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共39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第一章新时代的新闻评论一、政治民主化: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前提1.2007年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政治条件允许下保证信息公开。

2.2009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第一次提出了保障新闻记者的“评论权”。

二、经济全球化:扩大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领域1.文化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消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形成。

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与广泛。

2.新闻传播中存在着问题:①对外对内报道上的问题a.中方新闻传播的片面性,使西方接受了对中国的片面认识;b.传播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阻碍和限制了我们与世界人民的交往和了解;c.中国新闻传播管理思想落后,没能与时俱进(对外宣传“严防死守”)。

②引进介绍西方存在问题。

a.新闻媒体大多重视对时事政治和风土人情的介绍,而缺少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b.在介绍西方的报道中,表层的多,观感的多;研究的少,理性分析的少;一面意见多,多种意见和不同意见的少。

三、信息网络化:为公民表达提供了便利渠道网络媒体发展特征:①传播内容的多元化②传播模式的交互性③受众选择的自由度四、新形势下的新举措1.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国,确保中国的文化精粹不受辱损,把中国最优秀的文化报道给世界。

2.加强学习,改变观念,努力提高和改进传播技术,增强传播效果。

3.全面正确地介绍世界,不卑不亢地守住自己的阵脚,为实现“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4.增强人民主权意识,加快民主建设步伐。

5.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媒体传播的透明度。

6.增强参与意识,为受众提供更广泛的对话空间。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时代特征一、媒体普遍重视新闻评论p24报纸、电视台、网络媒体二、新闻评论时效性增强p291.新闻评论及时跟进,发挥了特殊的舆论导向功能。

2.有的新闻事实报道后还不是很明了,作者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此时就不宜迅速配发评论。

新闻评论讲究及时性,同时还需要讲究时宜性,即把握新闻评论发表时间上的度。

第十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第十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第十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选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处于
非常重要的地位,选题好,评论产生的 社会效果就大。 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在新 闻评论的创作过程中,“评论好写,选 题难得”。
一是政府执政。《冰点时评》对政府在制定、 执行政策中出现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政 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职能转变 等问题有经常性的探讨,涉及面极广,包括违法 行政(如《质疑“逼企业上网》)、地方保护主 义(如《有没有“地方的公正”》)、形式主义 (如《献礼工程在等什么》)、贪污腐败(如 《岂容“奸民治善民”》)等。 二是法制建设。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 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正义问题,具体包括执法机 关的效能、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程序的公正等, 如《“刑讯有功”论》、《执法机关怎样挽回“影 响”》等。
但并不是每一则新闻都值得配评论,值得配 评论的只是少数新闻,只有具备“评论价值” 的新闻才值得配发评论。因此新闻评论选题 的价值判断尺度,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 尺度还要严格。 《国旗为谁而降》来自一封者来信。1998年 洪水之后。德国铁路特大事故100多人死亡
来自新闻报道(三)
根据新闻报道写评论,常常是“配评”
质。
针对在拨乱反正的初期,某些人持犹疑、
摇摆、观望态度,项南同志针砭时弊。 既是对有关单位领导提出的思考题,也 使广大公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文 章很短,言简意赅,却很有说服力。
像这样的评论,完全是有针对性地从实
际生活中的矛盾和思想认识中提出论题, 恰如其分地、合情合理地把道理讲明白, 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努力选择一些富有新意的论题 要思想敏锐,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 现象,研究一些新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 站到新闻评论的思想前沿。尤其要注意选 择那些尚未引起人们注意,但确实对未来 的社会发展可能带来重大影响的问题。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2023年学习资料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2023年学习资料

