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岩浆岩

合集下载

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报告

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岩浆岩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在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中,岩浆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岩浆岩的肉眼鉴定能力,加深对岩浆岩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岩石类型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了解岩浆岩的成因和分类。

2. 学会运用肉眼观察、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岩浆岩基本知识介绍2.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3. 岩浆岩标本观察与鉴定4. 岩浆岩鉴定结果分析四、实训过程1. 岩浆岩基本知识介绍实训老师首先介绍了岩浆岩的成因、分类和基本特征,使学生对岩浆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实训老师详细讲解了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等方面。

3. 岩浆岩标本观察与鉴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岩浆岩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本的观察和鉴定。

(1)颜色观察:观察岩石新鲜面的颜色,注意风化后的颜色变化。

(2)结构观察: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判断其结构类型。

(3)构造观察:观察岩石的构造特征,如块状构造、层状构造等。

(4)矿物成分观察: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记录矿物名称、含量和形态。

(5)含量计算:根据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判断岩石的类型。

4. 岩浆岩鉴定结果分析各小组将鉴定结果汇总,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对岩浆岩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 学生们在观察和鉴定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肉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

六、实训总结本次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岩浆岩的鉴定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tumu学号:2009XXXX姓名: XXX实习地点:黄湾——龙门洞实习时间:8月16日~9月25日实习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8 月23 日目录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3)1、实习目的: (3)2、实习任务: (3)3、实习要求: (3)二、实习内容: (3)1、地貌部分 (3)1、堆积地貌 (3)2、侵蚀—堆积地貌 (4)3、侵蚀—构造地貌 (4)4、侵蚀—溶蚀地貌 (4)2、岩层: (4)3、地质构造: (6)(1)、断层 (6)(2)、节理 (7)(3)、褶皱 (7)4、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7)5、水文条件: (9)6、工程地质问题: (9)1、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9)2、桥基与地质构造以及选址的关系 (10)三、实习心得 (10)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习任务: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二、实习内容:1、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

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2009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峨眉山是四川省乐山市境内的一座名山,属于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地质公园。

本次地质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了解峨眉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探讨其与区域构造背景的关系,并加深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基本概况峨眉山为一座由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等火山岩组成的一座火山岩性地质公园。

其海拔达3099米,是四川省最高峰之一。

峨眉山有三大部分:东峰、中峰、西峰,分别对应着太子阁、金顶、九老洞三道峡。

其中,金顶为峨眉山标志性建筑,也是峨眉山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二、火山活动的特征考察了金顶所在的丹霞岩地层,研究了峨眉山的火山活动特征和火山岩的产生方式,笔者认为峨眉山的火山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喷发时间长、规模大,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岩石地质体。

(2)岩浆具有少挥发分、富SiO2的特征,大部分是安山岩和流纹岩,局部为玄武岩等酸性岩类。

(3)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岩浆与大气、水体相互作用而形成多种高温热液矿床,如锰矿床等。

三、区域构造背景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和亚欧大陆板块交界处,多次受到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和碰撞,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异常和地球物理场异常。

随着地质演化的发展,峨眉山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经历了多个构造周期。

壳体运动导致断层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等地质过程的不断交替作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地貌和岩层。

四、地震活动的影响地质实习中,笔者亲身经历了一次局部地震活动。

据当地专家介绍,峨眉山所在的四川盆地是地震多发区之一,经常发生地震活动,因此应采取安全措施,避免触及地震危险区域,保持警惕。

五、总结和感悟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峨眉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认识到区域构造背景对地质过程演化的重要性,也更深入地认识了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在实习中,我们与专业人员进行了交流,实际操作实验仪器,并在实地课程中进行了大量练习,增加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岩浆岩实习报告

岩浆岩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岩浆岩实习之旅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下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为了更好地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分布规律,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岩浆岩实习之旅。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实际观察和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岩浆岩的性质,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一片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岩浆岩的采集和观察。

