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二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思修第二章

思修第二章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 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 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 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
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 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进程中形成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 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 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 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1、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 神的重要体现。 2、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个道路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 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 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 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 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 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 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 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 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 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 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 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 路奋勇前进。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时代精神的内涵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思修与法基第二章

思修与法基第二章
3、维持调节社会生活秩序; 4、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
重要工具;
5、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 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的内在动力。
以德立身穷以究技于立业理 厚德博成学就于求实工创新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 健全道德人格
(四) 道德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4、道德的历史发展
以德立身穷以究技于立业理 厚德博成学就于求实工创新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 健全道德人格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定义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
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特点
规范性;渗透性;
稳定性;自律性;
以德立身穷以究技于立业理 厚德博成学就于求实工创新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 健全道德人格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 长的要条件
以德立身 以技立业 厚德博学 求实创新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 健全道德人格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 时间在18小时以上。
? 贾谊《治安策 》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诗经》 “夙夜在公”
以德立身 以技立业 厚德博学 求实创新
舍生取义
? 在闽江公园望龙台附近 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跳 入江中救一名轻生女子 而不幸牺牲,遗体打捞 上岸时仍保持着托举姿 势。
以德立身穷以究技于立业理 厚德博成学就于求实工创新

思修2

思修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1理想(1)理想的涵义理想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验、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2)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超越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第二,现实可能性。

理想不是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在将来变成现实的合乎规律的想象。

第三,实践性。

理想作为一种现象,不只是指对未来目标的一种想象,而且是一个包括理想的形成和确立、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的完整过程。

第四,差异性。

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们的理想彼此有差异。

理想的差异性首先在于它的时代性。

人不能超越于自己的时代,人们的理想也是如此。

第五,政治性。

任何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人们追求的理想无不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根本制度相联系,而他们的种种理想追求又无不是从每个人特定的社会地位、根本利益、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出发的。

(老师说的四、五点是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3)理想的划分类型按性质和层次: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一般理想等。

按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

按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等按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理想对人的激励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

2. 信念(1)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首先,信念以认识为基础;其次,信念以情感为关键;最后,信念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①信念的复合性。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②信念的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因为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1.人的本质:社会属性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实现条件:1.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二、人生观(定义):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三特征:1超越性2实践性3时代性)二、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群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思修第二章课件

思修第二章课件

二 、 爱 国 主 义 的 优 良 传 统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团结统一始终代表 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方向,代表了全国各族 人民的共同心愿 。
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 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 都消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继的 进化生存下来了。
--罗素
一、爱国主义的
科学内涵
祖国
国土 文化
国民
祖 国
国家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最主要的是培养 对人民群众的深厚 感情,紧紧地和人 民群众站在一起。
16
佤族
苗族
白族
纳西族
我们城市的农民工
他们寂寞,艰苦,思 乡,他们把汗洒在建设工 地上,把心留在家里。
我们该如何给他们更 多的温暖?
*
爱 祖 国 的 灿 烂 文 化
*

爱原



国 家
秋 瑾
精忠报国
岳飞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案例:林毅夫—留学、爱国、报国
林毅夫 :1952年生于台湾。 198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 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供职于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1994 年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企 业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思修 第二章(一)

思修 第二章(一)
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魂。2012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案例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呢”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2016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
谈会上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案例故事】坚守信念
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
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活.寺庙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当时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特别大,所以他经常吃饭时端起碗,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时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看书时也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他想出了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冷凝结成粥块以后,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咸菜就行了。范仲淹就这样在醴泉寺里刻苦读书,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长了不少知识.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他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府,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戚同文为师.因为范仲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刚开始还能喝点稀粥,后来稀粥也没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东西,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思修第二章第一节电子教案

思修第二章第一节电子教案

思修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国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0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世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爱国是每个人都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

“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思修第二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思修第二章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五、任重道远的中国大学生
19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茅以升
20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与 各民族的兴衰荣辱密不可分。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4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二)要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 近代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 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15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 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激流的思想观 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 尚的总和。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3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 神气质的总和。
16
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 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7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国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0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世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爱国是每个人都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

“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一个民族的心连在一起。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

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扒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当外敌入侵、国家民族面监生死存亡威胁的时候,中华民族大家庭总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叭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出爱国主义的普遍情怀。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

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必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苛利国家生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

无论身居何位,都心优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民族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

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侵略者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也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塑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个儿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厅观。

这有着非常深记得的原因,其中毋庸轩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如胡锦涛所说:“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中华民族发展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编创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得要的作用。

会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会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

行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中。

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那次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犹豫和退让。

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福祉。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近代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山河凋敝、国力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族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的需要。

一个人能够成为会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

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从我做起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

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现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

他们之所以能作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