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情况资料
石家庄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家庄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评判摘要:石家庄地区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生态环境保卫工作也尤为重要。
石家庄市水质概况

自然概况1.1地形地貌石家庄市地处山西台背斜和河滩台向斜的过渡地带,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而且分布集中连片,错落有序.由井隆县西南边缘的中山、低山向东下降为丘陵,而后由一系列山麓坡积裙和洪积扇共同组成山麓坡积洪积平原,逐渐过渡为洪积冲积扇平原,地貌类型组合呈阶梯状分布.山区地势基本上自南向北倾斜,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区地势倾斜和平原地势倾斜呈明显扭曲反差,山地与平原面积大体各占一半【1】1.2气候条件石家庄市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较短.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春季经常受蒙古大陆变性气团影响,蒸发量大,降水稀少,多风沙,焚风效应明显.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的影响,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降水变率高,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差值可达1 000~以上,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匀,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带,东部平原地区是相对少雨区【1】1.3河流与水系石家庄市境内河流除木刀沟(磁河)属大清河外,其余均属子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滤沱河、冶河、绵河、甘陶河、佼河、太平河、金河、木刀沟等.距市区西北30 km的滤沱河干流上的黄壁庄水库,自1963年蓄水后,其下游河道变为以泄洪为主,1980年以后大部分时段断流.由于水库的修建和近年来气候变旱,其他河流水流量也减少,甚至中、下游河道断流,大部分河流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纳污河.1.4水文地质条件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地块的太行山隆起与河北平原凹陷的过渡带上,太行山前深大断裂穿越本区.华北地块是一个具有古老构造基底的地台,又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很强烈的地区,地壳运动的形式为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0石家庄市域属华北地层区,该地层区的特点是:在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褶皱基底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轻微变质的地台型海相积沉积的中一上元古代地层,而后沉积了稳定型的海相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开始出现海陆交互相到陆相沉积,此后主要接受陆相地层的沉积「0石家庄市地下水可分为3个含水岩系: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系,中上元古界寒武、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系,元古界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系.其中第四系含水岩系的含水层埋藏条件,又划分为2个含水岩组:中更新统一全新统(Qza)孔隙潜水一微承压水含水岩组和下更新统(Qt)孔隙承压含水岩组「01.5土壤植被石家庄市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6种类型:残积坡积物母质,为各类岩石风化物,分布于西部山地;黄土状物母质,分布于丘陵、盆地、台地、谷地;洪积一冲积物母质,分布于山麓冲积扇上、中部;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分布于滤沱河河谷区;人工堆垫物母质,局部分布;人工灌淤母质,局部分布.全市土壤类型共有9个土类,17个亚类,46个土属,154个土种[m石家庄市位于暖温带,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破坏殆尽,仅在西部人类活动稀少的山区,尚有少量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在山地分布有针叶林(侧柏林);在低山丘陵区、干旱荒山坡分布有灌丛、灌草丛、山地干草丛;在沼泽湿地分布有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栽培植被群落即大田作物、蔬菜、果园、人工林以及农果间作的防护林.1.5地下水采补长期失衡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目前全部为地下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与日剧增,但连年干旱使地下水入不敷出,采补严重失调,目前全市地下水年均超采量0.8- 1.0亿m³地下水长期超采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由于工业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工业开采型地下水位下降漏朱自1965年开始形成以华北制药厂为中心的地下水下降漏斗雏形,至1970年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转移到印染厂,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从1965年的7. 82m降到1988年的37. 32m,年均下降1.28m,而1980-1988年年均下降2.02m,表明漏斗的发展速度在加快,漏斗面积1965年为57. 5km ²,1980年为189km²,1993年已达到351km²,1965-1980年平均每年扩大8.77km²,1980-1993年平均每年扩大12.46km2目前市区已全部处于降落漏斗范围之内,并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石家庄市水质概况

