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水文地质资料

合集下载

河堤工程——精选推荐

河堤工程——精选推荐

河堤⼯程1 综合说明1.1概述四川省⾦堂县毗河⼆桥东侧滨河公园为润州国际规划建设⽅案中的拟建景观⼯程,四川宏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于2011年4⽉完成其总体规划,并由⾦堂县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查通过,详见附件。

滨河公园靠毗河侧⽬前为⾃然河岸,⽆⼯矿、企业分布,皆为荒地。

为保证滨河公园建成后的防洪安全,修建河堤成为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之⼀。

受业主委托,我院于2011年5⽉完成了《四川省⾦堂县毗河⼆桥东侧滨河公园河堤⼯程实施⽅案设计报告》的编制⼯作。

滨河公园河堤⼯程位于⾦堂县赵镇境内毗河⼆桥东侧的毗河⼲流右岸,控制集⽔⾯积1058km2,为滨河公园总体规划的⼀部分;河堤总长210m,起点紧接毗河⼆桥桥台,终点位于毗河⼆桥下游210m,总体设计考虑与润州国际建设⽅案中滨河公园总体规划、⾦堂县赵镇城市总体规划等协调⼀致,堤防结构设计在满⾜相关规程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与对岸及上、下游已建河堤⼀致。

滨河公园河堤⼯程防洪标准为20年⼀遇设计洪⽔,⼯程等别为Ⅳ等⼯程,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

⼯程区位于⾦堂县城赵镇,距成都市区36公⾥,沿线均有公路通过,对外交通⼗分⽅便。

四川省⾦堂县毗河⼆桥东侧滨河公园河堤⼯程特性表1.2⽔⽂1.2.1设计年最⼤流量采⽤⽯堤堰⽔⽂站的设计年最⼤流量叠加毗河⽯堤堰⽔⽂站~毗河河⼝⾦堂赵镇区间的设计年最⼤流量推求设计断⾯设计年最⼤流量,其成果见表1-2。

设计断⾯设计年最⼤流量成果表表1-21.2.2 河流泥沙毗河流域泥沙包含岷江在都江堰分流⽽来的泥沙量,由于内江⽔系⽆建紫平铺⽔库后的实测泥沙资料,因此只能计算毗河流域⾃⾝集⽔⾯积上的产沙量。

设计流域及邻近流域均⽆实测泥沙资料,设计断⾯泥沙根据《四川省⽔⽂⼿册》查值计算,毗河流域悬移质年输沙模数为650t/km2,毗河流域控制集⽔⾯积为1058 km2,悬移质年输沙量为68.77万t。

推移质年输沙量为6.88万t。

1.3⼯程地质1.3.1地质情况⼯程区位于成都市⾦堂县赵镇境内的毗河⼆桥东侧,区域主要地层⾃上⾄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中⽣界⽩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岩。

农村供水安全现状

农村供水安全现状

第一章农村供水安全现状第一节农村饮水基本情况一、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全堂县位于成都市东北边缘郊县,龙泉山脉由北向南贯穿其境,位置界于东经104°20'30"—104°53'24",北纬30°29'16"—30°57'18",东部与中江、乐至县接壤,南部与简阳市邻界,西部与青白江区毗邻,北与广汉市连接,全县总幅员面积1155.21平方公里,山丘区和坝区皆有。

2、水文地质金堂县在龙泉山脉以西,属多河流区,有毗河、中河与北河,上游流径长,集雨面积宽,流经金堂境界,水域较整体地形低,一般河床海拔高程在400米以下,自然洪涝灾害较多,其地质状况多以灰色冲积土和灰棕、紫色冲积土为主。

东部丘陵区,以沱江支流的资水河为主,县境内河长58.4公里,流域面积393平方公里,河床较低,平均比降小,i值仅0.9%,水流比较平缓,其地质状况以黄红紫泥、棕紫泥、姜石黄泥土及粉砂岩夹紫灰色块层藏石砂岩为主。

3、气象气候我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早,但不稳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伏旱多;秋季气温下降快;冬季结冰少,霜期短。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26 .4毫米,但分布不均,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53.4毫米,年平均气温16.4—16.8℃。

