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合集下载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峨眉山是一座山峰众多的山脉,其地质景观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以下是对峨眉山地质景观的简要解析。

1. 翠川洞翠川洞是峨眉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喀斯特地貌地区,这里是深入峨眉山内部的一个巨大岩洞,长约200米。

翠川洞内部有许多高低错落的石柱和石笋,形成了壮观的石钟乳景观。

2. 十二盘十二盘是一个由12个急转弯组成的险峻山道,是攀登峨眉山必经之路。

这里的地质景观由一系列峭壁、悬崖和绝壁组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萝卜坝萝卜坝是峨眉山的一个高山草甸,位于海拔约2400米处。

这里的地质景观由许多冰川遗迹、岩石和山峰组成,给人带来了英伦式的感觉。

4. 万年桥万年桥位于石坪峡,由被侵蚀的石柱、岩石和石拱组成,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天然景观。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现了岩石和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 长石峡长石峡是一条长达7公里的峡谷,由峭壁、峡谷和山梁构成。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示了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的结果,包括了岩层、割断和断裂线。

6. 金顶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点,拥有许多优美的峰顶和山脊。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岩层和散状物,包括了石柱、鹅卵石和沙石等。

7. 蜀道蜀道是一条连接四川和陕西的古老战略性道路,在峨眉山区域内有许多遗址和遗迹。

这里的地质景观展示了山脉和河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了峡谷、瀑布和岩石天桥等。

总的来说,峨眉山地质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由山脉、峡谷、瀑布、洞穴、岩石等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和演化产生的。

这些地质景观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也反映了华夏文化和地球科学的丰富内涵。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目录引言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1地质景观的简介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2 峨眉山地质景观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在D0202这个点位往NE方向可以观察到飞仙关组红白相间的灰岩,这个只是它地学上的名字;它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名字--普贤船;传说当年普贤自西来峨眉山时,这里还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座座山峰似水中绿岛;普贤将载经之船工停靠于此,经书还未搬完,水已退去,经船搁浅;为防经书被盗散失,普贤施展佛法,将其化作石船,留存至今;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岩石景观指的是由于岩性、构造;结构、色泽等因素不同形成的景观;根据岩性和成因可细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景观;岩浆岩景观是由岩浆岩或岩浆侵入围岩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区主要玄武岩类型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常具常具五边形或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这些柱状节理在人们面前整齐排列,层层叠叠,好似一座座小山峰堆叠而起;这里插一个柱状节理的照片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指由灾害性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主要由滑坡、崩塌、地震等灾害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在柏香坪南练兵场面向约为南西处观望,可见庙儿岗洪积扇全貌,在庙儿岗上,可清楚观察到当时山体滑坡的径流区;在现在往下看,可以见到有许多民宅正建在洪积扇上;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活动痕迹形成的景观;是古生物研究基本对象;主要有古植物化石景观和动物化石景观;在龙门洞保护碑东侧约150m河沟左岸,在一条小溪旁边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可以见到几千万年前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仔细观察石头上不起眼的凸出的痕迹,其实是几千万年前虫子甚至于黄鳝活动所钻出的痕迹,在地学上可以指示地层新老关系;3地质景观赏析有关地质景观赏析可以归纳出三性,分别是科学性,美学性和奇特性;首先,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的学生,先要把科学性放到第一位;遇见一个地质现象后,先要理性科学的去分析它,从它的成因,到它的岩性,甚至于经济利用价值,都应该有所了解;其次,地质景观说到底还是一处风景,所以美学性和奇特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拥有这两个性,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认同赞赏地质景观;结论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地质景观,无论是构造景观,地层景观、还是岩石景观,都让人难以忘怀,令人啧啧称奇;通过褶皱,断层等构造景观,认识到原先复杂的地壳相对运动,通过地层景观认识到地球漫长岁月的积累,通过岩石景观,让我们见识到了地球的丰富多彩;地质学知识和实践帮助我们既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岩石的成分与构造,也能从宏观角度考察地层、褶皱、断层和溶洞等的形成机理,帮助我们在探索地球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青岩顶向斜褶皱描述

青岩顶向斜褶皱描述

青岩顶向斜褶皱1. 引言青岩顶是中国重要的地质景观之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的峨眉山。

这里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而著称,特别是其向斜褶皱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岩顶向斜褶皱的形成原因、特征、演化过程以及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2. 向斜褶皱的形成原因向斜褶皱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层屈曲形成的一种现象。

