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填空题1.喀斯特地貌⑴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⑵分布:广西、贵州、。
2.分类3.河流地貌4.风沙地貌的分类5.海岸地貌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J”,错误的画“X”。
1.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其峰林、溶洞、石钟乳等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景区的形成与可溶性石灰岩、湿热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像象鼻山、芦笛岩(洞穴)等景区的地貌都是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我国的溶洞众多,在溶洞中发育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一般是:石柱一石笋一石钟乳。
()4.河流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其主要的原因是河流上游径流量较小,而下游径流量较大。
()5.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和现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都与流水作用有关:其高原形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6.在河流上游一般形成V形谷,在中下游一般形成槽形谷,之所以形成不同的河谷形态,主要是由于地形不同水流速度不同。
()7.在降水比较多的地方,由于河流较多,河流地貌发育;而在干旱地区,则只有风沙地貌,没有河流地貌。
()8.在石质海岸主要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在砂质海岸主要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
()三、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卜河水面⑴图示地貌称为地貌。
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举一例)。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A:r:一「7"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作用。
⑶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是()①海拔较高②降水丰富③植被稀少④石灰岩广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四、选择题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1课时)基础练习

《常见的地貌类型》基础练习第1课时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 )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悬崖2.图中河流堆积物从B处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3.图中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V”形谷,流水侵蚀B.“V”形谷,流水堆积C.“U”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下图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B.a处的堆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5.该河迹湖的作用可能有( )A.阻滞河流泄洪B.适合渔业生产C.扩大了河流航运里程D.扩大灌溉范围二、综合题6.读我国南方某地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两图中的洞都是由于岩受到含有的流水的作用而形成的。
(2)图中a是,b是,c是。
它们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
(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等(省级行政区)分布非常普遍。
(4)写出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名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图中B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2.D【解析】图中河流从B处到A处是河流的沉积过程,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由B处到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
3.A【解析】图中C处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谷呈“V”形。
4.A【解析】牛轭湖形成就是因河道不断弯曲,当河曲越来越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截弯取直,河流从截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A正确;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a处是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是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B错;牛轭湖多发在地势平坦地区,有明显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所以不一定都在平原地区,故C错;本题没有说明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如果是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河流流向就有可能是自d向c,D错。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常见地貌类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019·北京高一检测)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流水侵蚀【解析】1选A,2选D。
第1题,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会形成石芽、石林、孤峰、溶沟等地貌,导致地表奇峰林立,崎岖不平,故选A。
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
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 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海水的堆积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水速较快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D.左汊有江豚栖息【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和畅洲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右汊径流量小;从图中看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不宜作航道。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6.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解析】5选C,6选D。
第5题,图片显示的是干旱地区的风蚀城堡,故选柴达木盆地。
第6题,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
(2019·天津高一检测)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
7.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8.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盛B.草原广阔C.湿润多雨D.干燥少雨【解析】7选A, 8选D。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后练习一、单选题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下图为“黄河流域四地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B.乙地地势低平,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C.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D.丁地河网密布,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扇2.近20年来,黄河干流未出现过断流现象,主要因为()A.流域内降水量逐渐增多B.实施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和调度C.汛期各水库泄洪量增大D.流域内的灌溉面积有所减少在平原地区的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A.云贵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下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6.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分别位于何种地貌()A.瀑布、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C.三角洲平原、沉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A.海平面上升B.风浪大C.降水量大D.河流输沙量大8.图中所示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时段是()A.3—5月B.6—8月C.9—11月D.12—2月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1常见地貌类型课后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
下列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A.①左岸B.①左岸C.①左岸D.①左岸4.关于图中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向下的侵蚀为主B.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C.以溯源侵蚀为主D.凸岸有利于建河港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风影沙丘()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7.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七百弄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由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图中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深洼地两侧坡度较缓B.石笋形成于溶洞的顶部C.溶洞属于喀斯特沉积作用D.裂隙水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青藏高原南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 常见地貌类型练习(解析版)同步练习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如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1. C2. C【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
