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案例选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章

• 一位福建泉州的网友动情地写下:“胡主席这样小小 的动作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向尊敬的胡主 席致敬”。 • 一位山东聊城的网友这样描述看到照片时的情景, “一刹那间,我的鼻子酸酸的,毕竟他也是近七旬的 老人呀!中国的掌舵人!” • 一位北京市海淀区网友的留言赢得了3106次的认同推 荐,他是这样写的:“我弯腰了,是因为我深爱着这 片土地;我流泪了,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主席!”
埃及:金字塔
尼罗河文明 公元 300 年,希腊人侵占了埃及, 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据埃及,此 后阿拉伯文成为惟一通行的文字。 伊斯兰文化涌入埃及之后,埃及的 宗教崇拜、法老制度等传统文化全 部消失。
印度:佛陀之地
印度河——恒河文明 公元前 3000 年印度已经高度文明 化,公元前13世纪被雅利安人入侵, 此后建立了吠陀文化;公元 7 世纪 中亚的突厥穆斯林开始不断侵入印 度,10世纪建立了穆斯林王朝,统 治印度 6 世纪之久,迫使印度人改 变了宗教信仰。近代英国又把印度 变成了殖民地。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导言
同学们,我们是爱国的吗?我
们的爱国行为体现在哪里?我
们怎样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 之志?
编织爱心谎言,圆患病盲 童观看天安门升国旗心愿
2005年10月23日,吉林省九台市卢家小学的学生小欣悦在 编排舞蹈时突然摔倒在操场上。医院的诊断给这个天真烂 漫的孩子判了“死刑”:髓母细胞瘤,脑瘤中最严重的一 种。小欣悦患了绝症,病情越来越严重,由于脑部积水, 头部变大,并引发双目失明。认识小欣悦的人无不叹息, 这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成绩全班第一,又是班长,还是 学校的小升旗手。身患重病的小欣悦总是向父亲提起一个 心愿:去北京看看天安门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但她身体状 况不好,医生建议不要去北京。为了不让欣悦失望,父亲 只好编出善意的谎言,准备在长春找一个有国歌响起的地 方,告诉她那里就是北京天安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位 卑 未 敢 忘 忧 国
岂 因 祸 福 避 趋 林 之 则 徐
苟 利 国 家 生 死 以 ,
—
—— 陆 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乎?
爱 自 己 的 骨 肉 同 胞
爱 祖 国 的 灿 烂 文 化
爱自己的国家
中国人民有自己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以热爱祖国、 贡献全部力量建设 社会主义祖国为最 大光荣,以损害社 会主义祖国利益、 尊严和荣誉为最大 耻辱。
—— 邓小平
【你知道吗?】
以色列在一千多年间他们曾丧失了自己 的祖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以色列 人把蜂蜜涂在那些传统的书籍上,让那 些还不识字的孩子们去舔,告诉孩子们 自己民族的文化是甜的,民族的传统是 甜的。这是一个坚忍不拔的民族。见贤 思齐,值得我们参照反思。
【案例】 危害祖国的两则事件
其一: 汪精卫1938年从重庆出逃投靠日本人,成 立汪伪政权,1944年11月死在日本,后来埋在 了南京。1946年1月,他的坟被何应钦派人用 300斤炸药炸开了,然后就验明正身挫骨扬灰。 汪精卫生前喜欢吟诗作对,写过一句“留得心 魂在,残躯付劫灰”,到头来被自己说中了, 成了事实了。汉奸的残躯真的就灰飞烟灭了。 在绍兴还有一个雕像,上书刻有“汪逆精卫”, 这就不是汪精卫生前所能预料的了。危害祖国 最甚当属这样的卖国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的涵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 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 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的 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 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 族精神的核心。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次: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 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后。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 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
第四次:2005年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
在德国《图片报》和 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 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 “德国最伟大人物”。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 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 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上述答案说明?