青岩顶向斜褶皱的形成原因主要与构造运动和岩性差异有关。

青岩顶位于峨眉山的最高峰,其地质构造主要由花岗岩和麻粒岩组成。

在青岩顶的演化过程中,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上覆的地层发生了屈曲。

长期以来,地壳运动不断作用于这一区域,形成了青岩顶特有的向斜褶皱。

在受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青岩顶附近的地层开始产生不均匀的挤压、折叠和屈曲变形。

由于花岗岩和麻粒岩的岩性差异,两者在压力作用下展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从而形成了向斜褶皱。

3. 向斜褶皱的特征青岩顶向斜褶皱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褶皱形状、断裂构造和地层变化。

3.1 褶皱形状青岩顶向斜褶皱呈现出波状的形态,褶皱波长长短不一,褶皱幅度也不一致。

这些褶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观察者的眼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景观。

3.2 断裂构造在青岩顶向斜褶皱的过程中,断裂构造是不可避免的。

断裂构造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中发生破裂和错动的现象。

在青岩顶附近,断裂构造对褶皱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地层变化青岩顶向斜褶皱的形成导致其地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通过观察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和特征,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层的屈曲和折叠现象。

这些地层的变化对研究地质演化和构造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 向斜褶皱的演化过程青岩顶向斜褶皱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地壳运动开始影响青岩顶附近的地层。

压力作用下,部分地层开始向上抬升,形成了一些较小的褶皱。

4.2 加速阶段随着地壳运动的持续作用,褶皱的形成加速。

青岩顶附近的地层开始产生更大的屈曲和折叠,并出现了断裂构造。

4.3 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岩顶向斜褶皱的形态基本稳定下来。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描述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描述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

描述峨眉山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喷发产生的基性火山岩,其地层颜色主要以黑色为主。

在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分布广泛,形成了壮丽的地质景观。

下面将对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进行详细描述。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的颜色主要以黑色为基调,整体呈现出深沉而神秘的氛围。

这种黑色是由于岩石中含有丰富的铁、镁等金属元素所致。

当阳光照射在玄武岩上时,黑色的岩石会反射出闪烁的光芒,将整个山峰映衬得更加壮丽。

在峨眉山的不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在山脚下的地方,玄武岩呈现出一种墨绿色的色调。

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少量氧化铁使岩石呈现出深绿色。

而在山体的中部和上部,玄武岩的颜色则变得更加深沉,呈现出深黑色。

这是因为岩石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更高,使岩石呈现出了一种更加浓郁的黑色。

除了黑色之外,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还可能出现一些色彩斑斓的变化。

在某些地方,岩石中可能含有一些杂质或者矿物质,使岩石表面出现一些红色、绿色、黄色等斑点。

这些斑点的出现为玄武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因为岩石本身的成分差异,还与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有关。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峨眉山地区经历了火山喷发、构造抬升等作用,使得玄武岩层发生了断裂、变形和熔融等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玄武岩的颜色,还使得岩石呈现出了不同的纹理和结构。

除了颜色的多样性,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还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久性。

这使得玄武岩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在峨眉山地区,许多古建筑和石刻都是使用玄武岩建造而成的。

这些玄武岩建筑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还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重量。

总的来说,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的颜色主要以黑色为主,但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玄武岩的颜色多样性与岩石的成分、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有关。

这种多样性为峨眉山增添了独特的地质景观,也使玄武岩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通过对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颜色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观。

名山大川感受峨眉山的灵气

名山大川感受峨眉山的灵气

名山大川感受峨眉山的灵气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峨眉山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座名山大川,峨眉山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蕴含着一股灵气,让人心领神会。

峨眉山的灵气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上。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海拔有高有低,山脉起伏不平,形成了峨眉山独特的地貌景观。

从远处望去,峨眉山犹如一座巍峨的屏障,雄伟宏大。

座落在山顶的峨眉寺也是峨眉山灵气的象征之一。

古朴的寺庙是峨眉山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的圣地。

站在峨眉寺前,仰望宏伟的寺殿,感受到了峨眉山深沉的灵气。

其次,峨眉山的灵气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中。

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佛教的影响渗透到了峨眉山的方方面面。

据史书记载,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峨眉山文化。

在峨眉山修习武术成为一种传统,这也为峨眉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灵气。

在峨眉山游览时,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佛教文化的滋养。

峨眉山的灵气还表现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中。

峨眉山拥有丰富的植被,山上森林茂密,瀑布飞瀑,云雾缭绕。

尤其是在早晨或傍晚,云雾弥漫在群山之间,形成了独特的“云海”景观,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峨眉山的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峨眉山徒步穿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仅可以舒缓身心,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气。

