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苍术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合集下载

茅苍术、北苍术和关苍术的鉴别

茅苍术、北苍术和关苍术的鉴别

茅苍术、北苍术和关苍术的鉴别关于茅苍术、北苍术和关苍术的性状区别,我们在实际商品中往往很难搞清楚。

虽然《中国药典》上说的很“明⽩”,区别明显,对没有⼀线产地鉴别经验的朋友来讲仍然头⼤!我们先来做⼀下讨论。

《中国药典》描述:【性状】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

表⾯灰棕⾊,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

质坚实,断⾯黄⽩⾊或灰⽩⾊,散有多数橙黄⾊或棕红⾊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细针状结晶。

⽓⾹特异,味微⽢、⾟、苦。

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4~9cm,直径1~2cm。

表⾯⿊棕⾊,除去外⽪者黄棕⾊。

质较疏松,断⾯散有黄棕⾊油室。

⾹⽓较淡,味⾟、苦。

但对于上⾯说的“连珠状、结节状或者疙瘩块状”,该怎么理解区分?连珠状:在线汉语词典查询⽈:连珠:“把许多珠⼦⽤⼀根线连接起来,⽐喻连在⼀起,不间断”。

连珠状就是有许多珠⼦⽤⼀根线连在⼀起的形状。

图形应该似“冰糖葫芦”样,即结节:在线汉语词典查询⽈:结节乃“ ⽣物体表⾯或内部组织中圆形的⼩突起”。

物质图形应该似“⼤⼩不⼀形状各异的螺母或铁饼堆串成条装”样⼦,即这样的话似乎好区分,纯“连珠状”的“⼀定是“茅苍术”;纯“疙瘩块状”的“⼀定是“北苍术”。

问题是茅苍术、北苍术都有“结节状圆柱形”的形状,如果偏巧都是结节状的商品,或者说都有意挑拣这些结节状的在⼀起,则该如何区分?还有有的在⼀个⼭上竟有这三种形状的现象。

下⾯取些图⽚附上,以供研究参考↓连珠状↓结节状↓疙瘩块状↓在河南伏⽜⼭区的中药材收购点中⼀个药农出售的药材,同时有连珠状、结节状、疙瘩块状的现象(未去须根)看来,单从形状辨别,确实是不容易搞清楚其种源!因此,我们尚需从质地、颜⾊、⽓味、折断⾯、油室等多⽅⾯综合判断。

下⾯为《中国药典》以及《中药⼤辞典》对三者的阐述:茅苍术【来源】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的根茎。

【中药知识】防疫中药——苍术

【中药知识】防疫中药——苍术

【中药知识】防疫中药——苍术苍术是一味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Atractylode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

茅苍术主产于南方,以江苏茅山一带的质量最好,北苍术则主产于北方,如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

茅苍术苍术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肝经。

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

在临床上,苍术可以用来治疗各种湿邪阻滞的疾病,比如肚子胀、腹泻、水肿,还有脚气以及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四肢痉挛、疼痛,也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对于眼睛干涩,还有夜晚视力下降明显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苍术的药材多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饮片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俗称朱砂点,气香特异。

茅苍术的朱砂点多,且香气浓于北苍术。

苍术的防疫作用还是源于苍术的香气。

研究证明,苍术中的挥发油成分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绿脓杆菌、酵母、青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均有明显的抑制或灭活作用。

体外细胞试验还表明,茅苍术具有一定的抗 HIV 病毒、抗H3N2型猪流感病毒的作用。

在古代,苍术是出镜率很高的防疫中药。

早在汉代,张仲景就说过苍术能“避一切恶气”。

晋代陶弘景亦曰苍术能“除恶气,弭灾沴”。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苍术“能除恶气,古今病疫及岁旦,入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故时疫之病多用”。

清代著名医家刘奎的《松峰说疫》中,有65首避瘟方,共用药物116味,苍术的使用频率排第一。

苍术防疫的最常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熏蒸。

烟雾属于气凝胶,在一个空间内消毒,是可以不留任何死角,只要空气能到的地方,都可以消毒杀菌抗病毒!苍术烟熏消毒在医院临床已有应用,在病房、手术室等医院场景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

如北大深圳医院在2003年非典期间将苍术烟熏空气消毒法与化学、物理空气消毒法结合,实现无一例SARS 院内感染。

中药材苍术

中药材苍术

中药材苍术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生境苍术谓之药材名,来源分别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Koidz.的干燥根茎。