由于我县地形多以山丘为主,因此旱情发生频繁,发生率100%,年降雨量少,加之植被不足,土壤瘠薄,地表水无法有效利用,对干旱起着加剧作用。

据气象典型调查:山丘多数地区是春旱、夏旱接伏旱,特殊年份连续干旱长达240天之多,河水断流,水井干涸,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畜饮水困难,使有的区域年缺水达5-6个月以上。

(二)社会经济概况金堂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有幅员面积1155.21平方公里,共辖21个乡镇229个行政村和社区,其中贫困村86个,总人口8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53万人,有农村劳动力47.15万人,人均耕地1.06亩,人均纯收入2600元,人均粮食340公斤,农村人口增长率1.6‰。

金堂县十一·五水利建设

金堂县十一·五水利建设

金堂县“十一·五”水利建设规划报告第一章概况一、地理位置: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界于东经104°20′30″—104°53′24″,北纬30°29′16″—30°57′18″。

东部与中江县、乐至县接壤,南部与简阳县联接,西部与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毗邻,北与广汉市相邻。

幅员面积1154km2;按地形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西部为平坝浅丘,属于成都平原,面积161 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4%,海拔高程(黄海,下同)440m—500m,相对高差约60m;中部为龙泉山脉,幅员面积237 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1%,海拔高程500m—1046m,相对高差200m—540m;东部为丘陵,属川中丘陵区的组成部分,幅员面积756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5%,海拔高程400m—490m,相对高差90m左右。

二、地质金堂县出露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侏儸系上统蓬莱镇组J、P,由于北西至南东向的挤压作用,形成以龙泉山脉背斜东以中心场向斜褶皱和少量压性断层,走向皆为北东至南西,龙泉山背斜沿龙泉山脉分布,位于本县中部山区,背斜北西翼地区J3P,KI大部分出露于赵镇、云绣等浅丘区,面平坝——平都平原边缘,被第四季全新统Q4DL所覆盖。

南东翼出露地层J3P、KI t并组成中心场向斜的西北翼,向斜南东翼KI t地层出露范围广,遍布于淮口、高板等下五区丘陵地带。

三、气象水文金堂县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早,但不稳定。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

秋季气温下降快,带有秋绵雨。

冬季较冷,少有结冰,霜期短。

无霜期可达300天以上。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0mm,多年平均日照1256.5小时。

金堂县大部分面积属川中干旱区,干旱的形式主要有:春旱、夏旱、伏旱。

在天气气候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又可形成春夏旱、夏伏旱、春伏旱及春夏伏旱等七种干旱年型,据1959—1998年40年气象气料统计,发生干旱为40年,无干旱年为0。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四川大学二零一六年三月一、规划的任务和整体思路(一)编制任务根据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最终完成《金堂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金堂县水资源利用规划》和《金堂县水资源保护规划》3个成果,用于科学指导金堂县未来15年的水资源科学配置、有效保护和高效永续利用。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

图1-1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实施效果评价(二)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金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本次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1-2。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

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

金堂地名调查报告作文

金堂地名调查报告作文

金堂地名调查报告作文篇一:金堂--我的家乡我的家乡—金堂实验小学四年级四班易琛金堂,我的家乡,那里如诗如画。

多少文人墨客赞扬它的山,它的水,它的桥……四周群山连绵起伏,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随着微风拂过,荡起轻轻涟漪,水中犹如洒下无数黄金,显得波光粼粼,格外壮观。

一座座横跨水面的桥梁就像一条条美丽的彩带。

金堂之所以称之为“天府水城”,正因为它的水多,所以桥也多。

金堂有众多之桥,壮丽巍峨的中河桥,人来人往的平安桥……数不胜数,我却更爱那么美丽壮观的毗河桥。

宽阔的桥面上,形形色色的车辆在大桥上川流不息,桥的中间是种植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的绿化带,微风轻轻吹过,一股沁人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桥两侧是人行道,一盏盏漂亮的路灯整齐地排列着,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夜幕降临了,毗河桥却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耀眼的霓虹灯下,它更像一个阿婀娜多姿的青春少女。