最后,峨眉山的灵气体现在游客的心灵感悟中。

来到峨眉山的游客往往被山的壮丽景色和庄严的佛教氛围所吸引。

很多人在登顶峨眉山时,都会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伟力和美丽。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喧嚣,与自然亲近,寻找内心的宁静。

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让人身心愉悦,心灵纯净。

人们在峨眉山的旅途中,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展望未来。

总之,名山大川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游客的心灵感悟,呈现出独特的灵气。

众峰竞秀震撼世界的四川峨眉山的壮美与神秘

众峰竞秀震撼世界的四川峨眉山的壮美与神秘

众峰竞秀震撼世界的四川峨眉山的壮美与神秘四川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以其壮美而著名于世。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其壮丽的山峰、悠久的历史以及神秘的气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峨眉山位于岷山山脉的东部,总面积达154平方公里。

这座山脉高耸入云,峰峦叠嶂,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其中,峨眉山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站在金顶上,俯瞰四周,可以欣赏到山峰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美不胜收。

峨眉山还以其寺庙建筑而闻名。

著名的峨眉山寺庙有伏牛寺、万年寺、白龙洞、青云洞等。

其中,伏牛寺是峨眉山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地。

寺庙建筑精美,气势宏伟,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

此外,峨眉山还有一些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例如峨眉山佛光普照活动和峨眉山水燃会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寺庙建筑,四川峨眉山还以其神秘的气氛而闻名。

历史上,峨眉山曾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主人公张无忌的修行地。

小说中描写了峨眉山的神秘和灵气,使得峨眉山更加神秘和神秘。

峨眉山不仅具有自然美景,而且还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来这里朝拜佛祖、参拜山神。

同时,峨眉山也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各种难度不同的登山路线为登山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对于那些喜欢探寻山脉之美的人来说,峨眉山绝对是一个必去的地方。

在峨眉山的周围还有一些受欢迎的景点,例如乐山大佛和峨眉水乡。

峨眉山与乐山大佛相距不远,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巨大的规模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而峨眉水乡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民间小镇,保留了传统的川西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游客。

总之,四川峨眉山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寺庙建筑和神秘的气氛吸引着众多游客。

无论是对自然景观感兴趣的人,还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峨眉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峨眉山的景色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峨眉山玄武岩与台状山地地貌

峨眉山玄武岩与台状山地地貌

峨眉山玄武岩与台状山地地貌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其峰峦叠翠,山势雄峙,自然风光秀美,引人入胜。

峨眉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更是构成该地景观的地质基础。

在峨眉山的地质背景中,玄武岩和台状山地地貌是两个重要的元素。

玄武岩是一种由辉石和斜长石等主要矿物组成的黑色火成岩,得名于华夏时期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玄武。

峨眉山的玄武岩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经过千万年的冷却凝固和长时间的风化侵蚀,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貌特征。

玄武岩质地坚硬,密度大,因此具有耐风蚀、耐水蚀的特点。

峨眉山的玄武岩以其独特的黑色外观和奇特的形态闻名于世。

峨眉山的玄武岩分布广泛,山腹中的岩层被侵蚀剥蚀后露出,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观,成为峨眉山的一大特色。

台状山地地貌是由威川、谷地、枕形山丘和平台等组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其形成与峨眉山的山势、地质结构密切相关。

峨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主地质构造是研菲构造。

在地壳活动的影响下,峨眉山地区受到了挤压和隆升的作用,形成了垂直位移的断块构造。

研菲断裂带上的地壳运动不均衡,造成了峨眉山的后退和落差,同时还形成了大量复杂的断裂、崩塌和溶蚀地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台地逐渐形成,形成了峨眉山特有的台状山地地貌。

峨眉山的台状山地地貌在整个地形上起伏不定,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平台,大大增加了峨眉山的可游览性。

峨眉山的玄武岩和台状山地地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观。

玄武岩的硬度和抗风化能力极高,能够抵抗自然力量的侵蚀和冲击,因此在峨眉山的地形中占有重要地位。

玄武岩的陡峭坚硬的岩石,形成了独特而奇特的山峰和峡谷,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

玄武岩的风化产物也丰富多样,形成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岩洞和石笋。

峨眉山的台状山地地貌则提供了良好的游览环境和观景平台,使游客可以更好地欣赏峨眉山美景。

峨眉山的玄武岩和台状山地地貌是千百年来地质力量和自然作用的杰作,也是峨眉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精品