➢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
➢ 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 判是正确的。
所用时间 40年 30年 27年 10年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成功实践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诞生
1917年 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建立
二战后 一批
社会主义 国家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 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教学内容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
崇高的理想信念
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找问题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 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 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 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 逃脱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 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 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 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复习提问: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导入新课: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2013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第一节(最完整版)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孔子
中 华 民 族 灿 烂 文 化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司 马 迁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杜 甫
校训
校名及logo
报 国 之 心 死 而 后 已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苏 轼
校训
校名及logo
汶川大地震救援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汶川大地震救援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汶川大地震救援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 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而爱 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
吉林辽源煤矿万人坑一角.
校训
校名及logo
钱学森的中国情结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1935年去——1955年回
• • • • • • • •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航天第一人
祖国什么时候让我去飞, 什么时候我都会义 无返顾,决不后退 ——杨利伟
校训
校名及logo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讨论
什么是爱国主义?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 看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自立的含义。
2.了解自立的表现和必要性,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立人生少年始”,这一部分的结论是本框的重点。讲清自立的含义是本课的基础。因此,要注重通过事例揭示出人类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依赖走向自立的过程。对于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则是本框的难点,需要教师通过设置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自立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从而为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作准备。
(三)、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我们未成年人 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 身心健康和合法利益,促进未成年人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 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四个方面对未成年人 进行保护,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自身合法利益,健康成长。总之,本节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结果:28——30分者:你的胆量很大,以致别人感到不安。不必将生活看得如此严峻,应该放松一下。
20——26分者:比较热心。脑子里常想着独立,对向往的东西一般都能得到,有灵活性,这有助于使你成为创造者。
8——18分者:即使很想自立,也得接受别人的帮助,有时甚至完全依赖别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1-5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1-5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1-5节)学习时间: 2015年10月5日-10月11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二章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理想信念与人生;2.掌握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主要内容(一)理想信念与人生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它为人生提供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奋斗目标,是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和目标的设计与规划。
理想是人生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的内容必然受到当时的时代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理想与空想有本质的不同。
案例1:永存的事业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念形成后,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案例2:唱响完美青春施永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8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主力、项目负责人,在学期间,刻苦钻研,勇于挑战,在植物学界中第一个用大规模方法鉴定了棉花纤维发育中重要的生物因子,论文一发表便吸引了世界目光……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范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导入课我通过歌曲我赚钱了进行导课,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消费,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从而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授新课(1)消费心理面面观【生活观察】手机购买指导1.购买品牌最流行,最时尚,大家都在买的苹果4.(从众心理)2.尽显自我,有个性的手机(求异心理)3.买高档的,如:苹果6(攀比心理)4.根据实力,买实用性的(求实心理)探究活动一: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评价(利,弊),态度经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争先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这个表格。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消费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在讲到消费心里面面观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例子,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归纳的方式来进行。
并由这些消费心理引出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案例选编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一】华罗庚为报效祖国,毅然回国定居
华罗庚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数学家,上中学时,他喜欢数学,得到了数学老师的精心培养,再加上勤奋刻苦,19岁时就敢于著文反驳著名教授的文章,因此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被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和深造。
没有大学文凭的华罗庚,由于发奋努力,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助教、讲师。
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使他有机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留学期间,华罗庚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
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并在艰苦条件下继续科学研究。
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
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
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
1950年2月,新中国成立不久,华罗庚就带领全家回国。
途经香港时,华罗庚给留美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信中说:“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虽然国内的生活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但是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减弱,在数学领域不断进行开拓。
由于他取得的卓越成就,华罗庚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案例二】我决不和国家违约
以下是中南大学毕业生邓拓给《中国青年报》的一封信。
请同学们读这封信,
思考问题。
尊敬的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生,现在广州军区服役。
看了你们主旨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感触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他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
说实话,也曾彷徨、动摇过。
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低于大多在远海发达城市,想象自己踏入军营后微薄的收入,艰苦的工作环境等信中曾怀疑当时的选择石佛正确。
然而,回想起自己当时申请加入国防省时的豪情和义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又不免生起万丈豪情。
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与培养。
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也是自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的欣慰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
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像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
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
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
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面临失落,彷徨,但在艰辛、苦累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
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悔选择。
从军
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此致
敬礼
邓拓
2005年11月8日
思考: 1.邓拓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2.国防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