我们先后观察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类型的岩浆岩。

侵入岩结晶程度较高,晶体颗粒较大,颜色以黑色、灰色为主;喷出岩则具有气孔构造,颜色以深灰色、暗红色为主。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一片火山岩分布区。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过程中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我们观察了火山岩的熔岩流、火山弹、火山角砾等特征,了解了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构造特点。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火山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判断其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实习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一片岩浆侵入体分布区。

岩浆侵入体是指岩浆在地壳内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我们观察了岩浆侵入体与周围围岩的接触关系,了解了岩浆侵入体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岩浆侵入体的形态、颜色、晶体颗粒大小等特征,判断其形成的时间和温度条件。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岩浆岩实习,我们对岩浆岩的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观察和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和判断岩石的性质和形成环境。

此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我们深感自己的渺小,同时也对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感到敬畏。

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加热爱地质学,激发了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四、实习总结此次岩浆岩实习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岩浆岩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峨眉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野外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4′~103°42′,北纬29°21′~29°40′。

峨眉山地区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观察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

从新到旧,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震旦系等地层。

各地层在岩性、颜色、层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资料。

2. 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褶皱主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这些构造现象为我们研究峨眉山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岩性观察峨眉山地区的岩性丰富多样,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等。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不同岩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掌握了各种岩性的特征。

4. 地貌观察峨眉山地区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山地地貌、河谷地貌等地貌类型,了解了地貌与地层、构造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层、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总之,本次峨眉山地质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岩浆岩实习报告答案

岩浆岩实习报告答案

一、实习背景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岩浆岩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我们于近期参加了岩浆岩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在XXX地区进行,通过实地考察、岩矿鉴定、样品采集等方法,对岩浆岩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岩浆岩的成因、特征及分布;2. 掌握岩矿鉴定、样品采集等基本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4. 提高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XXX地区2. 实习时间:XXX天3. 实习人员:XXX人4. 实习内容:(1)岩浆岩野外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对XXX地区的岩浆岩进行了实地考察。

主要考察内容包括:①观察岩浆岩的产状、分布、构造特征;②分析岩浆岩的成分、结构、构造;③研究岩浆岩的成因、时代及演化过程。

(2)岩矿鉴定通过对岩矿样品的观察、分析,我们掌握了以下鉴定方法:①肉眼鉴定:观察岩石的颜色、硬度、条痕、断口等特征;②化学鉴定:通过酸碱滴定、火焰反应等方法,鉴定岩石的化学成分;③矿物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岩石中的矿物种类、含量及组合。

(3)样品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采样规范,采集了各类岩浆岩样品。

样品包括:①岩浆岩全岩样品:用于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②矿物样品:用于鉴定矿物种类、含量及组合;③构造样品:用于研究岩浆岩的构造特征。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岩浆岩野外考察报告,详细记录了考察过程中的观察结果;2. 完成岩矿鉴定报告,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详细鉴定;3. 完成样品采集报告,记录了样品的采集地点、层位、岩性等信息;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提高了对地质工作的认识。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岩浆岩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掌握了岩矿鉴定、样品采集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4. 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激发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地质学实习报告岩浆岩

地质学实习报告岩浆岩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岩浆岩的研究在地质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理解岩浆岩的形成、分布、性质及其与成矿关系,我们地质学专业的学生于2022年9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岩浆岩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岩浆岩出露地区,学习了岩浆岩的野外识别、观察和描述方法。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2. 掌握岩浆岩的野外识别方法,提高野外地质观测能力。

3. 分析岩浆岩的地质特征,了解岩浆岩与成矿关系。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岩浆岩是指由地下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形成过程,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根据矿物成分,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2. 岩浆岩的野外识别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岩浆岩的野外识别方法。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1)颜色:岩浆岩的颜色与其矿物成分有关,酸性岩多呈红色、灰色;中性岩多呈灰色、绿色;基性岩多呈黑色、绿色;超基性岩多呈黑色、暗绿色。