自然概况1.1地形地貌石家庄市地处山西台背斜和河滩台向斜的过渡地带,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而且分布集中连片,错落有序.由井隆县西南边缘的中山、低山向东下降为丘陵,而后由一系列山麓坡积裙和洪积扇共同组成山麓坡积洪积平原,逐渐过渡为洪积冲积扇平原,地貌类型组合呈阶梯状分布.山区地势基本上自南向北倾斜,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区地势倾斜和平原地势倾斜呈明显扭曲反差,山地与平原面积大体各占一半【1】1.2气候条件石家庄市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较短.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春季经常受蒙古大陆变性气团影响,蒸发量大,降水稀少,多风沙,焚风效应明显.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的影响,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降水变率高,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差值可达1 000~以上,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匀,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带,东部平原地区是相对少雨区【1】1.3河流与水系石家庄市境内河流除木刀沟(磁河)属大清河外,其余均属子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滤沱河、冶河、绵河、甘陶河、佼河、太平河、金河、木刀沟等.距市区西北30 km的滤沱河干流上的黄壁庄水库,自1963年蓄水后,其下游河道变为以泄洪为主,1980年以后大部分时段断流.由于水库的修建和近年来气候变旱,其他河流水流量也减少,甚至中、下游河道断流,大部分河流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纳污河.1.4水文地质条件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地块的太行山隆起与河北平原凹陷的过渡带上,太行山前深大断裂穿越本区.华北地块是一个具有古老构造基底的地台,又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很强烈的地区,地壳运动的形式为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0石家庄市域属华北地层区,该地层区的特点是:在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褶皱基底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轻微变质的地台型海相积沉积的中一上元古代地层,而后沉积了稳定型的海相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开始出现海陆交互相到陆相沉积,此后主要接受陆相地层的沉积「0石家庄市地下水可分为3个含水岩系: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系,中上元古界寒武、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系,元古界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系.其中第四系含水岩系的含水层埋藏条件,又划分为2个含水岩组:中更新统一全新统(Qza)孔隙潜水一微承压水含水岩组和下更新统(Qt)孔隙承压含水岩组「01.5土壤植被石家庄市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6种类型:残积坡积物母质,为各类岩石风化物,分布于西部山地;黄土状物母质,分布于丘陵、盆地、台地、谷地;洪积一冲积物母质,分布于山麓冲积扇上、中部;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分布于滤沱河河谷区;人工堆垫物母质,局部分布;人工灌淤母质,局部分布.全市土壤类型共有9个土类,17个亚类,46个土属,154个土种[m石家庄市位于暖温带,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破坏殆尽,仅在西部人类活动稀少的山区,尚有少量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在山地分布有针叶林(侧柏林);在低山丘陵区、干旱荒山坡分布有灌丛、灌草丛、山地干草丛;在沼泽湿地分布有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栽培植被群落即大田作物、蔬菜、果园、人工林以及农果间作的防护林.1.5地下水采补长期失衡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目前全部为地下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与日剧增,但连年干旱使地下水入不敷出,采补严重失调,目前全市地下水年均超采量0.8- 1.0亿m³地下水长期超采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由于工业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工业开采型地下水位下降漏朱自1965年开始形成以华北制药厂为中心的地下水下降漏斗雏形,至1970年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转移到印染厂,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从1965年的7. 82m降到1988年的37. 32m,年均下降1.28m,而1980-1988年年均下降2.02m,表明漏斗的发展速度在加快,漏斗面积1965年为57. 5km ²,1980年为189km²,1993年已达到351km²,1965-1980年平均每年扩大8.77km²,1980-1993年平均每年扩大12.46km2目前市区已全部处于降落漏斗范围之内,并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贫水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该区位于石家庄山前贫水区,北起黄壁庄 水库X坨河出山口,南至封龙山南 南佐村, 西至挂云山、抱犊寨、常河村一线,东至小 壁、上庄、山尹村一线,勘察区域约300多 平方公里。 通过多年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实际钻探资 料,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石家庄西部山前地 带第四系覆盖下的变质岩,发育压扭性构造、 张开性较差、地下水运移困难,赋存空间狭 小,属贫水区。 近几十年来,随着石家庄市工农业建设 的发展,地下水开采强度加大,人畜用水和 土地灌溉极为紧张,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石 津灌渠输水维持,特别是黄壁庄水库大坝截 流后,造成局部第四系地下水枯竭,因此解 决用水成了当务之急。
祖灰岩、白云质灰岩为组成的含水层。主要分布在鹿泉市西部白鹿泉西北部黄岩村一带,富水性较好,含水岩层上下顶底板均有相对隔水 岩层。单井涌水量40-50立方米每小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 矿化度0.3-0.5毫克每升PH值7.2-7.8.
