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试论窗用夹悬臂楼层救生缓降器技术及应用

试论窗用夹悬臂楼层救生缓降器技术及应用

试论窗用夹悬臂楼层救生缓降器技术及应用谢乐涛1谢福元2卢国建1陈婷3 1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都江堰6118302 四川省公安厅科技处,成都610041 3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成都610041[摘 要]窗用夹悬臂是绳索类逃生器材固定的支架,可以任意在窗口固定,当固定在120mm以上厚度墙体的窗台和阳台上时,承载能力可达600kg以上。

采用该装置逃生时,缓降绳索可远离墙面100mm以上,可避免绳索与窗口摩擦而发生断裂,提升了缓降设备的安全性能。

本逃生系统通过了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认证和汶川大地震救援抢险实战的检验,并取得了国内外专利,技术先进、可靠,能在地震、火灾等紧急状况的逃生、抢险、救援中安全使用。

夹悬臂;窗用;缓降器;承载力;摩擦;紧急状况;逃生X93A10.3969/j.issn.1672-2396.2011.02.03516722396[2011]23-0134-03 On Technic and Application of Descent Control Escape Device Used for Window Clamped CantileverXIE LetaoXIE FuyuanLU GuojianCHEN Ting2011-06-15作者简介:谢乐涛(1982-),男,四川成都人,浙江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科技处,助理研究员,从事消防安全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和消防科研管理工作;谢福元(1954-),男,四川金堂人,四川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四川省公安厅科技处副处级侦察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公共安全刑事侦查技术研究、公共安全行业管理和公安科技管理工作;卢国建(1965-),男,四川都江堰人,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材料专业硕士学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建筑结构防火、防排烟、材料阻燃、消防安全规范制定等领域技术研究;陈婷(1982-),女,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成都支队高新大队参谋,助理工程师,从事基层一线的防火监督工作。

逃生缓降器说明书

逃生缓降器说明书

逃生缓降器说明书篇一: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本科毕业论文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A speed-adjustable slow down equipment for tall buildingescape with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教授XX 年 06 月江苏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班级学生设计(论文)题目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课题来源自选起讫日期 XX 年 03 月 15 日至 XX 年 06 月 18 日共 14 周指导教师(签名)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专业班级:测控0602 学生姓名:姚钦指导教师:张西良职称:教授摘要高楼火灾逃生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

当高楼发生火灾时,火势迅速扩散,大火封住了房门,威胁人们的生命。

这时候,如果设置了相应的逃生装置,可以实现自救,从而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针对目前高楼逃生装置速度调节困难,要求人员的逃生技术高,安全系数低等不足,设计了一种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

它分为机械系统和测控系统,机械系统是装置的主体,由离心机构、制动机构、绳索回收机构组成;测控系统对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核心是单片微机。

该装置通过离心机构限制人员下降的速度;通过制动机构,控制人着陆的速度,使人缓慢平稳着陆;通过绳索回收机构,快速回收绳索,进行循环利用;运用微机控制技术,根据楼高和人员的重量,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高度和制动力,对运行过程实时速度监测,当发生高楼火灾时,实现人员快速安全逃生。

该装置经过软硬件的调试以及大量的试验后,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高楼逃生缓降器调速自动控制篇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楼逃生缓降器高楼逃生缓降器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摘要随着城镇居民的日益增多,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如何安全有效地从高楼逃生成为当前的一大社会难题。

