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范文(通用3篇)

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范文(通用3篇)

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范文(通用3篇)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篇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洗礼,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

分析这个阶段的新实践,农村经济已逐步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

如何紧紧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全面盘活、开发利用好土地这一与发展经济联系至关密切、潜能极为巨大的生产要素,对加快发展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黄庄村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

黄庄村位于县城北部二公里,人口1350人,耕地1200亩,人均耕地0.88亩,除村边少量的经济地,大部分土地在王店坡,距离村庄有3公里,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不便。

一、黄庄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1、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

从1995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增加。

1995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不到30亩,今年已达270亩,增长了9倍。

特别是近两年来,初步出现了由小块流转向成片规模流转的新变化。

全村一次性流转崐面积达20亩以上的就有3宗。

2、流转的形式不断丰富。

土地流转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务工的农户委托亲戚、朋友、邻居耕种,税费负担与收益分配由代管人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商定。

二是反租倒包:即将承包户的土地租过来,然后又转租给其他农户。

三是转让:有些农户因全家外迁或者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等原因,使得没有富余的劳动力耕作土地,经农户间相互协商同意,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其他农户。

四是互换:由于实行土地划分的关系,农户地块分散,不便统一经营和管理,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采取相互兑换承包经营权的方式流转土地,是我县较普遍的流转形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部分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思想上存在一定顾虑,担心土地一旦流转出去,自己想收回时能不能收回;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还能不能发到自己手中;另外,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导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影响了土地的健康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全县土地流转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土15万亩。

20**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27万亩,涉及农户6.5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 19.77%。

耕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为主。

其中转包3.3万亩,占29.3%;出租6.8万亩,占60.3%;互换0.8万亩,占7.1%;入股0.23万亩,占2%;转让及其它形式0.34 亩,占3%。

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一次性出让等新的流转形式正在探索之中。

水市镇水市村唐义成承包本村320余亩耕地,用于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

清水桥镇平三村欧阳迪文自有耕地13亩,长期转包耕地368亩,短期转包耕地200亩,种植粮食580亩。

太平镇坪石头村欧阳植竹长期转包耕地5000亩,短期转包耕地1000亩,种植粮食1800亩。

2、流转范围不断拓宽。

流转的土地由水田扩展到了林地、旱地、渔塘等,土地流转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经营主体从单户转向合作社,经营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粮食与优质高效农业并重。

20xx年全县850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5895亩,其中:流转面积6100亩,托管面积19876亩,代耕代种面积57469亩;全县10个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 5605亩,其中:流转面积3500亩,托管面积1300亩,代耕代种面积751亩。

3、流转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流转的土地中,80%用于发展烤烟、粮食、蔬菜、生猪、工业原料林、中药村、油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桥镇、水市镇、保安乡、太平镇等乡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千亩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烤烟的主导地位。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掌握了解我镇土地流转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进行,按照区委安排组织力量对全镇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

走访了全镇15个行政村100户农户。

在村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

根据调研情况汇总如下:一、我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主要成效全镇耕地总面积为7.5万亩,农业户数1.09万户,农业人口4.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为1.74亩。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2022年,我镇共流转土地面积0.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

流转价格根本保持在600——800元/亩·年水平。

,流转方式主要有代耕带种、租赁、转包、互换、转让、等形式。

其中代耕带种和租赁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40%和28%。

流转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占98%;签订书面合同的很少,仅占2%。

总结我镇近几年土地流转工作,尽管规模不大、面积不多、组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为提高土地效益、开展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减少了耕地抛荒现象。

事实证明,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制止耕地抛荒的重要途径。

二是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

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的实现,使那些希望外出务工的农户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能集中精力外出务工、经商等,为他们在外打实经济根底、掌握专业技术后重新返乡自主创业奠定根底,更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开展。

四是增加了土地农民收入。

五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开展。

通过土地流转,为加快全镇农业产业化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各自经营、管理不便、机械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等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观念未改良。

一是守地思想严重。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守地"思想根深蒂固,念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土地就是农村人的立业之本,不愿轻易放弃。

特别担忧土地流转后找不到新的就业途径,就连饭都吃不上。

南川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研报告

南川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研报告

南川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一种重要的农村土地管理方式。

为了了解南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特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方法1.实地踏查:走访南川市的各个农村,了解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2.问卷调查:向农户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需求;3.座谈会: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a.南川市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较为活跃,但整体上流转比例较低;b.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c.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态度较为谨慎,主要原因是担心失去土地产权和收益;2.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a.承租方流转土地后经营不善,导致土地逐渐退化;b.流转过程中合同内容不明确,导致纠纷频发;3.调研参与者对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a.在流转过程中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保护农户合法权益;b.加强对流转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c.探索土地流转与其他农村产业的结合,多元化经营;d.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补贴政策,帮助农户顺利实现土地流转。

四、政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规范管理,明确合同内容和责任;2.加强农户培训:向流转方提供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3.推行多元农业经营:鼓励农户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4.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土地流转的补贴政策,帮助农户顺利实现土地流转。

五、结论南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户对流转的态度比较谨慎。

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培训,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个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

由于人口流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和受让方、流转方式和流转利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研,形成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全面了解。