(2)结构:岩浆岩的结构主要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

全晶质结构岩石晶体颗粒较大,易于识别;半晶质结构岩石晶体颗粒较小,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玻璃质结构岩石无晶体,呈玻璃状。

(3)构造:岩浆岩的构造主要分为块状构造、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无特殊构造;流纹构造岩石具有明显的流线;气孔构造岩石表面有大量气孔。

(4)矿物成分: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可以进一步判断岩浆岩的类型。

3. 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与成矿关系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岩浆岩出露地区,分析了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以下列举几个实例:(1)峨眉山花岗岩:峨眉山花岗岩为酸性侵入岩,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石中矿物成分丰富,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该地区成矿条件较好,已发现多种金属矿产。

(2)黄山玄武岩:黄山玄武岩为基性喷出岩,岩体呈岩被状产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岩浆岩【资源勘查工程第四小组】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报告人:目录前言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重点报告)第三章…………峨眉山地区花岗岩第四章…………峨眉山地区辉绿岩第五章…………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第六章…………实习心得第七章…………参考资料前言8月16日到8月27日,资源勘查工程2011级奔赴峨眉山地区进行第一次地质实习。

在完成了基本任务之后,就开始了各种为第二份专题报告做准备的工作。

其中第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奔赴黄茅岗观察峨眉山地区火成岩,观察到了峨眉山典型的岩浆岩,也采集了相关的标本。

虽然我们在黄茅岗待的时间并不长,水平也很有限,但对于岩浆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获是很大的。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峨眉山地区岩石类型多,特征典型。

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有峨眉山花岗岩及侵入其中的浅成岩——辉绿岩脉、闪长石、细晶岩脉等,喷出岩有峨眉山玄武岩。

距今八亿多年前由岩浆作用所形成的花岗岩是峨眉山所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被命名为峨眉山花岗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广,类型多样,特征清楚,最早被研究,可与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媲美,堪称一绝。

二叠纪是全球大火成岩省的高峰期之一,峨眉山玄武岩是全球二叠纪三个大陆溢流火山岩省之一,近年来发现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具有原始岩浆特点的苦橄岩,为峨眉山玄武岩石地幔柱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

还有地质学家研究其对当时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岩浆喷溢引起了巨大的环境灾难,从而毁灭了全球超过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地物种,以上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目前对大规模火山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出露范围北起桂花场以北二道坪,南至大为,东抵沙湾,西达苦蒿坪,面积约200km2,厚度227—400m。

以万佛顶为主峰的峨眉山就是有玄武岩构成,并形成单面山的构造坡。

龙门洞轻、清音水电站剖面实测厚度258m。

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岩性特征:SiO2Fe2O3含量高,MgO含量低,其矿物成分主要为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杏仁状构造及柱状节理发育。

因为玄武质岩浆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并可产于多种构造环境中,所以研究玄武岩对于反演地幔物质成分、分析构造环境和地球的深部动力学均具有重大意义。

玄武质岩浆的形成:简单的说就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而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主要是由温度的升高、压力的降低、挥发组分的加入等因素引起的。

不同构造部位诱发源岩熔融因素的差异: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减压熔融俯冲带——下插板块升温,引起熔融俯冲带——下插板块脱水,引起上部地幔楔部分熔融—挥发组分的加入。

形似“趣多多”的玄武岩的杏仁状构造峨眉山地区的杏仁状玄武岩岩性特征:杏仁体含量约为12%,最高达30%—35%,形状多样,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大小不一,其成分以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蛋白石居多。

玄武岩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1)源区的物质成分—地幔成分的不均一性,如饱满型地幔、交代富集型地幔、亏损型地幔。

