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六朝古都
制作人:历史1004 041005065 惠雪海
一、地理环境


南京,省会城市 ,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 地区 ,属宁镇扬丘陵地区 。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二、历史沿革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 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 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城筑金陵 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秦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 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称作建业,为南京建 都之始。 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以建康(今南京) 为国都。 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 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位于水西门大街418号 ,系为纪念在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0万中国同胞、揭露 日寇法西斯暴行而建。 1985年8月15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5、夫子庙

位于“十里秦淮”文德桥北岸。
十里秦淮
位于夫子庙东面的金陵路1号
6、瞻园

位于夫子庙西侧的瞻园路128号、太平天国 历史博物馆内,号称“金陵第一园”。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 明朝。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 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 辖市。 1952年11月,南京改为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 为省会。 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

明清时期的南京
03
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京师,清朝时期则成为江宁府,均为当时
的政治、文化中心。
近代南京的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对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民国时期
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这一 时期,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南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经历了战火的摧残和破坏,城市发 展受到严重中国成立后,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开始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重视和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 了快速发展。
南京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为南京 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06
南京城市的人口变迁
南京的人口历史变化
人口增长
南京人口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增 长,尤其是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 由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升, 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人口减少
在战争和政治动荡时期,如太平 天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南京 人口出现了大幅减少。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经历了东吴、东 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太平天国时期,南京作为天京,是太 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南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 中心。
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如太平天国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重大历史 事件都与南京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南 京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发 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 人口比例增加。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

南京历史事件大全导语: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南京的历史事件,带您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苦难。

一、建都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29年,吴国孙权将都城迁至南京,标志着南京的建都历史开始。

南京成为六朝时期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二、南京城(公元1368年)公元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将南京筑为明朝的都城。

南京城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步,也为南京奠定了其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三、明宣德宫(公元1420年)宣德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在南京所建的皇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宣德宫的修建不仅显示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盛世的景象。

四、中外租界(19世纪)19世纪末,南京成为中国的开埠城市,形成了中外租界。

南京租界的建立,标志着南京与外国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兴盛,也为南京的现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五、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发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杀。

这场屠杀导致数十万无辜平民和军人惨遭杀害和强暴,成为二战期间最大的一起战争暴行之一。

这场血腥的历史事件给南京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六、南京大学(1902年)1902年,江宁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在南京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南京大学的创办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这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京市区与南京新区,成为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八、南京青奥会(2014年)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南京展示城市形象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机遇。

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

南京历史上的六次毁城

南京文明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仅次于西安整个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中,贡献和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西安(因为在西安建都的秦、汉、唐三朝对中国作出的贡献实在是无与伦比)。

但谁排第二,南京还是北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综观南京25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共有4个辉煌时期: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明朝初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

一、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南京开始,先后共有六个朝代连续在南京建都,历时总共长达300多年,所以称为六朝,南京也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南京(那时叫建康、建邺,不叫南京)一直是中国南方的首都。

南京的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在南京算出了圆周率π,领先欧洲1千多年),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为我国最强盛的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历史学家都认为六朝时期的“南京文明(建康文明)”足以与西方最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相媲美。

六朝时期的南京城,人口超过一百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

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二、明朝初期。

南京被隋炀帝下令彻底摧毁后,南京从地图上消失了。

扬州代替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中心。

一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南京再度崛起。

明朝初期的南京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尽管后来明朝迁都北京,但整个明朝最伟大的事情都是在南京发生的,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只剩下闭关锁国了.明朝在南京做出的伟大事件有:世界最长的南京城墙建成。

古代世界最辉煌壮丽的皇宫-----南京故宫建成(现在的北京故宫就是完全模仿南京故宫而建造的)。

古代世界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辑出版我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在南京出版。

被西方人誉为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东方建筑艺术最完美的杰作、天下第一塔——-南京大报恩寺五彩琉璃宝塔在南京建成,古代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在南京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巨无霸船队,以南京为基地,从南京出发,走向世界。

南京历史变迁作文

南京历史变迁作文

南京历史变迁作文
南京,古称金陵,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东南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南京历史变迁甚大,经历了盛衰起伏,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南京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4世纪,越王勾践在这里修建了寝殿台。

三国时,孙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南北朝时,南京成为南朝四朝的都城。

唐代,南京称江宁府。

宋元时期,南京仍为江南重要城市。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这里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称之为京师,又名天坛。

南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保持了近300年的鼎盛时期。

清朝定都北京后,南京逐渐衰落。

民国时期,南京又成为中华民国首都。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进行南京大屠杀。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成为东南重要的工业城市。

