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运动--竞赛规则
定向越野比赛规则

定向越野比赛规则
比赛规则
四人团队定向赛:每队4名队员每人一个指卡、一张地图(地图一样),要去完成两类任务。
(1)“必打点”:要求每位队员都要按1-2-3-…..顺序打完比打点;
(2)“自由点”:不要求按顺序打点,四个队员合作完成所有自由点即可。
打点完成后,取用时最长的队员成绩作为团队成绩。
团队中如果有人没有按顺序完成第1类任务、或集体没有完成第2类任务,以及超过有效比赛时间的成绩视为无效。
补充说明:如果打“必打点”顺序错误,在打终点站前可以改正,即是回到出错的必打点,从该点按正确顺序再打一遍往后的必打点。
例如打完第1个必打点后,直接去打第3个必打点了,打完第4个必打点后发现出错了,这时回去打第2个必打点,接着再打第3个、第4个必打点,即可改正错误。
如果回去打第2个必打点后,直接去打第5个必打点,错误没得到改正。
定向越野运动的比赛和路线基本规则

定向越野运动的比赛和路线基本规则定向运动,即用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来寻找一系列的特征地物(即地标)。
具有极强竞争性的定向运动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探寻各个点标。
以最短时间找到所有点标者为胜。
下面这张地图上所显示的就是一条典型的定向路线图。
三角表示起点,其精确的位置是三角的中心。
你所寻找的点标用单圆圈表示,终点则用双圆圈表示。
点标之间用直线连接,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选择直线到达。
你可以自己选择道路,但必须按照正确的顺序去找点标,1.2.3……每个点标处都有一个橘色和白色相间的定向点标旗以及定向打卡器。
用在起点所获得的卡在此打卡,以证实你的到访。
打卡器或者如左下图所示机械打孔,或者如下图所示用电子打卡计时系统。
人人参与定向运动比赛有适合各个类型的定向者的等级。
等级按性别、年龄和定向技巧来划分。
通常一次比赛中有很多等级。
q(6 KB)永久路线许多公园设置了永久性的路线。
它们通常包括各处有“特征”的柱子,或者是装在树上的10-20 平方厘米大小的标志物,或易或难。
你可以从公园门口,或PWT 网页 得到地图包。
在包里,你将找到所有PWT 地图及抽奖信息。
除了地图以外,你还能得到一些意见和各种不同难度各式各样的路线。
这些路线构成了完美的训练场所,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向初学者介绍定向运动。
如何制定路线在比赛中,你需要一张已标明比赛路线的地图。
这条路线是由比赛组织者在比赛前制定的。
一般来说,最好尽早的制定出比赛路线,以便提前检查那些点标的位置是否合适。
路线中的各种标记---- 起点,点标,终点和起/ 终点(有时起点和终点可以重合)。
---- 在图中用紫色标出比赛路线(如用笔画线,用红色笔),这是为了与图上的其它颜色区分开来。
起点在图中用三角形表示,并指向第一个点标。
点标用圆圈标出,且点标的具体位置是圆圈的中心。
---- 这个圆圈的直径大约7毫米(不太大也不太小)。
---- 永远不要把点标设在空旷地带中心,而是放在有明显地物特征的地方。
定向越野竞赛规则

定向越野竞赛规则越野竞赛作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其中,定向越野竞赛以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定向越野竞赛的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1. 赛事形式定向越野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形式。
个人赛指的是每名参赛选手单独完成比赛任务,而团体赛则要求多个选手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赛事要求。