2.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蜿蜒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褶皱起伏B. 断裂下陷C. 流水侵蚀D. 风沙堆积功能4. 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 向下侵蚀要要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B. 向下侵蚀要要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C. 向河谷两岸侵蚀要要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V”形河谷D. 向源头侵蚀要要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答案】3. C4. D【解析】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侵蚀,使河流更为弯曲,图示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的侧蚀,C 正确。
4.向下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D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5. 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褶皱隆起6. 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为主B. 该地貌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无关C. 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D. 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答案】5. B6. D【解析】5. 图甲为桂林地区的峰林、峰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因此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故选B;该景观受风力作用影响小,A 错;桂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且地势较低,没有冰川作用,C错;褶皱隆起为内力作用,D错。
4.1常见地貌类型课后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A.挪威峡B.庐山C.崇明岛D.长江三峡
下图是一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显示的该地地貌是( )
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冲积平原D.沙滩
13.形成这一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
(3)简要说明图三所示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____。
答案
1.C
【解析】
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河段,故A错误。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没有切割这种地质作用,故B错误。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在河口地区堆积,形成三角洲,故C正确。流水搬运作用主要是将泥沙或者其他物质在水的动力作用下,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是一个移动搬运的过程,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沉积不连续(沉积发生中断),缺失了P1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解析】
(1)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沟谷水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坡度变缓,流水分叉,流速会减慢,河水的搬运能力也同时减弱,所携带的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7.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8.读下面图Ⅰ图Ⅱ,完成下列各题。
(1)图Ⅰ中,A、C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是A____C____。
(2)图Ⅰ中,A、B、C三处泥沙颗粒由大到小的排序为____。
高一【地理(人教版)】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地理年级高一学期第一课题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6 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一、巩固练习右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
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
据此回答1-3题。
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A.冰川地貌B.风蚀地貌C.喀斯特地貌D.火山地貌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溶蚀B.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3.古诗词中对该地景观描述正确的是A.江作青萝带,山如碧玉簪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D.回绝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
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6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大窝凼属于A.流水堆积地貌B.断块山地C.火山活动遗迹D.喀斯特洼地6.图(b)示意大窝凼A.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B.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C.地质构造与泰山相似D.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二、课后思考为什么有些喀斯特地区风景优美,但经济落后?【参考答案】:一. 巩固练习: C A A C D D 二.课后思考: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地貌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9·北京高一检测)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1选A,2选D。
第1题,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会形成石芽、石林、孤峰、溶沟等地貌,导致地表奇峰林立,崎岖不平,故选A。
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
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 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
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
【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和畅洲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右汊径流量小;从图中看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不宜作航道。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解析】5选C,6选D。
第5题,图片显示的是干旱地区的风蚀城堡,故选柴达木盆地。
第6题,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
(2019·天津高一检测)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
7.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8.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
A.植被茂盛
B.草原广阔
C.湿润多雨
D.干燥少雨
【解析】7选A, 8选D。
第7题,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第8题,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所以该地区干燥少雨。
(2019·清远高一检测)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
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下面是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完成9、10题。
9.“蓝窗”坍塌的原因是( )
A.火山活动
B.飓风吹袭
C.海浪冲击
D.泥石流冲击
10.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9选C,10选D。
第9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蓝窗”位于戈佐岛西北角,受海浪的冲击作用而倒塌。
第10题,“蓝窗”所在的戈佐岛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风浪大,海浪冲击作用强。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有__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可判断出该地貌类型为“峰林”。
读图2,分析地形界线东西两侧地形特点,西侧较为平缓,东侧多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
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
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
第(3)题,喀斯特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
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答案:(1)峰林东地下河(溶洞)
(2)石灰较高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__________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形。
第(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具体表现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第(3)题,港口建设的基本条件:港阔水深。
答案:(1)乙下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E处。
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