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4章~第15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四时捺钵答:四时捺钵是辽代的政治制度之一。

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巡视和从事渔猎活动。

“捺钵”,即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在捺钵与南北面大臣商议国事。

2.大诰答: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

明初洪武十八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

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部分,统称《御制大诰》。

洪武中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

朱元璋为维护封建统治,遂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仿周公《大诰》之制写定《大诰》颁行天下,诰戒臣民。

反映了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

因为过于严酷和过多体现明太祖个人特征,故《大诰》在洪武之后基本不再行用。

3.内务府答: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

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

直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才被废除。

4.南北面官答:南北面官是指辽代根据不同社会发展状况而设置的两套统治机构。

辽建国后,依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

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的称为南面官,是治理汉人的官署其设置仿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吏亦多用汉人。

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的称为北面官,是治理契丹的官署。

北面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账、部族、属国之事。

5.形势户答:形势户是指地方上有势力的豪富之家。

宋朝的形势户包括官户和充当州县衙门的公吏﹑乡里基层政权头目的上户。

《中国古代史上》朱绍侯版考研题精选与2021考研真题

《中国古代史上》朱绍侯版考研题精选与2021考研真题

《中国古代史上》考研题精选与2021考研真题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学术思想活跃,流派纷呈,计其要者有蜀学、洛学、关学、闽学等,其中关学的代表人物是()。

[统考2019年研]A.苏轼B.程颐C.朱熹D.张载【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苏轼为蜀学代表人物,程颐为洛学代表人物,朱熹为闽学代表人物,张载为关学代表人物,因此答案选D。

2王莽改制在经济方面的新举措是()。

[统考2016年研]A.算缗告缗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五均六筦【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在经济方面的举措为五均六筦,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的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

算缗是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最早实行于汉武帝时期。

盐铁官营是指中国历史上对盐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最早始于春秋时期。

均输平准是指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始于汉武帝时期。

3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六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其中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C.马家窑文化D.红山文化【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A项,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是江南地区迄今较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

B项,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的文化。

C项,马家窑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D项,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

4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统考2013年研]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

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距今5000~6000年,它是中原仰韶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结合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4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4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

第14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14.1 复习笔记一、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1.明初的政治(1)中书省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形成①明承元制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和左、右丞,总管一省军、政、司法。

②废除行省1376年,废除行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司法、军政,合称“三司”。

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县二级地方政权。

③废除丞相制度a.1377年,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

b.1378年,朱元璋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

c.1380年,朱元璋借丞相胡惟庸专权谋反事件,废中书省及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④建立内阁a.明太祖仿宋制设立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明成祖挑选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设立内阁。

c.宣宗时,阁臣有票拟权,英宗时,内阁票拟成为定制。

⑤票拟与批红奏章先送到内阁,由阁臣提出处理意见,用墨笔书写在小票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称为票拟。

皇帝看后,撕去小票,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称为批红。

内阁票拟只有经皇帝批红之后才能生效,然后作为正式谕旨下发。

(2)监察制度的建立①都察院朱元璋设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后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

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②六科给事中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分六科,六科给事中负责稽察六部事务。

(3)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的创立①五军都督府a.明初,由大都督府掌管全国军队。

为分散军权,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管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

b.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

兵部奉旨调兵遣将,但不治军。

五军都督府则治军,而无调兵遣将之权。

②卫所制度a.概述明朝军队分为卫、所两级,卫、所官军皆为世袭。

大致5600人为一卫,称卫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1.弥兵运动答: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

弥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弥兵之会最为重要。

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

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2.李斯答:李斯是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受业于荀子。

李斯初为吕不韦舍人,公元前237年,他的《谏逐客书》为秦王政(秦始皇)采纳,擢为廷尉,建议秦王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

全国统一后,李斯任丞相,主张加强专制集权,焚《诗》、《书》,禁私学。

他还以“小篆”为准,整理、统一文字。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令公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害。

泰山、琅邪等刻石,传为他的手书。

3.商鞅变法答: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改革。

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废除贵族的井田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4.三独坐答:东汉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故称三独坐。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

东汉时设尚书台,长官为尚书令,负责一切政务,对皇帝负责为;司隶校尉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权力十分大;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掌管监察事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哲宗绍述答:哲宗绍述是宋哲宗恢复王安石部分新法的事件,又称绍圣绍述。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次年改年号为绍圣,表示“绍述”(继承)神宗的新法。

贬斥旧党吕大防、刘挚等,追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起用变法派章悖、曾布为相。

恢复青苗、免役等法。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更加激烈。

2.靖康之变答:靖康之变是金国灭亡北宋的事件。

靖康元年(1126年)秋,金兵第二次南下,东、西两路军会师,东京(今河南开封)遭围困,京师城被攻破,钦宗帝亲往金营投降。

次年三月,金统治者立宋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为楚。

四月初一,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被俘,同时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

