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与通讯技术复习

合集下载

兰大网院17春接口与通讯技术课程作业_A

兰大网院17春接口与通讯技术课程作业_A
B: PC4
C: PC5
D: PC6
单选题
8253/8254无论工作在哪种方式在初始化编程时写入控制字后输出端OUT便()。
A:变为高电平
B:变为低电平
C: C.变为相应的高电平或低电平
D:保持原状态不变直至计数结束
单选题
若8259A工作在优先级自动循环方式,则IRQ4的中断请求被响应并且服务完毕后,优先级最高的中断源是()。
A: IRQ3
B: IRQ5
C: IRQ0
D: IRQ4
单选题
8086系统中优先级最高的中断是( )中断。
A:除法除以0
B:指令
C:非屏蔽
D:断点
单选题
数据的输入输出指的是()进行数据交换。
A: CPU与存储器
B: CPU与外设
C:存储器与外设
D:内存与外存
单选题
内存地址与I/O端口统一编制存在的不利影响是()。
单选题
保护断点就是保存()。
A:中断类型码
B: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现场
D:当前CS、IP的值
单选题
起动8253的计数器开始减计数的方式有( )。
A:软件方式
B:硬件方式
C:软件和硬件方式
D:时钟信号
判断
INT指令引起的中断是内中断,而像键盘输入、显示器输出、定时器、除法错等则是外中断。
判断
串行异步通信的空闲位是低电平。
判断
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都保存在中断向量表()
判断
接口应用系统设计由硬件设计:(总线侧连接、外设侧连接);软件设计:(静态初始化、动态数据传输处理及控制);两部分组成。
判断
如果输入端CLK的频率不固定,则计数器不能作为定时器作用。

北工大微机接口总复习及练习

北工大微机接口总复习及练习

例、设8253的通道0~2和控制端口的地址分别为300H、 302H、304H和306H,定义通道0工作在方式3, CLK0=2MHz。试编写初始化程序,并画出硬件连线 图。要求通道0输出1.5kHz的方波,通道1用通道0的 输出作计数脉冲,输出频率为300Hz的序列负脉冲, 通道2每秒钟向CPU发50次中断请求。
从1 8259; MOV DX, 0FEE8H MOV AL, 19H OUT DX, AL MOV DX, 0FEEAH MOV AL, 90H OUT DX, AL MOV AL, 02H OUT DX, AL MOV AL, 01H OUT DX, AL 从2 8259; MOV DX, 0FEEEH MOV AL, 19H OUT DX, AL MOV DX, 0FEECH MOV AL, 0A0H OUT DX, AL MOV AL, 05H OUT DX, AL MOV AL, 01H OUT DX, AL
6
三. I/O接口与总线
【掌握】 接口的概念和作用;端口的概念;接口信号分类 (数据、状态、控制);数据通过接口输入/输出的方式(无条 件、查询、中断、DMA);接口的编址方式;I/O指令。 【理解】 状态口及控制口的主要信号线。 1.按传送信息分类的三总线 2.I/O地址译码 3.CPU与I/O之间传送数据的几种方式 4.何谓芯片引脚的三态能力,高阻状态意味着什么? 5.总线的概念和分类,总线标准及常用的标准总线。
2
一. 基本概念
1.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层次结构,包括基本结构框图, 微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2. 掌握什么是微处理器,什么是微型计算机,什么是微型计 算机系统? 3. 掌握微机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字长,存储容量,主 频,速度,配套外设,配套软件

-接口技术复习题

-接口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1、8253某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初值是( D )。

A.65536B.FF0OHC.0000HD.FFFFH2、8253某计数器工作在方式1时,在计数中途OUT为( D )。

A.由低变高B.由高变低C.高电平D.低电平3、对8253的定时与计数( C )。

A.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B.定时只加时钟脉冲,不设计数值C.实质相同D.从各自的控制端口设置4、8253共有( B )种工作方式。

A.5B.6C.4D.35、当8253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工作在方式0时,门控信号GA TE变为低电平后,对计数器的影响是( B )A、结束本次计数循环,等待下一次的计数的开始B、暂时停止现行计数工作C、不影响本次计数,即计数器的计数工作不受该信号的影响D、终止本次计数过程,立即开始新的计数循环。

