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卷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每小题2分)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女志会稽之耻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天津市滨海新区三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三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阅读(2020·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④者。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

”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

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

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

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

”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欧阳修《用臣不疑》)【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

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

宋太祖建隆初,充任山西巡检。

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

②阴:暗中,私下。

③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

④异志:指二心;背叛、叛离之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命缚其人予进予:(2)不止赎尔死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3.郭进最后为曾经说过自己坏话的人“请赏以官”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020·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③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①帝:此为明太祖朱元璋。

②翌日:第二天。

③恶:音wū,哪里,怎么。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濂具以实对(2)或指其书曰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天津卷】陆游《放翁家训·序》 ;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天津卷】陆游《放翁家训·序》 ;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天津卷】陆游《放翁家训·序》;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考中)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的考试,考生在各自所在的州、府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署(代理、暂任)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布衣)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粗粮。

),令老仆艺(种植)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买)肉二斤矣!”都御史鄢[yān] 懋 [mào]卿行(巡视)部过,供具(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甚薄(简陋),抗言(高声直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恼怒、发怒)甚,然素(一向,平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很久),陆光祖为(担任)文选(官名,文官的铨选),擢(选拔)瑞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主事。

时世宗享国(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

整个王朝统治的年代)日久,不视朝(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专意(专心)斋醮(zhāi jiào一般指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是一种斋戒祀神仪式,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

)。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吉祥的征兆。

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礼官辄(就)表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掷,扔))之地,顾(回头看)左右(近臣,侍从)曰:“趣(赶快、急促)执(抓)之,无使得遁(逃)!”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触动、触犯)忤(违反、抵触)当死,市(买)一棺,诀(辞别、告别)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遣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的样子)。

少顷(一会儿;片刻)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叹息),留中者数月。

遂逮瑞下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究(追究)主使者。

帝初崩,外庭(外朝。

对皇宫内(内廷)而言)多未知。

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被任用),设酒馔(酒食)款(款待)之。

2020新高考卷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新高考卷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新高考卷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升、任命)中书舍人。

选授(选拔授予)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

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巡视中城。

捕治.(惩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震悚。

出(出京)理.(管理)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因(趁机)条.(分条)上.(呈上)三因.(名词,凭借)十四议,诏悉(都)允行(施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才)知艺.(种植)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令旨(明朝称皇太子、亲王的命令为令旨,称皇后、皇太后的为懿旨),索戚畹(qīwǎn,外戚)废庄。

光斗不启(打开)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怎么)敢私受(通授,授予)。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弹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揭发)崔呈秀赃.(贪赃)私.(徇私),忠贤暨(和)其党其党.(同党、党羽)咸(都)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下一个,接着)将及涟、光斗。

光斗愤甚,草奏(草拟奏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准备)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妻子和孩子)南还。

忠贤诇.(侦查、刺探)知,先二日假.(凭借)会推事..(审判案件),与涟俱削籍(免职)。

群小恨不已,复构.(构成、造成)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tí qí,逮捕犯人的禁卫,这里指锦衣卫)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皇帝亲自掌管的监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接受)为酷刑所毙,冀下.(下达)法司,得少(通稍“稍微”)缓死为后图。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3(1) 单篇梳理3 课文2 劝学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3(1) 单篇梳理3 课文2 劝学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就”“假”“兴”“知”四字及次常用字“强”。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已()②中()③()④曲()⑤虽()⑥有()⑦槁暴()⑧挺()⑨砺()⑩知()答案①停止②符合,合乎③通“煣”,使弯曲④弯曲的弧度⑤即使⑥通“又”⑦晒干⑧直⑨磨刀石⑩通“智”,智慧2.理解性默写①文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答案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得分点:博学、参、省、知)(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跂()②疾()③彰()④利足()⑤致()⑥水()⑦绝()答案①提起脚后跟②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③清楚④善于行走⑤到达⑥用作动词,游水⑦横渡5.理解性默写①荀子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

2023天津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2023天津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2023天津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

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

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选自《说苑》)【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②衽(rèn):衣襟。

③负贩:背货贩卖。

④明:证明。

⑤说(shuì):劝说,说服。

⑥不肖:不贤。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尝:________(2)鲍子不以我为怯怯:________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3.(1)曾经(2)胆小,畏缩14.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15.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

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译文】鲍叔牙去世后,管仲举起衣襟痛哭,眼泪像雨水般地下来。

跟随他的人说:“他并不是你的父或子,你哭的这样伤心,是否也有原因呢?”管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在集市上被侮辱多次,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懦弱,知道我的用心须要证明出来;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多次游说君王,但都没有被君王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贤明的君王;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产,我自己多次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贪财,他知道我钱不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

(20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 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 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B 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D 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⑷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分)
③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2分)
(1)答案:A(哀伤)
(2)答案:B(A 助词,取独;B 表转折/表修饰;C 介词,替;D 介词,在)
(3)答案:B(②讲公输般攻城,墨子防守,排除AC;⑤讲述机关时间很短,排除D)
⑷答案:A(错在“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⑸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答案: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答案: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翻译: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
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

”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

”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

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淮南子•修务训》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

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

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

”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

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

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母亲。

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论衡•儒增》鲁般,是肃州敦煌人县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

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木鹰上面的)木楔子,(木鹰就飞起来了)鲁班就坐上它飞回家。

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父母就盘问媳妇(是怎么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的诉说了原因。

这之后(有一次)鲁班的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当地的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班的父亲)杀掉了。

鲁班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是才找到父亲的尸体。

(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这个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

算卦的人说:“(这大旱)是鲁班造成的。

”(吴国人)就拿了几千礼物去跟鲁班谢罪,于是鲁班就为他们砍掉了(木仙人)的一只手臂,当天吴国就下起大雨。

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