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日本人介绍中国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事业观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事业观中国人の仕事観について中国人の事業運営を成功させるには、中国人の仕事観を理解することが重要である。
一口に「中国人」と言っても、広大な中国では地域によって、文化・風土が異なり、人々の性格や嗜好も様々である。
近年、高度経済成長のひずみとして、地域経済格差が一層拡大し、人材の流動性が激しくなるとともに、北京、上海、広州などの経済発展の先進地域においては、人材の多様化も進んでいる。
しかしながら、日本人と比較すれば相違する点が明らかに存在する。
同じアジアの地域にいるということで安易に日本人の延長線上で人事管理を行い失敗を招いていることもある。
そのような観点から、中国人の仕事観について、あえて一般化するとすれば、以下のように言えるであろう。
中国は、1949 年に社会主義に基づく新たな国家として出発した。
当時の企業はすべて国営であり、その中で働く国民には新たな国家の建設や社会の発展のために貢献したいという意識が醸成された。
80 年代以降、改革・開放の旗印の下に、社会主義市場経済の体制を確立し、すべての人が「国家公務員」という画一的な雇用慣行から、企業の独自性が認められる「労働契約」による雇用制度に転換してきた。
それに伴って、中国人の仕事観も変化しつつある。
そもそも、中国には千年以上も続いた「科挙制度」があり、本人の努力次第で、官僚や時の権力者になる道が拓けていた。
市場経済に基づく競争時代となった今では、学歴だけではなく、「仕事によるキャリアアップ」を通じて、他人に差をつけ、「立身出世」していくといった願望が新たに芽生え、著しく強まっている。
とりわけ、外資系企業を目指す人たちは、中国企業よりも高い給与・処遇を求めると同時に、自分自身のキャリアアップ、自己実現へのこだわりが際立つ。
また、「グァンシー(関係)社会」といわれる中国では、家族をはじめ、社会的地位のある先輩や友人といった人間関係や人脈を非常に大切にする面がある。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世界工厂在大连开发区,驻着无数的日本企业,在他们的工厂中,中国的工人们每天辛苦的劳动着,为了自己的口粮,为了自己同样等待口粮的父母妻儿,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工厂中,他们或开心或失落的生活着,不去想什么国家大事,他们关心的是,只是这个月能收入多少,如果计件,他们会非常努力,因为做的多了,他们的收入就会高了,每天和他们打交道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尽管他们生活在日资企业,他们的产品会帖上日本标签,回到日本,或世界各地。
大连开发区是日本的工厂。
就向各地的开发区一样,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生产着可以上自己成本下降许多的产品,“中国制造”,这个曾经让许多中国人开心幸福兴奋的事,这个曾经让无数走出国门后看到世界各地都是中国产品的国人兴奋不已,中国的产品,走向全世界了。
而当人们看到自己并没有因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这里建厂而使中国发生本质的变化时,我不知中国政府的官员们如何去想,也许在招商引资结束后他们去想下一个项目了,但引进的项目对中国发生怎样的影响,至少在此前的很长时间,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变化,大家赚钱吃饭,除了少数高管们因为经历了自身的努力得到提升外,整个中国制造产业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自己的制造业还在经济链条的下游行走,中国的产业工人没有因此而得到多大的提升,流水线的作业,给他们的不是技术,而是饭碗。
管理提升了吗?技术到位了吗?你的核心在哪里,这些话对于世界工厂的中国来说,本土的企业,做到了吗,学到了吗?中国人固有的聪明,是否都用到了傻老外看似简单的人际规则中去了,政治文化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在经济时代,多少人用政治的手段去解读经济,各种法则应运而生,而最简单的生产逻辑关系,核心能力,又有多少人去真正理解。
当我们看到战后站起来的日本今天重新来到了多年前他们离开的土地时,这次中国已经不战而败,而面对当年八国联军离开的土地,今天的世界工厂,你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
这种翻身需要的成本又是多少?当周末看到作为龙江最大的油脂企业九三油脂的老总含泪说着他们不想进口国外大豆时,他的背后是中国这个世界大豆之乡在自家的门口积压的原料,企业的利益永远是成本决定的,他们的无奈来自哪里,在全球化经济的链条中,中国何时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产业化道路,他们的人民何时才能真正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自己可以让自己生存的粮食。
中国人向日本学习什么

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地理距离上,我们离日本很近,但在内心,却无限遥远我记得我1996年第一次从香港飞美国的纽约,在洛杉矶转机,到达纽约时人已经筋疲力尽,感觉美国很遥远,在地球的另外一边。