目-一、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口二、立论的基本要求-口三、调查研究一选题立论的前提
选题的根据-▣(一)选题的来源-■来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自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来源于上级的决定和 神-■个人从现实生活中选题、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二选题的根据-目-解决选题究竟该把握什么原则,侧重于具体操作-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党和政府的 大政方针选题。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是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的心声-三个 表”是治国指南》-2002.11.12-▣2、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选-题。如《阿房官应 重建吗?》-1995.3.29《文-汇报》-▣3、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抓住报道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来确定选 及其角度-如《有病不能乱投医》(2002.10.29《体坛周报》
▣3、论述范围较小的选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论述范围相对较小,评论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 事、现象、观念等-·常常由一点说开去,以小见大-一般以短评、小评论、杂谈、编者按语等形式-出现-如
2002年12月9日《华商报》的《抓阄也是民主-吗?》-如果抓阄“最能体现民主、平等和机会均等-那么民主建 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农村的-民主建设不用费劲地搞选举了,谁当村长-玩-好了;各级官员的升与降,也用不着考 -的政绩和能力7,可以抓阄决定..然而这样-做可行吗?公平吗?抓阉只不过是一种过于筒单-的工作方法而已,, 然它貌似民主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样的民主形-式实在不值得大加赞扬
÷2、大题化小,分而论之-6将一个大问题分为苦干个方面、若干个问题,分-篇写出,分次发表,使得各篇文章之间 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ó即“连评”或系列评论-ó各篇的立意与主题相对独立,侧重点与选材也各-具特点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事实的选择:
重大的 \ 广泛关注的 \ 不为人们所重视 但反映的问题很严重 的报道。
标准:准确性、时效性
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
1.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触及现实:时效性、针对性 富有新意:新问题、新观点、新角度
2.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面向全局:评论要善于撷取一定时期出现的主 要的、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 的问题。 准而有当: 对评论的问题,要在进行周密系 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与综合, 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选题练习
(9月17日燕赵晚报新闻)
1.中共石家庄市委举行八届八次全会 2.邯郸农民夫妇“北漂”做流浪歌手 3.河北“风暴”打掉黑恶团伙84个 4.习朝峰等10人获石市道德模范 5.昨晚大雨瓢泼而下气温随之大受打压 6.8月石市CPI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 7.徐悲鸿天价油画被指学生习作 8.卡塔尔男篮“名垂史册” 9.狂犬疫苗由五针改为四针 10.浙江山东又现“地沟油”市民建言食品安全 11.沪指高开低走涨0.13%
群众关心
普遍存在
9月8日至17日《焦点访谈》的选题
《规模养猪须给力》 《健康“守门人”》 《最“牛”校长叶志平》 《扶贫先扶智》 《用爱温暖你的心》 《严查酒驾进行时》 《歌星演唱会票价调查》 《择校费到底用在了哪儿》 《创新成就奇迹》 《今秋热卖纸螃蟹》
《燕赵晚报》近期评论选题
1.“违法征税”行为必须坚决叫停 2.骆家辉坐经济舱只关规则无关欠钱 3.不妨换一种思路治理地沟油 4.莫让沉睡的住房公积金成为摆设 5.“最慈爱父亲”诠释了人性之美 6.期待“微博送感恩”流行开来 7.因“用”制宜的月饼包装可行 8.对“跌倒指南”吹毛求疵不太合适 9.这次监管终于走在媒体前(桶装饮用水质量) 10.“人人自危”是逃避道德义务的借口 11.是康菲在撒谎还是央视在“误报” 12.月饼坚强,惊煞吴刚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二节

选题的类型
一、事件性选题: 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记者新近采集的新闻 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事件性选题的优点

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能紧跟新闻事件,时效性 强,能够及时满足读者的期待。它对作者的 判断力、迅速反应和写作的能力都有较高的 要求。
事件性选题的缺点

由于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高,缩短与新闻本 身的时间距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视。评论 者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时效敏感”之中。


这种契合比较典型地体现在著名评论人郭光东写作 《国旗为谁而降》的过程中。对于这个选题的产生 过程,郭光东后来回忆道: “1998年的九十月间,我作为华东政法学院 的一名三年级法学硕士生,为挣点零用钱,正利用 课余时间为自考生讲授宪法学课程,有节课就专门 讲国旗,国徽,国歌。那节课,当我讲到‘对于严 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可以下半旗致哀’ 的一瞬间,脑子里突然联想到当时最大的新闻事 件——抗洪救灾,对呀,九八洪灾死了几千人,国 家难道不该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为他们下半旗吗?”