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趋势1.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调查显示,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中,以农户为主要主体,占比超过80%,其他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土地经营权承包企业等。

另外,调查还发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包括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

承包经营是主要的方式,占比超过70%,其次是租赁经营和股权合作,分别占比20%和10%。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以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为主,少数为个人。

其中,农民合作社占比最高,达到60%,其次是企业和个人分别占比30%和10%。

2.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从调研结果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呈现出多样化和规模化的特点。

一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多样化,如股权合作、联合经营等新兴方式的应用逐渐增多。

另一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化趋势明显,目前已出现大规模流转的现象,一些大型农场或农业企业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1. 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

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则,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缺乏透明度,流转价格通常由双方协商确定,造成价格不合理,流转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充分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专项调查。

1:兖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自去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农民依法进行土地流转的意识增强,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并趋于规范。

据统计,截至目前,兖州市土地流转户已达23538户,土地流转总面积为34028亩,分别占总户数和总承包土地面积的93%和21%。

在调查的46个村庄中,1140户家庭转让了土地,面积为23904亩,分别占家庭总数和承包土地面积的94%和4%。

总的来说,主要有六种流通形式:1:转移指农民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转让一些无法继续承包土地的农民,通过与其他农民协商达成共识,并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

第三方与村委会将建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

出让方与村委会将以合同关系终止土地出让。

这种转让形式的优势是:转让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农业产业;受让方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土地转让,扩大经营规模。

兖州市共有7030名农民转让了6805亩土地,分别占总户数和总转让面积的299%和20%。

2:交换即农民之间剩余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交换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方便种植或调整种植结构的需要。

交换后,原合同中约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相应地块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转移。

从模式上看,根据交换土地的地市级和远近情况,有等面积交换和不等面积交换。

目前,兖州已有2689户人家交换了3743亩土地,分别占总户数和总流通面积的114%和11%。

林家村西木沟村的与张的134亩地在同一个地级市自愿交换了18亩地,建造了一个冬季暖油桃大棚,以方便种植。

在他的领导下,村里共有7个农民通过交换土地来建造油桃温室。

3:退回包装指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返还村民委员会。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继续承包土地的农民将把剩余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或部分返还给村委会重新承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态势,研究消除土地流转负效应的措施,XX州农业局农经站连续多年对全州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XX年对306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XX年进行全面调查摸底,XX年组成调研组对土地流转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实地查证,XX年上半年进行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巨大,但流转程序不规范,配套措施不健全,因土地流转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急需政府出台政策给予规范和指导。

一、基本情况XX州辖1市7县102个乡938个村委会15444个村小组,XX年底有农户72万户,农业人口314万人,劳动力188万人,耕地面积344万亩,农民人均所得2806元。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截止XX年6月30日,全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524894亩,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7.1%。

其中:转包104662亩,占20%,出租356478亩,占67.9%,互换21626亩,占4.1%,转让6717亩,占1.3 %,股份合作1400亩,占0.3%,其它方式流转33911亩,占6.4%。

土地流向。

流转入农户的面积371724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0.8%,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4861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3 %;流转入企业的面积5873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11.2%;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4579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7%。

土地流转服务情况。

农户间自发流转的面积35740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8.1%;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面积13645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6%;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面积1382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6%;其它方式流转的面积17201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3%。

流转土地的期限。

流转5年以下的面积31430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0%;流转5-10年的面积64853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4%;流转10年以上的面积14574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7.6%。

流转土地的用途。

土地流转后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35967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8.5%;用于非农业生产的面积16521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1.5%流转合同签订情况。

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21275份,占应签订流转合同份数的21.8%;签订不规范书面流转合同22671份,占23.2%,口头协议流转合同53680 份,占55 %。

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州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已达363051亩,占土地流转面积总数的69%。

从产业情况看,因土地流转实现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主要产业及所占比例有:烤烟99129亩占27.3%,林果86397亩占23.8%,香蕉63250亩占17.4%,三七25852亩占7.1%,葡萄16488亩占4.5%,西瓜16106亩占4.4%,蔬菜9715亩占2.7%,花卉600亩占0.2%,咖啡、菠萝、草果、八角、药材、辣椒、甘蔗等45514亩占12.6%。

土地流转发生概率。

据对全州10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30户共3060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土地承包到现在农户有一次以上土地流转行为的1852户占60.5%,从未进行过土地流转行为的1208户占39.5%。

三、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原因影响土地转出的原因。

一是不愿转出。

部分农民认为不论身在何处、在干何事、有钱无钱,土地始终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轻易放弃这块“保命田”。

加上农业税取消后惠农政策增多,“种地有奖”使农民不愿轻易流转土地。

城镇附近农民或国家大中型公益事业建设有可能征占到土地的农民,怕损失可观的补偿费更是不愿轻易流转土地;二是不易转出。

原因包括租金与土地价值存在矛盾、从事种植业风险大、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等。

影响土地转入的原因。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和种田大户少,缺乏吸土地和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二是租用土地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均可能导致无利甚至亏本;三是由于承包到户时对每块土地实行“均分”,要想租到百亩以上的连片耕地难度大。

