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课件公开课
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人民空军
1956年歼5型歼击机 1970年歼12战斗机 2017年歼20隐形战机
特点:仿制→自制→创新
材料:经过60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 潜艇、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 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 慑和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 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 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 历史跨越。
清末新政,编练新军
材料: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7艘 2000吨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 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 从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6年间,再未添置 一舰一炮,而这6年,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 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 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6年日本 共添置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 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倾斜。
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 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
人民军队的贡献: 十年内战时期,开辟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全民族抗战,取得抗 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解放全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人民军队的建设
——建国60周年阅兵式解说词
依据概括我国海军建设的特点
当前,周边一些国家不断对我国钓鱼岛,南 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西方,大国也频频 发难,认为人民解放军能否轻松应对这一考 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观点,我认为人民解放军可以轻松应对这一考验, 论证,因为1中国产党的正确领导,
2全国人民的支持, 3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升, 4解放军实力雄厚,武器装备现代化, 5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结论,所以我认为解放军可以轻松应对这一考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3课 活动课:时事溯源》教案_15

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册书也是整个初中历史的最后一课。
这是一节活动课,主题是时事溯源,去探究时事的现状、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中历史已经基本学完,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
对国家战略、国际关系比较感兴趣,关心时事、渴望了解当前的世界形势。
他们乐于思考,敢于争论,已经开始喜欢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
活动目标:1、通过时事溯源,了解相关史事的细节,分析相关史事发生的历史环境,提高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解释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3、通过掌握的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表述自己的观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在本次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题,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活动建议:1、请同学们选择几件感兴趣的时事,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课题,组织小组,选定搜集资料的方法,分工合作。
2、从网络、电视和报刊中寻找与时事相关的线索和评价,追溯时事的历史渊源。
3、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组员相互提问、辩驳,形成提纲。
活动重点、难点:资料的收集和筛选;资料的呈现方式的选择。
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设计意图:直观展示时事。
)大屏幕展示习主席的话:“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
”师: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把握今天,企及未来。
所以,今天任何一件国际时事政治的背后,我们都可以通过历史的追究,找到它深刻的历史根源。
(设计意图:切入本课主题,追寻时事背后的历史根源。
)师:下面播放微课视频,进行历史名词的溯源,来了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名字的由来。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微课,清楚、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一带一路”概念由来及设计理念)师: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溯源任务,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形式上也十分丰富。
很多同学把溯源资料交给了老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是一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当前时事,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时事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时事新闻的介绍,二是新闻背后历史事件的挖掘。
教材以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时事新闻也有一定的关注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新闻背后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背后的历史,帮助学生建立起时事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生可能对活动课的形式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当前时事,掌握新闻背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增强历史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当前时事,掌握新闻背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条时事新闻,进行自主探究,了解新闻背后的历史事件。
3.小组合作: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新闻背后的历史溯源。
4.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 时事溯源-关于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会》教案_17

活动课:时事溯源教学设计--关于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会活动任务:根据美国舰艇闯入我国南沙群岛,美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科技在世界任意妄为,选择科技发展这个主题,探寻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利弊,从而进一步认识人类应该怎么样发展科技,怎么样利用科技,真正做到科技为人类服务,用科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活动目标:1.通过时事溯源,会分析史实,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情。
2.通过辩论能正确认识科技给人类带的便利和困扰。
3.通过掌握的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辩论,能让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过程:一、教师导语师:5月6日,美国两艘导弹驱逐舰“普雷布尔”号和“钟云”号突然闯入中国南沙南薰礁与赤瓜礁12海里范围内航行。
事件发生后,中国海军迅速对美国军舰进行了识别查证和警告驱离。