通常情况下,团体赛的比赛难度更高,需要选手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2. 场地选择定向越野竞赛通常会选择具有特殊地形和自然条件的户外场地进行。
比赛场地可能包括山林、沼泽、沙漠等各种复杂地形,选手需要在这些环境中进行定向和导航。
3. 竞赛规则3.1 比赛目标定向越野竞赛的主要目标是选手按照规定的路线快速到达指定地点。
这通常是由一系列的控制点组成,选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并打卡。
比赛的最终排名将根据完成控制点的数量和用时综合得出。
3.2 地图和指南针比赛开始前,每个选手会收到一张详细的地图和一个指南针。
地图上标注了比赛路线、控制点和其他重要地标,选手需要根据地图上的信息规划和调整自己的路线。
指南针用于确定方向,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给选手提供准确的导航。
3.3 时间限制定向越野竞赛通常会设置时间限制,以增加比赛的挑战性和紧迫感。
选手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尽力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尽可能多的控制点。
3.4 排名和奖励比赛结束后,根据选手们完成的控制点数量和用时,组织方将对参赛选手进行排名。
通常情况下,完成控制点数量多且用时少的选手排名靠前。
对于个人赛和团体赛,组织方会分别颁发奖项和奖励。
4. 必备装备为了确保安全和公平竞争,定向越野竞赛对选手的装备有一定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备装备:4.1 跑鞋:轻便、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缓冲性能的跑鞋能够提高选手的奔跑效率和舒适度。
4.2 指南针和地图:选手需要携带准确的指南针和地图,以便在比赛中进行导航。
4.3 记事本和笔:选手可借助记事本和笔记录关键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路线和策略。
定向运动竞赛规则

定向运动竞赛规则第一条定向运动的定义定向运动是运动员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赛程的运动。
第二条竞赛形式1.日间定向运动竞赛。
首批运动员应在日出后1小时出发;最后一批运动员最迟应在日落前预计完成全赛程时间的1.5倍时刻出发。
2.夜间定向运动竞赛。
首批运动员应在日落后1小时出发;最后一批运动员最迟应在日出前预计完成全赛程时间的2倍时刻出发。
第三条竞赛项目定向运动竞赛包括:定向越野竞赛、定向接力赛、定向自行车竞赛、定向划船赛,定向滑雪赛等。
1.个人赛:运动员单个竞赛,成绩取决于个人技能。
2.团体赛:运动员单个竞赛。
运动队成绩为全队运动员个人成绩(时间、名次或得分)的总和,同时也可以计个人成绩。
3. 多日竞赛:在多日竞赛中,运动员的个人成绩是每日竞赛成绩(时间、名次或得分)的总和。
4.接力赛:接力队须有3名或3名以上运动员,每名运动员象个人赛一样跑完一个赛程。
5.小组赛:每组有2名或2名以上运动员,运动员一同或部分分散完成竞赛。
第四条竞赛分组1.根据性别和年龄划分组别。
女子组代号为(W);男子组代号为(M)。
2.组别:按年龄段划分。
女子组男子组W10-11 M10-11W12-14 M12一14W15-17 M15一17W18-20 M18-20W21一 M21一W35一 M35一W40一 M40-W50- M50-W60一 M60一3. 运动员在同一场竞赛中,只能参加一个组别的比赛。
4. 同一年龄组因参赛人员过多,可以划分为相同标准的几个小组,代号为1、2、3等。
如:M12-1(男子12至14岁1组),W15-3(女子15至17岁3组)。
5.不同年龄组可以合并。
如: W40-60(女子40至60岁);也可细分,如:M45(男子45至49岁)。