最新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精品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峨眉山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学等地学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1、引言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遗留下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1].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在1996年被列入自然与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2].它保存着超过4亿年的沉积记录,记录超过8亿年的地质历史,又受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因此不仅有震旦-寒武系界限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的地质剖面景观,又有峨眉断块山、五显岗、河流深切峡谷等多样的现代地貌景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完成的1∶20万填图初步揭示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3],这期间对峨眉山及邻区典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古环境方面的研究[4~7].在峨眉山自然(地质)遗产方面,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2,8],这些研究一方面未对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一方面并没有有机地将地质遗迹与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探讨地质遗迹研究的科学意义。

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分析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整体评价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并简要分析地质遗迹研究在地学方面的科学意义。

2、峨眉山区域地质背景峨眉山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按大地构造属性划分,归属为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为典型的断块山[9].以北东走向的峨眉山断层、北西走向的丰都庙断层为界,将峨眉山地区分为3个一级断块,西侧为峨眉山断块,南东侧为二峨山断块,东侧为峨眉平原断块。

峨眉山断块整体是一个大背斜---峨眉山背斜,轴向走向近南北,核部在张沟-洪椿坪一带,出露震旦系地层及晋宁期花岗岩。

峨眉山背斜受到后期的改造,形成三侧由断层围限的钝锥形断块山,北侧以左旋走滑断层麻坝子-万年寺-大峨山断层为界,南侧以右旋走滑-峨眉山断层为界,东侧以报国寺-伏虎寺逆冲断层系列为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地质景观的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峨眉山地质景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地质景观赏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

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

1地质景观的简介
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

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

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

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

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

2峨眉山地质景观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

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

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

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

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

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

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

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

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

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

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

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

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

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

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

在D0202这个点位往NE方向可以观察到飞仙关组红白相间的灰岩,这个只是它地学上的名字。

它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名字--普贤船。

传说当年普贤自西来峨眉山时,这里还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座座山峰似水中绿岛。

普贤将载经之船工停靠于此,经书还未搬完,水已退去,经船搁浅。

为防经书被盗散失,普贤施展佛法,将其化作石船,留存至今。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岩石景观指的是由于岩性、构造。

结构、色泽等因素不同形成的景观。

根据岩性和成因可细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景观。

岩浆岩景观是由岩浆岩或岩浆侵入围岩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

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区主要玄武岩类型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常具常具五边形或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

这些柱状节理在人们面前整齐排列,层层叠叠,好似一座座小山峰堆叠而起。

(这里插一个柱状节理的照片)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指由灾害性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

主要由滑坡、崩塌、地震等灾害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

在柏香坪南练兵场面向约为南西处观望,可见庙儿岗洪积扇全貌,在庙儿岗上,可清楚观察到当时山体滑坡的径流区。

在现在往下看,可以见到有许多民宅正建在洪积扇上。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活动痕迹形成的景观。

是古生物研究基本对象。

主要有古植物化石景观和动物化石景观。

在龙门洞保护碑东侧约150m河沟左岸,在一条小溪旁边的一块不起眼的石
头上,可以见到几千万年前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仔细观察石头上不起眼的凸出的痕迹,其实是几千万年前虫子甚至于黄鳝活动所钻出的痕迹,在地学上可以指示地层新老关系。

3地质景观赏析
有关地质景观赏析可以归纳出三性,分别是科学性,美学性和奇特性。

首先,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的学生,先要把科学性放到第一位。

遇见一个地质现象后,先要理性科学的去分析它,从它的成因,到它的岩性,甚至于经济利用价值,都应该有所了解。

其次,地质景观说到底还是一处风景,所以美学性和奇特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拥有这两个性,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认同赞赏地质景观。

结论
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地质景观,无论是构造景观,地层景观、还是岩石景观,都让人难以忘怀,令人啧啧称奇。

通过褶皱,断层等构造景观,认识到原先复杂的地壳相对运动,通过地层景观认识到地球漫长岁月的积累,通过岩石景观,让我们见识到了地球的丰富多彩。

地质学知识和实践帮助我们既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岩石的成分与构造,也能从宏观角度考察地层、褶皱、断层和溶洞等的形成机理,帮助我们在探索地球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