北宋的统治至此结束。

3.驱口答:驱口是金国奴隶的称谓,又称驱奴、驱。

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的现象非常严重,据记载﹐窝阔台灭金后,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原金统治区残存人口的一半,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的程度尽管有所减轻,但仍相当普遍。

元朝统一全国后﹐以战俘为驱口的现象显著减少﹐在镇压人民起义过程中仍有掠民为驱的现象,后来﹐驱口成为奴婢的通称,直至明代初期仍有个别驱口的记载﹐但此后不久便逐渐消失。

4.廷寄答:廷寄是清代公文传送制度之一。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逐渐形成。

朝廷给各省高级官员的谕旨,交由内阁传抄者,称为明发;凡属机要文书,不便由内阁明发者,则由军机大臣专办,盖军机处印密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字样,用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递送各省,称为廷寄。

清末,廷寄改由电报拍发,故称电寄。

5.台谏合一答:台官是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主要职务为纠弹官邪,是监督官吏的官员;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其主要职务是侍从规谏,是讽谏君主的官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5、6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5、6章)【圣才出品】

第4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前476年)一、单项选择题1.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A.城濮之战B.崤之战C.邲之战D.弭兵之会【答案】C【解析】公元前598年,楚围郑,晋施援手,晋楚战于邲,晋军大败,从此不敢与楚再战,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遂成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虽然也在晋楚之间发生,但是获胜的是晋国,崤之战发生于秦晋之间。

弭兵会盟举行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华元、向成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

2.下列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的是()。

A.案田而税B.寓兵于农C.废除井田制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答案】C【解析】废除井田制很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废除井田制到战国时代才发生,是战国商鞅变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他三项都是管仲改革的内容。

3.春秋后期,华夏诸国征服并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

其中被秦国所灭的是()。

A.白狄B.西戎C.犬戎D.赤狄【答案】B【解析】春秋早期,戎狄的势力比较强大,华夏各小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秦、晋等大国也受到过他们的入侵。

到了春秋后期,随着华夏各国的日益强大,秦国灭西戎,晋国灭了赤狄和白狄。

4.下列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是()。

A.城濮之战B.召陵之盟C.苏秦合纵D.葵丘会盟【答案】B【解析】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

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

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

联军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

楚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

齐桓公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圣

第13章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一、单项选择题1.宋元时期的沈括和郭守敬的共同科学成就是()。

A.他们的科学著作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成就B.他们都创造了一些天文仪器来观测天象C.他们编写的历法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D.都在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答案】C【解析】沈括和郭守敬历法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沈括的“十二气节”和郭守敬的《授时历》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2.元世祖时曾按居民贫富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户,登记户等的簿籍,叫做()。

A.鼠尾文簿B.鱼鳞图册C.赋役黄册D.鼠尾图册【答案】A【解析】元世祖时曾按居民贫富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户,每等再分三级,如上上、上中、上下等,称为三等九甲。

登记户等的簿籍,叫做“鼠尾文簿”。

3.有关元朝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是由成吉思汗建立②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③民族分化政策不具有进步性④是长期分裂后出现的大统一朝代⑤解决大都粮食是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⑥最大的外贸港口是广州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⑥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建立,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三通不包括哪本书?()A.《通典》B.《史通》C.《通志》D.《文献通考》【答案】B【解析】三通是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二、名词解释题1.急递铺答:急递铺是金元时期传送公文的邮驿。

金代在军马要道上每十里置一铺,铺头一人,铺兵三人,由所辖军射粮军内差担任,负责递送元帅府、六部文移,用跑步接力的方式日行三百里。

元承金制,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铺兵五人,签贫户及漏籍户充役,免差发,负责递送省、台、院紧急公文,一昼夜行四百里。

2.宣政院答:宣政院是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统辖吐蕃地区的官署名。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名宣政院。

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长官为院使,秩从一品。

下设同知、副使、金院同佥、院判、参院等官,官属得有选用,地方置僧禄司僧正等分理僧尼之政,隶于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年)废止,凡僧人诉讼悉归有司。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

第8章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5~220年)一、单项选择题1.《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西海是指()。

A.地中海B.红海C.巴尔喀什湖D.波斯湾【答案】D【解析】甘英于汉和帝永元九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

他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出发,经条支、安息等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但未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大秦。

甘英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的这一行程丰富了当时汉朝对中亚的认识,是中西方交流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2.汉中平年间,汉中爆发了五斗米道首领巴郡人()领导的农民暴动,被称为“米贼”。

汉灵帝时期,道教的一支太平道在流民中广泛传播,巨鹿人()是其首领。

A.张修,张角B.张陵,张衡C.张宝,张梁D.张鲁,张陵【答案】A【解析】五斗米道是张陵于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在蜀中创立的,当时入道之人须缴五斗米,世俗遂称之为五斗米道。

