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子天线的设计
基于遗传算法高增益单极子天线设计

基于遗传算法高增益单极子天线设计杨涛,朱家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收稿日期:2022-04-260引言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用逐渐变得不可或缺,而现代通信中电子对抗和保密通信等相关需求的产生,使得传统窄带天线已经不再能满足天线多频带、宽带和高增益等的需求,同时,移动平台(车载、机载和吊舱)上可供安装天线的位置十分有限,这也对天线的小型化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一些小型化的宽带高增益天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鞭天线由杆状金属柱天线和金属反射面地板构成,其因为横向尺寸很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通信领域,在一些尺寸受限的环境中(如地面电台、飞机、潜艇吊舱和单兵背包)能够很好地发挥其性能。
其中UHF/VHF 频段作为移动通信的重要频段,鞭天线的使用更为广泛,然而这一频段的全向鞭天线一般尺寸较大,不利于在一些有尺寸限制的场景中使用,因此需要对鞭天线做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在鞭天线的设计中,宽带、高增益和小型化是相互制约的,小型化的设计限制了天线的尺寸,使得天线无法在低频段获得良好的匹配,天线的增益会受到影响;其次,为了扩展带宽,就需要加入阻抗匹配电路,实现宽带的阻抗匹配[1-3],RLC 电路的损耗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天线的增益,使得小型化和宽带匹配都会和高增益存在诸多矛盾。
因此宽带、高增益和小型化是天线设计中需要综合考量设计的几个方面,需要做到合理分配和综合优化。
天线综合技术是综合上述需求的天线整体设计方法,由于每一种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有限(例如加粗天线增加带宽的方式会使得天线的横截面增加进而影响天线的轻量化,增加阻性元器件会在改善天线匹配的同时损失天线的增益等)。
因而,使用综合设计的方式能够兼顾天线的小型化、轻量化等需求,同时在增加天线原带宽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增益,在天线的诸多要求中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实现天线的最优化设计。
本文通过综合优化的方式,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联合CST和ADS进行天线和匹配电路的综合设计,根据电子对抗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个工作在135~175 MHz,270~300MHz的双频单极子天线,在全频带内天线驻波比小于2.5;通过匹配电路的综合优化,使得原天线的低频带宽从14MHz增加到46Mhz,同时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匹配电路的方式,减小了匹配电路中有耗原件的阻值,在驻波比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证了天线的增益下降最低,使得在最低频率增益仅下降1.91dB,在部分谐振区域增益不变或提高。
WLAN双频单极子天线设计

通信系统天线课程设计WLAN双频单极子天线设计姓名吴涛、林丹峰学号2014010104018、2014010104026专业班级14通信B班1 WLAN双频单极子天线基本理论图3. 4. 2所示为设计的微带双频单极子天线的结构模型,整个天线结构大致分为5个部分,即介质层、高频(5GHz)单极子天线、低频(2.4GHz)单极子天线、微带馈线和参考地。
介质层的材质使用Rogers R0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ᵋ=3. 38,损耗正切tan$ =0. 0027,介质层厚度为1. 52mm。
介质层的下表面是单天线的,介质层的上表面馈线和单天线。
其中,左的L形结构是高频单天线,工作于IEEE802. 11a频段,BP作频率为 5. 15GHz〜5. 825GHz,右侧的L形结构是低频单极子天线,工作于IEEE802. lib频段,即工作频率为;4GHz 〜;4825GHz。
2. 单极子天线流程(1)启动HFSS 软件,HFSS运行后会自动新建一个工程,并保存,工程名必须为英文;(2)设置求解类型;设置模型长度单位;添加和定义设计变量;(3) 创建单极子天线模型,创建介质层,创建介质层上表面单极子天线贴片模型,设置端口激励,设置辐射边界条件(4) 求解设置(5) 设计检查和运行仿真计算(6)数据处理,查看计算结果,包括回波损耗S11 参数、电压驻波比VSWR、smith原图输入阻抗、方向图等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解。