高级组的代号为E,如:WEl8-205ME21一。
6. 小组赛的代号为G,如MG一12(男子12至14岁小组赛组)7. 接力赛应列出每一赛段准许参加的年龄组。
定向越野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

XX公司20XX年定向越野比赛比赛规则/技巧及注意事项说明一、定向越野竞技规则1.组队方式:本次定向越野比赛以现场抽签的形式组合小组进行,每5人为1小组,每个小组不得低于2位女性同学,每个小组自发选举小组长。
2.计分方法:比赛将采取积分制进行,本次比赛区域内预先设置好10个检查点(其中正常检查的9个,隐藏点1个),并根据地形的难易程度、距离远近、点的位置的相互关系不同而赋予每个检查点以不同分值,每个检查点上面的数字就是该点的分值。
选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寻找若干或全部检查点,以积分最高且用时最少者为优胜。
,比赛限定时间为2个小时(即以每小组出发时间算起),超过限定时间返回终点的小组每超出3分钟将扣除1分(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超时60分钟后成绩全部失效。
举例说明:A组找到1.2.3.6.7.10号6个点,用时1小时25分返回到终点则计分为1+2+3+6+7+10=得分29分B组找到1.2.3.4.5.6.7.8.9.10号10个点,时2小时9分钟返回终点则计分为1+2+3+4+5+6+7+8+9+10-(时间分3)=得分52分成绩排名依据得分多少由高到低排列。
分数相同者,用时少的小组胜;分数相同用时相同,找检查点少者为胜;如果分数、用时和点数都相同,那么并列排名。
3.奖项设置:本次比赛设立团队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合计6个名额。
获奖团队将会有丰厚奖金作为奖励。
4.比赛场地:场地为露天户外,为保证比赛公平公正,活动当天出发前公布比赛具体场地地点。
5.出发顺序:小组将采用抽签方式设定出发顺序,由每队的小组长出列抽签,每个小组按抽签序号排列,每间隔3分钟出发一组。
出发点与返回终点为同一地点,由小组长在出发时到工作人员出发点领取比赛用地图、指南针及点签卡等工具。
6.签卡签章:检查点地图所示位于各个丛林树间,团队找到检查点后盖章点签卡并与检查点拍照(照片合影中不得低于4名队员),签章位于每个检查点牌系绳上。
定向越野比赛规则

遥感院地理科普节之定向越野加油哦参赛说明:1、采用分院团体竞赛制。
2、每个院可报1个队,每队3人,至少一名女生,参赛同学原则上为11级和12级的同学,10级同学若想参加也可报名。
3、遥感院科协统一向每队提供的指南针及已知比例尺的南信大遥感图片各一个(张),比赛所用直尺、铅笔、水等自备。
比赛规则:1、参赛队伍必须统一服装。
2、各参赛队按照所给地图和对计时点位置的描述(方位角、图上距离、周边环境描述等),到达各个计时点,并最终到达终点,以时间短的团队为胜。
每队在到达一个计时点后,回答对相关地理知识问题才能得到下一个计时点的信息。
每个计时点设置三个问题,三个问题全部答对即可直接获得下一计时点所对应的洲或大洋,参赛人员再根据我们所提供的资料查到下一个点的具体位置,继续前行。
答对两题可以得到关于下一个计时点的两条提示信息,答对一题只可获得一条信息,若都答错则不能获得任何信息(靠自己去摸索下一个点,相当于是退出比赛了)。
3、选手和观众答题部分:每人每题限时10秒,在10秒内,答题者说出答案。
4、整个比赛中一共有13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长度、难度基本相同,沿途有地理新闻展板或图片。
各队提前10分钟进行抽签并做好记录,抽签后即向各队发放比赛用图,比赛开始时告知队长首个计时点信息。
5、每条路线设置5个检查计时点,各点命名与七大洲四大洋有关,各队必须依次到达各个计时点,该点的计时员在确定该队的全部队员均到达计时点后才能发放下一计时点的纸条。
6、参赛队到达终点时并须持有所经路线的所有计时点的纸条,否则成绩作废。