今年6月29日,我们一行9人从广州新白云机场起飞,3个小时,就降落在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就好像坐国内航班似的。
如果从上海起飞,更短,只要一个半小时。
如果从辽东半岛的大连去日本,就更近,一个小时就到了。
从地理距离上看,我们的确离日本很近。
从文化上看,你到日本,到处能看到汉字,它的标识系统,你能看懂个7-8成,上洗手间、找楼层,你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你再去日本的寺庙,比如清水寺,基本和中国的差不多,抽签、打卦,基本都有,日本光在古都京都,大大小小的寺庙有8000座。
再看日本人,和中国人差不到,所以很多欧美外国人是把日本人和中国人混淆,常问的一个问题:Are you Japanese?虽然你在日本的大街上可以看懂很多汉字,但你根本听不懂日本人在讲什么,他也听不懂你讲什么,所以我们交流还得用英文,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在日本土地上讲英文,就像鸡同鸭讲,很滑稽的一个场面。
为什么中日民众的心理具体比美国还要遥远?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已经脱亚入欧,而我们在和日本人交往时,因为两国的特殊的历史和恩怨,交往比和美国人交往还要有障碍。
你看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大学的创始人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他同时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家,他的头像就印在日本的钞票上,你就明白日本人已经是香蕉人:黄皮白心。
我们中国人,也就是他们所称的支那人,在他们眼里已经是落后的民族。
看看福泽谕吉《脱亚论》所写:“我日本国土地处亚洲之东陲……然不幸之有邻国,一曰支那,一曰朝鲜……此两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旧俗,千百年无异。
在此文明日进之活舞台上,论教育则云儒教主义,论教旨则曰仁义礼智,由一至于十,仅以虚饰为其事。
其于实际,则不唯无视真理原则,且极不廉耻,傲然而不自省。
日本人眼中的冰心

日本关西大学汉学家萩野脩二:日本人眼中的冰心正在进行的“全国冰心文学系列讲座”中,有一位主讲人是来自日本关西大学的汉学家――萩野脩二。
正是萩野先生的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了冰心写于日本的《纯白的婚礼》这一批佚文。
今年,这批佚文的“回国”曾轰动一时。
萩野先生曾经研究过赵树理,翻译过巴金的作品。
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冰心,研究冰心,已经成为冰心文学在日本的权威研究者。
11日,他在福建省图书馆内,向冰心的家乡人展示了冰心在日本的生活轨迹,以及日本人眼中的冰心,冰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向战后日本介绍中国冰心是先行者萩野脩二谈到,冰心曾9次逗留和旅居日本。
第4次是1945年。
其时冰心丈夫吴文藻担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的政治组长和盟国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
冰心携9岁的吴青作为眷属,在日本渡过长达5年的岁月。
在此期间,冰心作了数次演讲,因为日本的年轻人想了解新中国的文学到底是怎样的。
为了回答日本年轻人关注的这一问题,冰心尽最大的努力向他们传达了新中国文学的“崭新”之处。
她曾在东京大学受仓石武四郎教授的邀请作了5次演讲。
这些演讲经翻译,于1949年9月在日本出版发行。
同时由于仓石先生的力荐,冰心成为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系最初的女性讲师。
日版《寄小读者》至今仍出名在萩野脩二先生的研究中,他认为最初把冰心介绍到日本的是周作人。
但是真正译介冰心的作品并产生影响,是从饭冢朗翻译的《繁星》开始。
这本书1939年由伊藤书店出版。
萩野脩二先生考证冰心多次赴日,并与许多日本作家有过交流,比如井上靖、有吉佐和子、水上勉、濑户内寂听(晴美)等日本一流作家。
在饭冢先生之后,花费大量心血向日本人介绍冰心的是仓石武四朗。
他强调并称赞冰心语言为“优雅”。
仓石先生为《寄小读者》的内容所感动,于是将它翻译成了日文。
这本书成为了日本非常有名的译著,至今仍出名。
战后不久,冰心在日本成为一位很受欢迎的作家,许多日本学生都以冰心为研究对象,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冰心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在面对日本青年而创作的《怎样欣赏中国文学》中,冰心提出:“男女之爱,最重要的是恋爱结婚,没有恋爱的结婚是不道德的。
历史趣谈古代日本人极度崇拜中国文化 每人都有长安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日本人极度崇拜中国文化每人都有长安梦
导语:文学无国界,文化却是有国别的。
日本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在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有着刻骨铭心的崇拜。
陈舜臣《长安之梦》
文学无国界,文化却是有国别的。