3. 单极子天线结构为了便于后续的参数化分析,即分析天线的各项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在HFSS 设计建模时需要定义一系列的变量来表示天线的结构,使用变量表示的单极子天线参数化设计模型如图3. 4. 3所示。
其中,定义的变量名称、代表的结构参数以及变量的初始值如表3. 4. 1所示。
4. 单极子天线仿真及分析HFSS拥有强大的数据后处理功能,仿真分析完成后,在数据后处理部分能够给出天线的各项性能参数的仿真分析结果,如回波损耗、驻波比、Smith圆图、输人阻抗和方向图等。
单极子天线的设计

第五章 常用单极子天线的设计与实例§5.1常用的单极子天线...........................................................................................................- 2 - §5.1.1单极子天线..........................................................................................................- 2 - §5.1.2单极子天线的辐射场和电特性...........................................................................- 4 - §5.1.3单极子天线的馈电方法.....................................................................................- 11 - §5.2宽频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的设计......................................................................................- 13 - §5.2.1 具有切角的平面单极子天线................................................................................- 14 - §5.2.2 具有短路节加载的平面单极子天线....................................................................- 17 - 5.3 总结....................................................................................................................................- 22 -§5.1常用的单极子天线§5.1.1单极子天线单极子(Monopole )天线或称为直立天线是垂直于地面或导电平面架设的天线,已广泛应用于长、中、短波及超短波波段。
小型化超宽带叶型微带单极子天线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Jul.2023Vol.46No.142023年7月15日第46卷第14期0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大容量、高速率方向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该领域的主要目标[1‐2]。
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模块,超宽带[3‐4](UWB )天线可以极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频谱效率和工作带宽范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有三维结构的倒锥天线,结构对称性高,能够实现43∶1的阻抗带宽[5],但是其体积大,馈电结构稳定性差。
因此,具有低成本、易小型化及易加工等优势的微带单极子天线,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焦点[6]。
基于印刷电路板(PCB )的微带单极子天线,在贴片上采用分形结构,比如六边型[7]、雪花型[8]或者勋章型[9]等,增加贴片的周长来提升带宽。
相比于线形结构,圆形结构周长更大,且对称性高,带宽更宽。
文献[10]中,利用椭圆型辐射贴片实现了24.1∶1的宽带阻抗匹配。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3.14.001引用格式:李想,曹建银,姚晨阳,等.小型化超宽带叶型微带单极子天线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3,46(14):1‐6.小型化超宽带叶型微带单极子天线设计李想1,3,曹建银2,姚晨阳2,3,丁振东2,王昊2,3,陶诗飞2(1.电磁空间认知与智能控制技术实验室,北京100191;2.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3.南湖实验室,浙江嘉兴314002)摘要:针对目前超宽带(UWB )微带单极子天线带宽较窄以及尺寸较大等缺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共面波导(CPW )馈电的小型化超宽带微带单极子天线。
