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张养浩《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张养浩《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教导,教诲)矣。

盖(副词,大概,用在句首,表示推测)一家之事,无(无论)缓急(缓慢、急迫)巨细(大小。

巨:大。

细:小),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治理百姓的长官。

牧:治理。

长:长官),百责所丛(指责任繁杂。

丛: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若(比如,像)庠序(xi áng xù,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若传置(chuán zhì,驿站),若仓廥(cāng kuài ,贮藏粮食和草料的仓库),若囹圄(líng yǔ,监狱),若沟洫(gōu xù,水道;沟渠。

洫:沟渠,田间水道),若桥障(桥梁),凡所司(掌管,管理)者甚众也。

相(察看)时度(du ó,计算,推测)力,敝(bì,破旧,坏)者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之,污者洁之,堙(yīn,堵塞)者疏(去掉阻塞使通畅)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为什么。

宾语前置。

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此念一萌(萌生,产生),则庶务(古时指各种政务)皆隳(huī,毁坏,崩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获罪于天。

2015年湖北高考文言文《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湖北高考文言文《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湖北高考文言文《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廉吏自古难之。

虽然(虽然如此。

虽:虽然。

然:这样),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前有所慕于进(任官,出仕)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因此)虽其嗜(shì,喜欢,爱好)利之心不胜(shèng,胜过,超过)其竞进(竞逐升官)之心,而其避罪之计(心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内心。

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则势(情势)不得不矫强(jiǎo qiáng,勉强)而为廉(指表现出廉洁的行为)。

其幸而恒(经常,一直)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指败坏声名),而世遂以全节(指保全气节)归之。

其或权位渐以极(顶峰,顶端),则可慕者既已(已经)得之,而无复(不再)有惧于罪。

至如(连词,倘若)蹉跎沦落(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绝无希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推辞)。

是故(因此,所以)其始也,缩腹(缩着肚子,指忍受饥饿)镂骨(刻骨,比喻自苦)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tāo tiè,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

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

又说,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称“老饕”;贪财曰餮。

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贪欲)之所不为。

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竟然)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

虽然,此犹自其既坏(指名声败坏之后)言之也。

方(正当)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捐弃,舍弃。

成语:细大不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指价值千金的利益)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指锥尖大的微利)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认为他气节奇伟。

奇:意动用法,认为……奇伟),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真正心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哪里)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指引起欲念的事物)。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答案和译文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答案和译文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

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射,娴将略熟习B.逐贼危崖高峻C.督天下援兵督促D.次顺义驻扎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③背负二十四矢□死A.①因②且③乃 B.①为②而③以C.①因②而③以 D.①为②且③乃7.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2015年重庆高考文言文《赠医者汤伯高序》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重庆高考文言文《赠医者汤伯高序》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重庆高考文言文《赠医者汤伯高序》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阅读下文,完成第7~10 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以来为然(这样),今为甚(厉害)。

凡疾不计久近(时间长短)浅深(病情轻重),药一入口不效(不见效果),即屏去(排斥掉)。

至于巫,反覆(也作“反复”。

一再,一遍又一遍)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yǐn jiù,把过失归于自己)痛自责(痛加责备自己),殚(dān,竭尽。

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拿出来,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其财,竭其力,卒(zú,最终,终了。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最终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不效,且(将要。

《列子·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死,乃交(交相,互相。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责之曰,是(这)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jiù,怪罪)巫。

故功恒(经常。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渐渐地。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老虎渐渐走出来接近驴,小心谨慎的,不知道驴是什么东西)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假借。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

”)邪魅(xiémèi,作祟害人的鬼怪)之候(情状,姿容)以为容(容貌),虽(即使)上智(指上等智慧的人)鲜(xiǎn,少。

成语:鲜为人知,屡见不鲜。

《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上,升。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员外郎(《红楼梦》里,贾政原本是工部员外郎,好比现在的建设部下属厅局的副局长。

后来,局里一把手(即工部郎中)出缺,贾政开始主持工作.)。

时蔡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做,担任)尚书为从五品、从六品(即当今司局级)),傅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jí,急切,赶快,立刻)有所更(gēng,改变,改换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翛不能用。

迁(升迁)至中书(即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舍人(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制诰:承命草拟诏令).宣和(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也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末,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舟,骚然(sāorán,骚动的样子,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麻烦与浪费)。

傅言:“索(索取)民力以妨(妨碍)农功(即农事),而于(对)中国(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苏轼(与……相同),奏(上奏章)贬(省略“之”,孙傅)蕲(qí,香草,一说药草)州安置.给事中(jǐshìzhōng,官名,以在殿中执事得名.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目录江苏卷 (2)〖参考译文〗 (3)山东卷 (3)〖参考译文〗 (5)湖北卷 (6)〖参考译文〗 (8)重庆卷 (9)【参考译文】 (10)安徽卷 (11)【参考译文】 (13)四川卷 (14)〖参考译文〗 (15)〖参考译文〗 (16)天津卷 (16)〖参考译文〗 (18)湖南卷 (19)〖参考译文〗 (20)广东卷 (21)〖参考译文〗 (22)北京卷 (23)〖参考译文〗 (25)浙江卷 (26)〖参考译文〗 (28)福建卷 (28)〖参考译文〗 (30)全国卷Ⅰ (30)〖参考译文〗 (32)全国卷Ⅱ (32)〖参考译文〗 (34)江苏卷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明史·卢象升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明史·卢象升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明史·卢象昇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xián,熟练,熟悉)将略(用兵的谋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jīfǔ,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畿:国都周围的地方。

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据(占据,占领)西山(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又称小清凉山),象昇击却(击退。

却:退却)之。

贼走还(hu án,回到)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悬崖。

危:高峻,陡峭),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额头),象昇提刀战益疾(猛烈,勇武)。

贼骇(hài,惊惧,害怕)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就)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

召宣(宣府)、大(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入京护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监管,督率)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cǎolǚ,草鞋。

履:鞋),誓师及(到)郊。

当是时,嗣昌(杨嗣昌,明末大臣、诗人。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十年任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镇压农民起义军,荐熊文灿总理六省军务。

后因熊文灿失职,亲自出京督师,被张献忠以走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

其时已得重病,闻襄王被杀之后,因自感有愧于崇祯帝的信赖惧罪绝食而死)、起潜(高起潜,明末宦官。

崇祯初为内侍,深受崇祯器重。

崇祯五年,督诸将征孔有德叛乱。

旋督宁、锦军,镇压农民军。

九年,任总监,分遣诸将御清军,怯丑不敢战,惟割死人首冒功。

十七年,李自成攻京师,他监宁、前诸军,中道弃关走。

福王时召为京营提督。

后降清)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以脚跺地。

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万分之一,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定)不幸,宁捐躯断脰(dòu,脖子)耳。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101.再,zài(1)数词①两次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2.造,zào(1)动词①往,到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03.知,读音一:zhī(1)名词①知觉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③交情,来往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①知道,知晓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②主持,管理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例: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您从那里了解燕王?④识别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

许翰也被罢贬。

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

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

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原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牴,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任工科给事中,后出任湖广右参议。

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

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一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

九谿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

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

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

”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

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

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

韩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

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

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

”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判冗员。

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竭力抗争才停止。

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

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

”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

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

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

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

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

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

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大同。

不久又再次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

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

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三、北京卷【原文】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文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译文】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

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

”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

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说:“好啊。

”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䵍,居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

’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

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

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

”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䵍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四、广东卷【原文】卢象升,宜兴人。

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

象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升设伏大破之。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三赐象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升,关、宁诸路属起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