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刘昌言传》专练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冲关三十八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宋史》选篇一、(导学号4213627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颜�b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
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b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习遽召�b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
习致仕,�b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
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b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b劝其入贡。
知温以善终,�b之力也。
知温诸子不慧,�b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
晋祖嘉之,归功于�b。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
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痹疾,�b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岁余,父疾不能起,�b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
丁父忧,哀毁甚。
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b执宪颇有风采。
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
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
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
�b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v末,丁忧。
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b辞以足疾,不至。
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苏轼列传》专练

《宋史--苏轼列传》确曰:“希固当先公耶?”卒不许。
(元佑)二年,兼侍读。
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觊有所启悟。
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
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夏人入镇戎,杀掠数万人,帅臣不以闻。
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乱之渐。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
大臣议迁之岭南。
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
”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
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七年,徙扬州。
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B.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C.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D.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有主持,执掌意;知州,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
元祐年间,苏轼知登州,写下了“西北望,射天狼”的词句。
B.右,古代多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文中的“朝中无出公右者”与“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的意思是相同的。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称。
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烽火扬州路”的意思是相同的。
D.牒,文书;度牒,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
2021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宋史》精选教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宋史》精选教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
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
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
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
”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
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从之。
使契丹,还,知制诰。
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
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
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
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
”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
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
”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宋史刘敞传》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宋史刘敞传》真题含答案(2014·广东卷·T5-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 □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
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将论.囚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答案】选B。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宋史--曹翰传》专练

《宋史--曹翰传》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曹翰,大名人。
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
乾祐..初,周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
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世宗征淮南,留铠甲千数在正阳,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归京师。
时翰适从京师来诣,过正阳十数里遇之,虑劫兵器为叛,矫杀之。
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
翰曰:“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
”因不之罪。
乾德二年,太祖亲征,时王全斌拥众十万余据郫县叛,谋窥成都,翰率兵会刘光毅、曹彬等讨平之。
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
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
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
金陵平,江州军校胡德、牙将宋德明据城拒命。