4、 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以冲洪积、残破积亚粘土、粘
土和含砾碎石层组成的孔隙含水层。位于工作区大面积,覆盖在基岩 之上,厚度不均,一般在10-60米,富水性较差。受季节影响水位变 化大,现多数呈疏干状态,单井涌水量5-10立方米每小时。
变质岩的富水性分区:
1、在韩庄-庄窝一带第四系覆盖大面积的甘陶河群南 寺组三段的结晶白云岩,其岩性和发育的构造均决定了富 水性,地下水呈条带状分布。此间发育的北西西向、北西 向断裂可能延伸较远,与长城系和寒武系的含水岩组向连 通,具备导水连通、汇水空间等水文地质条件。而且水质 良好,有些属于矿泉水,单井流量在30-40立方米每小时。 2、南任村一带,构造部位处于复式向斜的核部,基 岩裂隙水经过地下自西向东的径流,遇到角度压性断裂构 造阻水后,在褶皱带向斜枢纽端水位抬起,上升呈泉自流 于地表。实测泉流量为300立方米每天,水温14度,锶及 偏硅酸含量均达到矿泉水标准,水质良好。
石家庄地质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全面总结石家庄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现将石家庄地质工作总结如下。
二、石家庄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1. 地质调查与评价(1)完成了石家庄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面摸清了石家庄市地质构造、岩性、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
(2)开展了石家庄市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查,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1)开展了石家庄市矿产资源勘查,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
(2)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 地下水勘查与保护(1)开展了石家庄市地下水勘查,摸清了地下水分布规律、水质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2)加强地下水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高地下水水质。
4. 地质灾害防治(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
5. 地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加大地质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质工作水平。
(2)加强地质人才培养,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1. 地质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地质工作的开展。
2. 地质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短缺。
3.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尚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
4. 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地质工作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大地质工作经费投入,提高地质工作水平。
2. 加强地质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 加大地质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地质工作整体水平。
5. 深化地质工作改革,推动地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石家庄地质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地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地质保障。
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5篇范文)

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浏览次数:199 发布时间:2009-11-0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研究成为主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心的许多问题或灾害直接或间接与城市地区的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条件或人类活动有关,保护环境、减轻灾害、科学处理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并逐渐转变为地质工作的重点。
城市地质以其在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环境地质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已迫在眉睫,如美国地调局已开始研究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灾害、水和受污染的环境;英国地调局开展了有关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减灾方面的调查;加拿大地调局制定了地学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战略目标。
中国地调局正在起动《首都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计划》项目,其中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4450万元实施的《北京市发展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开展城市全面地质环境调查的第一个项目,同时开展上海、天津、杭州、南京等城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立项工作。
这一切表明,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是当今全球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中心,是人口和现代工业的集中地区,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使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剧变,打破其影响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其环境质量下降,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因此要实现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了解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认识城市区域地质环境演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统筹考虑包括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约束条件在内的各种相关地质因素,找出城市地质环境演化的关键因子,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供地质依据,引导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邯邢地区位于省南部,包括和两市。
全区地形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形总趋势呈西高东低。
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531~552mm。
邯邢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资源著称,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该区主要产业之一。
依靠资源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瓷、建材、纺织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河流,区从北到南主要有沙河〔上游为朱庄川也称北沙河、渡口川也称南沙河〕、洺河〔上游为马会河、北洺河、南洺河〕、滏阳河、漳河〔上游为清漳河、浊漳河〕。
除漳河属南运河水系外,其余均属子牙河水系〔见图1-1〕。
流经石灰岩的河流渗漏严重。
水库,区大型水库主要有:朱庄水库、东武仕水库和岳城水库〔见表1-1〕。
中小型水库主要有:野沟门水库、东石岭水库、峡沟水库、口上水库和车谷水库。
表1-1 主要水库一览表1.2 区域地质概况 1.2.1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赞皇群片麻岩,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系石灰岩与第四系松散岩层,其次是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的砂砾岩、页岩等。
同时伴有岩浆岩的侵入。
基岩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岩层倾角一般10°左右,局部地段受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有所变化。
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区主要含煤地层,夹有8~10层煤和3~5层薄层石灰岩〔图1-2〕。
么犭1.2.2 构造邯邢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天山-阴山、昆仑-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复背斜〕与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Array带〔见图1-3〕。
二级构造应属赞皇隆起与武安-涉县凹陷。
区域构造主要受新华夏系控制,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形成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褶皱规模较小,多为短轴背斜、向斜。
断裂多为高角度〔60°~85°〕正断层。
石家庄气候水文条件

(3)地震
据河北省地震局1992年研究成果,石家庄市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地震设防烈度为6.7度。据历史记载,区内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灾害。依据石家庄市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地壳结构特征、新构造运动特征、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条件划分,在区域上属基本稳定型。
石家庄市区属华北平原的西边缘,地层以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为主,也是本区自然资源赋存及经济建设、人类活动涉及的主要层位。
对工程建设(包括城市高层建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工程等)影响最大的是25m以下地层,也是石家庄市区多层建筑物的主要受力层和构成高层建筑深基坑边坡的主要土层。
石家庄市区地层具有典型的冲洪积成因特点,颗粒上细下粗,二元结构明显,与工程较密切的主要地层可简章概括为两层土、两层砂。地表至第一层砂土间普遍发育一套黄土状土,其顶板高程为67.0-74.0m,厚1,5-9.0m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大孔结构明显,可见垂直节理及虫孔,具有不均匀湿陷性,湿陷系数为1.015-1.145,属1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直立性好,边坡坡度可在1:0.75以上,表层多覆盖人工堆积层。
(4)气象
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份,约占全年的70%,大风多集中在三四月份。历年各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2.9摄氏度,各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9.3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为14.26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5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6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年平均降水量为45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05.8mm,累年最多风向为SSE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供水:本扩建工程附近地下水含量非常丰富,通过打水源深
井,可以满足扩建工程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要求。
2、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 522.4mm
年最大降雨量 864.7mm
24小时最大降雨量 422.3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 133.4mm
3、地下水位:5m以下。
4、宜安镇东焦一带水文地质情况说明
宜安镇东焦一带水文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已掌握的资料
看,此处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第四系覆盖层5-10米厚。
一般10-95米左右以竹叶状和柴红灰岩为主,为主要含水段,100-130米为燧石灰岩夹硅质灰岩,节里发育,有白蚀洞穴,破碎为含水段,200米以下无资料,经过电测找好井位,每小时出水量可达8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