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峨眉山是一座山峰众多的山脉,其地质景观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以下是对峨眉山地质景观的简要解析。
1. 翠川洞翠川洞是峨眉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喀斯特地貌地区,这里是深入峨眉山内部的一个巨大岩洞,长约200米。
翠川洞内部有许多高低错落的石柱和石笋,形成了壮观的石钟乳景观。
2. 十二盘十二盘是一个由12个急转弯组成的险峻山道,是攀登峨眉山必经之路。
这里的地质景观由一系列峭壁、悬崖和绝壁组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萝卜坝萝卜坝是峨眉山的一个高山草甸,位于海拔约2400米处。
这里的地质景观由许多冰川遗迹、岩石和山峰组成,给人带来了英伦式的感觉。
4. 万年桥万年桥位于石坪峡,由被侵蚀的石柱、岩石和石拱组成,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天然景观。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现了岩石和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 长石峡长石峡是一条长达7公里的峡谷,由峭壁、峡谷和山梁构成。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示了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的结果,包括了岩层、割断和断裂线。
6. 金顶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点,拥有许多优美的峰顶和山脊。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岩层和散状物,包括了石柱、鹅卵石和沙石等。
7. 蜀道蜀道是一条连接四川和陕西的古老战略性道路,在峨眉山区域内有许多遗址和遗迹。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示了山脉和河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了峡谷、瀑布和岩石天桥等。
总的来说,峨眉山地质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由山脉、峡谷、瀑布、洞穴、岩石等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和演化产生的。
这些地质景观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也反映了华夏文化和地球科学的丰富内涵。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描述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
描述峨眉山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喷发产生的基性火山岩,其地层颜色主要以黑色为主。
在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分布广泛,形成了壮丽的地质景观。
下面将对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进行详细描述。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的颜色主要以黑色为基调,整体呈现出深沉而神秘的氛围。
这种黑色是由于岩石中含有丰富的铁、镁等金属元素所致。
当阳光照射在玄武岩上时,黑色的岩石会反射出闪烁的光芒,将整个山峰映衬得更加壮丽。
在峨眉山的不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在山脚下的地方,玄武岩呈现出一种墨绿色的色调。
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少量氧化铁使岩石呈现出深绿色。
而在山体的中部和上部,玄武岩的颜色则变得更加深沉,呈现出深黑色。
这是因为岩石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更高,使岩石呈现出了一种更加浓郁的黑色。
除了黑色之外,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还可能出现一些色彩斑斓的变化。
在某些地方,岩石中可能含有一些杂质或者矿物质,使岩石表面出现一些红色、绿色、黄色等斑点。
这些斑点的出现为玄武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因为岩石本身的成分差异,还与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有关。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峨眉山地区经历了火山喷发、构造抬升等作用,使得玄武岩层发生了断裂、变形和熔融等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玄武岩的颜色,还使得岩石呈现出了不同的纹理和结构。
除了颜色的多样性,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还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久性。
这使得玄武岩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在峨眉山地区,许多古建筑和石刻都是使用玄武岩建造而成的。
这些玄武岩建筑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还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重量。
总的来说,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的颜色主要以黑色为主,但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玄武岩的颜色多样性与岩石的成分、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有关。
这种多样性为峨眉山增添了独特的地质景观,也使玄武岩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观。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目录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地质景观的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峨眉山地质景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峨眉山玄武岩与台状山地地貌

峨眉山玄武岩与台状山地地貌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其峰峦叠翠,山势雄峙,自然风光秀美,引人入胜。
峨眉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更是构成该地景观的地质基础。
在峨眉山的地质背景中,玄武岩和台状山地地貌是两个重要的元素。
玄武岩是一种由辉石和斜长石等主要矿物组成的黑色火成岩,得名于华夏时期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玄武。
峨眉山的玄武岩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经过千万年的冷却凝固和长时间的风化侵蚀,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貌特征。
玄武岩质地坚硬,密度大,因此具有耐风蚀、耐水蚀的特点。
峨眉山的玄武岩以其独特的黑色外观和奇特的形态闻名于世。
峨眉山的玄武岩分布广泛,山腹中的岩层被侵蚀剥蚀后露出,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观,成为峨眉山的一大特色。
台状山地地貌是由威川、谷地、枕形山丘和平台等组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其形成与峨眉山的山势、地质结构密切相关。
峨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主地质构造是研菲构造。
在地壳活动的影响下,峨眉山地区受到了挤压和隆升的作用,形成了垂直位移的断块构造。
研菲断裂带上的地壳运动不均衡,造成了峨眉山的后退和落差,同时还形成了大量复杂的断裂、崩塌和溶蚀地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台地逐渐形成,形成了峨眉山特有的台状山地地貌。
峨眉山的台状山地地貌在整个地形上起伏不定,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平台,大大增加了峨眉山的可游览性。
峨眉山的玄武岩和台状山地地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观。
玄武岩的硬度和抗风化能力极高,能够抵抗自然力量的侵蚀和冲击,因此在峨眉山的地形中占有重要地位。
玄武岩的陡峭坚硬的岩石,形成了独特而奇特的山峰和峡谷,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
玄武岩的风化产物也丰富多样,形成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岩洞和石笋。
峨眉山的台状山地地貌则提供了良好的游览环境和观景平台,使游客可以更好地欣赏峨眉山美景。