翰率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屠城无噍类,杀兵八百。
所略金帛以亿万计,伪言欲致庐山东林寺铁罗汉像五百头于京师,因调巨舰百艘,载所得以归。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为攻城南面都部署。
翰筑土山瞰城中,数日而就,守军甚恐。
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
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
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五年,拜威塞军节度,仍判颍州。
翰在郡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弛。
翰阴狡多智数,好夸诞,贪冒货赂,饮酒至数斗不乱。
每奏事上前,虽数十条,皆默识不少差。
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
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
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
咸平元年,谥号..武毅。
——节选自《宋史·曹翰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B.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C.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D.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祐是年号,中国古代年号是用于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吕公著传》专练

《宋史--吕公著传》专练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付阁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
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
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已从谏尔。
”帝善其言。
未几,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
”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已异者一切斥去,故曰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
”众莫不叹服。
四年二月份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吕公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黄干传》专练

《宋史--黄干传》专练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
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
瑀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
”因命受业朱熹。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
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讣闻,干持心丧..三年。
时韩侂胄方谋用兵,吴猎帅湖北,将赴镇,访以兵事。
千曰:“闻议者谓今天下欲为大举深入之谋,果尔草草,必败。
”猎雅敬干名德,辟为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兼准备差遣,事有未当,干必输忠款力争。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
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淮西帅司檄干鞫和州狱,狱故以疑未决,干释囚桎梏饮食之,委曲审问无所得。
一夜,梦井中有人,明日呼囚话之曰:“汝杀人,投之于井,我悉知之矣,胡得欺我。
”囚遂惊服,果于废井得尸。
知汉阳军,重痒序,先教养。
值岁饥,籴客米、发常平以振。
制置司下令,欲移本军之粟而禁其余,千报以乞候干罢然后施行。
荒政具举。
旁郡饥民辐凑,惠抚均一,春暖愿归者给之粮,不愿者结庐居之,民大感悦。
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
是岁大旱,干祈辄雨。
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
继而霖潦逾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数年没,特赠朝奉郎,谧文肃。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B.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C.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D.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心丧”,古时一种丧礼,是指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8文言文阅读习题课6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
大夏年二十举乡试第一。
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汪直好边功,以安南黎灏败于老挝,欲乘间取之。
言于帝,索永乐间讨安南故牍。
大夏匿弗予,密告尚书余子俊曰:“兵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子俊悟,事得寝.。
中官阿九者,其兄任京卫经历,以罪为大夏所笞。
宪宗入其谮,捕系诏狱,令东厂侦之无所得。
乃杖二十而释之。
十九年,迁福建右参政,以政绩闻。
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
田州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
后山贼起,承檄讨之。
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十年命兼左佥都御史,往理宣府兵饷。
尚书周经谓曰:“塞上势家子以市籴为私利,公毋以刚贾祸。
”大夏曰:“处天下事,以理不以势,俟至彼图之。
”初,塞上籴买必粟千石、刍万束乃得告纳,以故,中官、武臣家得操利权。
大夏令有刍粟者,自百束十石以上皆许,势家欲牟利无所得。
明年秋,三疏移疾归,筑草堂东山下,读书其中。
越二年,廷臣交荐,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
敕使及门,携二僮行。
广人故思大夏,鼓舞称庆。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
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帝默然。
南京、凤阳大风拔木,河南、湖广大水,京师苦雨沈阴。
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
其年六月再陈兵政十害,且乞归。
帝不许,令弊端宜革者更详具以闻。
帝乃召见大夏于便殿,问曰:“卿前言天下民穷财尽。
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对曰:“正谓不尽有常耳。
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
”又问军,对曰:“穷与民等。
”帝曰:“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对曰:“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
”帝太息曰:“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遂下诏严禁。
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
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
刘宇亦憾大夏,遂与焦芳谮于瑾曰:“籍大夏家,可当边费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刘昌言传》专练刘昌言,字禹谟,泉州南安人。
少笃学,文词靡丽。
本道节度陈洪进辟功曹参军,掌笺奏。
洪进遣子文显入贡..亲劳之。
太平兴国二年,洪进归朝,改镇徐州,..,令昌言偕行,太祖又辟推官。
五年,举进士入格,太宗初惜科第,止授归德军掌书记。
八年,复举得第,迁保信、武信二镇判官。
宰相赵昔镇南阳,重昌言有吏干。
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
普疾,属昌言后事。
普卒,昌言感普知己,经理其家事。
太宗以为忠于所举,拜起居郎,赐金紫、钱五十万。
连对三日,皆至日旰。
昌言捷给诙诡,能揣人主意,无不称旨。