南京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明孝陵、清西陵、中山陵、总统府、百家湖、夫子庙等,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如今的南京,既保持着古都的历史气息,又焕发出现代化都市的新貌。

展望未来,南京必将继续发展,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承载着众多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南京发生的几起重要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历史的意义。

一、南京建都南京建都是南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早在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就在当前南京的位置建立了建邺县,奠定了南京作为文化、政治中心的基础。

然而,真正使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是在明朝永乐年间。

永乐帝朱棣将南京定为新的帝都,改名为应天府,并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

南京的建都不仅提升了南方地区的地位,也向世人展示了明朝的宏大力量。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历史上最为黑暗和痛苦的事件之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南京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包括屠杀、强奸、抢劫等。

据估计,几十万南京市民和中国士兵在这段时间内遭受了非人道的对待。

南京大屠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抗日战争宣传和战争罪行审判的重要证据。

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份条约剥夺了中国关于外交、关税和领土的主权,迫使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偿,开放多个对外贸易口岸。

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南京大学校园运动南京大学校园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浪漫主义革命运动。

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延伸和发展下,南京大学学生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要求。

这场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五、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座大桥于1968年完工,是连接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重要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扩大了南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也象征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南京城市发展史

南京城市发展史

南京,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市内有秦淮河流过其间。

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一座大都市逐渐形成。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在现在南京城楼和五台山东一带,出现了最早的聚落,这就是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约在四千年前,又有一批新的民族到这里来生活,他们会用手转轮来制造圆形的陶器,具有一层薄薄的器壁,颜色带灰色以至黑色。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黑陶文化。

大约三千多年前又有一支懂得冶炼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技术的部落,从秦淮河方向千迁来,他们会用青铜器制造头、鱼钩和小刀,但大量还是石器。

在时代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和西周。

近年被发掘出来的这术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京地区有二百多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年)在东面太湖流域的奴隶制国家叫吴,西面长江中游的奴隶制国家叫楚。

吴的都城在姑苏(今江苏苏州),楚的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北)。

现在的南京地区处在“吴头楚尾”。

传说吴王夫差曾经在今南京城里冶山,筑冶城,为冶炼的作坊。

吴国东南有个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越国为了对付楚国在边境上筑了个越城。

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这里筑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叫金陵邑。

南京古名金陵,艰险导源于这个金陵邑。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四处巡游。

在南京周围的重要城邑停留。

其中的秣陵为一政治中心,所以南京在古代称秣陵。

秦淮河在孕育这些古代城邑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国时代(公元220年——280年),东吴控有长江中下游。

孙权的统治中心,初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后迁秣陵,再迁公安、武昌(今湖北鄂城),终于定都建业。

公元212年孙权从京口迁秣陵,改秣陵为建业,取建功立业的意思。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两大古都长安和洛阳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只有建康(建业、南京)在江东于安宁中得到发展。

孙权又派兵到台湾和海南岛,派使者出使南海诸国,有些国家的使臣和商人也和建康交往。

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

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

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南京作为中国古都之一,其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本文将从南京城的建立开始,分析南京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历史变迁,并探讨其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一章:南京城的建立南京城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5年的吴王夫差时期。

当时,夫差将吴都迁至今天的南京地区,并在此建立了吴国的都城。

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南京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基石。

第二章:南京城的初期建筑风格夫差时期的南京城建筑风格以宫殿、城墙和祭祀建筑为主,体现了吴国政治与宗教的特点。

宫殿建筑雄伟庄严,城墙坚固耐用,祭祀建筑富丽堂皇。

这些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南京城的政治权威和文化积淀。

第三章:南京城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南京城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重要的建筑风格演变。

明代南明政权时期,南京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代宫殿建筑和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注重宏伟和精细的雕刻工艺。

清代南京城则更多地受到北方建筑的影响,注重布局和规划,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

第四章:南京城的现代建筑风格近代以来,南京城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变迁,其建筑风格也多次变化。

20世纪初,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大量现代建筑涌现,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而在南京解放后,社会主义建筑风格开始兴起,大量的宏伟建筑如南京大剧院、夫子庙等相继兴建。

第五章:南京城的当代建筑风格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南京城的建筑风格不断演化。

如今,南京城的建筑风格已变得多样化,古朴与现代相互交融。

传统建筑与现代高楼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结语南京城的建筑风格演变与历史变迁紧密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建筑,还是近代的现代主义建筑,都为南京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期待未来,南京城的建筑风格会继续演变,展示出更多的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的历史如下:史前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在南京地区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南京地区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村落,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所处的年代约为前4千年至前3千年,北阴阳营文化属于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古代明孝陵神道南京古为吴地,位于“九州”之扬州地域。