峨眉山的玄武岩和台状山地地貌是千百年来地质力量和自然作用的杰作,也是峨眉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精品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峨眉山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学等地学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1、引言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遗留下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1].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在1996年被列入自然与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2].它保存着超过4亿年的沉积记录,记录超过8亿年的地质历史,又受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因此不仅有震旦-寒武系界限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的地质剖面景观,又有峨眉断块山、五显岗、河流深切峡谷等多样的现代地貌景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完成的1∶20万填图初步揭示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3],这期间对峨眉山及邻区典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古环境方面的研究[4~7].在峨眉山自然(地质)遗产方面,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2,8],这些研究一方面未对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一方面并没有有机地将地质遗迹与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探讨地质遗迹研究的科学意义。
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分析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整体评价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并简要分析地质遗迹研究在地学方面的科学意义。
2、峨眉山区域地质背景峨眉山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按大地构造属性划分,归属为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为典型的断块山[9].以北东走向的峨眉山断层、北西走向的丰都庙断层为界,将峨眉山地区分为3个一级断块,西侧为峨眉山断块,南东侧为二峨山断块,东侧为峨眉平原断块。
峨眉山断块整体是一个大背斜---峨眉山背斜,轴向走向近南北,核部在张沟-洪椿坪一带,出露震旦系地层及晋宁期花岗岩。
峨眉山背斜受到后期的改造,形成三侧由断层围限的钝锥形断块山,北侧以左旋走滑断层麻坝子-万年寺-大峨山断层为界,南侧以右旋走滑-峨眉山断层为界,东侧以报国寺-伏虎寺逆冲断层系列为界。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º26ˊn 103º26ˊe。
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
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
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部分(一)地层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达7490.32米。
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前震旦系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分布在张沟两侧谷坡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
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沟)。
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
震旦系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
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之上。
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
(1)喇叭岩组(zbl)下部浅灰色砂岩夹薄层不纯白云岩,底部有一层含细砾石英岩(不稳定),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层泥至白云岩,顶部夹黑色碳质页岩,厚47.5米。
(2)洪椿坪(zbh)为浅灰色薄层微晶白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含丰富的藻类化石,与下伏喇叭岗组及上伏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
寒武系发育完整,与震旦系连续沉积,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
分布与震旦系大体一致,并展布于遇仙寺、九岗子、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
其东翼受构造影响,地层残缺。
与下伏震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中上统。
(1)麦地坪组(Є 1m)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夹有硅质岩,硅质条带及磷块岩,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磷矿层位。
(2)九老洞组(Є 1j)底部为一层黑色、灰色炭质页岩及粉砂岩,其上为灰、深灰、黄灰色等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顶部为灰色页岩。
峨眉山金顶云海奇观

峨眉山金顶云海奇观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因其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而闻名于世。
金顶云海奇观是峨眉山的一大特色景观,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详细介绍,包括其形成原因、奇观表现形式、丰富的生态景观以及融入佛教文化的深远意义等方面,确保文字篇幅超过3000字,以便读者充分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自然奇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峨眉山金顶云海奇观的形成原因。
峨眉山地形复杂,海拔高度从500米至3099米不等,地势陡峭,气候多样。
这种自然地理特征造就了峨眉山常年云雾缭绕的氛围。
每当晨曦初露、骄阳当空之时,山脉间的云雾会逐渐散去,铺展开一片壮观的云海,宛如仙境一般,为整座山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景观。
峨眉山金顶云海奇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时间、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在清晨,云海缭绕,宛如蒸笼般紧紧包裹着山脚下的景物,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随着太阳的升起,云雾开始逐渐升高,缓缓散去,露出峰顶的奇峰异石。
而当云雾完全消散,晴朗的天空下,金顶山峰映照着朝阳的金色光芒,犹如一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光辉璀璨,使人无法抗拒地沉醉其中。
此外,峨眉山金顶云海奇观还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种类繁多的植被为这片山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魅力。
在山顶,翠绿的林海与白色的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香炉峰、三天门等各具特色的景区更是使金顶云海奇观更加丰富多彩。
夏季,峨眉山的山顶像一块清凉的绿宝石,古木参天、花香弥漫,让游客在阴凉中得到清爽。
而秋季,山上的树叶渐渐变黄,呈现出一片金黄如火的景象,与云海交相辉映,绚丽多彩。
每年的春天,峨眉山上到处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野花,如同彩虹般绚烂,美不胜收。
峨眉山金顶云海奇观不仅拥有绝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与佛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峨眉山作为中国佛教重要的圣地之一,以其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朝圣者和信仰者前来朝拜。