救生器具介绍详述

救生器具介绍详述
尺寸:(长X宽) 2000X1000毫米
重量:6.8公斤 。
躯体固定气囊
救生器具
肢体及躯体固定气囊,通过抽气泵抽吸 使气囊内部产生中空,使颗粒凝固达到 固定支撑作用。可包裹固定住伤员,避 免在移动过程中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使用简单方便。
救生器具
躯体固定气囊
躯体
救生器具 躯体固定气囊
肢三、 救生软梯
救生软梯是一种用于营救和撤离被困人员 的移动式梯子,平时可收藏在包装袋内。 TJR15型救生软梯适用于专业消防人员在扑 救高层建筑火灾时,救助建筑物内人员应急 脱险。
它限于专业消防人员和身体健康人员使 用,最多可同时承载八人。根据楼梯高度, 可加挂副梯,载荷不变。
尼龙软梯
救生器具
其它救生器具
救生器具
婴儿防护袋
躯体固定气囊
救生器具
相关案例 :
躯体固定气囊
救生器具
躯体固定气囊配有防收 缩系统,可将伤员固定 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效应 降为最低限度。躯体固 定气囊保养简单,耐低 温性能强,不会变硬。 防刺、耐磨。
主要技术指标:PVC (聚氯乙烯)涂层织物, 3条固定带,6个运输把 手。
救生器具
一、高层逃生器(缓降器)
(一)往返式缓降器
1.XJS-1型行星轮式高层建筑救生器
使用时,将挂钩板联接在室内固定物或凉 台栏杆上,把救生器悬于楼外,将绳盘抛至楼 下,套好安全带,即可下滑。当一人落地时, 绳索另一端的安全带已升至救生器悬挂处,第 二个人即可套上安全带下滑。依次往复使用。
救生器具
救生器具
一、高层逃生器(缓降器)
缓降器是依靠使用者自 重摩擦或调速器自动调整、 控制下降速度而安全降落的 救生器具,现已广泛用于高 层建筑的下滑自救或对被困 人员的营救。

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

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A speed-adjustable slow down equipment for tall buildingescape with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教授2010 年06 月江苏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机械学院班级学生设计(论文)题目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课题来源自选起讫日期2010 年03 月15 日至2009 年06 月18 日共14 周指导教师(签名)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及测控系统专业班级:测控0602学生姓名:姚钦指导教师:张西良职称:教授摘要高楼火灾逃生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

当高楼发生火灾时,火势迅速扩散,大火封住了房门,威胁人们的生命。

这时候,如果设置了相应的逃生装置,可以实现自救,从而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针对目前高楼逃生装置速度调节困难,要求人员的逃生技术高,安全系数低等不足,设计了一种高楼逃生调速缓降器。

它分为机械系统和测控系统,机械系统是装置的主体,由离心机构、制动机构、绳索回收机构组成;测控系统对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核心是单片微机。

该装置通过离心机构限制人员下降的速度;通过制动机构,控制人着陆的速度,使人缓慢平稳着陆;通过绳索回收机构,快速回收绳索,进行循环利用;运用微机控制技术,根据楼高和人员的重量,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高度和制动力,对运行过程实时速度监测,当发生高楼火灾时,实现人员快速安全逃生。

该装置经过软硬件的调试以及大量的试验后,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高楼逃生缓降器调速自动控制A speed-adjustable slow down equipment for tall buildingescape with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Abstrac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fire escape now. When building fire happen,the fire spread quickly,and block the door,people's life are threatened. At that time,if there is a device which can achieve self-rescue,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casualty.Aiming at the building escape devises have problems with speed-unadjustable,high skills required,and low safety coefficient,we developed a speed-adjustable slow down equipment for tall building escape. It is divided into mechanical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Mechanical system is the subject of the device,includes centrifugal mechanism,brake mechanism,and rope recycle mechanism. The control system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has core with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This device limits the speed when people drop through centrifugal mechanism;it controls the speed of landing,make people land smoothly and slowly,through the braking mechanism;it recycle the rope rapidly for recycling ,through the rope recycle mechanism;Using micro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it controls the brake height and brake power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height and the weight of the people,also it monitors the real-time speed in operation process. When there is a fire,people can safe themselves quickly and safely. After software debugging,hardware tests,and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we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Keywords:Tall escape Slow down equipment Speed adjustable Automatic control目录第一章绪论 ----------------------------------------------------------------------------------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2 国内外产品现状 ---------------------------------------------------------------------- 11.3 设计思路 ------------------------------------------------------------------------------- 3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 12.1 功能要求 ------------------------------------------------------------------------------- 12.2 技术方案论证 ------------------------------------------------------------------------- 1 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救生缓降器技术要求

救生缓降器技术要求

救生缓降器技术要求一、救生缓降器及其相应配件产品需满足的标准、规范1. GA 413-2003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2. GB 21976-200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3.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4. GB/T 8918—1996 钢丝绳5.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6. YB/T 5197—1993 航空用钢丝绳二、国家强制要求2.1 主要部件尺寸、材质要求2.1.1 绳索2.1.1.1 钢丝绳索钢丝绳索外表面应无磨损现象,直径不应小于3mm,材质应符合GB/T 8918—1996 的要求。