6、下列芯片是串行接口的是( C )A 8255B 8253C 8251AD 82597、当8086/8088访问100H端口时,采用( C )寻址方式。

A.直接B.立即C.寄存器间接D.相对8、在查询传送方式中,CPU要对外设进行读出或写入操作前,必须先对外设( B )P5A.发控制命令B.进行状态检测C.发I/O端口地址D.发读/写命令9、8255A工作在方式0时,端口A、B和C的输入输出可以有( C )种组合。

A.4B.8C.16D.610、8255A的端口A工作在方式2时,如果端口B工作在方式1,则固定用作端口B 的联络信号的端口C的信号是( A )。

A.PC2~PC0B.PC6~PC4C.PC7~PC5D.PC3~PC111、8086微处理器可寻址访问的最大I/O空间为( A )。

第1页共8页A. 1KBB.64KBC.640KBD.1MB12、8086中断的类型码是( D )。

A.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入口地址B.中断向量表的地址指针C.中断向量表的内容D.以上三项都不是13、2个8259可提供( C )个中断类型号。

通信网络复习资料

通信网络复习资料

1.复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

2.集线器、中继器属于物理层的设备,以太网交换机、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网关属于网络层。

3.互联网协会ISOC所制定的互联网标准是RFC文档。

4.在以太网中,是根据MAC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5.ETHERNET LAN以太网是应用CSMA/CD协议。

6.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7.应用程序PING发出的是ICMP 请求报文。

8.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地址;更换网卡(网络适配器)时,MAC地址随之变化,MAC 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是适配器地址(标识符),固化在适配器ROM中。

9.ARP 协议的作用是将IP 地址映射到MAC地址。

10.路由选择协议位于网络层。

11.在局域网中,MAC层指的是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2.IP地址为140.111.0.0 的B类网络,若要切割为9个子网,而且都要连上Internet,请问子网掩码设为255.255.240.0 。

13.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典型编码是曼彻斯特编码。

14.在IP地址方案中,159.226.181.1是一个B类地址。

15.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全双工。

1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

17.HFC 网是在目前覆盖面很广的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

18.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的机制是争用带宽。

19.PPP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是点到点信道协议。

20.光纤、双绞线与同轴电缆相比,带宽最宽、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光纤。

21.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22.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4 层。

23.ADSL被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

24.IP地址182.110.23.4属于B类。

25.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OSPF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BGP-4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路径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一、填空题1.一个频带限制在f m H Z以下的连续信号m(t),可以惟一地用时间每隔T__≤________秒的抽样值序列来确定。

2.PCM系统信道部分包括传输线路及_再生中继器___。

3.非均匀量化的宗旨是:在不增大量化级数N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信噪比来提高_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ADPCM的主要特点是用自适应量化取代__固定量化。

5.为了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使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不互相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

6.为了保证在接收端能正确地接收或者能正确的区分每一路话音信号,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收、发两端要做到同步。

7.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__相同_。

8.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信号的数码率____相同_。

9.数字分接器的功能是把高次群分解成原来的__低次群_。

10.PCM信号脉冲经过信道传输,各中继站和终端站接收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不再是等间隔的,而是随时间变动的,这种现象称为_相位抖动_。

11.SDH帧结构中安排有两大类开销:通道开销和___段开销__。

12.按字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的一个码字形成__高次群________。

13.SDH网同步通常采用__主从同步________方式。

14. PCM30/32系统中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_同步状态____。

15.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分插复用器_。

16.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域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7.量化是将模拟信号在幅度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8.异步复接二次群1帧中信息码至少为__820____bit。

19.所谓PCM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__编码复用____。

20.SDH帧结构中包括段开销、信息净负荷和_管理单元指针_____三个区域。

21.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再生中继器、分插复用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终端复用器(TM)_____。

通信系统复习题

通信系统复习题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通信系统复习题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填空1、相移QPSK调制属于(线性)调制。

2、GMSK调制属于(恒定包络)调制,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已调信号具有(包络幅度)不变的特性。