2)部分熔融程度—如拉斑玄武岩是地幔橄榄岩20-30%部分熔融的产物;碱性玄武岩是地幔橄榄岩<15%部分熔融的产物。

3)源区流体的成分—如CO2使岩浆中的碱度增加。

4)源区的部分熔融条件—如低压下形成拉斑玄武岩,高压下形成碱性玄武岩。

以上我们了解了玄武岩的成因和其成分差异的原因。

那么峨眉山地区的玄武岩呢?峨眉山地区的玄武岩成因:从富集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经10—15%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母岩浆,随后发生橄榄石和辉石的分异结晶作用形成的;经地幔交代作用富集的地幔底辟上升,部分熔融产生临界面岩浆——橄榄玄武岩浆,分异演化成一系列岩石类型,以粗面岩—正长岩为演化终点。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柱状节理的成因:在熔岩散热的过程中,其表面常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

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将呈均匀而等距离排列,并在垂直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处,因张力作用而裂开,其裂块横切面多呈六边形。

随着熔岩由表层向内部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块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变成一个个的六边柱,称为柱状节里。

第二章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长石、石英、云母主要特点:硬度好、抗风化、耐磨损、色彩丰富在本次地质实习中在黄茅岗观察到的花岗岩岩体特征:不等粒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钾长石约占50%,酸性斜长石约占20%左右,石英约占25%—35%左右,白云母较少。

斑晶约占5%—10%,个体大小在0.5—5cm之间,以钾长石斑晶最多。

细晶岩脉见于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中,一般呈5—20cm宽的细脉状产出,有细晶花岗岩脉、钠正长细晶岩脉和石英正长细晶岩脉。

细晶花岗岩脉的特征:岩石浅绿色及灰白色,钠长石、更长石占30%,钾长石(微纹长石、微斜条纹长石)占35%,石英占30%,黑云母及绿泥石(次生)占5%。

钠正长石细晶岩脉的特征为:岩石浅灰色,自形钠长石占80%,自形钾长石(条纹长石、正长石)占10%—40%,他形粒状石英、黑云母占10%,少量黄铁矿、绢云母。

石英正长细晶岩脉的特征为:岩石呈浅灰白色,正长石占65%,钠长石少量,石英占30%,少量黄铁矿。

第三章辉绿岩峨眉山地区辉绿岩岩性特征:灰绿色或绿色,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占55%—75%,角闪石、辉石占20%,石英、云母少,普遍含磁铁矿约占10%,黄铁矿少数可达5%以上。

第五章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以下是结合本次实习经历和相关资料对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总结如下:1、石英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它形粒状的晶体。

颜色从无色到烟灰色。

晶面呈玻璃光泽,但常见到的是断口面上的油脂光泽。

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

抗风化能力强,在岩石风化面上常呈现出明显的凸起。

与长石的区别在于无解理,看不到双晶,油脂光泽和无风化产物。

2、钾长石钾长石包括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等。

产于侵入岩中的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以是透长石。

条纹长石是正长石或微斜长石与钠长石交生的产物,其中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多于钠长石。

颜色是鉴别钾长石的一个重要标志。

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但也有呈紫红色、白色、灰白色,甚至灰黑色。

钾长石在风化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改变,肉红色可变成灰白色,灰白色也可变为肉红色。

而且酸性斜长石也常呈肉红色。

因此,颜色不能作为钾长石鉴定时的特征性标志。

产于深成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常呈它形粒状晶体。

当钾长石在斑状、似斑状岩石中构成斑晶时,常呈板状、板柱状自形的晶体。

野外鉴定长石时要特别注意双晶的观察。

当旋转标本,发现长石解理面上出现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时,此即为卡斯巴双晶;当出现相间反光时即为聚片双晶。

钾长石常具卡斯巴双晶,而斜长石常具聚片双晶。

这才是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在大的钾长石晶体上,见有根须状的细脉,而且细脉的颜色又较浅,则为条纹长石。

钾长石风化时,常生成白色的土状高岭石。

3、斜长石斜长石广泛出现在各类岩浆岩中。

斜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岩浆岩的分类和鉴定至关重要。

斜长石可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深,为深灰色到灰白色;酸性斜长石颜色较浅,可呈灰白、肉红色。