影响土地流转的具体因素。

一是收益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民流转土地的主要原因。

据对3060户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因收益问题影响土地流转的占43%,害怕政策变动不敢流转土地的占35%,市场因素的占13%,其它因素占9%;二是土地流转纠纷多打击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无合同或合同规定不明确引起的纠纷,解决起来费时费力,给农民群众造成“一旦发生纠纷,后果得不偿失”的顾虑;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影响。

四、土地流转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和效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多年来,我州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仍任重道远。

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XX州探索出了“土地流转→促进‘名、特、优’产业形成规模→组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模式,效果明显。

如XX县开化镇老保黑村处于城郊结合部,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耕地面积1410亩,总人口531人,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儿童多、土地产出率低、增收难的后进村,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少200多元,比所处开化镇的平均水平少600多元。

由于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始终在“粮”、“菜”之间循环,经济效益低下。

XX年底,以梁成林为首的120户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资金联保互助的形式组建了XX县老保黑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280亩花卉种植基地,总投资400余万元。

主要种植玫瑰、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47个品种。

进入盛产区后以玫瑰为例亩种植4000株,每株每年平均产12技花,亩产4.8万枝,每枝0.3元计,亩收益1.44万元,总收益403.2万元,除大棚每年每亩维护和管理成本等费用1500元外,年纯收益可达361.2万元,社员户均年收入3万元,是实施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前户均收入的2倍多。

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让该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农民群众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好,产业结构调整好,不但土地不再丢荒闲置,还为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流转土地我们乐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第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为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但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容纳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其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限性在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制度“瓶颈”。

因此,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将零星分散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我州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州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已达363051亩,占土地流转面积总数的69%。

从产业情况看,因土地流转实现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主要产业及所占比例有:烤烟99129亩占27.3%,林果86397亩占23.8%,香蕉63250亩占17.4%,三七25852亩占7.1%,葡萄16488亩占4.5%,西瓜16106亩占4.4%,蔬菜9715亩占2.7%,花卉600亩占0.2%,咖啡、菠萝、草果、八角、药材、辣椒、甘蔗等45514亩占12.6%。

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年限为:1年以下的27576亩占7.6%,2至5年的75520亩占20.8%,5至10年的70396亩占19.39%,10年以上的189559亩占52.21%。

如地处中越边界的XX县杨万、八布、六河三乡结合部,适宜种植香蕉等亚热带作物,但多年来香蕉在该地均为零星种植,形不成产业,更谈不上规模经营。

XX年引进XX州河口县荣盛香蕉公司后,XX年6月在杨万、八布、六河三乡乡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以出租形式流转1XX亩土地用于种植香蕉,土地流转户数达618户,土地租金平均200元/亩以上,流转农户积极参与香蕉基地建设和管理,每年从香蕉基地获得的土地流转费及打工费,户均增收18000元以上,不仅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问题, 还实现了规模效益,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XX 年公司注册了XX县荣盛香蕉开发农民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民+公司+市场”经营模式,再带动当地158户农民发展香蕉种植,总面积达16000亩, 总投资4450万元。

合作社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同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一起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技术,产品统一销售,同时与农民种植户签定了保底价香蕉收购合同,为香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探索土地流转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州县业务部门打破常规、创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广南县琳珠镇白泥塘村依靠新烟区开发示范点项目,采取调换、租赁等方式,共引导586户农户3266块5876.5亩零星土地和岔花地进行流转,使土地“化零为整”,并统一对土地进行倒埂、平整、老路复垦整合资源,对适宜机耕的地块进行优化调整和再分配,形成连片种植,给土地流转农户和种烟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1.地块数量大幅减少,人力成本明显节约。

地块数量从原来的3266块减少到867块,减少2399块。

由于地块数量大幅度减少且相对连片集中,避免了农忙时东南西北四面照顾,把时间和精力大量放在路上的现象,有效节省农户劳力投入,每亩节约10个工日,减少用工开支500元;2.耕地面积增加,农民得到实惠。

土地流转并进行资源整合后,耕地面积从原来的5876.5亩增加到6752.97亩,比原承包土地面积增加876.47亩,户均增加1.5亩,农民因土地流转增加了优质耕地。

3.土壤肥力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土地流转并进行资源整合后,便于机耕深梨,利于烤烟生长,烤烟的产量大幅度提升。

同时,进行烘烤连片种植,节省烤烟烘烤成本,便于烧烤技术指导,提高烘烤后的烟叶质量。

通过卧式密集烤房的建设,每次烘烤的烟叶数量增加36%,每亩烤烟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20%左右,烤烟亩均增收400元以上。

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户、企业、政府“三满意”。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再优化配置。

土地承包到户时,由于对每块土地实行均分,农民在耕种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抢田水、梨地埂、自行耕种丢茺地、甲的牛踩了乙的地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社会和谐存在不稳定因素。

广南县南屏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葡萄1506亩,流转期限15年,涉及土地流转农户435户。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三大效益”:1.经济效益。

XX 年每亩土地租金收入800元,土地流转总收入120.5万元,户均收入2769元,土地流转租金比农民自己耕种土地的每亩纯收入多出近1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