2.1.1.2 有芯绳索a) 绳索采用航空用钢丝绳,材质应符合 YB/T 5197—1993 的要求。

b) 外层材质为棉纱或合成纤维材料。

全绳应结构一致,编织紧密,粗细均匀并无扭曲现象。

2.2.1 安全带安全带材质为棉纱或合成纤维材料。

带宽50mm~80mm,带厚2 mm~3mm,带长1 000 mm~1 800mm,并应具有能按使用者胸围大小调整长度的扣环。

2.2.2安全钩金属安全钩应有保险装置。

2.2.3绳索卷盘绳索卷盘应采用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

2.3 强度2.3.1 整机强度在缓降器使用状态对其施加拉伸负荷。

在试验中绳索、调速器等应无明显变形、损破、脱卸等异常现象。

2.3.2 安全带强度在安全带伸展方向对其施加拉伸负荷。

在试验中不得发生破断现象。

2.3.3 安全钩强度在安全钩使用状态对其施加拉伸负荷。

在试验中安全钩及保险装置不得发生明显变形、断裂、脱落等异常现象。

2.3.4 绳索强度在绳索使用状态对其施加拉伸负荷。

在试验中不得发生明显变形、断裂现象。

有芯绳索且不得发生外层与绳芯脱离现象。

2.4 安全带扣环卡紧性能在安全带伸展方向对扣环施加拉伸负荷。

在试验中扣环不得发生滑移、明显变形现象。

2.5.1 不同负荷的下降速度将缓降器悬挂于试验高度,然后分别对其施加表 1 规定的最小负荷、标准负荷、最大负荷,各进行两次下降速度试验,缓降器的下降速度均应在0.16m/s~1.5m/s 之间。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1范围GB 21976的本部分规定了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配备、安装、检查、更换、报废等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已建、新建、扩建、改建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宾馆、饭店、商场、会堂等场所。

各类居住建筑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2197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A 654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以下简称逃生避难器材)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g fire是在发生建筑火灾的情况下,遇险人员逃离火场时所使用的辅助逃生器材(如逃生缓降器、逃生梯、逃生滑道等)。

3.2逃生缓降器descent rescue device也称救生缓降器,是一种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自动下降并能往复使用的逃生器材。

3.3逃生梯descent ladder为固定式逃生梯和悬挂式逃生梯的统称。

3.3.1固定式迸生梯deacent rescue metallic ladder和建筑物固定连接,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自动下降并能循环使用的一种金属梯。

3.3.2悬挂式逃生梯folding escape ladder展开后悬挂在建筑物外墙上供使用者自行攀爬逃生的一种软梯.3.4避生滑道escape slide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下滑逃生的一种柔性通道。

3.5应急避生器rescue device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下降且具有刹停功能的一次性使用的逃生器材。

3.6逃生绳rescue rope供使用者手握滑降逃生的纤维绳索。

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范

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范

ICS XXXXXXXX XX备案号:XXXX-XXXX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XX/XXX-XXXX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范Technical Stipulations of Descent Rescue Device in Building(征求意见稿)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XXX-XXXX前言为保证火灾情况下被困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疏散、安全逃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技术规范规定,制订本标准。

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对建筑救生缓降器的设计、使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在有效期内,国家或行业发布同类型强制性标准或规范时,本标准自行作废。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厅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范1.范围1.1 为保证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安全逃生,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中救生缓降器的设置。

1.3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应按照本规定执行。

1.4 救生缓降器的设置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救生缓降器Descent Rescue Device是一种靠自重从任意高度,以一定的速度沿建筑物外墙安全降至地面,并能连续使用的逃生器具。

