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骨龄评测方法
骨龄测定标准

骨龄测定标准骨龄测定是指通过观察骨骼发育情况、比较某个人的骨骼发育状况与标准骨骼发育状况之间的差异,从而推测出该个体的年龄。
骨龄测定适用于未满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是判断身体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骨龄测定的标准和方法。
一、骨龄测定方法1.放射学测量法:包括X线摄影和核磁共振成像两种方法,常用于胸部、手腕、脊柱等部位的骨骼测量。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用来测量骨龄,约80%的医生选择X线摄影测量法。
1. Tanner与Whitehouse组合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观察影像中的骨骼系列,包括髋骨、桡骨、橹骨、肱骨、指骨和第一次骨,判断出目标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对应关系。
该方法适用于5~20岁的人群。
2. Greulich与Pyle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年龄5~19岁的男孩和4~18岁的女孩。
该方法通过对图像中的骨骼进行比较,确定目标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差异。
三、骨龄测定的误差1.个体变异:每个人的骨骼发育状况都不同,因此在使用标准化测量方法时可能会出现误差。
2.技术差异:不同医师、技术员的解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3.体验性误差:儿童的掌握能力和配合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1.评估生长和发育状况。
2.诊断和评估疾病:骨龄测定可以帮助识别患有甲状腺、甲状腺素活性不足、营养不良、矮小症等疾病的儿童。
3.指导治疗:如果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落后,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制定计划,进行营养干预、生长激素治疗等。
总之,骨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通过合理和科学的骨龄测量方法,可以有助于预测儿童的生长速度和最终身高,为其制定科学的生长发育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儿童成长发育的方法。
它根据儿童的骨骼发育情况来评估其生长状况和生理年龄。
骨龄是指通过X光对儿童手腕和手指骨骺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以确定儿童的生理年龄和成长状态。
骨龄评分法通过对儿童手腕和手指骨骺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级,来确定儿童的骨龄水平。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主要参考了美国儿科学会(AAP)的评分方法,同时根据中国儿童的生长特点和数据进行了修订和改进。
它将儿童的骨龄分为18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骨骺的形态和特征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与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和儿童生长发育研究领域。
通过评估儿童的骨龄,医生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状态、预测生长潜力、判断晚发育、早发育等问题,并为儿童的个体化管理和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手腕部骨龄评测标准

中国手腕部骨龄评测标准
中国手腕部骨龄评测标准是根据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而制定的一套评测标准,用于评估个体的骨龄发育情况。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手腕部骨龄评测标准:
1. 标尺:采用一把长度为12厘米的标尺,刻度为0.1厘米。
2. 拍摄条件:在均等光线下,患者前臂放置在拍片器上,手掌向上伸展,手指自然张开。
3. 拍片方式:采用腕关节正位拍片,即手腕屈曲90度,背面紧贴胸板,射线垂直于胸板,拍摄手腕部位。
4. 骨龄评估:通过比较拍摄的手腕部X线片与标准骨龄图谱上的骨骺发育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患者的X线片上骨骺的发育情况,选择与之最接近的标准骨龄图谱上的骨骺形态,确定患者的骨龄。
5. 判读标准:骨骺形态通过与标准骨龄图谱上的骨骺形态进行比对来判读。
通常根据骨骺的闭合程度、骨骼形态的成熟程度等指标来进行判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未闭合、开始闭合、晚闭合。
手腕部骨龄评测标准是辅助医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不同地区和实验室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因此具体的评估标准还需参考专业机构或相关医疗指南的规定。
骨龄评估

骨龄评估骨龄评估(测试)与成年身高预测一、骨龄(bone age,skeletal age)的正式名称是:骨骼测定年龄。
1、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2、标准骨龄片拍摄方法:标准骨龄片,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
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中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X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X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
3、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很多疾病都影响骨骼发育,使其入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性早熟、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最重要的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
时常有些家长咨询,弹琴会不会影响骨龄?弹琴主要还是手指运动增多,运动增加,不促进骨龄增长。
如果运动增加会促进骨龄增长,那么跑步多了,腿部运动多了,骨骺不就早闭合?成年身高不就更低了吗?这样的推断显然不合理。
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不同儿童,弹琴的时间,强度、支持时间差异很大,其他手指活动方面也有较明显差异,即使有弹琴影响,我们也很难也找出依据或找出差异有多大?因而一般不需要考虑这方面影响。
二、骨龄评估临床意义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中华05骨龄评价法