另外,评论选题也要受新闻运作规律和媒 体操作节奏的影响. 比如传统的党报、机关报更多地选择具有 宣传和指导功能的非事件选题,不十分注 意选题的时效性;而当代新闻运作频率较 快的新兴媒体和都市报纸,则基本选择时 效性较强的事件性选题。


同时,不同媒体的定位和传播对象不同,评论的 选题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范围和倾向,而且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这不是观点的不同,而是评什么 的不同。 如《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选题不同

第三节 选题的标准

(一)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讲究时效,把握时机,老题新做) 触及现实:新闻评论的选题要讲究时效,把 握时机。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

案 例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
案 例
——作者的发现
《中国记者》 “言论”版
案 例
——作者的发现
《 中 国 记 者 》 言 论 版 (
“ 2010-01 期 )
案 例
《新京报》“时事评论” 2010年4月16日A04版
——媒介的报道
2010年4月8日,辽宁省抚顺市高湾区住建委主 任王广良在组织强制拆迁过程中,被36岁的被 拆迁户杨义刺死。而就在四年前,那里曾经发 生过一起拆迁死亡事件:被拆迁户李春文的儿 子、24岁的李玉亮被一群“逼迁者”活活打死。
2007年5月1日《人民日报》
周期性选题
思考:周期性选题如何做到新颖? 如:清明节
3、选题的标准
(1)新鲜:新近发生、新的视角、新的 方法、新的理论、新的材料、新的事 实
(2)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国旗为谁而降
郭光东 东北的灾民早已在雪前住进了温暖的地窨子;九江 大堤决口封堵处也于近日开始拆除重筑。洪灾过后,诸 多善后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现在回想起来,有件事 被忽略了:按照《国旗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为九八特 大洪灾的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 第二款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 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今年我 国发生洪水的河湖之多,时间之长,水位之高,损失之 大,为历史罕见,更为《国旗法》颁布以来所仅有,当 属“严重自然灾害”;洪灾中,人员死亡达3656人,当 属“造成重大伤亡”。


遗憾的是,我国还从未有过为一般民众下半旗的先例。 古代的礼制,其实质是正名分,巩固等级制度。《礼记 · 曲礼》曰:“礼不下庶人”,一直是西周以来的一条 重要原则。及至现代民主政体确立,“礼”理所应当下 及“庶人”,因此我国现行《国旗法》规定,除了国家 重要领导人逝世应下半旗外,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 ,以及因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 应或也可下半旗致哀。这项立法反映了社会进步,无疑 使我国的降半旗制度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但从目前实践和人们的观念看,下半旗的对象还仅限于 逝世的国家重要领导人,其他几类对象尚未予以充分重 视。比如,在洪灾刚过的9月21日,我国依法为不幸因 病逝世的杨尚昆同志下半旗致哀;而3656名普通民众在 洪灾中死难则几乎与此同时。

新闻评论的论证

新闻评论的论证
“摆事实”的方法。
“事实”包括历史与现实的事实、实践经验、
统计数字 等。
“例证法”举例
《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人民时评
事件: 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 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 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 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 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 悦妈妈,才得以终止。此刻,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
其论点。
人民时评:《某些官员“无耻官话”令人叹为观止》
对“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批驳
权力膨胀不受约束,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滥用甚至牟利的工具。 发展的过程,也是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协商 方式,总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但在权力高于一切的逻辑下,群 众的利益诉求变成了“刁民捣乱”,所有这一切都要给“发展”让 路。此刻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而是官员的政 绩,个人升迁的筹码。
段落间的归纳推理
人民时评:《公共政策应避免“快餐化”》
咸阳政府实行“捡烟头”运动,缺乏科学谋划 教育部推行“冬季长跑”上网打卡,存在泄露隐私问 题。 因此,政府的政策存在着随意性问题。
四、类比推理
由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它们 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新京社论: 呼唤中国的“井下应急避难所” ,10月14
大前提:政府靠征税、买地挣钱,群众有意见 小前提:政府拟修改“车船税”,提高税率,涉及群众利益。 结论:所以,温孚江委员认为税额偏高、差别过大,是政府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 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 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确定了评论“说什么” 立论确定了评论“怎么看”


一、立论的核心——判断

新闻评论的立论过程就是判断的过程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之下,新闻评论所讨论 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 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善或恶的问题。 王民(台湾):《新闻评论写作》
见微知著,洞察事物 本质

审时度势,预测事物 进程
未雨绸缪,提示隐忧 与建议





事实判断 (对事实真相的常识性、专业性 判断) 价值判断 (对事实的价值、意义、影响的 判断) 因果判断 (对事实与主客观原因之间内在 联系的判断) 趋势判断 (对事实的发展趋势与可能产生 的结果的判断)
二、立论的前提


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 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 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 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 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立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 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在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 一道工序 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 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一、选题的来源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 作者的发现 媒介的报道 受众的提供 专门的策划
二、选题的类型


事件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记者新 近采集的新闻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社会性选题:与公众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 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题类选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