该天线由叶型的辐射贴片(其上挖去3个圆形贴片)、梯形地板和环形三叉戟共面馈电组成,可实现1~18GHz 的超宽带频率覆盖。
使用HFSS 软件对天线的结构和尺寸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天线尺寸仅为40mm×75mm×0.5mm 。
超宽带单极子天线的设计

超 宽 带 单 极 子 天 线 的 设 计
阴亚芳 , 白玉鹤
( 西安 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 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摘 要 文 中提 出并研 究 了一种以微 带馈 电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 , 尺寸 为 4 2 m m× 3 6 m m。天线印厣l 在相 对介 电常
YI N Ya f a n g, BAI Yu he
(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X i ’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 X i ’ a n 7 1 0 1 2 1 , C h i n a )
自2 0 0 2年美 国联 邦通 信委 员会 ( F C C ) 批 准将 3 . 1
畏3 叶技 2 0 1 6 年 第 2 9 卷 第1 2 期
El e c t r o n i c S c i .& Te c h . /De c . 1 5. 2 01 6
电 子
・电 路
d o i : 1 0 . 1 6 1 8 0 / j . c n k i . i s s n l 0 0 7— 7 8 2 0 . 2 0 1 6 . 1 2 . 0 0 6
关键词 超 宽带; 平面单极子; 回波 损 耗
T N 6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7 8 2 0 ( 2 0 1 6 ) 1 2— 0 2 0— 0 3 中 图分 类 号
De s i g n o f Mo no p o l e Ant e n na f o r UW B
一种新型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设计

一种新型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设计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UWB(Ultra-Wideban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位置定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WB技术的贴片天线设计,主要包括天线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贴片天线设计在整个UWB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1.引言UWB技术具有带宽大、抗干扰性强、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贴片天线由于其低成本、易于集成以及相对较小的体积成为应用UWB技术的理想选择。
2.天线结构设计本文设计的贴片天线采用单极子结构,其结构包括一个金属贴片和与之相连的传输线。
为了实现UWB频段内的宽带特性,我们以宽带匹配作为设计的关键。
通过优化天线的尺寸和贴片的形状,以满足低频和高频的特性阻抗匹配。
此外,通过添加地平面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3.材料选取贴片天线的性能与材料的特性息息相关,因此选取合适的材料对实现UWB贴片天线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般选择介电常数低、损耗低的材料,如FR-4、此外,考虑到天线的尺寸和重量,需要选择高频率的材料,如RO40034.性能测试为了验证所设计的贴片天线在UWB频段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首先,测量了天线的阻抗匹配和VSWR。
实验结果显示阻抗匹配低于2:1,并在整个UWB频段内保持稳定。
其次,通过测量模型的辐射特性,包括增益、辐射图案和方向性系数等参数。
结果表明,贴片天线在UWB频带范围内具有平稳的增益和辐射特性。
5.结论本文设计的基于UWB技术的贴片天线在整个UWB频带范围内表现良好。
通过优化天线结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了UWB频段内的宽带特性。
该天线具有低成本、易于集成和较小的体积等优点,适用于UWB通信、雷达和位置定位等应用领域。
实验三

实验三WLAN双频单极子天线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运用Ansoft HFSS软件2 理解和熟悉WLAN双频单极子天线的原理,及它的各个参数3分析仿真结果二、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结构大致分为5个部分,即介质层,高频单极子天线,低频单级子天线,微带馈线和参考地。