日本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在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有着刻骨铭心的崇拜。
陈舜臣《长安之梦》对此也略有阐述,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甚至说:“长安就是一颗历史的种子,早已种在了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
可以说,每个日本人都有一个长安梦。
”但虎生九子,子子不同,同源同根文化衍生的两种文化,结下的不是一般的仇恨,而是世仇。
以笔者这一代人为例,学课文《王二小放牛》《董存瑞炸碉堡》,看抗日电影《地道战》、《小兵张嘎》长大,以后又年复一年跟随影视作品“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对日本,无论如何也好感不起来,由钓鱼岛之争引发的中国民间反日情绪之激烈,更可见“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年前,在小城旧书店淘得日人坂本太郎所著《日本史》,和英人屈勒味林所著《英国史》。
原本只打算买《英国史》,于《日本史》则踌躇再三,及至翻到《近代》卷之《侵略战争》,见作者持论公允,深自痛忏本国的侵略罪行,心中大快,速速解囊买回。
可见笔者是一个很有阿Q精神的人。
坂本太郎是日本昭和时代的历史学家,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历时四年的太平洋战争,和由满洲事变算起,长达十四年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终于以惨败而结束。
它不仅使日本从一个世界大国跌落为一个远东小国,而且对世界的人类、文化还犯下了累累罪行,必须永远接受世界历史的审判。
”仅凭这两句话,就可知他是一个有“史德”的史家。
生活常识分享。
经典作文:向日本学习

经典作文:向日本学习声明:我恨日本人,我不是汉奸,我建议学习日本人。
看骂日本人的文章看得太多,骂什么的都有,就没看到多少要“学习日本人”的话,这次希望拿出来大家参谋、参谋。
古代的中国人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者,强自内心,并不是“自封”和骂几句娘就可以成为强者的。
我们中国人要好好学习日本人敢于超越老师的学习精神,好好学习日本人重视细节的认真态度,好好学习世界各国文明的精华,老老实实做好中国自己内部的事(包括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建立民权、民生、民族的、文明富强的中国),否则,单靠嘴硬,硬不了多久。
第一,学习日本自强不息的精神日本号称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
“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
在正规场合下,日本人的上下级关系,给人以地位十分悬殊的印象,下级对上级总是那么鞠躬顶礼,但在非正式场合的相互关系中,下级会感到同上级亲如一家,社会没有阶层化,杜绝了阶层亚文化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日本文化的同质性。
日本在世界民族坐标中是个有特色的民族。
以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
这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
日本文化可说是一件“百纳衣”,主要由中国、英美及本土诸种因子构成。
日本人自身创造力依靠引入外来文明得到启发,进而推进本国发展。
日本文化的继发性形成了该民族学习和接种其他文化的价值取向。
战后日本更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略,且与传统文化相整合,陶冶成一种新质的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式的文明。
一位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说:“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
”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辩。
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
有关孙中山人物事迹简介:日本人眼中的孙中山

“孙中⼭”⼀名是⽇本⼈所起?孙中⼭与⽇本发⽣深刻联系,是在1897年。
当年8⽉16⽇,他从英国出发,经由加拿⼤等地停留后,抵达⽇本横滨。
当时在船上,不仅有同船的欧美⽇旅客,还有清廷驻英国公使馆三等书记官曾⼴铨以及清廷所雇的英国密探。
到⽇本后,孙中⼭马上与同为“⾰命四⼤寇”之⼀的陈少⽩会⾯,住在了他家⾥。
转天,孙中⼭就去横滨加贺町警署拜会警长,表⽰⾃⼰被清政府跟踪,希望得到⽇本的保护。
经过⼀定的程序,⽇本政府⽅⾯答应了孙中⼭的请求。
本来,孙中⼭在⽇本仅是过境⽽已,他下⼀个⽬的地是越南,准备在那⾥筹钱发动下⼀次起义。
但是,⼀个⽇本⼈的来访,改变了他⽇后的⾏程。
这个⽇本⼈,就是⼤名⿍⿍的⽇本浪⼈宫崎寅藏。
宫崎寅藏,⼜名宫崎滔天(1870~1922),别号⽩浪庵滔天。
他⽐孙中⼭⼩三岁。
宫崎寅藏早就看过孙中⼭的《伦敦被难记》,⼼中⼗分崇拜这位中国⼈。
拜访之下,相见倾⼼,畅谈许久,惺惺相惜。
特别听孙中⼭⼤讲在中国⾰命的⽬的后,宫崎深加激赏——⽬的是要洗雪东亚黄种⼈的耻辱。
⼆⼈越谈越深⼊。
于是,宫崎苦劝孙中⼭在⽇本多待些⽇⼦,孙中⼭应允。