3、在移动通信中,改进接收信号质量的三种常用技术为(分集)(均衡)(信道编码)4、常用的几种分集技术为(空间)分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

5、常见的分集信号合并技术可分为(选择式合并)(最大化合并)(等增益合并)(开关式合并)6、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与哪两个因素有关?(F)(d)7、描述信道衰落特性的特征量,通常有(衰落中值)(衰落率)(电平交叉率)(衰落深度)(衰落持续时间)8、呼损率即系统服务等级,写出呼损率定义的三种方式:(按时间计算)(按呼叫计算)(按负载计算)。

9、交织技术可以用来抗(突发)性误码,信道编码技术可以用来抗(随机)性误码10、语音的主观评定可分为(5)级,当收听的注意力为“中等程度的注意力” 时,可评定为(3)级。

11、m序列在一个周期为“1”码和“0”码元的的个数(大致相等),这个特性保证了在扩频时有较高的(载频)抑制度。

12、m序列和其移位后的序列逐位模二和运算,所得的序列是(m)序列。

13、沃尔什码就其正交性而言为(正交)码,其相关性为(良好的自相关性)和(处处为零的互相关性)。

14、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不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有很强的抗(白噪声)、(单频)及(窄带、宽带)的能力。

15、跳频有慢跳频和快跳频两种,GSM系统采用的是(慢)跳频,其速率大致为(217跳/s)。

16、语音编码通常有(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三类,数字蜂窝系统通常采用(混合)编码方式。

IP通信基础复习资料大全

IP通信基础复习资料大全

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立计算机,用通信介质和网络设备进行互连,辅以网络软件进行控制,达到资源共享、协同操作的目的。

简单的说:一组互连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构成一个网络。

2.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其地域范围一般只有几公里。

城域网(MAN):其地域范围从几公里到几百公里,对于城域网最好的传输介质就是光纤。

广域网(WAN):其覆盖范围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是由终端设备、节点交换设备,和传送设备组成的。

3.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每一终端均通过单一的传输链路与中心交换节点相连,具有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且易于管理的特点,缺点是中心设备负载过重,当其发生故障,每一节点均有专线与中心节点相连,使得线路利用率不高,信道容量浪费过大。

树型网:是一种分成网络适用于分级控制系统,树行网的同一线路可以连接多个终端,与星型相比具有节省线路,成本较低,和利于拓展的特点,缺点是对高点的节点和链路的要求过高。

4.OSI参考模型: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5.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P11封装:OSI参考模型中每个层次接收到上层传递多来的数据后都要将本层次的数据信息加入数据单元的头部,一些层次还要讲校验和等信息附加但数据单元的尾部。