太宗谓宰相曰:“昌言质状非伟,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
”迁工部郎中,逾月,守本官,充枢密直学士,与钱若水同知审官院。
二十八日,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
太宗曰:“惟朕能晓之。
”又短其委母妻乡里,十余年不迎侍,别娶旁妻。
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
昌言自以登擢非次,惧人倾夺。
会诛凶人赵赞,昌言与赞素善,心不自安。
因太宗言及近侍有与赞交者,昌言蹶然出住,顿首..称死罪。
太宗慰勉之,然自此恶其为人。
以给事中罢,出知襄州。
上言:“水旱民输税愆期。
旧制六月开仓,臣令先一月许所在县驿输纳以便民。
获盗当部送阙下,臣恐吏柔懦不能制,再亡命,配隶军籍。
此二事,臣从便宜,不如诏书,虑谗慝因而浸润,愿陛下察之。
”太宗下诏责其不循旧章,敛怨于民,自今敢背弃诏条,谴责不复恕。
至道二年,徒知荆南府。
真宗即位,就拜工部侍郎。
咸平二年。
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
(选自《宋史·刘昌言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B.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C.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D.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
也指贡士入京参加会试。
文中用的是前种意思。
B.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文中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C.顿首:即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工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土地、屯田等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昌言笃学工文,两举进士。
他青少年便好学不倦,文词华美,本道路节度使陈洪进命他主管文书奏章;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入格,三年后又应举及第。
B.刘昌言忠于所托,知恩图报。
宰相赵普对他有知遇之恩,后赵普患病,托付他办理后事;赵普去世后,他感激赵普是知己,为其料理家事,受到太宗赞许。
C.刘昌言善于言辞,奏对称旨。
他连续三天接受召对,口才敏捷语言诙谐,并能揣摩皇帝心理,所说无不称旨;皇帝称赞他相貌非凡,如同孔子的贤徒子羽。
D.刘昌言自作主张,受到责备。
知襄州时,他有两件事根据情况自行决断而没有遵从讯书;尽管他上疏加以解释,但皇帝仍下诏责备他不循旧章,招致民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短其委母妻乡里,十余年不迎侍,别娶旁妻。
(5分)(2)会诛凶人赵赞,昌言与赞素善,心不自安。
(5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
“京师”是“归”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县次”做“续食”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C.译文:太宗宠爱他,下诏让他将亲属迎回京城,本州供给钱财备办行装,所经各县供给食物。
又下诏告诫文武官员,父母都让他们迎接侍奉,有敢于违背的,御史台检举上报。
(2)D.“工部……掌管全国……土地、屯田等事宜”错误,土地归户部掌管。
(3)C.“皇帝称赞他相貌非凡,如同孔子的贤徒子羽”不正确,原文为“昌言质状非伟,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意思是刘昌言外貌并不雄伟,如果以貌取人,就会出现子羽那样的过失了。
可见是说他和子羽一样貌不惊人。
(4)①短:指摘;委:抛弃;迎侍:迎候侍奉;别:另外。
译文:又指摘他把母亲妻子抛弃在故乡,十多年不迎候侍奉,另外娶了侧室。
②会:适逢;素善:向来交好;不自安:自己不安。
译文:适逢诛杀恶人赵赞,刘昌言与赵赞向来交好,自己心中不安。
答案:(1)C(2)D(3)C(4)①又指摘他把母亲妻子抛弃在故乡,十多年不迎候侍奉,另外娶了侧室。
②适逢诛杀恶人赵赞,刘昌言与赵赞向来交好,自己心中不安。
参考译文:刘昌言字禹谟,泉州南安人。
青少年时好学不倦,文词华美。
本道路节度使陈洪进征召为功曹参军,主管文书奏章。
陈洪进派遣儿子陈文显入京朝贡,让刘昌言与他同行,太祖亲自慰劳他们。
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归附朝廷,改任徐州节度使,又征召刘昌言为推官。
五年,举进士入格,太宗初年吝惜科第,仅授他归德军掌书记。
八年,再次应举及第,升为保信、武信二镇判官。
宰相赵普镇守南阳,看重刘昌言有做官才能。
淳化初年,赵普留守西京,上表保举为通判,把政务委托给他。
赵普患病,托付刘昌言办理后事。
赵普去世,刘昌言感激赵普是知己,料理他家中的事。
太宗认为他忠于举荐自己的人,授为起居郎,赐金紫、五十万钱。
连续三天召对,都到很晚。
刘昌言敏捷而诙谐机变,能揣摩皇上的心意,所说无不符合皇帝的意思。
太宗对宰相说:“刘昌言外貌并不雄伟,如果以貌取人,就会出现子羽那样的过失了。
”升为工部郎中,过了一个月,守本官,充任枢密直学士,与钱若水共同知审官院。
二十八日,升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刘昌言屡次被重用,不被当时杈贵服从,有人指摘他闽地方音难以听懂,太宗说:“只有我能听得懂。
”又指摘他把母亲妻子抛弃在故乡,十余年不迎接侍奉,另娶侧室。
太宗宠爱他,下诏让他将亲属迎回京城,本州供给钱财备办行装,所经各县供给食物。
又下诏告诫文武官员,父母都让他们迎接侍奉,有敢于违背的,御史台检举上报。
刘昌言自己因为不是按常规提拔的,害怕别人陷害夺权。
适逢诛杀恶人赵赞,刘昌言与赵赞向来交好,自己心中不安。
因为太宗谈到近侍中有与赵赞交往的,刘昌言急忙出班,叩头自称死罪,太宗安慰勉励他,然而从此憎恶他的为人。
以给事中罢职,出朝为襄州知州。
上言:“遇到水旱灾害百姓纳税延期。
旧制六月开仓,我命令提前一个月允许所在县驿缴纳以方便百姓。
捕获强盗应当派军队押送到京城,我恐怕官吏软弱不能控制,再次逃亡,就配属军籍。
这两件事,我根据情况自行决断,没有依照诏书,担心谗言恶语上告,希望陛下明察此事。
”太宗下诏责备他不遵循旧的规章,招致百姓的怨恨,从今以后敢于背弃诏书条令,贬谪责罚不再饶恕。
至道二年,调任荆南府知府。
真宗即位,就地授工部侍郎。
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赠官工部尚书。
刘昌言字禹谟,泉州南安人。
少笃学,文词靡丽。
本道节度陈洪进辟功曹参军,掌牋奏。
洪进遣子文显入贡,令昌言偕.行,太祖亲劳之。
太平兴国三年,洪进归朝,改镇徐州,又辟推官。
五年,举进士不弟,改授归德军掌书记。
八年,复举得第,迁保信、武信二镇判官。
宰相赵普镇南阳,重昌言有吏干。
钱俶帅邓,表荐之。
移泰宁军节度判官。
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
普疾,属.昌言后事。
普卒,昌言感普知己,经理其家事。
太宗以为忠于.所举,拜起居郎,赐金紫、钱五十万。
连对三日,皆至日旰。
昌言捷给诙诡,能揣人主意,无不称.旨。
太宗谓宰相曰:“昌言质状非伟,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
”迁工部郎中,未百日,迁同知枢密院事。
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太宗曰:“惟朕能晓之。
”又短其委母妻乡里,十余年不迎侍,别娶旁妻。
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
昌言自以登擢非次.,惧人倾夺。
会.诛凶人赵赞,昌言与赞素.善,前在河南尝保任之,心不自安。
因太宗言及近侍有与赞交者,昌言蹶然出位,顿首称死罪。
太宗慰勉之,然自此恶其.为人。
以给事中罢,出知襄州。
上言:“水旱民输税愆.期。
旧制六月开仓,臣令先一月许所在县驿输纳以便民。
获盗当部送阙下,臣恐吏柔懦不能制,再亡命,配隶军籍。
此二事,臣从听便,不如诏书,虑谗慝因而浸润,愿陛下察之。
”太宗下诏责其不循旧章,敛怨于民,自今敢背弃诏条,谴责不复恕。
至道二年,徙知荆南府。
真宗即位,就拜工部侍郎。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昌言偕.行偕:一同B. 普疾,属.昌言后事属:通“嘱”嘱咐C. 无不称.旨称:称赞D. 昌言与赞素.善素:向来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昌言得到皇帝赏识重用的一组是()①表为通判,委以府政②诏令迎归京师③拜起居郎,赐金紫、钱五十万④辟功曹参军⑤惟朕能晓之⑥顿首称死罪。
太宗慰勉之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①宰相赵普镇南阳,重昌言有吏干。
(3分)②普卒,昌言感普知己,经理其家事。
(4分)③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
(5分)答案:5.C 6.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