传说吴王夫差于前495年在此筑冶城。

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筑越城,是南京城垣史的发端。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金陵邑改为秣陵县。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

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又改为“建康”。

西晋经永嘉之乱而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建康成为华夏正朔所在。

420年东晋灭亡,此后,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直至589年被隋灭亡。

这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又与此前的吴、东晋合称为“六朝”。

南朝时的建康城人文荟萃,相当繁盛,是南京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梁武帝时城中人口已超过100万。

然而侯景之乱等战乱给建康城带来了严重破坏,隋军攻入建康灭亡陈朝后,更将建康城邑宫苑完全平毁,仅在石头城置蒋州,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就此彻底结束。

唐代,建康故地又逐渐发展起来。

唐初在此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

唐朝灭亡后,十国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并修建了城邑。

此后南京城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京师。

当年,明军攻入大都,将蒙元逐出中原,南京第一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京城,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保留至今的南京城墙、明孝陵等建筑就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1402年,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1421年迁都北京顺天府,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设有南京六部等机构。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为南明弘光帝。

次年,南京被清军攻陷,降为江宁府。

清初,江宁为江南省省府。

从康熙六年江苏、安徽分别建省直到清末,江宁是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驻地,和江苏巡抚驻地苏州同为江苏省省会。

同时,又在江宁又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和海门厅。

管辖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曾长期驻扎在江宁。

城东明故宫旧址驻扎有八旗军队,设江宁将军管辖。

清朝的江宁在经济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清廷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厂,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英军沿长江进逼江宁城下。

清廷与英方签订《江宁条约》。

1853年,太平天国攻入江宁,定都于此,号“天京”。

洪秀全在城内兴建了豪华的天王府。

1864年,湘军攻入南京,激烈的战争及湘军的掳掠将南京城市几乎全毁。

战后的南京一度极为萧条,直到1899年南京仪凤门(今兴中门)外长江边的下关才正式开辟商埠。

随着1906年的沪宁铁路和1911年的津浦铁路先后通车,南京作为南北陆路干线和东西水路干线交汇的交通枢纽得到复兴。

近现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临时大总统办公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不过不久袁世凯就将民国首都迁往北京。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进入南京时的暴力排外行动和外国军舰炮轰下关,引发了影响深远的南京事件,成为国共分裂的重要前奏之一,不久就发生了四·一二政变。

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别市。

1929年6月1日安葬孙中山于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别市。

1930年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

1931年6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其中第五条规定:“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

1929年-1937年间,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

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已经增加到100
万以上,是当时中国的六大城市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后,南京开始受到日本飞机轰炸,到11月,国民政府和高等学校陆续西迁。

12月13日南京沦陷,入侵的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南京大屠杀,至少30万人遇难。

1940年,亲日的汪精卫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9月9日,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向中国政府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败,北平和谈破裂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3日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先后南迁广州、重庆,旋迁台北。

在1937年到1949年期间,由于战争因素,南京未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南京为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中央直辖市。

1950年1月,南京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仍为中央直辖市,同时政务院设有驻宁办事处。

1953年恢复设立江苏省时,南京取消了直辖市的地位,改为江苏省省会。

南京在“一五”、“二五”重点建设期间,均未在安排建设项目。

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南京的城市面貌变化不大,只是将位于市中心的明故宫机场迁出,拆除穿行城内的铁路,并在大跃进运动中开辟了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和太平北路,鼓楼广场形成全市政治集会的中心。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的重要性又有所上升,此后陆续在此安排了一批重点企业,在东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厂形成三个工业区。

1980年代以后,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面貌亦开始逐步发生改观。

1980年代中叶建成的金陵饭店曾是中国大陆第一高楼。

1989年,南京被列为中央财政计划单列市,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此后,南京城市的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展开,到2003年,南京明城墙内40平方公里的老城,未改造的仅剩5平方公里。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大片新城区。

地名变迁南京在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地名相当多,除了早期的冶城和越城(范蠡城)之外,有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建康、蒋州、江宁、白下、集庆、应天、天京、南京等。

其中,“金陵”在历史上一直是南京最著名的别称,源自楚威王时修建的金陵邑;“石头城”和“石城”也是常见的南京别称,源自三国时修建的石头城。

南京作为首都时的简称为“京”,现在的简称“宁”来自江宁,在唐朝、北宋和清朝时曾使用过这一地名。

现在南京市内仍然可以见到这些古地名的痕迹,例如建邺区、白下区、江宁区、建康路、集庆路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