比赛成绩=到达时间-始发时间,比赛之前起点、终点裁判员核对时间。
7、运动员在竞赛中不得借助于交通工具、轮滑等,更不得中途换人,我们会派人中途进行监督,如发现违例的队伍,取消其成绩。
8、将于11月30日为获胜队伍颁奖。
各大洲、大洋对应的地点如下:①体育馆:大西洋②文德楼:南美洲③东苑食堂:北美洲④明德楼:太平洋⑤新街口:亚洲⑥中苑邮局:欧洲⑦中苑新食堂:大洋洲⑧图书馆:印度洋⑨逸夫楼:非洲⑩滨江楼:南极洲○11西苑食堂:北冰洋。
定向越野小游戏规则三篇

定向越野小游戏规则三篇篇一:定向越野小游戏规则人数安排:5人以一下用连续闯关形式,5人以上用多人PK方式。
游戏规则:由一个工作人员发指令,所有参赛者按照指令作动作,但是作的动作必须与要求做的动作相反。
一共6个动作:跳对应蹲、举左手对应抬右脚、举右手对应抬左脚。
游戏主持有节奏地报出动作,选手反应时间超过1.5秒,或明显慢于其他选手则出局,具体有主持把握。
PK平均5人决出一个胜利者得奖。
闯关需要听主持口令连续6-7次正确反应做出动作。
过关就有奖。
工作人员:游戏主持1、裁判2、秩序维持2。
共同进退:器材:布条/红绳,装水的矿泉水瓶,秒表,石灰粉操作:两个人背靠背,手臂肘部相扣,用布条把其中一人的左脚与另一个人的右脚绑在一起,其右脚与另一个人的左脚绑在一起。
两个人侧身一起按布置好的路线走。
碰倒路线中的矿泉水瓶、摔倒或用手撑地则判为失败.在规定时间内走完的为成功。
向前跑20米,绕水瓶转弯,往回跑,回到起点未结束。
两种形式:1、人数较少(8人以内)时,限时22秒,限定时间内完成有奖。
2、人多时,采取竞速,4队之中胜出的有奖。
工作人员安排:裁判1、计时1、绑绳加维持秩序3瞎子背瘸子游戏规则: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蒙住眼睛,女生当“瘸子”,为“瞎子”指路,按指定路线绕过障碍,并完成任务。
步骤:1、男生蒙眼背着女生,原地转三圈。
2、女生指引男生,按指定路线绕过障碍,并将沿途的水瓶踢倒3、男生在终点前拾起一支花,献给女生。
4、冲过终点,完成游戏。
计分规则:1、按时间计算,第一名获得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5分。
2、踢倒一个水瓶得2分。
3、成功将花拿起并献给女生,得3分。
4、碰到障碍(未碰倒),扣1分;碰倒障碍,扣2分。
备注:1、按S型放置4个胶凳作为障碍,参赛者从外围绕着障碍走。
2、沿途边上用线固定在地上以作指示。
3、在终点附近放一支花。
4、终点线宽1米。
5、一次可让3队或5队参加(视参加人数和奖品数量而定)。
定向越野规则

定向越野规则
定向越野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户外运动,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体能
和技术水平。
为了保障比赛的公平性和参与者的安全,定向越野赛事
有一系列规则:
1. 赛前检查:所有参赛者在比赛前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并且必须穿着
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
2. 地图:比赛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参赛者需要仔细阅读地图,并按照
指示寻找控制点。
3. 排队起跑:所有参赛者在起跑前需要排队等候,以保证比赛公平性。
4. 计时器:每个参赛者都配备计时器,用于记录自己完成比赛所需时间。
5. 控制点:比赛中设置了多个控制点,参赛者需要依次到达这些点并
在计时器上打卡。
6. 禁止作弊: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都是禁止的,包括但不限于擅自更
改地图、使用通讯工具等。
7. 安全第一:比赛中任何危险行为都是禁止的,包括但不限于攀爬、
跳崖等。
8. 禁止破坏环境:比赛中禁止破坏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乱扔垃圾、损