中华05骨龄评价法
中华05骨龄评价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骨龄发育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医院骨科专家组于2005年制定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骨龄评价法的修订和更新。
中华05骨龄评价法主要通过对儿童手腕和手指的X射线片进行分析,根据骨骺的形态和骨骺与骨干的比例来确定儿童的骨龄。
该方法结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华05骨龄评价法适用于2岁至14岁的儿童,可以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生长潜力和预测成年身高。
通过骨龄评价,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异常或潜在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骨龄评价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用于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骨龄评价结果也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代表儿童的生长潜力和成年身高。
TW 骨龄评分法解释

TW3骨龄评分法解释目录1概述TW3骨龄评分法是通过X光拍左手,将Ⅹ光片根据手、腕部骨X线征象进行的骨发育进行X线分期。
桡、尺骨远端和掌、指骨骨端的骨发育,从出现继发骨化中心、形成骨骺,到骨骺发生结构改变,最后干、骺融合,解剖形态上都经过有规律的系列变化;同样,各腕骨的发育,从出现原发性骨化中心,到完全成形,解剖形态上也都经过有规律的系列变化。
合理的X线分期和各期的专有标志是准确判断骨发育期的根本保证。
TW3的具体分期方法,其X线分期方法是将手、腕部20个骨骺的骨发育分为8或9期,即桡骨、掌骨、指骨、钩骨和大多角骨各分为9期,尺骨和7个腕骨各分为8期。
各期的顺序以英文大写字母、从A起依次表示:➢A期:骨化中心尚未出现;➢B期(萌出期):骨化中心刚出现;➢C期(骨核期):骨化中心的轮廓清楚;➢D期(增大期):长骨骨骺或腕骨核增长到一定大小;➢E期、F期、G期(构形期):长骨骨骺或腕骨核逐步成形,如关节面、骨突的形成,与邻近骨关系的变化等;➢H期(近成熟期):若骨只分8期,则为成熟期;➢I期(成熟期):长骨的干、骺端融合开始、完成,或腕骨核接近达到成熟形态。
2骨龄图谱介绍注释:3-桡骨,28-尺骨,19-第Ⅰ掌骨,9-第Ⅲ掌骨,14-第Ⅴ掌骨,20-近端拇指股,4-第Ⅲ近端指骨,11-第Ⅴ近端指骨,12-第Ⅲ中间指骨,23-第Ⅴ中间指骨,8-远端拇指骨,17-第Ⅲ远端指骨,21-第Ⅴ远端指骨。
3RUS图谱说明3.1桡骨说明:骨头上方是男性的分数,下方是女性的分数,如B则为男性分数为16,若为女性在为23。
上图具体特征为:B期:骨化中心初现,为一或数个小钙化点,边缘不清晰。
C期:骨化中心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光滑、连续。
D期:①骨化中心直径≥1/2干骺端宽度;②骨骺桡侧增厚,较圆,尺侧呈椎状;③近侧面变平,稍增厚,与桡骨骺端的问距变小,约为Im。
E期:骨骺远端边缘的内侧出现一增粗的白线,为其掌面的边缘,在其外侧即为其背侧面的边缭。
《x线骨龄评测方法》课件

生物学及成长发育中的应用
研究动物和人类的骨龄发育规律,深化对成长 发育过程的理解。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如运动医学、营养学等领域,骨龄评测方法也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X线骨龄评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1 人智能技术在骨龄评 2 深度学习算法在骨龄 3 联合多影像数据在骨
测中的应用
评测中的优化
龄评测中的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 骨龄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 骨龄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
综合利用多种影像数据, 提升骨龄评测的准确度和 可靠性。
X线影像的获取
使用X射线设备获取 个体的手骨影像。
手骨X线片的制备
制备合适的手骨X线 片,确保影像质量。
骨龄评测系统的 构成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手 骨影像进行骨龄评测。
基于骨龄的算法 模型
采用统计学和机器学 习技术构建骨龄评测 算法模型。
X线骨龄评测方法的步骤
1
影像的准备
确保手骨X线片的质量和完整性。
影像的处理
2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关键特征用于
骨龄评测。
3
骨龄评测的判断
根据骨龄评测算法模型对影像进行骨龄
骨龄的报告输出
4
评估。
生成骨龄报告,提供给医生或研究人员 进行分析和判断。
X线骨龄评测方法的应用
儿科医学中的应用
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疾病治疗和生 长干预。
人类学及考古学中的应用
通过骨龄评测,研究人类进化和古代人群的生 活方式。
《x线骨龄评测方法》PPT 课件
# X线骨龄评测方法
简介
骨龄的定义
骨龄是通过评估个体骨骼的发育情况,预测其生长与发育阶段的一种方法。
TW骨龄评分法解释

