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天津卷文言文翻译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问题详解+译文

一、王充重点词注释(分封)会稽阳亭。
,,以农桑为业。
世灾年)(被)擒,祖父(王)汎(fàn )近,定居)(省略“于”,在,到)会稽,留(省略“于”,在)gǔ]是),至(王)蒙、(省略“于”,到)上虞。
指州郡长官)。
“稀”,很少)言人短。
语前置,隐藏自己的才能),座位)下,被接见),。
,亦不后置,比王公)dǒudàn](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之(遗憾)。
,。
稳重)必择友,随意)位虽微卑,,(风雅之事)(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二、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高考引路
(2011天津卷) 而唯恐人之不吾知也。
译文:只担心人们不知道我。
(2015全国课标卷)吾为太子傅,当 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 俱行。
译文:金人虽然没有索要我。
教学目标
一、明确宾语前置句的考纲要求 和考查形式。 二、学会辨析和翻译宾语前置句。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 前置的句子( C)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3、练习:把下列宾语前置句归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宋何罪之有 ? 、惟才是举 。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奚以知其然也? 、余是以记之。 、皮之不存,毛将焉存? 、之二虫又何知?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帛矣。
小
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巩
固
练
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 置的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4、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 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 撞之。公披衽(rèn)而避,琴坏于壁。公曰: “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 之。以为寡人戒。” 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 太师撞谁呢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翻译卷子2015年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3
好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4
号
①
()
②
③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故自号曰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5
还
①
②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还自扬州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尽其肉,乃去
一狼径去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
停数日,辞去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俸去书来
去死肌,杀三虫
西蜀之去南海
68
全
①
②
全石以为底
苟全性命于乱世
69
任
1
②
③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70
入
①
()
()
()
()
()
()
()
()
②
③
入楚则盗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闻达于诸侯
忽啼求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又夹百千求救声
66
取
①
②()
③()
()
④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67
去
①
②
天津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doc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一)语境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
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
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召有司案图。
(按)(《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迁移联想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10.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

一、王充重点词注释在那离),以农桑为业。
(王)置)(王)泛(fàn?)(省略“于”,在,到)会稽,留(省略“于”,在)gǔ]曰(王)诵,事,讲义气),至(王)蒙、(省略“于”,到)上虞。
长官)。
“稀”,很少)言人短。
人之大过,己的才能),座位),被接见),污伤,辩解);dǒu dàn](十升为一斗,十斗。
得官不欣,失位。
,。
,之,然终不自明,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二、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泛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着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2015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年高语文言文阅读实词翻译汇编新课标I(《宋史?孙傅传》)【翻译】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新课标II(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翻译】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解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北京(《吕氏春秋?去私》)【实词】①至公也答案:B(②忍所私制答案:C(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译选】A不与其舜B君问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吧D此所以答案:B(此任)【翻译】日月无私焉。
答案:日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天津(《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实词】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答案:A(哀伤)【翻译】①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历年文言文翻译2018年1卷《晋书鲁芝传》1、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2018年2卷《宋史范纯礼传》1、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2018年3卷《宋史范纯礼传》1、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2、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2017年1卷《宋史范纯礼传》1、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年2卷《后汉书赵熹传》1、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卷3年2017.1、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⑴—⑸题.(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下列各句加点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 )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地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地一组是( )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地一组是( )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①②③①④⑥②⑤⑥③④⑤
⑷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地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地一项是( )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地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地决定因素.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地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地务实精神.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地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分)
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分)
③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分)
()答案:(哀伤)
()答案:( 助词,取独;表转折表修饰;介词,替;介词,在)
()答案:(②讲公输般攻城,墨子防守,排除;⑤讲述机关时间很短,排除)
⑷答案:(错在“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地决定因素”)
⑸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地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答案: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答案: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翻译: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地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地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地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地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
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地.”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地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地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地进攻.
《淮南子•修务训》儒者地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地;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地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地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地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地母亲.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论衡•儒增》鲁般,是肃州敦煌人县人,具体地生卒年代不清楚,他地手艺巧夺天工.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木鹰上面地)木楔子,(木鹰就飞起来了)鲁班就坐上它飞回家.不久之后,他地妻子就怀孕了,(鲁班地)父母就盘问媳妇(是怎么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地诉说了原因.这之后(有一次)鲁班地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地都城,当地地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班地父亲)杀掉了.鲁班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是才找到父亲地尸体.(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地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这个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算卦地人说:“(这大旱)是鲁班造成地.”(吴国人)就拿了几千礼物去跟鲁班谢罪,于是鲁班就为他们砍掉了(木仙人)地一只手臂,当天吴国就下起大雨.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