苍术为临床使用大宗药材。

具有辛香燥烈,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为湿邪困脾要药。

所以现在在这次疫情期间开出的方子,多包含着苍术这味药。

(植物配图均为北苍术)苍术幼苗期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深度聊下苍术,首先从植物学上说下他,苍术在植物分类上为菊科苍术属(Atractylodes)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苍术属因过渡性、变异不稳定性。

在分类上一直都是比较混乱。

叶形多变的苍术主流上我国主要有5个种: 即苍术、白术、关苍术、朝鲜苍术、鄂西苍术。

其中植物志把北苍术并入茅苍术合并为一个种即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所以这是《中国药典》和主流植物分类不一样的地方。

以上是苍术在植物分类学上,大致所处的位置,现说一下苍术入药的历史,其实在古代最早并没有苍术一名,古代把现在的白术和苍术均称为“术”,其“术”最早入药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后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提到,“术”有白(即白术)、赤(即苍术)之分,故苍术又名赤术。

苍术(左)和白术(右)植物植物形态对于古代最早提到的“术”,历代本草记载及现在研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唐宋以前的白术和苍术彼此混淆, 导致白术、苍术互相错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直到北宋时期才开始重视区分苍、白术, 后随之历代本草学家把白术和苍术分列记载, 苍术入药才在北宋之后开始明确下来。

苍术的花期历程对于苍术药材,虽植物分类上均归为一种,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但在药材来源上,一直沿袭来源两种不同植物基源,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和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苍术【中药名】苍术 cangzhu【别名】南苍术、茅术、山精、赤术、仙术。

【英文名】Atractlodis Rhizoma。

【来源】菊科植物茅苍术的根茎。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属化湿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根茎横走,呈结节状,粗大不整齐。

茎直立下部木质化。

叶互生,革质,上部叶一般不分裂,无柄,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边缘有刺状锯齿,下部叶多为3~5深裂或半裂,中央裂片较大,圆形、倒卵形,侧裂片较小,有柄或无柄。

头状花序顶生,叶状苞片1轮,羽状深裂,裂片刺状;总苞片6~8层,卵形至披针形;花多数,两性,或单性多异株;全为管状花,有多数羽状长冠毛,花冠白色;两性花雄蕊5枚,子房密被白色柔毛;单性花一般为雌花,退化雄蕊5枚。

瘦果被白柔毛,羽状冠毛长约0.8厘米。

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多生于山坡灌丛、草丛中。

分布于河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药材性状】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

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属化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

用治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药理研究】抗胃炎、抗胃溃疡;调节胃肠运动;抗肝损伤;抗缺氧;对烟碱受体有阻断作用。

水煎剂可抗实验性胃炎及胃溃疡作用,对胃液量、胃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血清性溃疡系因胃粘膜缺血、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苍术对此有明显效果。

常用中药药性——苍术

常用中药药性——苍术

常用中药药性——苍术苍术【名称】苍术【别名】仙术,赤术,马蓟,青术,南苍术,茅苍术,【归经】温,辛,苦。

归脾、胃、肝经。

可升可降。

【分类】化湿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除障明目。

【功效特点】本品芳香燥烈,能散能化,外可解风湿之邪,能化湿浊之邪,为祛风胜湿、健脾燥湿之要药,又可治眼病之障外障、青盲夜盲,都具良效。

【功效作用】1.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可与羌活、坊风、桂枝、秦艽等同用;属湿痹者可与黄柏、牛膝等同用,如三妙散、四妙散。

2.健脾止泻:用于湿邪困脾,症见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者,常与厚朴、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3.散寒解表: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头痛昏眩,恶寒发热,无汗,舌苔厚腻者,可与荆芥、藁本、白芷等同用,如神术散。

4.除障明目:用于目疾内外翳障、青盲夜盲等证,可与黑芝麻或猪肝等同用。

5.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咳喘,常与半夏、陈皮、炙百部同用。

【鉴别应用】白术与苍术,一类两种,古时通用,两者均能燥湿健脾,但白术又能补气、止汗、安胎,而苍术燥湿作用较白术强,且可发汗散邪,故脾弱之虚证多用白术,湿盛之实证多用苍术;止汗安胎用白术,发汗散邪用苍术。

