你震惊,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更好了!2、交流感受:⑴飞蛾险境求生:重点句子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介绍飞蛾的寿命,体会它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⑵瓜子砖缝生长:重点句子体会“那小小的种子,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在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假如你就是那粒种子,你想说点什么?(体会坚强、勇敢的精神),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⑶倾听沉稳心跳:重点句子体会“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心跳,说说感受,心情?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次读课题。

四、升华课题,课外延伸1、课文学到这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2、杏林子是坚强的,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读最后一段,总结“生命有限,价值无限”)3、你会把这八个字送给谁?4、听听冰心对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课堂笔记
课文标题:巨人的花园
生字:
1、溢(yì):充满而流出来。

2、允(yǔn):允许。

3、喧(xuān):喧闹。

4、添(tiān):增加。

5、训(xùn):训练,教训。

6、酷(kù):冷酷。

7、颊(jiá):脸蛋。

8、拆(chāi):拆掉。

词语解释:
1、允许:同意做某事。

2、喧闹:喧哗热闹。

3、增添:增加。

4、冷酷:冷漠无情。

5、愉快:高兴地。

6、训斥:批评,责备。

7、炫耀:夸大地显示自己的本领或特长。

8、拆除:拆掉,除去。

句子解释:
1、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1、这个句子表达了巨人的内心变化,他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到了孩子的重要性。

2、他拆除了围墙,把花园还给了孩子们。

1、这个句子表明巨人采取了行动,将花园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重新回到花园中玩耍。

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了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因为他不允许孩子们进入,使得花
园失去了春天的美景。

后来,巨人明白了孩子们的重要性,拆除了围墙,让花园重新焕发生机。

文章表达了孩子带给人快乐和生命力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导
学案
胥丽2011年10月27日
19《生命生命》导学案
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胥丽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对重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生命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
导课(约2分钟)
一、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5颗星)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两遍,将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一写。

2.同伴两个互相检查生字词和课文的朗读情况,能读准字音,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随意抽查课文的一个自然段)
3.完成以上任务,请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大声读出以下生字,并组词。

扰()欲()茁()撼()
(2)正确流利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填空
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5颗星)。

1.默读课文2至4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由D到A的顺序,小组长安排每人选择一个事例,有感情地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三、精讲点拨(约10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话练习,对学生进行生成性训练。

2.补充阅读诗歌《生命之歌》,让学生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内容步骤:
1.写话练习: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内心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能不能把你现在的感受写出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方法步骤:
(1)用一、二句简单的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交流。

————————————————————————————————————————————————————————————————————
——————————————————————————————————
2.补充阅读:《生命之歌》
★方法步骤:(1)自己大声朗读。

(2)配乐齐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