T W骨龄评分法解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T W3骨龄评分法解释目录1概述TW3骨龄评分法是通过X光拍左手,将Ⅹ光片根据手、腕部骨X线征象进行的骨发育进行X线分期。
桡、尺骨远端和掌、指骨骨端的骨发育,从出现继发骨化中心、形成骨骺,到骨骺发生结构改变,最后干、骺融合,解剖形态上都经过有规律的系列变化;同样,各腕骨的发育,从出现原发性骨化中心,到完全成形,解剖形态上也都经过有规律的系列变化。
合理的X线分期和各期的专有标志是准确判断骨发育期的根本保证。
TW3的具体分期方法,其X线分期方法是将手、腕部20个骨骺的骨发育分为8或9期,即桡骨、掌骨、指骨、钩骨和大多角骨各分为9期,尺骨和7个腕骨各分为8期。
各期的顺序以英文大写字母、从A起依次表示:A期:骨化中心尚未出现;B期(萌出期):骨化中心刚出现;C期(骨核期):骨化中心的轮廓清楚;D期(增大期):长骨骨骺或腕骨核增长到一定大小;E期、F期、G期(构形期):长骨骨骺或腕骨核逐步成形,如关节面、骨突的形成,与邻近骨关系的变化等;H期(近成熟期):若骨只分8期,则为成熟期;I期(成熟期):长骨的干、骺端融合开始、完成,或腕骨核接近达到成熟形态。
2骨龄图谱介绍注释:3-桡骨,28-尺骨,19-第Ⅰ掌骨,9-第Ⅲ掌骨,14-第Ⅴ掌骨,20-近端拇指股,4-第Ⅲ近端指骨,11-第Ⅴ近端指骨,12-第Ⅲ中间指骨,23-第Ⅴ中间指骨,8-远端拇指骨,17-第Ⅲ远端指骨,21-第Ⅴ远端指骨。
3RUS图谱说明3.1桡骨说明:骨头上方是男性的分数,下方是女性的分数,如B则为男性分数为16,若为女性在为23。
上图具体特征为:B期:骨化中心初现,为一或数个小钙化点,边缘不清晰。
C期:骨化中心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光滑、连续。
D期:①骨化中心直径≥1/2干骺端宽度;②骨骺桡侧增厚,较圆,尺侧呈椎状;③近侧面变平,稍增厚,与桡骨骺端的问距变小,约为I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数法
❖ 是通过计算骨化中心和骨骺愈合的数目,与相应的标准比较 得出骨龄的评定方法。
❖ 1926 年, Todd 首先提出, (8岁~9岁前)儿童骨龄=手腕部骨化中心数目-1 ❖ 刘惠芳、顾光宁,在1950—1960年期间, 先后报道了我国儿
童的骨化中心出现和干-骺闭合的年龄, 并提出了我国儿童骨 龄计数法的标准。 ❖ 其缺点是适用年龄范围较窄,只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且误差 较大,在国外已经很少使用,现已基本被淘汰。
X线中骨心龄的评测数方目法 约为年龄+1。
计数法
骨化中心 尺骨骨骺出现 拇指内侧籽骨 肘关节完全骨骺愈合 掌指骨完全骨骺愈合 尺桡骨完全骨骺愈合
女性(岁) 男性(岁)
7-8
8
11-12
12-18 18
骨化中心的出现,女性比男性早1~3年
X线骨龄评测方法
腕骨骨龄标准
X线骨龄评测方法
X线骨龄评测方法
定义
❖ 人的“骨骼年龄”简称“骨龄”,著名放射学家吴 恩惠认为:骨龄是出生后绝大多数正常儿童随年龄 增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骨骼X线解剖变化标志。是人 体生物学年龄的重要内容,是用骨骼评价生长发育 速度的尺度和成熟衰老水平的标志。
X线骨龄评测方法
骨龄测评的意义
❖ 在临床,评定骨的发育是否正常,用来诊断某些疾病,如内 分泌、营养障碍和发育异常等;另外在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 态,确定矫形手术时间(例如,口腔正畸),预测未来身高, 估计新生儿成熟程度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 是目前测评骨龄最为精确的方法,其代表是著名的TW骨龄计分法,在 国际上被广泛直接采用或经本地标准化后转用。
❖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发了计算机骨龄辅助及自动评估系 统,减轻了人工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骨龄测定的精确度。
X线骨龄评测方法
TW系列骨龄计分法的发展
❖ 1962年,Tanner和Whitehouse在Acheson方法的启发下, 针对以年龄尺度测评骨龄的问题,根据对英国和西欧儿童生 长发育的长期纵向研究资料,提出了一套骨发育评分系统和 骨龄测评标准,被称为TW1骨龄评分法。
