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生活化理解系统优化原理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详细解析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详细解析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详细解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人类社会社会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即: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Ⅰ、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Ⅱ、方法论要求: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夸大意识功能的唯意志论。

主观主义表现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Ⅲ、运用:①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各地发展经济也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②为什么要“以德治国”(诚信);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归纳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一~三十)Ⅰ辩证唯物论(一~七)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成党的思想路线)。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运用举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

福州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推出“自驾游、亲子游、农家乐”等新的旅游项目,凭借“文化品牌、休闲品牌、生态品牌、温泉品牌”的打造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福州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参考答案】①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线路和项目,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打造精品线路,做到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规律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6.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的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7.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注:带有“★”的是常用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统一中实现价值,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我的整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我的整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意识、规律、运动、静止)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详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详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例: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受到惩罚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事倍功半;揠苗助长;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取得成功;审时度势;奥运或亚运健儿的顽强拼搏;事半功倍第二部分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者实践决定认识)(详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核心内容: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成分。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在本质上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又是普遍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