坏植被等。
9. 完赛:参赛者需要依次到达所有控制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
以上就是定向越野的一些基本规则,参赛者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则,
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向越野运动--竞赛规则第一条定向运动的定义定向运动是运动员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赛程的运动。
第二条竞赛形式1.日间定向运动竞赛。
首批运动员应在日出后1小时出发;最后一批运动员最迟应在日落前预计完成全赛程时间的1.5倍时刻出发。
2.夜间定向运动竞赛。
首批运动员应在日落后1小时出发;最后一批运动员最迟应在日出前预计完成全赛程时间的2倍时刻出发。
第三条竞赛项目定向运动竞赛包括:定向越野竞赛、定向接力赛、定向自行车竞赛、定向划船赛,定向滑雪赛等。
1.个人赛:运动员单个竞赛,成绩取决于个人技能。
2.团体赛:运动员单个竞赛。
运动队成绩为全队运动员个人成绩(时间、名次或得分)的总和,同时也可以计个人成绩。
3. 多日竞赛:在多日竞赛中,运动员的个人成绩是每日竞赛成绩(时间、名次或得分)的总和。
4.接力赛:接力队须有3名或3名以上运动员,每名运动员象个人赛一样跑完一个赛程。
5.小组赛:每组有2名或2名以上运动员,运动员一同或部分分散完成竞赛。
第四条竞赛分组1.根据性别和年龄划分组别。
女子组代号为(W);男子组代号为(M)。
2.组别:按年龄段划分。
女子组男子组W10一11 M10一11W12一14 M12一14W15一17 M15一17W18一20 M18一20W21一M21一W35一M35一W40一M40一W50一M50一W60一M60一3. 运动员在同一场竞赛中,只能参加一个组别的比赛。
4. 同一年龄组因参赛人员过多,可以划分为相同标准的几个小组,代号为1、2、3等。
如:M12-1(男子12至14岁1组),W15-3(女子15至17岁3组)。
5.不同年龄组可以合并。
如: W40-60(女子40至60岁);也可细分,如:M45(男子45至49岁)。
高级组的代号为E,如:WEl8-205ME21一。
6. 小组赛的代号为G,如MG一12(男子12至14岁小组赛组)7. 接力赛应列出每一赛段准许参加的年龄组。
8. 特殊情况下,W35-,M35-或更大年龄组的运动员可以参加比他们年轻的M21-、W21-年龄组比赛。
第五条竞赛的参加者1. 运动员凡符合竞赛规程要求的选手均可参加竞赛。
运动员的义务和权利:(1)熟悉并遵守定向运动竞赛规则、规程及有关规定。
(2)尊重裁判员、服从裁判、积极支持和协助大会工作。
(3)在竞赛中有权向裁判员询问急待解决的问题。
(4)有权通过领队或教练员对竞赛、裁判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2. 领队领队是代表队的领导人,参加竞赛的单位应派领队一人(可由教练员或运动员兼任),其职责如下:(1)熟悉并要求代表队全体人员遵守竞赛规则、规程和各种规定。
(2)负责运动员与主办者及组委会之间的联系,及时向本队传达组委会及裁判委员会等部门的通知和决议。
(3)对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意见,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凡提出与成绩有关的意见,不得超过成绩公布后一小时。
3. 教练员参加竞赛的单位应派教练员(可由领队或运动员兼任)在技术上指导运动员,并协助领队工作。
4.竞赛期间,运动员的安全问题由本人负责。
运动员不得使用任何违禁药物,裁判委员会有权在赛前及赛后进行检查。
5.运动员自备指北针、手表。
禁止携带无线电台;步程计等其他辅助器材。
6.运动员应佩带组委会分发的号码布,胸前、后背各带一个,号码布尺寸为20×24厘米,号码数字高度为12厘米。