基质层的材质为Rogers R04003,相对介电常数为3.38,设计工作频率为2.4GHZ和5.49GHZ两个频段,对应波长为122mm和55mm,若在介质Rogers R04003中传播,对应波长变为66.4mm和30mm。
对于2.45GHZ的中心频率,若采用自由空间波长,则1/4波长单极子天线天线的长度为30.5mm,若采用介质的波长,为16.6mm。
对于5.6GHZ的中心频率,若采用自由空间波长,则1/4波长单极子天线天线的长度为13.8mm,若采用介质的波长,为7.5mm。
三、实验步骤1 设置参变量,如图所示2建模型。
创建长方体介质基片,介质为Rogers R04003,命名为Substrate,顶点心坐标(-40,-20,0),长40,宽40,高度H创建介质层上表面单极子天线贴片模型。
(1)创建矩形面1,Rectanglel1顶点心坐标(0,-S/2,H),长-L,宽S。
(2)创建矩形面2,Rectanglel2顶点心坐标(-(L-2*W),-S/2,H),长-W,宽-L1。
(3)创建矩形面3,Rectanglel3顶点心坐标(-(L-W),-(L1+S/2),H),长-L2,宽W。
(4)创建矩形面4,Rectanglel4顶点心坐标(-L,S/2,H),长W,宽R1.(5)创建矩形面5,Rectanglel5顶点心坐标(-(L-W),R1+S/2,H),长-R2,宽W。
合并操作生成完整的贴片模型。
操作如实验二所示。
创建介质层下表面的参考地模型。
创建长方形介质基片,命名为GND,顶点心坐标(0,-20,0),长-11,宽40。
选中Rectanglel1和GND 设置为理想导体边界。
一种新型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设计

一种新型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设计引言: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是一种基于宽带脉冲信号的通信技术,能提供高速、低功耗、高容量的无线通信。
在UWB系统中,天线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型的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设计。
设计原则:1.超宽带频段:根据UWB技术的定义,该天线应该在3.1GHz至10.6GHz的频段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2.尺寸紧凑:该天线设计应该尽可能小巧,以便于集成到各种应用中。
3.高效率:该天线应该具有高辐射效率以提供高品质的通信连接。
4.平面化设计: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具有较低的体积和重量,适合于集成到基于PCB的设备中。
设计流程:1.频带选择:根据UWB频段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频带。
2.初始几何结构:设计一个简化的电极结构,如直线或矩形形状。
3.参数调整:根据模拟仿真结果和电磁理论进行参数调整,优化天线的性能。
4.优化结构:使用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5.确定最佳结构:根据最终的仿真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的天线结构。
6.制作和测试:将设计好的天线制作成样品,并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
设计结果:根据上述的设计流程,我们设计了一个新型的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
该天线具有以下特点:1.频带范围广:在3.1GHz至10.6GHz频段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满足UWB技术的要求。
2.尺寸紧凑:天线尺寸小巧,适合于集成到各种应用中。
3.高辐射效率:天线具有高辐射效率,提供稳定且高品质的通信连接。
4.平面化设计:采用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结构,体积和重量较轻,适合于基于PCB的设备集成。
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UWB频段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满足了设计原则和要求。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该天线的实际应用,并不断优化其性能。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UWB平面单极子贴片天线的设计。
