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共34张PPT)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 公斤,比苏联(83.6公 斤)、美国(8.2公斤)、法 国(38公斤)、日本(9.4 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 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 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
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 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 箭导弹研究。1945年美国国防部和空军部颁布给他“国际 服务优等勋章”1946年回国省亲。1947-1955年任麻省理 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1年4月26日在麦 卡斯主义的反共浪潮席卷美国情况下,美国司法部以“共 产党嫌疑”的罪名判决钱学森驱逐出境,但并未立即执行, 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才获准离境。 1956年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极为重 要的实施方案。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 “两弹一星”(原子弹、 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
的人民政权;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 量。
一、 “两弹一星”
2、目的:
①直接目的: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 ②根本目的: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18张PPT)

新中国科技成就
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时期
时间
成就
1964 抵制第“一左颗”原倾子弹爆炸成功 错误的中结近果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3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1983
“银河一号”
2003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凯文·卡特 《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整体站位,把握规律
问题探究1: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 样的作用? 政治(军事)—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 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
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 生活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
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
威科胁手”术,式准核备打美用击中”苏程。争导弹霸对中,国世的军界事政局治目势标紧实施张“外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
的巩欺固负国,就防不,能维没护有国这家个安东西全。,为”社会主义-建--毛泽东 设创造一个安定环境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 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 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
“导弹之父”——钱学森 五
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2007感动中国的评语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
B 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吃饭靠“两平”的什么?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课件PPT

钱学森(1911年-2009)浙 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 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 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 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 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 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 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 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 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 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中国继苏美法日后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
航天时代。
“东方红一号”重
173公斤,比苏联
(83.6公斤)、美国
(8.2公斤)、法国(38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 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 方先进水平;(近代衰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 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振兴)
1973 杂交水稻-南优2号 1983 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号” 2003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2012 “神九”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为什么中国 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
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37张)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2012年6月18日,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 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
试一试,你掌握了吗?
领域
成就
(两核技弹术一、导星弹技
(3) 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 为 我 国 科 技 的 发 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20 世 纪 中 期 世 界 兴 起 的 第 三 次 科 技 革命,吸取了国际相关科研成果,对社会生 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5) 广 大 科 技 工 作 者 的 努 力 和 奉 献 , 也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 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 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 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 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 色革命”。
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据上述材料指出,袁隆平 研究的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 球粮食安全状况 报告》中指出, 全球有8.52亿人 处在经常性的饥 饿中,饥饿和营 养不良每年使500 多万儿童死亡。
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重 量173公斤,比苏联 (83.6公斤)、美国(8.2 公斤)、法国(38公斤)、 日本(9.4公斤)等国的 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 总和还要重。卫星的 跟踪手段、信号传递 方式、星上温控系统 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 星 “东方红一号”
试一试,你掌握了吗?
领域
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个人: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个人: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73年,“南优二号”,亩产650多千克,增产20%以上。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五年归国路,十年导弹成”
2、载人航天
• 1992年起,载人航天技 术蓬勃发展。
• 1999.11~2002.12,四次 无人飞船的成功试验。
• 2003.10.15,“神舟五 号”发射成功,世界第 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 活动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 自花授粉作物育种(1964) • 1973年,“南优二号”,亩产650多千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幸福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一觉醒来 浮生已百年
③美苏冷战和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个人: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
15,“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世界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历史意义
•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 的综合国力;
•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 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课堂延伸:80年代前后我国高科技 战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主要取决于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
课堂练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这是因 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 (共36张PPT)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工作。 1983年“银河-Ι号”研制成功(每秒上亿次)。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 问世,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009 年,我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 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 机在长沙问世,测试运算速度可达 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 “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独 机——“天河二号”。 每秒 2570万亿次。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1、“两弹一星” 问题探究一: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 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 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 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然而他却时刻牵挂着 祖国。
2009 年,我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 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 机在长沙问世,测试运算速度可达 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 “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独 机——“天河二号”。 每秒 2570万亿次。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1、“两弹一星” 问题探究一: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 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 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 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然而他却时刻牵挂着 祖国。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共29张PPT)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 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 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 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 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 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 遗言是:“死而无憾”。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 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 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 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邓稼先 “两弹元勋”
建设需要安定的环境。
学思之窗: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 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 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两弹一星”的影响和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
1、建国以来,科技、文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 2、三个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文艺“双百”方针 “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文艺、教育的发展,与同一时期 3、一个观点:
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温故知新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 先;
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 思考: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 问题 2)材料 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有何重大 意义?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 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 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 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 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战略决策。
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原子弹成功爆炸
氢弹成功爆炸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两弹的成功爆炸: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自 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 主 学 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核技术 习 上的使用:一方面,中国政府宣布,在任何情况下,中 国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另一方面,中国使用核技术 为人类造福,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12年6月16日,“神舟”9号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 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习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银河—Ⅰ号计算机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计算机研究: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 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
自 主 学 习
一个新阶段。
2002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 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 大突破。
中国科学家在推动国际基因组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建立了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技术和科研队伍。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合 作 探 究
新中国科技不断发展的原因?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要前提; 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教 师 解 读
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载人航天:
1992年,中国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了四次成功的无人飞行。
自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飞天成功,并安全回到 主 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学 习 2011年11月1日,“神舟”8号成功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导弹发射现场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导弹研制: 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 自 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主 学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习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6年,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使中国的国 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上
下
退
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五号” 袁隆平“南优2号” “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 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断,使科技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 技和经济的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较雄厚的
技术人才储备。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合 作 探 究
如何理解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经验和理论概括,是人类 智慧的积累和结晶;
教 践,是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 师 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 读 切,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强大动力;
当代科技革命必然会把生产的社会化推向更高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源于生产实践又指导生产实
为将来的共产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意义: 教 国家的生产力就获得大发展。 师 解 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读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哪一个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哪一个
上下退推进新课 Nhomakorabea东方红一号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卫星发射: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 射成功。 自 主 意义:“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中国自己设计 学 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 习
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
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结晶牛胰岛素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生物技术: 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 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自 主 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于2001年至 学 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 习 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这些辉煌成就,离不
开党的领导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神舟五号发射场景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提出: 自 主 学 习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 代领导集体,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果断作 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上
下
退
课堂导入
上
下
退
课堂导入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 日,《人民日报》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表题 课 为《打破核垄断,消灭核武器》的社论。 堂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导 入 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减少了来自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自 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稻;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 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