7.参加竞赛的人员应爱护竞赛场地设施,保护自然环境。
第六条竞赛组织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是竞赛的承办者。
由主办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协商组成。
1.竞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组委会应根据竞赛规则,保证竞赛的公正。
2.竞赛组委会应根据有关规则、规定制定本次赛事的竞赛规程。
3.竞赛组委会,最迟应在竞赛前2个月发出竞赛邀请书。
竞赛邀请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竞赛名称、日期、形式和项目。
(2)竞赛的主办单位及竞赛组织委员会成员。
(3)竞赛组别、接力赛不同赛段允许的组别。
(4)各年龄组的竞赛距离,接力赛各赛段的距离(准确到公里)。
(5)地图比例尺、等高距。
(6)参赛队的组成。
(7)报名地址和截止日期。
(8)报名费和其他费用的支付方式。
(9)此次竞赛的规程。
4.组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组成。
组委会下设技术组、裁判委员会、秘书组、后勤组,并任命总裁判一人。
5.组委会负责与当地政府及比赛场地主管部门联系并协助主办单位筹措竞赛经费。
6.技术组负责选择竞赛场地,路线设计、地图准备、安全保证等。
7.裁判委员会负责竞赛实施和确定竞赛成绩并监督竞赛参加者遵守竞赛规则和规程。
8.秘书组负责有关竞赛的文书工作,宣传工作,接待工作,组织参观,开幕、发奖仪式程序安排等。
9.后勤组,负责竞赛的物质保障及临时设施的设置,交通运输等。
10.组织竞赛的工作人员均应佩带明显的标志。
第七条竞赛区域1.竞赛地区应选择在地形比较复杂,植被较多的地区,应能为设计难度高的竞赛路线提供可能性。
2.下列地区不适宜组织定向运动竞赛:地形变化少、行进参照物很少、道路网密集、高密度的森林、高差大的单面山坡、建筑群与大湖泊区、不能通行的悬崖、峭壁与沼泽地、自然保护区。
3.竞赛区域不应具有使本地运动员获益的自然特点。
4.竞赛区域应保密,并应在此次竞赛前尽可能长的时间内没有用于定向运动;以免有人因熟悉地形而获益。
5.举办过定向运动竞赛的场地,在三年内不得再用于全国性竞赛。
第八条竞赛用图1.竞赛用地形图的绘制应以国际定联颁布的《国际定向运动地图制图规范》为依据。
2.地图比例尺为1∶10000或1∶15000,等高距为5米。
3.竞赛用图应是现势性强的。
使用现有地图,当地形变化较大,足以影响比赛时,应在图上加印新内容或赛前向各领队说明情况。
4.竞赛地图所含区域的大小、不必大于运动员比赛的需要。
5.竞赛前不准出售、分发和展示竞赛用图。
第九条竞赛路线的设计1.路线设计应充分体现公正比赛和定向运动的性质。
竞赛路线的设计应能同时考验运动员定向和奔跑两种技能。
2.路线设计应避开苗圃、播种地、有农作物的田地、铁道、汽车道内和标有"不准入内"的区域。
3,竞赛路线的设计难度应与参赛者的技能水平相适应。
设计路线时,应注意设置具有可选择性的路段,迫使运动员利用地图判断地形并由此做出抉择。
路线设计应尽量避免运动员之间有互相参照的可能性。
4.如有可能,竞赛中,男、女项目应使用各自的检查点。
5.竞赛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设在同一地点,也可分设在不同地点。
6.寻找检查点的顺序由竞赛组织者规定,并监督执行,运动员应遵守该规定。
7.检查点间的距离以500-1000米为宜。
第十条竞赛距离与爬高量1,确定竞赛距离时,除要考虑组别的因素外,还应考虑到比赛地区的复杂程度、季节、竞赛开始时间和其他对比赛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2.竞赛距离,以运动员可能选取的最短路线为准,不顾及高差的影响。
