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化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反映的是1964年我国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

这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D.成功发送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2.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

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的意义。

根据材料中“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可知,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和平的维护远远超过了其现实的意义,故C项正确;A项与世界和平不符,故A项错误;科技发展并非是经济崛起的保护伞,故B项错误;D 项夸大了科技的作用且与材料中科技发展的作用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3.某年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4次召集有关人员,对热衷于闹派性的人进行了耐心说服和严厉批评。

“大家往天上看看吧,那里星光灿烂,但还没有一颗是我们中国的……我们再这样闹下去,是闹不上去的。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闹派性”指建立生产合作社B.“星光灿烂”指美苏核战争威胁C.材料所述发生在“文革”时期D.2003年实现了“有一颗是我们中国的”【答案】C4.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题干中时间“1970年”是解题关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观察下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A.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C.增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D.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2.《纽约时报》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这一评论最可能是针对中国()A.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完成“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C.试射远程导弹D.研制出大功率运载火箭3.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4.关于新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研究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品种方面居于世界前列④在人类克隆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6.几百年来,探索合成蛋白质成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神秘领域”。

我国首次成功闯进“这个神秘领域”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7.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生物学领域曾取得领先地位。

它是()A.依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依靠基因技术合成牛胰岛素C.依靠杂交技术合成牛胰岛素D.依靠克隆技术合成牛胰岛素8.下图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

这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A.“银河—Ⅰ号”B.“嫦娥一号”C.“银河—Ⅱ号”D.“东方红一号”能力提升9.下列有关袁隆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水稻杂交的科学家B.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研究水稻高产育种技术C.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杂交水稻解决了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10.某教材在世界高科技与中国科技成就两课中均有“神舟5号”的表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中国航天技术特殊,与世界无法对照B.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大国C.中国航天技术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D.中国的航天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11.阅读下列材料:要有原子弹。

高中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解析D项核电站属于核能源的和平利用,不属于国防力量;中近程导弹和“东方红一号”也不属于核研究范畴。

打破核垄断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答案 A2.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杂交水稻问世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①发生在1964年,②发生在1964年,③发生在1970年,④发生在1973年,所以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①②。

答案 B3.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障国家建设 B.和平利用核能源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遭到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国家主权面临威胁,发展“两弹一星”可以有效地加强国防能力,为国家建设提供保障。

B项所说为时尚早,C、D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打破美苏核垄断”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维护国家安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为国家建设提供和平的环境。

答案 A4.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 )。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更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革命。

答案 C5.《江门日报》刊载了“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

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 ( )。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析解答本题要围绕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的贡献去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2.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3•“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料型杂交水稻育成⑤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④①③⑤5.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寒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6.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编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编作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一、选择题1.“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这是对科学家钱学森的赞誉,其中“两弹”是指()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导弹、核弹解析:钱学森被称为“两弹”元勋,“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故选B项。

答案:B2.观察右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A.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B.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方针C.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凝聚力D.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力量解析:《东方巨响》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史实。

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故C项评价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C3.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苍穹中进行了“完美一吻”,这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新的里程碑。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解析:注意题干说的是空间技术,故排除A项。

在B、C、D三项中,B项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答案:B4.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一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答案:B5.《江门日报》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

袁隆平备受人们尊敬的原因是他()A.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B.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C.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答案:C6.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是()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C.“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研制成功D.1993年中国开通了第一条互联网专线答案:B7.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科技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有()①“两弹”的研制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行载人飞行④“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科技成就,①是20世纪60年代的成就,②的成就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排除含①和②的选项,答案为D项。

【同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

【同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宜宾高二检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 )A.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恐慌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解析]美国舆论的观点不能代表美国政府,故A项错误;“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说明美国舆论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实力对比有关,中国原子弹的爆炸不能导致中美实力的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只能说明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不能代表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故D项错误。

2.“虽然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当时科技发展的条件是不利的。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A )①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②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④西方国家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并非不利条件,排除③。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技术人员紧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国家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这些都是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的不利条件。

故选A项。

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A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C.“嫦娥” D.“银河”[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故选A项。

4.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基础达标1.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中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中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答案:C2.(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01年中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 )A .主持“两弹一星”试验研究B .研制载人飞船C .研制“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D3.你认为从外太空向地球传来一首优美的《东方红》乐曲最早会在哪一年( )A .1964年B .1966年C .1970年D .1975年答案:C4.2019年6月,“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下列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能力的最早事件是( )A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B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 .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D .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答案:C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5.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题为《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的文章,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D.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答案:A6.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C.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

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B项。

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化练习: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版含解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化练习: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版含解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的光辉历程。

其中宋祖英演唱的《大漠深处》,歌颂的新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是()A.改革开放的成就B.杂交水稻的成就C.西部开发的成就D.“两弹一星”的成就解析:由“新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提示语可排除A、C两项,“大漠深处”的科技成就只能是“两弹一星”。

答案:D2.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中国消息,感慨地说“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消息可能是()A.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导弹发射成功D.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赫鲁晓夫下台”,时间是在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正确;“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是在196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是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如图所示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

其中,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

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项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

C项发生在2011年,D项发生在2013年,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答案:B4.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氢弹爆炸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解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故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3(人教版)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基础达标1.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是指()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中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中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答案:C2.(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01年中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A.主持“两弹一星”试验研究B.研制载人飞船C.研制“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D3.你认为从外太空向地球传来一首优美的《东方红》乐曲最早会在哪一年()A.1964年B.1966年C.1970年D.1975年答案:C4.2013年6月,“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下列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能力的最早事件是()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D.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答案:C5.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题为《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的文章,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D.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答案:A6.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C.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

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B项。

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

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三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材料四“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问题:(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

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自力更生、吸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

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我们也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事情。

(2)水稻杂交技术。

(3)原子弹打破了大国核垄断和核威胁的局面,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素能提升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的阶段示意图。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③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④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杂交水稻和卫星技术突破均是“文革”的成就,由此B、C、D项分析错误,故选A项。

答案:A2.“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评价是指() A.“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返航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Ⅰ”型计算机成功研制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信息“21世纪”“走在欧洲和日本前面”可知材料是对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评价,故选A项。

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

答案:A3.(2014·厦门期末质检)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

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B.“双百”方针提出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邮票发行是在1979年,图片反映的内容有导弹、火箭、卫星,结合“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信息可以判断是“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故A项正确。

答案:A4.(2014·宁德质检)“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炸弹”“核国家”可知表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A、B、C三项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改变,故选D项。

答案:D5.(2014·滨州模拟)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杂交水稻的世界性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A项是国内意义;若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但不推广应用,其价值无法充分体现,B项错误;D项不能说明其世界性意义。

答案:C6.(2014·广州三校联考)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国科技()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故选B项。

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问题:(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2)材料一、材料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解析:第(1)题的信息已经包含在材料一中,第(2)题要求依据材料归纳意义,两则材料对比的并非差异,而是导致差异的背景,即原因。

答案:(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侧重于政治;材料二侧重于经济。

材料一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背景: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