基性斜长石由于遭受钠黝帘石化,其蚀变产物常带绿色色调;而酸性斜长石易绢云母化,其风化产物多呈灰白色。

在基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如辉绿岩、玄武岩)中,由于斜长石颜色较深且结晶细小,因此很难辩认。

这时,可采集半风化的标本观察,由于斜长石风化后颜色变浅,而与暗色矿物易于区别。

聚片双晶是斜长石的重要鉴定标志。

将标本向不同方向旋转,直到用野外或放大镜看到晶面或解理面上出现一组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线或折线,这就是双晶纹。

一般情况下,酸性斜长石双晶纹密集且平直,而基性斜长石的双晶纹较稀且不够平直。

4、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是闪长岩、正长岩中常出现的矿物,也常出现在花岗岩中。

普通角闪石多呈黑色、暗绿色,有时为褐色。

在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多呈长柱状晶体,但在某些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一向伸长的结晶习性并不显著。

角闪石在解理、光泽、硬度上与辉石相近,因此易与辉石混淆。

野外鉴定时可根据解理夹角相区分。

具体做法是:在照射光下看到一组反光良好的阶梯状反光面(解理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转动标本,直到观察到第二组反光面,其旋转角度就是解理夹角。

估计这个角度,若近90度,即为辉石;若为较明显的锐角或钝角,则为角闪石。

另外,普通角闪石常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共生;而辉石则常与橄榄石、基性斜长石共生。

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与黑云母有时也会混淆,其区别在于,角闪石硬度大于小刀,用小刀刻划只能得到碎屑状颗粒,解理面上为玻璃光泽;而黑云母硬度小于小刀,用小刀可挑成薄片,解理面具珍珠光泽。

另外,遭受风化后的角闪石常具绿色色调,而黑云母风化后常具褐色色调。

5、辉石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最主要的矿物,另外在安山岩中常以斑晶出现。

大多数辉石呈绿黑色,少量辉石呈灰绿色(如透辉石)。

产于侵入岩中的辉石一般呈等轴的粒状。

辉石具两组近于垂直的解理,常构成不整齐的阶梯状断口。

辉石最常见的次生变化是蛇纹石化和纤闪石化。

蛇纹石交代辉石常形成具丝绢光泽的“绢石"。

6、橄榄石橄榄石是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常见的矿物,其含量是这两类岩石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新鲜的橄榄石是砂糖状晶体,呈橄榄绿色或黄绿色,一般为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不具解理,因此较易与辉石区别。

侵入岩的橄榄石常蚀变为蛇纹石和滑石,由橄榄石蚀变的蛇纹石常呈黑绿色、黑色,具油脂光泽,并常可见由细粒磁铁矿组成的网状细脉。

喷出岩(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常蚀变成褐红色的具橄榄石假象的伊丁石。

橄榄石是抗风化能力很弱的矿物,地表露头上很难见到新鲜的橄榄石。

7、黑云母黑云母主要出现在酸性的岩石中,新鲜的黑云母呈黑色或黑褐色,风化后褪色,常呈金黄色,解理极完全,常呈片状,在手标本中常可见到与晶体大小一致的平整的反光面,并可见珍珠光泽,硬度小于小刀。

根据以上特征,不难将它与普通角闪石、辉石相区分。

第六章心得体会在的知我们能自己根据我们的专题需要来跑野外时,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

在全班整体的实习活动一结束的当晚我们就订好了峨眉山地区玄武岩这一专题,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准备好干粮朝黄茅岗进发。

说实话我们一路上没少走弯路,一群人由于不知道具体路线,近中午11点还是没到达目的地,无法到达上次老师带我们去的河边。

烈日炎炎,对于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又加深了理解。

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在黄茅岗地区找到一河,在河边我们观察起各类岩浆岩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收获并不小。

这时候我们之前所学到的野外方面的知识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来。

我们各自分散开来,在河边拍照、采集标本,也就一些可疑点相互讨论。

这次我们自己跑野外,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学到的绝对不仅仅是相关的知识,收获的是毅力、合作、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