高楼逃生缓降器正确使用方法_逃生缓降器组成部分

高楼逃生缓降器正确使用方法_逃生缓降器组成部分

高楼逃生缓降器正确使用方法_逃生缓降器组成部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

重庆市目前先进的消防救援系统的云梯也只能达到101米左右,超高层救火有时候也鞭长莫及。

所以自备高层逃生工具逃生缓降器是个不错的方法之一,今天小编来分享高楼逃生缓降器正确使用方法,逃生缓降器组成部分是什么,一起来看下文吧。

【逃生缓降器使用方法】1、取出缓降器,把安全钩挂于预先安装好的固定架上或任何稳固的支撑物上。

2、将绳索盘投向楼外地面以便松开绳索。

3、将安全带套于腋下,拉紧滑动扣至合适位置。

4、从窗口或平台,面向墙壁跳落。

5、落地后,迅速松开滑动扣,脱下安全带,离开现场。

6、特殊情况,可抱、背一名儿童面向墙壁跳落。

有条件的情况下,能戴上一次性防烟面罩配合缓降器使用好。

【逃生缓降器组成】逃生缓降器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等组成,是一种可使人沿(随)绳(带)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

它可用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楼房平顶等处,也可安装在举高消防车上,营救处于高层建筑物火场上的受难人员。

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状况,一些厂家和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救援逃生技术研究,近年来相继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进展,逃生缓降器就是其中一种。

【逃生缓降器安装注意】逃生缓降器安装注意:不要固定安装在外墙上在一些高楼安装缓降器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安装不当,可能就会起到反效果,在我们火灾逃生中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危及使用者的生命。

把逃生缓降器固定安装在外墙上,是一种常见的不当方法。

首先应该承认,这么安装有它合理的一面。

我国目前使用的逃生缓降器99.9采用离心原理,这种逃生缓降器在使用时如果调速器与绳索之间角度过大,调速器就会失效,有危险。

安装在外墙上使逃生缓降器在使用时绳索与调速器基本垂直,使调速功能正常起作用。

但是你把逃生缓降器安装在外墙上就忽视了2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离心原理逃生缓降器的核心部件摩擦片忌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2005-3-2 9:18:37 阅读785次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370-2004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Technical Stipulations ofDescent Rescue Device in Building2004-07-29发布2004-07-29实施吉林省建设厅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主编部门: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批准单位:吉林省建设厅实施日期:2004年07月29日2004·长春前言近年来,各类火灾中群死群伤事故频繁发生,如何保证有效、快速地将火灾被困人员疏散、安全逃生,这一重大课题日益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吉林省地方标准《民用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执行三年来,大多数人民群众反映良好,认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条文释义第十四条加强推广和应用,确保逃生通道灵活、畅通。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2001年版),编写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民用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定。

本规定由1、总则,2、术语,3、设置规定,4、设计要求组成。

本规定由吉林省建筑标准化管理所负责归口管理。

本规定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长春市自由大路6699号,邮政编码13003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定主编单位: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吴玉成苗树堂郑智孙宇王健于洋李景海吉林省建设厅文件吉建设字[2004]20号签发人:秦福义关于批准《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为吉林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的通知各市、州建委(建设局)由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修订完成的《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经专家会审,现批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编号:DB22/T370-2004,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原标准(编号为:DB22/T267-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筑标准化管理所负责管理,由该标准的编制组负责解释。

吉林省建设厅二00四年七月二十九日1 总则1.0.1 为保证在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逃生,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中救生缓降器的设置。

1.0.3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应按照本规定执行。

1.0.4 救生缓降器的设置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救生缓降器Descent Rescue Device是一种靠自重从任意高度,以一定的速度沿建筑物外墙安全降至地面,并能连续使用的逃生器具。

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钢丝绳和连接用的钢丝绳组成。

2.0.2 救生缓降器支架Descent Rescue Device’s Trestle悬挂救生缓降器的固定构件。

2.0.3公共娱乐场所Public Casino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娱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网吧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2.0.4 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People Concentrated Industry Architecture每一楼层同一时间内每100平方米生产人员数量在10人以上(含10人)的生产场所。

3 设置规定3、1设置范围3.1.1 下列建筑应自地上第三层或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超过6米的二层起逐层设置救生缓降器:3.1.1.1 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商业楼、医疗建筑3.1.1.2 宾馆、公寓、集体宿舍;3.1.1.3 公共娱乐场所。

3.1.1.4 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

3.1.1.5 火车站、汽车(轻轨)客运站、航站、港口、建筑的候车(机、船)场所。

3.1.2 高层住宅及3.1.1条未包括的民用建筑宜设置救生缓降器。

3、2 设置数量3.2.1 救生缓降器的设置数量应满足下列要求,且每层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具:3.2.1.1 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医疗建筑、宾馆、公寓、集体宿舍、航站、港口,每500平方米设置1具。

