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病防治培训讲义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由于长时间高噪音环境导致的 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职业病对员工的影响
身体健康
职业病对员工的身体健 康造成严重影响,影响
正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压力
长期面对职业病带来的 痛苦和困扰,容易产生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工作效率
职业病会影响员工的工 作效率和质量,给企业
带来损失。
医疗费用
治疗职业病的医疗费用 较高,给员工家庭带来
改善工作环境
01
02
03
评估工作环境
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存在的职业病隐患 和不良因素。
改进工艺流程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操作 方式,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
加强通风换气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 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 度。
提供防护用品
配备合格防护用品
根据不同工种和职业特性,为员工提供合格、有效的防护用品。
职业病防治培训还可以提高员工的自 我保护意识,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注 重个人防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从 而降低企业医疗成本。
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职业病防治培训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预防职业 病,员工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减少身体不适对工作的 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和经 营目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分类
职业病可以分为物理性职业病、 化学性职业病、生物性职业病和 心理性职业病等。
常见职业病及其症状
01
02
03
04
尘肺病
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 维化,出现咳嗽、气短、呼吸
困难等症状。
职业性皮肤病
由于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紫外 线等有害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带内容)

个人权益保护
知情权和健康检查权
员工有权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并接 受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医疗救治和赔偿权
如患有职业病,员工有权获得医疗救治和相应的赔偿,保障业病的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定期为员工进行 职业健康检查,提供防护用品,改善 工作环境,成功降低了职业病的发生 率。
职业病特点
具有群体性、可预防性和可治疗 性,但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早期 预防和干预。
职业病的分类
01
02
03
04
职业性尘肺病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 肺病,如煤工尘肺、矽肺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疾 病,如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
性肿瘤等。
职业中毒
因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性 疾病,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违反职业病防治规定的案例
案例一
某小型工厂未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多名员工出现职业性听力损伤,被相关部门查处并要求整改 。
案例二
某公司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导致一名员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公司被追究相应的法律 责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光性眼炎、白内障等。
职业性眼病的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眼部干涩、疼痛、视 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 明。
职业性眼病的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眼部防护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及改善工 作环境。
职业性耳鼻喉病
职业性耳鼻喉病概述
职业性耳鼻喉病是指由于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等引起的 耳鼻喉部疾病,常见的有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CONTENT
职业病防治培训讲义

实践经验分享与启示
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包括定期为 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改 善生产环境等。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病报告和处 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改善生产环境
企业应积极改善生产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和扩散。同时,还应加强通风、除尘等措施,确 保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必要的医疗和经济支持。
获得赔偿的权利
劳动者因职业病造成身体损害 的,有权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
赔偿。
04
CATALOGUE
职业病防治技术与方法探讨
工程技术措施
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加强设备维护等方 式,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排放。
通风换气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 粉尘的积累。
职业病防治培训讲 义
目录
• 职业病概述 • 常见职业病及其防治 •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 职业病防治技术与方法探讨 • 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未来职业病防治工作方向与
重点
01
CATALOGUE
职业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病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因接触 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工作过程 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因素而导致 的疾病。
推进职业病防治科技创新
加强职业病防治科技创新,研发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职业病防 治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强化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继续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 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病防治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带内容)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是由于长时间接触噪音、刺激性气体、有害粉尘等有害因素,导致耳鼻喉口腔 损伤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防治
加强耳鼻喉口腔防护,佩戴防护耳塞、口罩等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耳鼻喉口腔检查,发现不适及时就 医。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皮肤病概述
职业性皮肤病是由于长时间接触化学 物质、刺激性气体、有害粉尘等有害 因素,导致皮肤损伤的一种职业病。
该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责任主 体、预防措施、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都与职业病防治有
关,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企业责任与义务解读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职业卫生 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并采取相应的 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分类
职业病分为尘肺病、职业性放射 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 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等。
发病原因及危害
发病原因
职业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工作环境有 关,如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的工作姿 势、缺乏防护措施等。
危害
职业病不仅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 响,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经验三
某企业在员工出现职业病症状时及时安排检查和治疗,并对于防护措施进行改进。此经验 凸显了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状况的重视,以及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尘肺病防治
加强粉尘控制,改善作业环境,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定期进行体检,发现尘肺 病及时治疗。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眼病概述
职业性眼病是由于长时间接触强光、化学物质、高温等有害 因素,导致眼部损伤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培训讲义课件x