该天线设计在频带范围、尺寸、辐射效率和平面化设计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通过该设计,我们可以实现高品质、稳定的UWB通信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常用单极子天线的设计与实例§5.1常用的单极子天线...........................................................................................................- 2 - §5.1.1单极子天线..........................................................................................................- 2 - §5.1.2单极子天线的辐射场和电特性...........................................................................- 4 - §5.1.3单极子天线的馈电方法.....................................................................................- 11 - §5.2宽频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的设计......................................................................................- 13 - §5.2.1 具有切角的平面单极子天线................................................................................- 14 - §5.2.2 具有短路节加载的平面单极子天线....................................................................- 17 - 5.3 总结....................................................................................................................................- 22 -§5.1常用的单极子天线§5.1.1单极子天线单极子(Monopole )天线或称为直立天线是垂直于地面或导电平面架设的天线,已广泛应用于长、中、短波及超短波波段。
其基本原理结构如图5-1所示,其由长为h 的直立振子和无限大地板组成。
如前所述,地面的影响可用天线的镜像来代替,这样单极子天线就可等效为自由空间内臂长为2h 的对称振子。
当然,这样的等效仅对地面上的半空间等效,原因是地板以下没有辐射场。
在长波波段,大地接近理想导电体,电磁能量主要以地波形式在地面和电离层低层所限制的空间内传播;在中波波段,距离较近时也是以地波形式传播。
夜间,在距天线一定距离的环形区域中,同时存在强度大体上相近的天波和地波,两者互相干扰从而产生严重的衰落现象。
为了防止衰落,应设法降低高仰角(超过55度)的辐射。
虽然短波以天波传播为主,但对于几十公里的近距离通信,仍主要采用地波传播的方式。
在地波传播中,水平极化波的衰减远大于垂直极化波。
因此,使用垂直天线是有利的。
对于接近地面的超短波移动通信,要求沿地面方向产生最大辐射。
一般情况下,也要采用产生垂直极化场的单极子天线。
各波段使用的典型单极子天线示于图5-2中。
(a) 单极子天线 (b) 上半空间等效天线 图5.1 单极子天线及其等效在长、中波波段,单极子天线的主要问题是天线的高度往往受到限制。
例如工作于波长为1000米的电台,天线架设高度100米,以波长衡量也仅为0.1λ,电尺寸是很小的。
即使在短波波段,在移动通信中由于天线高度受到涵洞、桥梁等环境等本身结构的限制,也不能架设的太高。
因为电长度小将引起下述问题:(1)辐射电阻小。
与辐射电阻相比,损耗电阻较大。
这样,天线的辐射效率就较低。
(2) Q 值高。
天线的输入电阻小,但输入电抗很大,因此Q 值高。
也就是说,天线的谐振曲线很尖锐,工作频带很窄。
(3)易产生过压或烧毁现象。
当输入功率一定时,由于输入电阻小而输入电抗高,使得天线的匹配电路图5-2 各波段典型的单极子天线(a) T 形,(b)伞形,(c)铁塔;(d)鞭状形;(e)带辐射状金属地线的单极子天线的电流很大。
这样,输入端电压in X I U ⋅=就很高,天线顶端的电压更高,这是大功率电台必须注意的问题,使天线匹配电路易于产生过压现象。
上述问题在长、中波波段都需要考虑。
在短波波段,由于工作频率较高,虽然相对带宽(0/2f f ∆)不大,但仍可得到较宽的绝对通频带(f ∆)。
加之距离近、所用电台功率均较小,故主要考虑的是效率问题。
若天线电尺寸很小,例如小于λ1.0,将属于“电小天线”的范畴。
§5.1.2单极子天线的辐射场和电特性图5-2所示是单极子接地天线,天线的另一臂可以用大地的镜像来代替。
在长、中波波段,由于天线很高,除用高塔(木杆或金属)作支撑联接导线吊起以外,还倾向于直接用铁塔作辐射体;成为铁塔天线或桅杆天线。
在短波及超短波波段,一般用金属棒或全属管构成天线,为携带方便,可将棒或管分为几节,节间用螺接、卡接或拉伸等方法联接。
通常情况下,单极子天线的金属接地板或网应该至少大于0.5λ。
§5.1.2.1辐射场与方向图架设在无限大理想导电平面上的单极接地天线产生的辐射场,可直接应用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5-1)式中I m 为波腹电流。