桥的两边装有喷泉器,在音乐厅指挥下,水也变得有了人性,时而忽高忽低,时而忽左忽右,像是在跳一支支优美的舞蹈。

随着河流往下走,哇!这里的人真多呀!挤进人声鼎沸的人群,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好似仙境的画面,两个动漫人物在水帘中娴熟地跳着众人皆知的小苹果,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水幕电影?随着音乐的高潮,突然,一道长长的水柱喷发而出,好像一只飞腾的神龙,一下子喷到了几十米的高空,又像天女散花般地降落水中,又像一只装有各式各样花朵的花篮,百花齐放,仿佛把人们带入了花海的世界。

金堂不但山水胜美,而且名小吃、土特产也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当你走进金堂,一股股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有名的蛋烘糕,金灿灿的葱子糕,滑溜溜的肥肠粉……各种美味数不胜数。

当然,还有我们最有名气的“三溪脐橙”。

红通通的果实挂满枝头,在微风中摇曳着,好像在迎接你的到来。

摘下一个成熟的果实,轻轻掰开,饱满的果实让你忍不住咬上一口,酸甜可口的汁水,让你回味无穷,忍不住再来一口。

家乡的人热情好客,如果你到金堂来做客,主人家会热情洋溢地奉上金堂的美味佳肴,邀请你共游金堂美景,让你流连忘返。

金堂水功能区划报告

金堂水功能区划报告

金堂县水功能区划报告(简本)设计证号:设证水利甲级A141005162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5211Q20075R0M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5211E20029R0M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5211S10023R0M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九月批准:何杰核定:李胜兵审查:何杰李胜兵黎春松校核:吉刚苗红昌编写:孙广平聂宗斋李冠杰水淼何博哲陆海主要参加人员:黎春松吉刚苗红昌李冠杰水淼孙广平陆海刘晓琴刁乐王健宝目录1综述 (1)1.1区划背景 (1)1.2目的和意义 (2)1.3依据与标准 (3)1.3.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3)1.3.2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4)1.3.3参考资料 (5)1.4区划范围 (6)1.5区划原则 (7)1.6区划基准年 (9)1.7区划的分级分类体系 (9)1.8区划的程序与方法 (10)1.8.1区划程序 (10)1.8.2技术路线 (10)2区域概况 (12)2.1自然概况 (12)2.2社会经济概况 (15)2.2.1行政区划 (15)2.2.2人口 (15)2.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16)2.3.1水资源概况 (16)2.3.2水资源供需现状 (16)2.3.3饮用水源地及其保护区情况 (16)2.4水环境质量评价 (18)2.4.1入河废水排污量 (18)2.4.2水质现状 (18)3水功能区划 (19)3.1已有区划成果 (19)3.2本次水功能区划 (19)4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23)4.1严格水功能区实施和贯彻执行 (23)4.2加强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23)4.3 建议 (24)1综述1.1 区划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2014〕31号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四川省及各市(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四川大学二零一六年三月一、规划的任务和整体思路(一)编制任务根据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最终完成《金堂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金堂县水资源利用规划》和《金堂县水资源保护规划》3个成果,用于科学指导金堂县未来15年的水资源科学配置、有效保护和高效永续利用。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

图1-1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实施效果评价(二)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金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本次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1-2。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

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

金堂资料分析一

金堂资料分析一

成都金堂县基本资料地理位置成都市东北部主要交通成(青)金快速通道成南高速成绵高速成德南高速(在建)成金轻轨(待建)金堂大道大件路人口87万辖区:全县辖2个乡,19个镇各乡镇情况全县辖2个乡,19个镇赵镇清江镇官仓镇淮口镇白果镇五凤镇高板镇三溪镇福兴镇金龙镇赵家镇竹篙镇广兴镇隆盛镇转龙镇土桥镇云合镇又新镇三星镇栖贤乡平桥乡金堂概况城区公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沿河两岸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喷泉、大型豪华灯具错落有致,北河、中河、毗河似三条玉带穿城而过,汇聚沱江,城内江中绿波回环,岛屿飞桥相映成趣,俨然一幅“城在水中生,水在城中流,城在林中长,林在城中见”的奇妙景观。

这里,不仅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历史人物,东方黑格尔贺麟、反清义士彭家珍、著名诗人流沙河等,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著名的金堂八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具开发价值。

