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草船借箭》中的智谋与策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3.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感受其神机妙算。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深入分析、人物特点总结、相关历史背景等)学生准备上节课的笔记和思考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重点复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特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谁能简要复述一下?"学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利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箭。

诸葛亮善于观察天象,利用雾天作掩护,还用草船冒充战船迷惑敌人。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二)深入探究1.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关注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

预设:学生1: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任务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一些重点词句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时分析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初步认识了周瑜和诸葛亮,请你谈一谈。

(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

(板书:知天文)4.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预设:课文第7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

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预设: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

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预设: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预设: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安小学何嫚怡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汇报交流)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导入
(4)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优异教课方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优异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认识草船借箭的前因结果。

2、领会诸葛亮的神计神算。

二、教课要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领会诸葛亮的神计神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课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第 11 课《草船借箭》,第一,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喝酒都督处罚神计神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特别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草船借箭的因由、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特别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必定特别的感兴趣,下边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爱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边就请同学们翻开书,认真的 . 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由和依照,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身临其境的想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感情,试着推测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方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相互交流,相互增补呢?(学生交流报告)4、方才某某同学说,他特别钦佩诸葛亮,原由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神算的才能,那神计神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谈谈?5、你们答对了,神计神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奇妙的策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策特别的高明。

6、联合你们方才读课文,环绕神计神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边就请同学们环绕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专心的再读课文,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交流谈论,一会儿选一处你以为领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方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谈论的很热情,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谈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报告交流)9、此刻我们就实地的感觉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何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利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谈谈这样安排的利处是什么呢?(学生报告)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能够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祥,并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奇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神算。

基础教育精品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精品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能大致读懂“阅读 链接”中的原著片段 ,并能找到 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2.通过交流,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环节四
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
1.总结全课。
2.读三国演义,感悟人物。
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知天时、晓地理,识人心)
4.全班交流,归纳看法。
能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说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环节三
拓展阅读
走近原著
活动一
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默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与课文对应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
2.原著与课文比较阅读,谈谈自己读后的发现或感受。
3.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
周瑜 心胸狭窄
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 谨慎多疑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3.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中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能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2. 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草船箭》(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学目标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掌握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3.学会运用草船借箭的故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二. 教学内容1.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介绍。

2.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

3.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4.草船借箭的故事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

三. 教学准备1.讲义和课件。

2.草船借箭的故事文本。

3.学生的练习册。

1. 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介绍•讲师通过课件和讲义,向学生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如战争时期,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斗争等。

2. 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讲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3.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讲师提供一个列表,列出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补充。

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 曹操 - 草船借箭 - 兵器 - 埋伏 - 篝火4. 草船借箭的故事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讲师分发练习册,并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表达。

例如:1.你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何感想?2.如果你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一位角色,你会怎么做?3.你认为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要教育意义是什么?•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草船借箭的故事对学生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六. 作业布置•讲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故事的文章,并带来分享。

以上就是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内容。

草船借箭教学课件第二课时一. 背景介绍•使用一张图片或文字说明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 故事情节分析•使用多张图片和文字,分析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关键点。

三. 关键词和表达方式•使用图表或列表方式展示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以便学生熟悉和记忆。

四. 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提供几个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的题目,并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

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在讲到《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体会到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非易事,因为这只是《三国演义》节选的一个小故事,如就课文所说诸葛亮知周瑜,识曹操,晓鲁肃,我觉得这样根本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鲁肃,曹操何许人也,可能孩子们略有耳闻,或根本不熟悉,周瑜,鲁肃,曹操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是普通人的话,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太不足为奇了,更甚者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周瑜,鲁肃,曹操也能算的是三国时代的英雄吗?更如教师用书上这样说鲁肃的:忠厚守信,那学生就更觉得鲁肃仅是个老实憨厚的普通人了,因此我在教这课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一.回忆创境。

上节课我们说到《三国演义》是一本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的智慧,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去三国时代领略那场惊心动魄的充满谋略和智慧的战争。

(板书课题)
1 回顾文章主要人物。

2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又精于音律,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周瑜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
我以后依赖谁呢?”孙权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