【配伍应用】1.配玄参: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邪;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湿邪未尽,而阴液已伤之消渴证,其治疗若单养阴滋阴恐能助湿,而祛湿又存劫阴之弊,两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脾滋肾、养阴逐邪,两擅其长。

2.配厚朴: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厚朴苦辛温,除湿宽肠,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两药相伍,消食且散痰湿。

对有湿、有滞、有积者尤宜。

湿除脾运、中阳得振,专解湿邪困肿,运化失司诸证。

3.配防风:本品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炒苍术辛散性弱,偏于燥湿健脾,可配防风祛风燥湿,因“风能胜湿”之故,专治湿盛水泻;生苍术其辛散性强,配防风以祛风发汗,同治风湿痹痛,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

苍术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苍术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苍术的配伍应⽤与禁忌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 a(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 Koi dz.的⼲燥根茎。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撞去须根。

【处⽅⽤名】茅苍术、南苍术、北苍术、茅苍术、京苍术、⼤苍术。

【饮⽚特征及鉴别)⽣苍术⽚为不规则的厚⽚,边缘不整齐,表⾯黄⽩⾊或灰⽩⾊,散有多数朱砂点以及⽩⽑状结晶。

周边灰棕⾊,质坚实。

麸炒苍术形如⽣苍术⽚,表⾯黄⾊或焦黄⾊,有⾹⽓。

制苍术形如⽣苍术⽚,表⾯黄⾊或⼟黄⾊。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苦,性温。

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法⽤量)5~10g,⽔煎服。

或⼊丸剂。

祛风湿宜⽣⽤,燥湿健脾宜炒⽤。

阴虚内热者不宜⽤。

【药理作⽤】苍术所含挥发油,⼩剂量呈镇静作⽤,⼤剂量呈中枢抑制作⽤。

茅苍术煎剂对⼤⽩⿏灌胃,⽆利尿作⽤,但却显著增加钠和钾的排泄。

本品⼩剂量能使⾎压轻微升⾼,⼤剂量则下降。

对呼吸不论剂量⼤⼩,皆使之发⽣暂时促迫现象。

并能降低⾎糖。

本品配艾叶、⽩芷、雄黄烟熏消毒,对多种杆菌、多种病毒、⼄型链球菌和⾦黄⾊葡萄球菌以及黄曲霉素,其他致病真菌等都有显著杀灭作⽤。

【临床应⽤及配伍经验】1.湿阻中焦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健脾以和脾胃,张元素谓其:“能健胃安脾,诸湿肿⾮此不能除。

”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致脘腹胀闷,呕恶⾷少,吐泻乏⼒,⾆苔⽩腻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等配伍。

若脾虚湿聚,⽔湿内停的痰饮或外溢的⽔肿,与茯苓、厚朴、猪苓等同⽤。

2.风湿痹证本品⾟散苦燥,长于祛湿,⽤于着痹,可与薏苡仁、独活同⽤;若湿热痹痛,配伍⽯膏、知母等;⽤于湿热痿证,与黄柏、苡仁、⽜膝同⽤;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疮者,配伍龙胆草、黄芩、栀⼦等。

3.风寒挟湿表证本品⾟⾹燥烈,既能去湿,⼜能开肌腠,助药发表,常与⿇黄、杏仁、桂枝、⽢草、羌活、⽩芷、防风等同⽤治风湿在表,⼀⾝尽痛。

苍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苍术的保健与食疗

苍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苍术的保健与食疗

苍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苍术的保健与食疗【科属与别名】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

处方名炒苍术、生苍术。

苍术产于江苏茅山一带的质量最好,名茅术、茅苍术。

【性味、功效与主治】味辛、苦,性温。

功效:健脾燥湿,祛除风湿。

主治脾胃湿阻、胸脘满闷、口淡乏味、泛泛欲吐、恶心、泄泻、舌苔白腻;湿温发热、肢节酸痛;湿热下注、足膝肿痛、软弱乏力;风湿痹痛、关节酸痛;以及寒湿白带、雀目夜盲等病证。

【传统方剂】(1) 平胃散(《和剂局方》)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疗胃脘满闷,恶心、腹泻。