计算机接口技术复习题 含答案

计算机接口技术复习题 含答案

1.在8086CPU中,当M/ ——IO= 0,——RD = 1,——WR= 0时,CPU完成的操作是( D )。

(A)存储器读(B)I/O读(C)存储器写(D)I/O写2.在标志寄存器中,用于说明计算结果为0的标志是( C )(A)C标志(B)A标志(C)Z标志(D)S标志3.两片8259A采用主从级连方式,最多能接收( B )(A)8级中断(B)15级中断(C)16级中断(D)级中断4.异步通信所采用的数据格式中,停止位的位数错误的是( D )(A)1位(B)位(C)2位(D)位5.下面哪一条语句是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的( B )(A)MOV AX,BX (B)MOV AL,[BX](C)MOV AX,20 (D)MOV AX,BUF6.计算机系统总线按其功能可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 A )(A)控制总线(B)同步总线(C)信号总线(D)中断总线7.在PC/XT机中,NMI的中断向量在中断向量表中的位置是 ( C )(A)由程序指定的(B)由DOS自动分配的(C)固定在0008H开始的4个字节中(D)固定在中断向量表首8.在两片8259A级联的中断系统中,从片的INT端接到主片的IR4端,则初始化主、从片ICW3的数据格式分别是( B )(A)01H和40H (B)10H和04H(C)10H和40H (D)01H和04H9.CPU与输入/输出端口是通过哪些指令来完成信息交换( C )(A)MOV (B)MOVSB(C)IN或OUT (D)STOSB10.在标志寄存器中,符号标志是( S )(A)C标志(B)A标志(C)Z标志(D)S标志11.CPU与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通过端口寄存器进行信息交换,这些端口寄存器包括了状态端口、控制端口和( B )(A)信息端口(B)数据端口(C)存储器端口(D)命令端口12.8088微处理器可寻址访问的最大I/O空间为( B )(A) 1KB (B) 64KB(C) 640KB (D) 1MB13.CPU与输入/输出端口是通过哪些指令来完成信息交换( C )(A)MOV (B)MOVSB(C)IN或OUT (D)STOSB14.在标志寄存器中,用于说明计算结果为0的标志是( C )(A)C标志(B)A标志(C)Z标志(D)S标志15.下面哪一个命题是正确的( C )(A)负数的反码与其真值数相同(B)负数的补码与其真值数相同(C)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与其真值数相同(D)[+0]反码16.在实模式下进行编写汇编程序,每一个逻辑段的大小不能超过( B )(A)32KB (B)64KB(C)128KB (D)256KB17.在BUF DB ,,5,9这条语句中,代表的含义是( A )(A)随机数(字节型)(B)字符的ASCII(C)随机数(字型)(D)随机数(双字型)18.CPU中程序计数器(PC)中存放的是( )(A)指令(B)指令地址(C)操作数(D)操作数地址19.8086CPU往8255端口B送数据时,则8255A芯片引脚A1AO为( B )(A)A1A0=00 (B)A1A0=01(C)A1A0=10 (D)A1A0=1120.CPU响应中断请求和响应DMA请求的本质区别是 ( C )程序控制需要CPU干预响应中断时CPU仍控制总线而响应DMA时,让出总线速度快21.堆栈的工作方式是 ( D )(A)先进先出(B)随机读写(C)只能读出不能写入(D)后进先出22.外设的中断类型码必须通过16位数据总线的 ( B ) 传送给80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汇编语言》第1-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论1.现代微机接口在硬件上的层次结构——设备接口和总线接口微机系统硬件——微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与I/O接口、总线2.I/O设备接口与CPU交换数据的方式(P9)I/O设备接口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一般有查询、中断和DMA三种方式。

3.各主要寄存器的位数(P25)(1)数据寄存器:包括4个16位通用寄存器AX、BX、CX、DX;(2)段寄存器:一个段的描述包括段的长度、起始位置和段内偏移量,段长度可长可短,最多可达64KB。

段在存储器中的起始地址称为段地址,存放在段寄存器中,如CS(Code Segment)、DS(Data Segment)、ES(Extra Data Segment)、SS(Stack Segment)。

(3)指针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包括4个16位的寄存器SP、BP、SI、DI;(4)指令指针寄存器:IP;(5)标志寄存器:Flag(16位)4.存储器物理地址的形成方法、物理地址的计算(P21)物理地址的形成算法是:段寄存器的值左移4位,再与偏移量相加,并且由微处理器内部的地址加法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

Append: 2.2.5 编程模型AX (16位) = AH (高8位)+AL(低8位)5.跨段前缀的作用(P35,P89)微处理器使用跨段前缀可以改变上述寄存器和表示偏移地址寄存器的默认组合(CS:IP,SS:SP的组合不能改变),但必须显式地说明寻址所使用的段寄存器名。

6.堆栈指针寄存器SP和指令指针寄存器IP的作用(P25)SP和BP都是用来存放堆栈变量在堆栈段中的偏移量,与SS寄存器联用来确定堆栈段中某一存储单元的地址,但有所分工。

IP用来存放代码段中的地址,它与CS寄存器联用确定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7.堆栈操作的原则——后入先出8.字存储单元的内容确定第3章汇编语言寻址方式和指令集1.TEST指令和AND指令的区别如TEST AL,37H和AND AL,37H都是与操作,但TEST不改变值2.XOR指令的作用(清零、某些位取反)3.指令LEA和MOV OFFSET mem、MOV mem指令的含义条件:(DS)=2000H,(SI)=4000H,(24000H)=12H,(24001H)=34H,(24002H)=56H;MOV AX, SI; (AX)=4000H;MOV AX, [SI]; (AX)=3412H;LEA AX, [SI]; (AX)=4000H;MOV AX, OFFSET [SI]; (AX)=4000H;LEA和MOV OFFSET等价。