,并确保有效实施。
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03
企业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权益与保护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有权接受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使用防护设施和用品
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赔偿
相关法规和规章
包括《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对职业病 防治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规范。
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与义务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01
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形
成全员参与的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制定并执行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02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Part
04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宣传教育内容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职 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病诊断与 治疗等。
宣传教育方法
采用宣传册、宣传片、讲座、培训等 多种形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职业病防治培训的对象与目标
监测方法
采用有效的监测方法,如空气采样、噪声测量等,对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实时监测。
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程度和影响 范围。
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用品
01
02
03
职业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
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为 员工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 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噪 耳塞、防护手套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 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06
职业卫生培训要求: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 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劳动者进 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进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
YOUR LOGO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 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 补充。
必要时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当 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如何诊断职业病
3、组织鉴定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 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 方式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 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 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
职业病类目
2 职业性皮肤病,9种。
5 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8 职业性传染病,5种。
3 职业性眼病,3种。
6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9 职业性肿瘤,11种。
4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7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0 其他职业病,3种。
职业病
YOUR LOGO
第二部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 治的主要责任
4 如何诊断职业病及 职业病病人待遇
职业病
YOUR LOGO
第一部分 什么是职业病
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汉》,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 主体责任,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
一周到5月1日定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病防治培训讲义课件pptx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目录
• 职业病概述 •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与政策 • 职业病预防措施 •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 职业病防治教育与培训 • 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
01
职业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下,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劳动者 患上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01
根据职业危害因素 选择合适的个体防 护用品:如防尘口 罩、耳塞、防护服 等。
02
正确佩戴个体防护 用品:确保防护用 品的密闭性和舒适 性,提高使用效果 。
03
定期更换和维护个 体防护用品:保证 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04
提高员工个体防护 意识:加强宣传和 教育,使员工养成 自觉佩戴防护用品 的习惯。
劳动者成功维护职业病权益案例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名劳动者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而患上职业病,通过积极维权,最终获得企业的 赔偿和康复治疗。
02
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保护,及时向企业和相关部门报告职业病情况, 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支持。
典型职业病案例剖析与警示
01
一家化工厂因未采取有效的职业 病防护措施,导致多名员工患上 严重的职业病,企业被追究法律 责任。
职业病防护措施
讲解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 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品、 改善工作环境等,以降低 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企业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具体的职业病防治培训计 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 、方式等。
培训内容设计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设 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如化学品安全使用、噪 声防护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
一、尘肺13种:
如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煤工尘肺等。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三、职业中毒56种: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硫化氢中毒。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苯中毒。
8、汽油中毒。
9、氨中毒。
10、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3种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8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5种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最常见职业病有哪些?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无色易燃气体,有臭鸡蛋味,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
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制糖、食品加工以及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鱼舱等作业。
全世界硫化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在我国,硫化氢中毒占职业性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
危害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烦躁、意识障碍、抽搐,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吸入高浓度硫化氢(一般在1500mg/m3以上)时,患者会迅速倒地,失去知觉,伴剧烈抽搐、瞬间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这被称为"闪电型"死亡。
此外,硫化氢中毒还可引起流泪、畏光、结膜充血、水肿、咳嗽、咯痰等症状。
中毒者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或肺炎。
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喉头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及肝脏损害。
处理迅速让患者脱离现场,送到有新鲜空气处并进行吸氧,如有条件应尽早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同时要积极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如中毒者发生猝死,应立即对其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恢复全身血氧供应。
预防可能产生硫化氢的设施和环境应密闭,生产场所要有通风排毒装置。
在矿坑、井底、阴沟、蓄粪池、纸浆槽、鱼舱室等工作场所作业时,应先通风排气,或工作人员戴供氧防毒面具工作,同时身上要系救护带,危险区外要有人监护。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是石油馏分与天然气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
常态下为液体,主要用做溶剂。
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中,因防护不周已发生急、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200多例。
危害正己烷经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具有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性神经病一般于接触正己烷1至数月后发病,起病隐匿,患者常先感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发麻、刺痛,并出现感觉迟钝。
检查会发现,患者四肢的触觉、痛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均减退,并且以远端为重。
重者可出现垂腕和垂足、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肌肉萎缩、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跟腱反射消失。
患者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
一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
处理迄今,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诊断一经确立,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并给予对症处理。
治疗上可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预防在生产中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正己烷,工作环境应加强通风排毒。
对接触者要严加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如发现有早期中毒症状者,应将其及时调离,并进行诊治。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响应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提出的《ILO/WHO全球消除矽肺国际规划》的号召,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消除矽肺危害的目标。
这是一项重大的政府行为,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国也会逐步实现消除尘肺的目标。
有机磷农药中毒
我国每年都有数万人发生急性有机磷中毒,其中1/4~1/3的中毒发生在生产和使用有机磷的职业活动中。
如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工艺落后或管理不善,出现跑、冒、滴、漏;在包装有机磷农药时,徒手操作,皮肤被污染;运输和销售农药时,包装破损,药液溢漏;使用农药时,缺乏个人防护、施药器械溢漏、逆风喷洒、衣服和皮肤污染后未及时清洗等。
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仅危害农药生产和销售人员的健康,而且已成为我国农村最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
危害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后,可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等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肌束震颤,中毒严重者会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水肿,如果不及时抢救,中毒者可很快死亡。
少数患者在急性中毒后1~4天可发生屈颈肌和四肢近端肌肉、脑神经支配的部分肌肉及呼吸肌的肌力减弱或麻痹,被称为"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
有些有机磷,如甲胺磷、敌百虫等引起中毒后2~4周,中毒者可发生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重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障碍。
预防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有机磷中毒。
1、大力发展高效低毒的农药,限制或禁止生产和使用对人、畜危害性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
2、加强安全使用有机磷农药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特别是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知识水平。
3、改进生产工艺及施药器械,生产过程应尽可能密闭化、自动化,并加强通风排毒措施,杜绝跑、冒、滴、漏。
4、施药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和法规,穿长袖衣、长裤和胶靴,戴胶皮手套,合理配制施药浓度。
要在上风向侧喷洒农药,同时要隔行喷药。
喷药时不吃东西,不吸烟。
施药结束后要及时换洗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头发。
苯中毒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进行过全国性的普查,发现在生产中需要用苯的作业有制皮鞋皮包、油漆、油墨、印刷、绝缘材料等行业。
在全国的用苯工厂中,约有一半作业点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0万接触苯的工人中,慢性苯中毒发病率为0.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也较高。
该调查结果促进了城市用苯工厂生产和工艺的改革,减少了苯作为溶剂的使用。
这些措施使得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大中城市相关行业生产车间苯浓度呈现下降趋势。
但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许多制皮鞋皮包的小工厂或家庭作坊遍地开花,仅河北省白沟镇就有3700多家私人皮包加工厂。
工人在没有通风防护的条件下使用含苯的粘胶,生产场所空气苯浓度常常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十倍甚至百倍。
急性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时有发生。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签到表(繁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