3.在确定竞赛距离时,下面提供的预计完成全赛程的时间,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用公里表示的距离只作辅助参考;4.各年龄组的竞赛距离和预计完成全赛程的时间:5.对于W18-20,W21一,M18-20,M2l一年龄组可以组织竞赛距离和完成时间最多为上表规定2倍的长距离定向越野竞赛。
6.夜间竞赛、接力赛的完成时间应减少约20%;多日赛应比规定的完成时问减少20-40%。
同一年龄组若分成多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时间应减少10-15%。
7.路线设计应使最佳路线的总爬量不至超过其总长度的4%。
8.组委会可规定运动员跑完全赛程的时间,竞赛中超过该时间的个人和队不再排列名次。
第十一条竞赛路线在地图上的表示1.起点用等边三角形(边长7毫米),检查点用圆圈(直径5-6毫米),终点用两个同心圆(直径5和7毫米),一般最后一个检查点至终点为必经路线,必经路线用虚线表示。
2,三角形或圆圈的中心点表示某地物的准确位置,但中心不必绘出。
3. 检查点按规定顺序注记编号,编号数字要垂直于南图廓,编号数字应以不压盖图上重要目标为宜。
4.除必经路线外,起点到检查点及检查点之间按编号顺序用直线连接;遇有重要目标又不能避开时,连线应断开或划得更细些。
6.竞赛路线、起点、检查点、终点符号、检查点编号一律用红紫色套印或标绘。
第十二条检查点说明1。
检查点说明的作用是具体描述地图上标示的检查点位置。
检查点说明应用专门的符号表示,也可用文字说明。
2.检查点说明表,应在竞赛前随地图一同发给运动员。
3.国际性比赛应使用国际定联制定的《检查点说明符号》。
检查点说明表随图发给,也可在竞赛前一天发给参赛运动员。
第十三条检查点标志1.每个检查点应安放检查点标志(简称点标)。
检查点标志由三面标志旗连接成三棱体,每面标志旗的尺寸为30×30厘米,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分开,左上部为白色,右下部为橙红色。
夜间定向检查点同时应有光源。
2.检查点标志应悬挂在图上标明的地点,一般距地面80-100厘米,实际位置应与检查点说明表一致。
3.检查点标志应有一代号,代号用一个拼音字母或两位数字表示,数字从31开始选用。
字母或数字为黑色,字高6-10厘米,笔划粗6-10毫米。
4.检查点标志的设置应使运动员在寻找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无需隐藏。
5.每个检查点备有打印器。
各个打印器的图案不得重复。
第十四条检查卡片1.检查卡片最迟应在出发前10分钟发给运动员。
2.在检查点处运动员使用该点的打印器,在卡片相应的空格内打上清楚的标记。
检查卡片在终点处交还。
若标记打错了位置,应在另一个格子中打上正确标记,并由裁判决定是否有效。
3.运动员丢失检查卡片,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4.检查卡片用耐用的卡片纸制成,大小不得超过10×21厘米。
检查卡上的内容也可印在定向越野地图图廓外空白处,以取代检查卡片。
第十五条出发顺序的编排1. 出发顺序,赛前由裁判组织各队教练员抽签决定,出发的安排应使同一个单位的运动员尽可能分开,出发顺序表确定后,不得更改。
出发时间表应在赛前公布。
2. 每场竞赛各代表队抽签获得一个序号。
同队所有运动员的出发批次由裁判根据"等间隔编排法"和序号确定。
3. 等间隔编排方法如下:参赛队总数T,每队同组别选手人数G,同场竞赛不同组别数I。
总出发批次P=T×G,同队同组别选手之间间隔批次A=T,同队不同组别选手间隔批次B=T/I(当有余数时B取整数再加1)。
根据A、B、P计算出发批次。
计算举列:某队抽签序号为N,同场竞赛有三个组别,每组别有三名选手参赛。
出发顺序的编排是:男子组(M15-17)选手1第N批,选手2第(N十T)批,选手3第(N十2T)批;女子组(W15-17)选手1第(N十B)批,选手2第(N十B十T)批,选手3第(N十B十2T)批;男子青年组(M21一)选手l第(N十2B)批,选手2第(N十2B十T),选手3第(N十2B十2T)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