(2) 二妙散(《丹溪心法》) 苍术、黄柏,治疗下肢红肿疼痛。

(3) 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治疗湿温多汗。

(4) 椒术丸(《素问病机保命集》) 苍术、小椒,治疗飧泄。

(5) 验方(《普济方》) 苍术、熟地黄。

为末,和丸,补虚明目,健骨和血。

(6) 其他在著名方剂越鞠丸中,苍术也是主要的中药,以治疗胸脘痞闷的郁证。

【主要成分】苍术主要含挥发油苍术酮等成分。

1. 挥发油南苍术含挥发油5%~9%,油中主要为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等。

北苍术含挥发油约1.5%,主要为苍术醇、茅术醇、苍术酮、桉叶醇等。

2. 其他苍术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

3. 苍术与白术的鉴别苍术上述这些成分白术中都含有。

只有苍术素含在苍术中,而不含在白术中,这是鉴别二药的区分。

【药理作用】1. 调节胃肠运动苍术煎剂能明显降低家兔离体小肠张力,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胃平滑肌和小肠痉挛。

而对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有轻度兴奋作用。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茅术醇、β-桉叶醇。

苍术煎剂对脾虚大鼠模型灌胃,对泄泻、体重和小肠运动亢进均有改善作用。

2. 抗溃疡和抑制腺体作用苍术对幽门结扎型溃疡、应激型溃疡、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动物的胃液量、总酸度、总消化能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苍术对胃液分泌抑制作用的机制与抑制甾体激素的释放,减轻甾体激素对胃酸分泌的刺激有关。

苍术

苍术
作用] 1.煎剂具有促进Na+, K+, Cl-排泄功能; 2.乙醇提取物降血糖; 3.苍术素利胆; 4.茅术醇有抗溃疡和镇静、镇痉的作用。 5.苍术烟熏抗菌、抗病毒。 6.煎剂具有降血糖作用。 [功效] 性温,味辛、苦。祛风散寒,燥湿健脾,明目。 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寒湿痹、风寒感冒等病症。
茅苍术 北苍术
都有朱砂点
[显微特征]
木栓层
茅苍术根茎横切面
石细胞层
草酸钙针晶
菊糖
皮层
木质部 形成层 木纤维束
韧皮部
髓部油室
射线
[显微特征]
茅苍术粉末:棕黄色 1.石细胞单个或成群,类圆 形或长方形; 2.木纤维成束,梭状,壁厚; 3.导管网纹或具缘纹孔; 4.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 5.油室碎片多见; 6.木栓细胞淡黄色; 7.菊糖结晶成扇状或块状,有 放射状纹理。
茅苍术断面
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表面黑棕色,质疏松,断面散有黄 棕色油室,无白色毛状结晶。香气 较淡,味辛、苦。
南、北苍术性状区别
形状 表面 质地 断面
灰棕 色 黑棕 色 朱砂点 坚实 起霜
气味
香气浓
南苍术 北苍术
连珠状或结 节状圆柱形
疙瘩状或结 节状圆柱形
朱砂点 疏松 不起霜
香气淡
共同点
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北苍术 叶片较宽,卵形或狭卵形, 一般羽状5深裂,茎上部叶3~5羽状 浅裂或不裂。头状花序稍宽。
[性状]
茅苍术呈连珠状或结节 状圆柱形,表面灰棕色;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 灰白色,散有众多棕红 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暴露稍久,析出白色毛 状结晶,习称“起霜”。 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苍术
药材名称:
茅苍术
拼音名称:
MAOCANGZHU
别名:
茅术、南苍术、穹窿术
科属:
为菊科植物茅苍术的根茎。

产地:
主产江苏、湖北、河南、安徽。

性味: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辟、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

中成药:
共有1种中成药使用茅苍术:万灵片
采收储存: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主含苍术素(ATRACTYLODIN)、Β-桉油醇(Β-EUDESMOL)、茅术醇(HINESOL)、羟基苍术酮(HYDROXY-ATRACTYLON)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

茎直立或上部少分枝。

叶互生,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刺状齿,上部叶多不裂,无柄;下部叶常3裂,有柄或无柄。

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叶状总苞一轮;总苞圆柱形,总苞片6~8层;花两性与单性,多异株;两性花有羽状长冠毛;花冠白色,细长管状。

瘦果被黄白色毛。

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坡灌丛、草丛中。

主产江苏、湖北、河南、安徽。

性状:
根茎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偶有分歧,长3~1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须根痕,顶端具茎痛。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室。

气香特异。

味微甘、辛、苦。

备注:
同属植物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的根茎同作苍术入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