❖ 在法医学,为刑事鉴定、推测人口出生时间等提供法律依据。 ❖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用于区别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正常、早
熟及晚熟类型而指导选材。
X线骨龄评测方法
测评骨龄的部位
❖ 理论上观察全身骨骼X线片进行骨龄评测较为全面 和准确,但在临床应用中不够方便,辐射剂量又大,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选择某一适宜的部位进行评测。
X线骨龄评测方法
《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
❖ 我国国家体委于1988年通过调查22160名0~19岁的健康儿 童, 对TW2 法进行修改, 并利用方差极小化和迭代法的数学 方法, 参考GP图谱法, 重新确定了骨发育分级及各级分值, 提 出了中国人骨发育等级标准 制定了适合国情的中国人骨发育 标准—《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
儿童骨龄=手X线腕骨龄部评测骨方法化中心数目-1
图谱法
❖ 将被检者的手腕部的X线片与制定的标准骨龄图谱比较,以 最相像的标准片骨龄作为被检者的骨龄。
❖ G-P图谱法:1950年美国学者Greulich和Pyle依据美国30年 代中上社会阶层白人儿童制定了新生儿到19岁儿童少年的 《手腕骨发育x线图谱》,简称G-P图谱,其1959年年进行 修改。
❖ 1975年,Tanner和Whitehouse等以50年代英国伦敦2700名 小儿(其中一次性横向观察2200人,纵横结合追踪观察500 人)为对象,将TW1法修改为TW2骨龄评分法。
❖ 2001年,Tanner等以欧洲、北美地区儿童的纵向生长研究资 料和X线片为研究对象,重新修改并制定了TW3骨龄评分法。
❖ 手腕部是公认的观察骨发育和测定骨龄的主要部位, 适合于各年龄组。
X线骨龄评测方法
手腕部作为测评骨龄的部位原因
❖ 手腕部的骨骼数目多、代表性强: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 14块,加上尺、桡骨远端共29块,此外,拇指内侧籽骨也是 骨骼发育的重要标志。 各骨化中心的出现和融合有不同时间, 便于区别。
X线骨龄评测方法
中国图谱的发展
❖ 顾光宁依据20世纪60年代上海市区1890名儿童发育情况制 定了顾氏图谱, 至90年代初期, 又对60年代的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于1993年重新修订出版顾氏图谱专著。
❖ 上世纪80 年代, 我国学者徐济达和刘宝林分别提出并制定了 儿童手腕部骨龄图谱和婴幼儿、学龄儿童腕骨骨龄图谱。
❖ 拍摄体位:左手掌面向下,紧贴暗盒,中指轴与前臂轴成直 线,五指自然分开,拇指与手掌呈约30度角。
❖ 投照中心:X线投照中心垂直正对第三掌骨头,管片距为 70cm-90cm 。(TW2法要求76cm,CHN法要求85cm)
X线骨龄评测方法
骨龄评测的基本方法
❖ 计数法 ❖ 图谱法 ❖ 计分法
X线骨龄评测方法
X线骨龄评测方法
腕骨骨化的顺序(逆时针方向)
头、钩、三、月、舟、 大、小、豆
❖出生时腕部无骨化中心,出生后腕部骨 化中心的出现次序为: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 ❖桡骨远端(约1岁), ❖三角骨(2~2.5岁), ❖月骨(3岁左右), ❖大、小多角骨(3.5~5岁) ❖舟骨(5~6岁) ❖尺骨远端(6~7岁), ❖豆状骨(9~10岁)。 ❖10岁时出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
X线骨龄评测方法
图谱法
❖ 总之,图谱法即考虑到骨化中心出现的数目,又兼顾形态大 小,也照顾到各骨的发育水平,具有简便、明确、易行的特 点,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多数病例与标准图谱的 不一致性,导致主观性较强,准确性欠佳。
X线骨龄评测方法
计分法
❖ 将手腕诸骨的发育过程划分为若干发育等级,确定各骨、各等级的赋权 分值,将每块骨的分值累计相加获得总分,再依据性别和年龄的骨成熟 度得分的中位数曲线评定出骨龄。
❖ 安全:手腕部骨骼横径较小且其它组织较薄所需照射条件低, 同时由于手远离躯干所以选择手腕部使受测人所受X线辐射 最小。
❖ 方便: 手腕部易于拍摄,受测人配合度高。
X线骨龄评测方法
左手正位X线摄片方法
❖ 拍摄对象:拍摄左手腕部(弱势手)正位X 线片, 除拍摄手 部诸骨外, 还应包括尺、桡骨远端骨干2cm-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