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云顶山慈云寺、炮台山莲花寺、淮口白塔寺,三足鼎立、各领风骚;栖贤三学寺、苏家湾天主教堂,相得益彰;"浩淼三汇合,千家古渡头,轻舟天上生,远市水中浮”。

金堂县城被游人誉为“东方威尼斯”,曾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成都十大魅力城镇”、“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市”殊荣。

著名诗人流沙河游览花园水城后撰文赞叹:“绿波回环三面,半岛临深潭,水上飘来打鱼船,白鸥点点;岁晚花发,遍照十里山川,家住这里,也就成了神仙。

”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视察金堂留下了“既有古战场遗址的云顶石城,又有亚洲一流的成都野生世界(现已为蓝光观岭国际社区项目,为成都周边高端高尔夫别墅区);既有名寺古刹,又有风景如画的果乡风光,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金堂的旅游资源真丰富”的感叹。

地理情况金堂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换地带),成都平原东北.南与龙泉驿区、简阳市相连,北与广汉市相依,东与中江、乐至县接壤,西与青白江毗邻。

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万人;辖2个乡,19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地貌多样,以丘陵为主,低山和平坝兼有,其中:丘陵792平方公里,低山242平方公里,平坝120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堂县水文地质资料时间:2006-01-16 | 点击数:2484 | 来源:信息中心| 【大中小】【打印】【关闭】第一节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条件一、气象、水文特征(一)气象特征金堂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日照少、无雾期长等特点。

年均温17.3°,多年平均降雨量920.5mm,2003年全年降水量500.4mm。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2.1%,12月~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3%,见表2-2,图2-3。

表2-2 金堂县30年降雨量统计表时间123456789101112全年降雨量平均值6.810.417.343.272.0114.4218.1190.8120.334.613.14.4845.4最多值15.934.336.3133.4186.7298.2455.4335.5296.372.935.011.81217.1最少值0.90.73.98.910.122.972.980.231.03.80.80.2487.9因此常有冬、春夏、伏旱发生。

冬春干旱频率在90%以上,夏旱频率在77.0%,伏旱频率在37%。

由于夏旱发生频率较高,直接影响大春作物的播种、出苗、生长,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在地域上降雨量自西北和东南向中部递减,西北部平坝区和龙泉山区及东南部的土桥地区年降雨量在900mm以上,而龙泉山东侧的高板、三溪、金龙等地年降雨量在800mm 左右,形成干热气候区。

见图2-4。

根据1980年以来的多年平均降雨量统计计算,不同保证率降水量是:平水年(P=50%)降水量是854.8mm,偏枯年(P=75%)降水量是764.4mm,枯水年(P=95%)降水量是563.3mm。

降雨量较1980年以前有所降低。

(二)水文特征区内地表水系属沱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3条。

沱江为过境主干河道,其三条主要支流(即北河、中河、毗河)在县城附近汇合,穿截龙泉山后折南而流,经五凤溪进入简阳市境。

其他支流以龙泉山和隆盛--石龙为分水岭,分别向北西、南东方向流入沱江。

沱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76.7亿m3,出境径流总量79.4亿m3。

除沱江及其主干支流毗河、中河、北河外,其余河流,流短量少,见图2-5。

二、地形地貌金堂县为丘陵低山区,地势总趋势是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山高坡陡的龙泉山脉耸立于中偏西北部,西侧属地势平坦的成都平原,东侧系绵延起伏的红层丘陵。

境内最高峰为栖贤乡盐井村的老牛坡海拔1046m。

区内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低山三类,其中丘陵有分为深丘、中丘、低丘、缓丘,见图2-6。

境内西部平原属成都平原的东部边缘,面积约101.59km2,占幅员面积的8.8%,以侵蚀堆积地貌为主,杨柳至三星镇一线以北地势较为低平,以河流冲积的漫滩、心滩和一级阶地为主,在中河与毗河的河间地块及龙泉山坡麓地带有冰积和冰水堆积的台地,二、三级阶地零星分布。