张陵死后传其子张衡,张衡又传其子张鲁。

巴郡(治今四川重庆)人张修也在巴郡、汉中传授五斗米道,并领导了农民暴动。

太平道的创建者是河北钜鹿(今河北省巨鹿)人张角。

汉灵帝在位时,他领导了著名的太平道起义,又称“黄巾起义”。

二、名词解释题1.光武中兴答:光武中兴是指光武帝刘秀统治期间,经济恢复、政治稳定的现象。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为稳定、巩固王朝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政;对诸侯王和外戚也予多方限制;行政体制,仍置三公,事归台阁;减省地方官吏。

其次,安定民生,恢复经济,重行西汉初年三十税一旧制;遣散军队还乡务农;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兴修水利等。

其三,比较适当地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本人也勤政节俭,遗诏薄葬。

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王充答:王充是东汉著名哲学家。

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早年在太学学习,师事班彪,博通百家之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14 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 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乾嘉有三大考史名著,不在其列的是( )。 A.《十七史商榷》 B.《廿二史札记》 C.《廿二史考异》 D.《文史通义》 【答案】D 【解析】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 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索、整理、归纳,并称为乾嘉三大考史名著。同时期的章学诚的《文 史通义》未在其列。
6.下列说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战国时期新兴城市的兴起 B.五代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汉唐以来人头税被废除 【答案】B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明朝江南一些城 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汉唐以来税制改革的特点就是逐渐取 消人头税,在雍正帝在位时,“摊丁入亩”正式取消人头税,废除人头税让农民的封建依附
1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后果 是( )。
A.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B.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C.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意思是指地主和商人把赚来的钱又用于旧的投 资方式——够买土地,导致手工业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9.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最所切 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本强不能对。”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解析】明代成华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大大变更,改为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 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 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 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
10.1629 年太仓人( )联络江、浙诸省文人,提出复兴古学的口号,将全国 16 个文社合并而成复社。
A.张溥、张采
5 / 63
圣才电子书

B.沈一贯、方从哲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顾宪成、高攀龙
D.顾宪成、张溥
【答案】A
【解析】崇祯初年,魏忠贤被诛后,东林党人进入政府,逐渐放弃其改革主张。一部分 江南地主官僚继东林党而起,组织团体,主张改革。1629 年江苏太仓人张溥和张采等合并 了江南许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组织的文社,建立“复社”。崇祯六年(1633 年)在苏州虎 丘举行成立大会。复社主要以讲学方式批评时政。
2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 年),裁撤亲军 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5.朱元璋称帝前采用朱升的建议,以积蓄力量。该建议不包括( )。 A.高筑墙 B.广积粮 C.缓称王 D.灭邻邦 【答案】D 【解析】朱升向朱元璋提出的举世闻名的三句建议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A.监察法 B.廷推法 C.京推法 D.考成法 【答案】D 【解析】张居正上疏请行在内政方面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 行赏罚,一号令”。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最后明神宗批准了请求。 张居政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4.关于锦衣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超越司法部门而由皇帝直接指挥 B.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事务 C.设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 D.表明明朝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镇压的加强 【答案】C 【解析】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
8.明前期的蒙古三部中没有( )。
A.兀良哈部
B.鞑靼部
C.瓦刺部
D.畏兀儿部
【答案】D
4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明朝前期,蒙古分成三部:即居住在西辽河、老哈河一带的是兀良哈部;居住 在鄂嫩河、克鲁伦河和贝加尔湖以南的是鞑靼部;和居住在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其 以南的准噶尔盆地的是瓦剌部。
2.下列著作中,不属于顾炎武的著作的是( )。 A.《天下郡国利病书》 B.《音学五书》 C.《经史问答》 D.《九经误字》 【答案】C
1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经史问答》为清代全祖旺的作品。
3.张居正提出有名的( ),让吏部、兵部把知府以上的文武官员的姓名、籍贯、 出身、资格书于屏风上,严格考核其政绩、功过。
12.下列关于《大明律》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6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制定于明太祖统治期间 B.内容增加了经济立法 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D.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答案】D 【解析】《大明律》中的“八议”,即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爵、议 宾,确定了皇族、贵戚、官绅的法律特权。这八种人犯罪,法司皆不许擅自鞫问,须实封奏 闻,取自上裁。
3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关系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风俗画是以某时代普遍生活习俗为题材的绘画,与商品经 济发展无直接关系。
7.关于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景德镇制瓷业规模在明清时不断扩大 B.景德镇在南宋时已成为著名的瓷都 C.唐三彩由黄、绿、红三种颜色组成 D.越州在唐代是著名的白瓷产地 【答案】A 【解析】明朝末年,景德镇的制瓷业,技术多有革新。如瓷器施釉法改进了,用吹釉法 代替蘸釉法,施釉更加均匀光泽。清代,江西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业的最大中心,制瓷技术 比明代更有进步,突出地表现在彩色瓷器的工艺水平大有提高。清代的青花、五彩、素三彩 和粉彩、珐琅彩等都很有名,其中尤以,粉彩和珐琅彩最称精美,驰名中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