之所以美国敢这样,是因为美国军事科技相当发达,美国用先进的军事科技来推行霸权主义,给人类带来灾难,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发展科技利弊的大讨论,今天我们也将参与到这一场大讨论中。
今天我们也就科技的利弊来进行一场辩论。
掌声有请今天辩论会的主持人郭芷均。
二、辩论过程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请先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辩论的双方及评委。
正方主辩是汪华芸,二辩是周清泉,三辩是刘丽,四辩是张晓宇,反方主辩是车宥龙,二辩是孙奕,三辩是卢宇萱,四辩是肖喆,评委是熊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下面请双方辩手从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运用方面给我们一个答案。
每辩一次加5分,如果掌声热烈,再加1分。
首先请双方各方主辩开场陈说。
正方主辩:我方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从第一次科技革命来说,正是因为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开始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大机器生产时代,大工厂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减轻了人类的劳动。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课件

3. 2018年11月13日,英国与欧盟13国就“脱欧”协议 内容达成一致。当年,英国也是迟到加入欧共体的, 《试论英国迟至1973年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一文说 道:“(20世纪) 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经济增长率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英国的经济实力也 降至第五位。而欧共体六国的经济却得益于共同市场, 获得了飞速发展..英国最终决定申请加入欧共体。” 由此可见,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的目的是 ( )
·贸易战 ·特朗普 ·25%关税 ·美国优先 ·单边主义 ·极限施压 ·5G ·华为 ·任正非 ·脱欧
华5G为 任正非:
第华五为代公移司动是通中信国知技名术民,营 通 界 非将联最讯 是把”科 华多人的技 为的类新公 公5G带时司 司技入代, 的术创目专“,始利前万 当人。拥物 前和有任互 世总正世 裁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5G 技2术01,9年抢5月占1技6日术,高被地列。入美 国5G所网谓络实的体理名论单中传,输禁速止度 购超买过美10国G重bp要s(技术相和当设于备下。
黄背心 特朗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右翼抬头
美国优先
脱欧 极限施压
·贸易战
华为
·特朗2普5%关税
·25%关税
5G 任正非
··单美单国 边边优主主先 义义 中美贸易战 单边主义
·极限施压
右翼抬头
·5黄G 背心 特朗普
·华为
美国优先
·任正非 脱欧 ·脱欧
极限施压
·贸易战 ·特朗普 ·25%关税 ·美国优先 ·单边主义 ·极限施压 ·5G ·华为 ·任正非 ·脱欧
曲折
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2.探究这些事件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2.大黑板或白板;3.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出示几张历史事件的图片,请同学们脑海中默想一下这些事件,看看自己是否有所了解。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讨论这些事件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课堂导入请同学们打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翻到第 40 页“时事溯源”一章,老师简要讲解一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引出本次活动课的主题。
3. 活动环节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篇新闻报道,要求这篇报道必须与历史事件有关,然后在教室内展开“时事溯源”活动。
教师可提供一些范例,如:•中美贸易战;•波兰独立日游行;•民进党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在寻找相关报道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并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
随后,学生需要探究这些历史事件对当前新闻报道的影响,比如说,中美贸易战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适时的辅导和指导,并就同学们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4.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他们在时事溯源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遇到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是否能够找到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2.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是否能够探究新闻报道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教学延伸针对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重视历史,关注时事,以及学习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与网络、学术期刊或历史文献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历史数据和信息,更好地丰富学生成长的历史经验和视野。
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鸦片战争授课年级高一章节名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时 1课标要求列举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虎门销烟背景、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了解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内容分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国力悬殊中国战败,清政府陪破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此迈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学情分析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强,而且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了深刻感性认识,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接触的也比较多。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提前布置学生仔细阅读本课内容,包括小字部分,提前一天让学生填写练习册的填空部分,让学生对这节课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教学策略讲课时应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入法、启发式谈话法,辅助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教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展示课件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对,罂粟花。
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之一,它色彩艳丽,果实饱满,香气浓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导学案导学案课程名称:历史课程单元:九年级下册课程内容: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时事溯源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溯源法分析时事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时事溯源的概念和意义。
2. 溯源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溯源法进行分析。
2. 如何发现历史背景和根源。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时事问题的根源和历史背景。
2. 学习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时事溯源的概念和意义,强调时事问题往往有其深层的历史根源,也有着发展的脉络。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事件和背景,可以更好地分析当前的问题。