杨柳至三星乡一线以南,主要为侵蚀堆积的宽谷垄岗缓丘和构造剥蚀的中谷圆弧状低丘。

宽谷垄岗缓丘沿溪沟两侧展布,岗顶较为宽平,坡度小于10°,坡面有粘土堆积覆盖,分布高程445m~455m,切割深度约10m。

中谷圆弧状低丘在沟间分布,顺沟谷两侧多形成平台,丘顶为圆弧状,分布高程455m~493m,切割深度约20m~40m,其基底为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地层,分布面积44.4 km2,占幅员面积的3.85%。

中部龙泉山区系构造侵蚀低山区,龙泉山呈北东--南西向贯穿县境,分布面积257.41km2,约占幅员面积22.32%。

沟谷以"V"型谷为主,谷宽一般不超过100m,海拔高程500m~1046m,切割深度约200m~510m,山体由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地层组成。

东部系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分布面积约750.15km2,约占幅员面积65.06%。

整个丘陵地势由北西往南东逐渐抬升,形成低丘、中丘、深丘三级阶梯状丘陵地貌。

淮口镇至福兴镇一带形成中谷圆弧状低丘地貌,海拔高程450m~470m,切割深度约20m。

由白垩系天马山组地层组成。

高板场至三河场一带为宽谷平顶圆顶中丘,海拔高程450m~500m,切割深度约50m。

主要由白垩系天马山组地层组成。

隆盛场至金龙场一线以南东为深丘分布区,海拔高程400m~560m,切割深度可达166m以上。

就其形态又可分为:①窄谷骆脊状深丘,分布于隆盛至金龙场一带,主要有白龙组和苍溪组地层组成。

②羽状谷串珠状深丘,分布于转龙场至土桥镇一带县境之最东南部,主要由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组成。

第二节地层岩性岩相及地质构造特征一、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岩相特征及分布(一)地层岩性岩相县域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及白垩系、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地层。

以陆相碎屑岩为主。

各系地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Q4)(1)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和境内河谷地区,组成沿河分布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表面为砂质粘土,其下为砂砾石层,厚10m-15m。

(2)上更新统风积成都粘土层(Q3eol):分布于东部台地和西部丘陵之西北部,为鲜黄棕色粉质粘土,厚度变化0~21m之间。

(3)上更新统(Q3gl+fgl)、中更新统((Q2gl+fgl))冰碛和冰水堆积层:在靠龙泉山麓的平原边缘河毗河、北河、中河河间由零星分布,为褐黄色含泥砂砾石层。

2、白垩系(K)(1)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①天马山组下段(K1t1):淡紫红色块状含长石细砂岩为主,夹细砾岩和泥岩,主要分布在分布于谢家坝--高板桥一线以北西,砂岩单层厚5m~9m。

②天马山组上段(K1t2)在丘陵区普遍,岩性为灰紫、褐红色块状细砂岩夹泥岩和砾岩透镜体,厚140m,砂岩占全段岩层的60%左右,裂隙率在2.0%~4.18%之间。

(2)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3j):仅分布于龙泉山西北角,岩性为浅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紫红色块状粉砂岩,厚度约100m。

3、侏罗系(J)上统蓬莱镇组(J3p):是组成境内龙泉山的主体地层,除在龙泉山出露外,在区内东南部的土桥镇和竹篙以南也有所展布。

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为主夹数层细砂岩的河湖相沉积建造,所夹砂岩厚10m~20m,蓬莱镇组总厚度1086m~1162m,在区内东南部仅其上段部分地层出露,出露厚度150m。

二、地质构造(一)褶皱断裂金堂县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中台坳,川中台拱和川西台陷的过渡地带,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