通过宫崎,孙中⼭结识了另外⼀位⽇本⼈平⼭周。
“中⼭”(原名孙⽂)⼀名,就是平⼭周替他登记旅馆姓名时所取。
当时孙⽂化名“中⼭樵”,后来就成为世⼈尽知的“孙中⼭”了。
孙中⼭曾是清廷通缉犯在宫崎寅藏、平⼭周的引见下,孙中⼭与时为⽇本众议院议员的⽝养毅打上交道。
⽝养毅把孙中⼭介绍给当时的⽇本外相、进步党⾸领⼤隈重信。
更进⼀步,孙中⼭还拜会了⽇本军国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1835~1901)。
⽇本万元⼤钞上的头像就是这个⼈,他倡导西化,亲⾃参与⽇本对朝鲜的侵略,是推动⽇本成为“禽兽国家”的关键⼈物。
与这些政界⼤佬搭上线后,孙中⼭获准在东京居住(当时他是清廷通缉犯)。
但是,⽇本⼈表⾯上对孙中⼭的“好”,完全是出于功利性质——甲午战争后,⽇本和中国清廷恢复正常邦交,获取了空前的利益。
但⽇本⼈清楚地意识到,清朝肯定要灭亡,所以他们要提前打量⽇后可能取代清廷的⾰命党⼈,事先搞好关系,以求⽇后能获取更⼤的好处。
可以向日本人学习的27个细节

可以向日本人学习的27个细节1、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
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
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2、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
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3、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
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
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
4、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
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
”“很抱歉。
”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5、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6、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
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
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7、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向日本朋友介绍中国2011-5-21 18:44阅读(6)
1、全世界の人口の五人は、中国人である。
(世界人口当中,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
2、中国の自然資源は、広大な面積に比べて耕地や森林の面積の比率が低く、高山、砂漠、荒地の割合が高く、草地の面積も大きい。
(中国的自然资源方面比之辽阔的面积,耕地和森林的面积所占的比例却很小,而高山、沙漠、荒地所占的比例大,草地的面积也大。
)
3、伝統行事は古くから民間で、旧暦に下がて行われてきた。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を三大節という。
(自古以来,民间的传统节日都是按照农历进行。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被称为三大节日)
4、中国の歴史の舞台は中原である。
ぬきんてた山は五がある.とうがく泰山、崋山,、恒山、衡山、崇山である。
(中国历史的舞台在中原。
在中原地区有五座秀美的山。
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5、中国で現在五十六の民族が国から正式に認定されている。
少数民族という言葉は、漢民族に比べて人口が相対的に少ないという意味で遣われており,実ワン族、蒙グル族、回族など人口規模が大きい民族もこの中にふくまれている。
(在中国,国家正式认定的有56个民族。
少数民族一词意指相对于汉族而言人口很少。
但是其中也包括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人口比较多的民族。
)
6、普通には中国と呼ばれるが、これはひとつの略称で、現在の中国の正式国名は中華人民共和国である。
1949年10月1日毛沢東によて中華人民共和国の成立が天安門で宣言されて以来使用されている。
(现在一般是说中国,但是它只是一个简称,现在中国的正式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任命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使用。
)
7、中国の改革開放以来、華僑、華人の話題が多く名手いる。
簡単に言えば、華僑、華人とは、海外に移民した中国人とその子孫たちのことであ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华侨华人的话题多了起来。
简单说来,华人华侨是指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极其子孙们。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