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

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

曹操,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是啊,这些人物都是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都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这可真是高手过招啊!
教学意图:通过课外我给他们补充的系统的四个人物的资料,学生深刻的了解到文中的四个人都非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三国时代叱诧风云的英雄,学生打心底里佩服他们,这为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打好了基础.
二以谋论英雄,面对“智慧”的“智慧”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这节课我们也来读书论英雄。

上节课我们谈到周
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欲借公事加害诸葛亮,但这些诸葛亮早已了然于胸,于是他将计就计一场智谋之战开始了!(板书:;识周瑜——将计就计)
1.英雄排行榜。

(课件出示文中四个主要人物)
师:如果从智谋的角度给这四个人来个英雄排行榜,你认为谁居榜首?
预设: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2.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请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下来。

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1)“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学生抓住果然理解)
师:是啊,鲁肃不但毫无条件的帮助了诸葛亮,为他准备了船军士青布幔子草把子这些借箭的准备,而且诸葛亮不让他告诉周瑜,他果真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神不神啊?唉,不对呀,鲁肃是谁的人啊,为什么这么帮诸葛亮,这么听诸葛亮的话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鲁肃不仅仅是忠厚老实,而是他顾全大局。

他主张孙刘联合抗曹,如果诸葛亮被周瑜害死,孙刘必然反目,曹操一定会逐一灭之,鲁肃深知唇忘齿寒的道理。

教学意图:这儿引导学生加深理解鲁肃这个人并非仅仅是忠厚守信,而更多是深谋远虑,为了联刘抗曹,为了东吴的长远考虑,是顾全大局,鲁肃越了不起,才越能显示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那这些诸葛亮想到了吗?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他相信鲁肃一定会帮他的忙。

(板书:信鲁肃——借助帮忙)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学生说理由)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雾?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

(学生朗读)诸葛亮看到这常务什么心情?(高兴,暗自得意,如愿以偿)(学生带着感情再读)
师:光凭这句话还不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因为这场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找依据)
预设: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的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前,也就是立军令状之前就料定第三天四更江上会起大雾,诸葛亮预测多么准确。

)(板书:晓气象——以雾为障)
在指导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心足气闲,不要着急。


(3)“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指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同学们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肯定曹操不敢派兵出来?
预设: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小结:是啊,再加上曹操水师都督蔡瑁张允刚被曹操误斩,曹军不习水战,因此诸葛亮料定曹操不敢出兵,只会射箭。

看来诸葛亮对曹操也是摸得一清二楚呀!(板书:知曹操——轻兵逼寨)看来这被人们称作是奸雄的曹操面对诸葛亮也得甘拜下风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3.笑中的智慧。

师:同学们诸葛亮是怎么说的?(生:笑着说的)
师;我发现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共有十一处,前面都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但是我发现只有这个地方是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笑着说一下。

(学生读)
师:暂么一起来研究研究,诸葛亮究竟在笑谁?
预设;笑曹操生性多疑,雾这么大,不敢出来应战。

——用轻蔑的语气来读。

笑周瑜,阴谋惨败,必然心服口服——用喜悦的语气来读
笑自己,神机妙算,稳操胜券——用自信的语气来读。

笑鲁肃,憨厚守信,不知其中奥秘——用幽默,宽厚的语气来读。

小结: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诸葛亮的英雄本色!
师: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老师不由得想说:“诸葛亮真乃神人也!”同学们你们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鲁肃和诸葛亮的心情,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中人物对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小拓展
师:诸葛亮成功借到了箭,周瑜的阴谋惨败,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读”
你们觉得周瑜经过这件事后,他会怎样?
预设 A心服口服 B 更加妒忌诸葛亮,想更阴险的招来对付诸葛亮。

三.总结拓展,推荐阅读。

诸葛亮知人知天,还知什么?周瑜究竟在那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我们下节课研究。

师:俗话说有借就有还,这借得的箭是如何还给曹操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请看《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
识周瑜——将计就计
信鲁肃——借助帮忙
晓气象——以雾为障
知曹操——轻兵逼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