4.寄存器间接寻址时,各间址寄存器隐含使用的段寄存器以及存储单元物理地址的计算(P56)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段地址,在默认的情况下,是这样指定的:如果使用BP作为间接寻址,则默认的段是堆栈段SS ,此时,操作数的地址为SS:BP ;如果使用BX 、SI 、DI 寄存器作为间接寻址,则默认段是数据段DS ,此时,操作数的地址为DS:BX ,或为DS:SI 、DS:DI 。

Append :直接端口寻址 :直接端口寻址是在指令中直接给出要访问的端口地址,一般采用2位十六进制数表示,也可以是符号,访问的端口范围0~255.间接端口寻址: 若访问的端口地址大于255时,就要用间接寻址方式。

可以访问的端口范围0~65535.字单元内容计算: 字节单元 地址啊第4章 伪指令与语句格式1.按要求写出完整的数据段定义(伪指令DB 、DW 、DD 、DQ 以及EQU 的使用;n DUP(?)的使用)(P81-P83)AA DW 10h, -30H ;为变量AA 定义2个字型存储单元 BB DB ?, ?, ? ;为变量BB 保留3个字节型存储单元DB 500 DUP(0) ;为堆栈申请500个字节存储单元,并赋值0 T EQU 6 ;为常量6定义一个符号名TF EQU T*3+8 ;为表达式定义一个符号名F ,计算后得F=26DATA_D DD 3*20,0FFFDH ;定义了DATA_D 为首址的两个双字地址,依次存放双字型数据0000003CH,0000FFFDH2.属性定义算符PTR的作用——BYTE PTR和WORD PTRPTR主要用于使语句中类型不明确的操作数地址变得明确。

MOVE BYTE PTR[BX], 50 ;把立即数50送入BX所指的字节单元MOVE WORD PTR[BX], 50 ;把立即数50送入BX所指的字单元3.假定伪指令ASSUME的作用和用法(P83)假定伪指令ASSUME的功能是用来设定段与段寄存器的对应关系,告诉汇编程序,哪些段是处理器当前可访问的段。

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 ;段假定伪指令第5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条件转移指令的格式、使用方法、编程——JZ/JNZ等(P105)比如:若PC6!=0,则转L1,否则转L2。

MOV DX, PC6;IN AL, DX;AND AL, 01000000B;JZ L1;/ JNZ L2;2.循环指令LOOP隐含使用的寄存器——CX(P108-P111)3.编程序段实现对指定外设的操作(包括状态查询及输入/输出)第6章 I/O端口地址译码技术1.I/O端口的编址方式——独立编址、统一编址(P132)2.独立编址方式下I/O端口的访问——IN、OUT指令的使用、编程;直接/间接寻址方式中I/O端口地址的范围;间接寻址方式中的间址寄存器(P133)3.在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中AEN的使用(设置AEN=0)(P136)AEN信号表示是否采用DMA方式传输,AEN=1为DMA方式,系统总线由DMA控制器占用;AEN=0,为非DMA方式,系统总线由CPU占用。

因此,当采用查询和中断方式时,就要使AEN信号为逻辑0,并参加译码,作为译码有效选中I/O端口的必要条件。

4.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采用译码器74138(P137-P143)第7章定时/计数技术1.微机系统中的定时的种类——内部定时、外部定时(P146)2.82C54A的主要特性——3个16位计数通道,每个通道最多计65536个脉冲,6种工作方式(P147)3.82C54A的6种工作方式中方式2、3的特殊性——自动重新装载计数初值,输出重复波形,分频器(P153)4.82C54A计数初值的计算,采用BCD码计数时的计数初值确定(P155)(1)要求产生定时时间间隔的定时常数Tc=要求定时的时间/时钟周期脉冲=τ×CLK。