将l I I m βsin /0=,h l =,(I 0为输入电流,∆为仰角,h 为单极子天线的高度)。
代入上式,得:(5-2)亦即(5-3)由)(∆F 可知,水平面的方向图是一个圆,即在方位面内是全向性的。
垂直平面的方向图如图5-3所示。
当h 逐渐增大时,波形变尖;当h >0.5λ时,出现副辨;在h =0.625λ时,副瓣最大值发生在∆=600方向上;继续加大h ,由于天线上反相电流的作用,沿∆=00方向上的辐射减弱。
为此,h 应限制在0.625λ之内。
在中波波段,为了抗衰落,要求尽可能降低超过550的高仰角方向上的辐射,为此,h 应尽可能大一些。
一般情况下,h=0.53λ左右较为适宜。
对于有限电导率的地面,在馈电点的镜像电流应为v Γ0I ,可以仿照由基本振子辐射场积分求和导出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辐射场的方法得出场的表示式为:(5-4)式中v Γ和v ϕ分别是垂直极化波反射系数的模和相角,v Γ<l 表示部分功率损耗在土壤中。
应再次强调的是,在∆=00方向上,v Γ=-l ,由式(5-4)可得辐射场为零。
实际上,党工作频率较低时,仍有沿着地表面向外传播的电磁能量。
故应按“地波传播”的方法计算辐射场,且只有在地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才能应用式(5 - 4)。
图5-3 单极接地天线垂直平面的方向图对于有限大接地板尺寸,其方向图最大值方向会有所上翘。
从图5-3还可以看出:1) 通常情况下,选用4/λ的单极子天线作为标准天线。
其方向图在水平面是一个圆,在俯仰面呈哑铃型分布。
而且,其输入阻抗接近于50欧姆,易于和常用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同轴线相匹配;其天线的增益为5.15dB 。
2) 实际工程中,全向天线还采用一种称作为85 λ的单极子天线,其增益约为8.15dB ,如图5-4所示。
当然,其接地板一般用几个金属杆来等效。
同时,为了和50欧姆的同轴线相匹配,在天线的底部采用加载线圈来抵消输入阻抗中的容性部分。
对于150MHz 的工作频段,选用2mm 直径的漆包线绕在18mm 直径的绝缘管上大约4圈左右即可。
理论上,可以选用6根4/λ长的金属杆来等效代替金属接地板。
3) 如果单极天线的高度取λ/2,它就相当于自由空间的全波振子,理论上说较之h =λ/4时增益要提高1.67dB 。
但是,这种天线的输入阻抗高,不便于和常用的同轴线联接,为此必须加一阻抗交换器。
若采用λ/4阻抗变换器,如图5-4所示,则称为J 形天线。
由于单极子和它的镜像之间的距离增大,这种天线较之h =λ/4单极子天线,理论上可将增益提高3.26dB 。
匹配段两线间的距离约为5cm 或更小,馈线接在匹配段中的合适位置上,段路连接点最好能做成上下滑动以找出最佳接入位置,匹配段的底部接地以达到防雷的目的。
汽车或火车的顶蓬以及舰船的甲板均可构成良好地面。
由于它们的形状不是图5-4 8/5λ直立单极子天线 图5-5 J 型天线及其馈电圆对称的,单极子天线水平平面的方向图将受到顶蓬等的具体形状和安装位置的影响,造成水平平面各方位方向上辐射不相等。
一般说,在偏离中心位置的相反方向上辐射最强,例如天线安装在车顶蓬的前侧,则车后方向辐射较强。
金属接地板或地平面尺寸对方向图的影响要比对阻抗的影响大得多,这是不难理解的。
由于圆盘尺寸有限,因此不能形成—个完整的镜像。
图5- 6示出了天线高度h =λ/4和λ/2时各种圆盘半径a 情况下的方向图,其中k 为传播常数。
从图5-6可以看到,有限地面尺寸对方向图的影响是:(1)在仰角∆=00方向上,由于这已经处于反射线不能到达的区域,此区域内仅存在直射线和由圆盘边缘所产生的绕射线的场,这和无限大地面是不相同的。
此方向并非最大辐射方向。
(2)在一定仰角的方向上存在直射场、反射场和绕射场。
一般说绕射场是较小的,如果满足直射场和反射场相位相差不大的条件,则形成波瓣的最大值。
因圆盘半径愈小,最大方向的仰角愈大;(3)由于边缘绕射线的作用,在下半空间存在—定的辐射。
§5.1.2.2 电特性有效高度: 有效长度对于单极子天线而言即为有效高度,它可以表示天线的辐射强弱,是直立天线的重要指标。
假设天线上的电流为正弦分布,β为传播常数。
则依据有效高度的定义:(5-5) 图5- 6 地板尺寸对方向图的影响当h<<λ时,亦即0→h β,则式(5-5)可以简化为:(5- 6) 这是必然的,当振子很短时,电流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故有效高度为实际高度之半。
当h=4/λ,πλ/5.0=e h 。
方向系数:首先讨论辐射电阻,然后可由辐射电阻计算方向系数。
在无限大理想导电地上单极子天线的辐射电阻与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辐射电阻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仅因单极天线的镜像部分并不辐射功率,故其辐射电阻为同样臂长的自由空间对称振子(l =h)辐射电阻的一半。
当h=4/λ时,对于细线天线其辐射电阻是36.50欧姆。
当h=8/λ时,(5-7a)(5-7b)式中,R rm 和R r0分别是归于波腹电流和输入电流的辐射电阻,至于高度大于8/λ的单极子天线,辐射电阻应按式(3-1)给出电阻值的一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