3. 溯源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溯源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例如:(1)确定时事问题:选择一个当前的时事问题或者社会热点。
(2)寻找历史线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历史上相关的事件和背景。
(3)分析历史背景:了解历史背景和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研究发展脉络:通过追溯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该问题的发展和变化。
(5)总结对比:总结当前问题与历史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发展。
4. 活动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选择一个当前的时事问题或者社会热点,运用溯源法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
活动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时事问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时事问题。
(2)寻找历史线索:每个小组根据所选时事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历史线索和相关事件。
(3)分析历史背景:每个小组讨论所选时事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4)研究发展脉络:每个小组追溯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所选问题的发展和变化。
(5)总结对比:每个小组总结所选问题与历史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发展。
5. 活动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时事溯源的意义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财2.富促。进—了《郑我和国下和西亚洋—非伟各大国的的和平经使济者交》流 和1友.据好材关料系一、。二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
什么特点? 2.分析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实战3.
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迅猛扩
材1.料由二路上市舶丝—(绸—海之外王路贸介为易南主)《转之中变利外为最文海厚化,交上若流丝措史》 置绸得之当路,。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12..根原据因材:料(一1,)指政出府宋鼓朝励中海国外的对贸外易交发通展发 生(了2)什么经变济化重。心的南移 2(.根3)据路两则上材丝料绸并之结路合的所断学绝知识概括其变化 的(原4)因。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中意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两端,开展一带一 路合作天经地义。一条丝路把远隔万里的 两国联系在一起,跨越两千多年的中意友 谊里有着深深的丝路情缘。
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跨越古今的一带一路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整合教材,知道不同历史时期在 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主要史实。 2.通过观察地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3.通过分析材料,认识丝绸之路的作用。 4.通过小组合作,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 特点。 5.通过对比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认识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知道对外开 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 “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 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 B. 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二、唐朝“海陆”发达
唐招提寺 《大唐西域记》
实战2. 2013年包头中考题节选
四、明朝郑和下西洋
非 洲
材料一: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 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 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 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 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时间长,规模——大王,介范南围《广中。外和文平化交交流往史,》 公材平料交二易:。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 天竺 玄奘
西行 游历16年带回许 取经 多佛经,著有
《 大唐①西域记》
唐 日本 (鉴②真) 六次 对日本文化影响 东渡 很大
请弘将扬材唐料朝表文格化中,的积①极②吸补收充别完国整的;先 进并文说化出唐或朝对对外外开文放化交流的特点。
三、宋代 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市舶司
材料一 两汉到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 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 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 主了。……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
专题感悟
从汉至明前期,中国对外友好、开放。 中华文明成果的传出,推动了世界文明 的发展;同时,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 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
明末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封 闭停滞,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开由放此促使,进你步能,得封到闭什必么然启落示后?。
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同国外的交 流与合作。
一、汉朝开辟路上丝绸之路
1.在图中依次圈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欧
洲
西亚
2.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 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西域都护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汉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观察地图,说出最远到达哪里?
(锡兰)
实战1.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
张的今天,越来越彰显出郑和下西洋的
伟大意义。下列与郑和下西洋史实不相
符的是( )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
B.郑和到过亚欧30多个国家和红海沿岸
C.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
发展
五、清朝 “闭关锁国”
材料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 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 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 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 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 势一无所知。
1.材料中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 “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2.据材料分析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合作学习
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请试归 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提示:从路线、方式、政策等方面考虑。)
1.经历了以陆路为主向以海路为主的转变。 2.和平友好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3.由政府鼓励积极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课堂小结对 外 友源自 好 关 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开进 海上丝绸之路 市舶司 放 步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