金顶云海奇观所融入的佛教文化元素使其更加神秘而庄重。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地貌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地貌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十分丰富多样,本次实习中,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究。
峨眉山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的三叠纪,当时该地区为海底沉积层。
后来在侏罗纪晚期,由于地壳的活动和运动,该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隆起和下陷,形成了目前令人叹为观止的峨眉山山脉。
在晚白垩纪末期,受到板块构造的影响,该地区又发生了广泛的地震运动,造成了长江成熟沉积盆地的快速下沉。
这些地震活动导致了高山峡谷的形成,形成了峨眉山的壮观地质地貌。
峨眉山是一个典型的侵入式火山群,整个山脉由大约50座火山喷发所形成,分为中、南、北三个区域。
每座火山喷发期间都会喷出一些火山喷发物质,例如熔岩、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这些物质在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形状不同的岩石,例如安山岩、粗面岩、英安岩等,这些岩石组成了峨眉山特有的地质景观。
在峨眉山的山区,还有不少地质景观非常值得关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峨眉山北坡的“千佛崖”。
千佛崖是一个悬崖峭壁,其崖上大约有五百多座石佛像。
这些佛像是历史上几代佛教寺院修建的,由于峨眉山地质地貌特殊,山脉剖面多为陡峭峰峦和极深沟壑,加之层层树枝遮挡,千佛崖的形成更是出奇制胜。
此外,峨眉山还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地质景观叫做“九曲栈道”。
九曲栈道是峨眉山最具代表性的游览景点之一,全长约8公里,是一条蜿蜒盘旋在山腰之上的表演走廊。
该栈道因其弯曲多样,被称为九曲栈道,也是峨眉山蜿蜒多变的地质地貌的代表。
总之,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十分丰富多彩,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历史造就了这片山区的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内涵。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好地认识到地质地貌的重要性,只有对地质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3)
1地质景观的简介 (3)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3)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3)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4)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4)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4)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4)
3地质景观赏析 (5)
结论 (5)
引言
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
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
1地质景观的简介
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
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
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
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
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
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
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
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
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
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
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
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
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
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
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
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
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
带。
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
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
在D0202这个点位往NE方向可以观察到飞仙关组红白相间的灰岩,这个只是它地学上的名字。
它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名字--普贤船。
传说当年普贤自西来峨眉山时,这里还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座座山峰似水中绿岛。
普贤将载经之船工停靠于此,经书还未搬完,水已退去,经船搁浅。
为防经书被盗散失,普贤施展佛法,将其化作石船,留存至今。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岩石景观指的是由于岩性、构造。
结构、色泽等因素不同形成的景观。
根据岩性和成因可细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景观。
岩浆岩景观是由岩浆岩或岩浆侵入围岩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
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区主要玄武岩类型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常具常具五边形或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
这些柱状节理在人们面前整齐排列,层层叠叠,好似一座座小山峰堆叠而起。
(这里插一个柱状节理的照片)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指由灾害性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
主要由滑坡、崩塌、地震等灾害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
在柏香坪南练兵场面向约为南西处观望,可见庙儿岗洪积扇全貌,在庙儿岗上,可清楚观察到当时山体滑坡的径流区。
在现在往下看,可以见到有许多民宅正建在洪积扇上。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活动痕迹形成的景观。
是古生物研究基本对象。
主要有古植物化石景观和动物化石景观。
在龙门洞保护碑东侧约150m河沟左岸,在一条小溪旁边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可以见到几千万年前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仔细观察石头上不起眼的凸出的痕迹,其实是几千万年前虫子甚至于黄鳝活动所钻出的痕迹,在地学上可以指示地层新老关系。
3地质景观赏析
有关地质景观赏析可以归纳出三性,分别是科学性,美学性和奇特性。
首先,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的学生,先要把科学性放到第一位。
遇见一个地质现象后,先要理性科学的去分析它,从它的成因,到它的岩性,甚至于经济利用价值,都应该有所了解。
其次,地质景观说到底还是一处风景,所以美学性和奇特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拥有这两个性,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认同赞赏地质景观。
结论
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地质景观,无论是构造景观,地层景观、还是岩石景观,都让人难以忘怀,令人啧啧称奇。
通过褶皱,断层等构造景观,认识到原先复杂的地壳相对运动,通过地层景观认识到地球漫长岁月的积累,通过岩石景观,让我们见识到了地球的丰富多彩。
地质学知识和实践帮助我们既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岩石的成分与构造,也能从宏观角度考察地层、褶皱、断层和溶洞等的形成机理,帮助我们在探索地球的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