3.2.1.2 商业楼及各类商业场所、火车站、汽车(轻轨)客运站、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每300平方米设置1具。

3.2.1.3 公共娱乐场所,每200平方米设置1具。

3.2.2 救生缓降器设置点应均匀布置且每个设置点设置数量不应超过2具。

4 设计要求4.0.1 救生缓降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方便取用的部位,并配有灯光指示标志。

4.0.2 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医疗建筑、宾馆、公寓、集体宿舍等救生缓降器宜设置在走廊两端,靠近方便逃生的外窗部位。

4.0.3 商业楼、公共娱乐场所、火车站、汽车(轻轨)客运站、航站、港口、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中的救生缓降器宜设置在靠近方便逃生的外窗部位。

4.0.4 救生缓降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4.0.4.1 救生缓降器支架中心距室内地面的距离宜为2m。

4.0.4.2 救生缓降器钢丝绳长度应等于支架到室外地面的距离。

4.0.4.3 救生缓降器安装应符合吉林省建筑标准设计《救生缓降器安装图》吉J2004—530。

附录A 本规定用词、用语说明A.0.1、执行本规定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A.0.2、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吉林省地方标准建筑救生缓降器设置技术规定Technical Stipulations of Descent Rescue Device in Building条文说明2004·长春1 总则1.0.1 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有效逃生,一直是消防工作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频发,使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救生缓降器的研制成功,为解决人员逃生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救生缓降器作为人员逃生的辅助工具,目前国家对其设置没有统一的技术规定,为使救生缓降器设置合理,安全可靠,充分发挥功效,特制定本规定。

1.0.2 对于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特别是公共娱乐场所、火车站、汽车(轻轨)客运站、航站、港口建筑等火灾发生时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必须按照本规定安装救生缓降器。

2 术语2.0.1 本条所指公共娱乐场所是依据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定》而确定的。

2.0.2 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是指服装生产线、电子产品生产线、玩具生产线及各种工业建筑中操作人员比较集中的生产场所。

3 设置规定3、1 设置范围3.1.1 一般建筑二层楼板的高度在3米至4.5米左右,由于疏散距离较短,对被困人员施救比较容易,因此,本条规定应自地上第三层起设置。

对一、二层层高较高,也应从第二层起设置,故规定6米为界限(工业建筑规定也以6米为界限),即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超过6米(含6米)的二层也应设置;3.1.2 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强制对居民住宅设置救生缓降器不切合实际,故规定高层住宅及其它有条件的建筑宜设置救生缓降器。

3、2 设置数量3.2.1 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医疗建筑、宾馆、公寓、集体宿舍等建筑平面布置简单,管理严格且人员较少或人数相对固定,航站、港口虽然人员较多,但面积较大、空旷,故规定每500平方米设置1具。

商业楼及各类商业场所、火车站、汽车(轻轨)客运站、人员密集型工业建筑,人员聚集,发生火灾不易疏散,故规定每30 0平方米设置1具。

公共娱乐场所,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极易造成混乱,不利于人员疏散,设置数量应增加。

故规定每200平方米设置1具。

3.2.2 救生缓降器的设置点应分散布置,如有防火分区的应尽量布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

救生缓降器一般通过建筑物的外窗疏散人员,经实验一个普通外窗只能设置2具。

4 设计要求4.0.1 配备灯光指示标志主要考虑在发生火灾时,逃生人员能够清楚地发现救生缓降器所在位置,使人员迅速靠近逃生。

灯光指示标志在火灾中应正常工作,故可采用应急方式或将其电源接到消防回路上。

4.0.2 救生缓降器的逃生出口主要是建筑物的外窗,其设置以靠近外窗为首要选择。

外窗开启方便(如外窗不能开启的,可配备铁锤,发生火灾打碎玻璃逃生),才能保证疏散通道畅通,迅速发挥救生缓降器的作用。

4.0.4.1 救生缓降器支架设置高度规定为2米,主要考虑成人方便使用,若低于2米,恐儿童等闲杂人员擅自动用,导致设备损坏。

4.0.4.2 确定钢丝绳的长度。

4.0.4.3 为保证救生缓降器的安装质量,编制了吉林省建筑标准设计《救生缓降器安装图》(吉J2004—530),故在安装时应按图集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