例如,已知CLK=1.19318MHZ,τ=5ms,求Tc,则Tc=5×10^-3s×1193180/s=5965。

(2)要求产生频率为f的信号波形的定时常数Tc=时钟脉冲的频率/要求的波形频率=CLK/f。

例如,已知CLK=1.19318MHZ,f=800HZ,求Tc,则Tc=1.19318×10^6HZ/800HZ=1491。

5.计数值超出一个通道计数能力时的处理方式(P156)采用两个或多个计数器串联起来计数或定时,例如,把0号计数器与1号、2号计数器串联使用。

第8章中断技术1.中断的分类——外部(硬)中断、内部(软)中断(P172)2.硬中断的分类——可屏蔽INTR(中断响应周期)、非屏蔽NMI(P172);中断允许标志IF 的作用——可屏蔽:IF=1,开放;IF=0,屏蔽3.8086中断系统中,中断号的取值范围(P174)系统对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硬中断和软中断一律统一编号,共256个号,其中有一部分中断号已经分配给了中断源,尚有一部分中断号还空着,待分配,用户可以使用。

4.82C59A的主要特性——每片管理8级中断,固定优先级方式IR0优先级最高;两级级联最多可管理64级中断5.82C59A所管理中断源的中断类型号的确定——高5位、低3位6.82C59A写入ICW3的条件——级联系统写入(P184)8位,ICW3命令只有系统存在2片以上82C59A时才启用,否则不用ICW3命令。

7.中断向量的修改(提供相关的DOS系统功能调用,要求写出修改中断向量的程序段)(P191)第9章 DMA技术1.DMA传输的特点——快速性的原因采用DMA传输方式时让存储器与I/O设备(磁盘),或I/O设备与I/O设备之间直接交换数据,不需要经过累加器,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并且内存地址的修改、传输完毕的结束报告都由硬件完成,因此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

2.DMA读和DMA写的含义——针对M而言3.DMA的3种操作方式(单字节、请求、连续)之间的区别(1)单字节方式:操作一个字节就释放总线。

(2)连续(块字节)方式:操作结束(数据块操作结束,检索时找到关键字节或关键位)才释放(3)总线;在操作过程中,DREQ无效则等待其有效。

请求(询问)方式:操作结束或DREQ无效即释放总线。

4.对82C37A初始化时,向字节计数器中写入的内容——N-1(P208)基字节计数寄存器和当前字节计数寄存器:16位;初始化时装入数据块大小(N-1);二者同时写入(先低字节后高字节)。

5.DMA有效操作周期内的主控器——DMAC6.82C37A的时序中,过渡周期的含义——HRQ及HLDA(P213)过渡状态S0:DMAC发出HRQ之后,收到HLDA之前。

7.82C37A的时序中,状态周期S1出现的条件(P213)更新高8位地址;AEN、ADSTB有效,DMAC将M的A8~15放到DB0~7上;只有当 A8~15有变化时才出现S1。

8.83C37A在有效操作周期内,分别如何选中M和I/O两个介质(P213)选中两个介质;输出16位地址选中M:低8位由A0~7直接输出;高8位由DB0~7经外部锁存器(由ADSTB下降沿锁存)输出;发有效的DACK选中I/O。

9.什么叫软命令?82C37A有哪几条软命令(212)软命令:只要对特定地址进行一次写操作(即CS、内部端口地址和IOW同时有效),命令就生效,而与写入的具体数据无关。

(1)清先/后触发器软命令:将先/后触发器清0。

(2)总清除软命令:作用同RESET;清除命令、状态和请求寄存器以及暂存器、先/后触发器。

(3)清屏蔽寄存器软命令:4个通道屏蔽寄存器清0。

例如:OUT 0CH,AL ;清先/后触发器软命令OUT 0DH,AL ;总清除软命令OUT 0EH,AL ;清屏蔽寄存器软命令第10章并行接口1.并行接口的特点、并行接口中“并行”的含义(P219)所谓并行接口,就是接口电路与I/O设备之间采用多根数据线并行传输数据。

“并行”的含义——接口电路与I/O设备间的数据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