主要构造形迹有:1、龙泉山箱状背斜:呈北东--南西贯穿境内,轴线走向北20°东,其轴部平缓,倾角3°~5°,翼部倾角较陡。

龙泉山背斜的核部和翼部,不同程度地发育了扭裂隙和张裂隙。

2、中兴场向斜:经金堂县兴隆场的东侧延伸入境,向南西方向发育,倾伏于淮口镇以南的沱江右岸,其轴向北26°~30°东,东翼倾角2°~5°,西翼倾角2°~4°。

3、红花塘逆断层:始于淮口镇西南沱江右岸,经由境内西南端进入简阳市境内,在境内出露长度约15km,走向北40°东,倾向西,倾角27°,主要发生K1t中。

4、周家庄逆断层:分布于淮口镇南西沱江右岸,长4km。

走向北30°~40°东,倾向南东,倾角40°~70°。

5、易家湾逆断层:发育于县城南东沱江左岸,长6km,走向北15°~20°东,倾向南东,倾角41°~62°,下盘向南位移,为扭压性断层,见图2-7。

(二)节理裂隙1、构造裂隙区内由于地层平缓,构造简单,裂隙大多垂直于层面,与岩性关系较密切,厚层砂岩中裂隙宽大,稀疏,有的裂面有泥砂充填,泥岩、粉砂岩中裂隙较密集,但延伸短、裂隙宽度小,当砂泥岩互层时,裂隙不穿层,砂岩中的宽大裂隙止于泥岩的接触面。

厚层砂、泥岩中,常见有两组高角度张开裂隙,一组走向N360°E。

另一组走向N70°W,裂隙面裂隙多成波状弯曲,宽0.5cm~5.0cm,常见裂隙率0.5~3.5%,平均1.66%。

上述裂隙的发育分布与构造及岩性、岩性组合密切相关。

在中部的低山区,龙泉山背斜核部构造裂隙较发育,其他地区相对发育较差;脆性岩层较发育,塑性岩层发育较差;相同岩性中,薄层比厚层更发育。

2、层面裂隙构造裂隙裂隙多成波状弯曲,此种裂隙可由层间滑动引起,也可由减压作用形成,在地表、地下分布都十分广泛,此种裂隙在层面上成网状,在剖面上呈楔状。

但往往被后期的沉积物所充填。

据以前钻孔资料,层间裂隙每米达20~30条。

在以往的水文地质勘探中及地面调查中证实层面裂隙往往是钻孔的主要出水部位。

3、风化裂隙风化裂隙多种多样,有砂岩中形成的弧形裂隙,泥质砂岩中形成的龟纹状裂隙,钙质砾岩中形成的溶蚀裂隙等。

风化裂隙主要在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风化裂隙虽然细小,张开不明显,穿层性差,但较密集,一平方米之内少则有十几条,多则几十条,往往发育呈网状,发育深度一般在10m~15m之间,接近表层风化强烈,往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风化裂隙是浅层风化带裂隙水的主要储水空间。

第三节主要水文地质单元特征及分布一、主要水文地质单元特征及分布根据本次调查结合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经综合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气象等因素,本测区的水文地质单元可分为:松散孔隙水、孔隙裂隙水、风化带裂隙水三个水文地质单元,见表2-3。

表2-3 水文地质单元与含水岩组的关系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岩组松散孔隙水孔隙裂隙水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白垩系天马山组上段(K1t1)○白垩系天马山组下段(K1t2)○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岩组松散孔隙水孔隙裂隙水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白垩系天马山组上段(K1t1)○白垩系天马山组下段(K1t2)○侏罗系蓬莱镇组(J3p)○○1、松散孔隙水单元:主要分布在龙泉山以西平原区和沱江沿岸一级阶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松散堆积层中,边界清楚。

单井出水量一般在300~1000m3/d,可作为小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

该单元不是本次工作的重点,但在选择场镇集中供水点时可作为重点考虑。

2、孔隙裂隙水单元:主要分布在低山地区,出露地层为蓬莱镇组((J3p)的泥岩、泥质粉砂岩岩层倾角7~12°,地下水赋存于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地下水富水型在0.3 m 3/d~5 m 3/d,因地处低山地区,沟谷切割较深,含水层不连续,地下水埋藏较深,不易开采。

属本次区划工作的不宜布井区。

3、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单元:主要分布在深丘~缓丘地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上、下段(K1t1、K1t2)和侏罗系蓬莱镇组(J3p)的砂、泥岩,岩层较平缓,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化带裂隙中,风化带深度一般在15m~20m,地下水埋藏较浅,单井水量白垩系天马山组上、下段一般5m~20 m 3/d,侏罗系蓬莱镇组一般0.3 m 3/d~5 m 3/d,地下水动态受降雨影响较大,但容易开采,很适合农村分散农户需水量小的要求,是本次区划工作重点,属宜井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