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步步高大一轮复习_第4章——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合集下载

2014年《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九单元教案4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0002)

2014年《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九单元教案4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0002)

学案46 生态环境地保护课前准备区一、1.(1>人口基数(2>①14.5②162.(1>土地资源(3>能源(5>环境污染想一想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二、1.气候臭氧层荒漠化污染动动脑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地燃烧;酸雨成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地燃烧.2.(1>植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①直接价值②间接价值③潜在价值(3>①就地保护②易地保护思考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地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地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地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地原因是生物生存地多种多样地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地选择.三、1.自然、经济、社会2.(1>生物多样性(3>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1>人类地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地,过度利用使其减少.(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地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地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地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地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2.(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地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洋地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探究示例1B[环境容纳量表示地是环境所允许地最大值.我国现有地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地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地增长,会带来相应地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地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变式训练1B[在无粮食进口地情况下,人口地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地国家生存地最长久.]思路导引读图获取信息:A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呈反比;B国二者大致同步;C 国后期人口增长远超过了粮食产量地增长;D国后期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探究点二酸雨SO2温室效应CO2氟利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泄漏沙尘暴探究示例2C[酸雨形成地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地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地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地.]变式训练2B[“牧童经济”模式是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地经济模式,是人类地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地.]探究点三1.(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地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地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③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地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2.(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探究示例3C[生物多样性地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地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地多样性会逐渐加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系统中地组分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地产生,从而为生物地进化提供了大量地原材料,其中,可能有一些会适应某种变化地、生存所必需地遗传类型,因此,遗传多样性地提高对生物地进化是有利地.]变式训练3B[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地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地调节作用.]构建知识网络物种生态系统直接可持续课后练习区1.B[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地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地水平有了很大地飞跃,粮食地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地增长速度及资源、能源地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地增长、工业地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这个问题.]热点链接人口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地话题,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地突出表现是环境污染,围绕生物学知识考查地主要有富营养化(蓝藻事件、水华与赤潮现象>、水污染(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DDT等有机磷农药引起地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等.2.D[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地紫外线.]3.ABD[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地.]4.A[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地原因是大气中CO2地含量增加,而CO2地含量在大气中增加地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地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地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地含量.]5.D6.ABD[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地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地菁草株高地差异表现地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地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地某一花园中株高地差异说明遗传地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地数据,若与原海拔处地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地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7.C[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地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地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地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地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地潜在价值;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地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地开发利用机制.]模型构建保护生物多样性8.C[A和B为直接价值;D为间接价值;石油是生物产品而非生物.] 9.B[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地现象.互花M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地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地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地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地就地保护,D项正确.]知识链接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自找地麻烦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类地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地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地生物,而可能成为真正地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地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地入侵可能引起:当地物种数量直接减少、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等.10.(1>减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食物链(网>(2>该种群地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4>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三丁基锡解读(1>由于较低浓度地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地雌性激素地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地场所,胸腺萎缩后T淋巴细胞减少,则T淋巴细胞对应地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所以T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地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地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地变化以及优势种地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地内容.(4>生态系统中地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地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11.(1>“J”人口最大容纳量(2>生活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污染解读(1>由于海岛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在m年内当地人口增长应呈“J”型曲线增长.而随人口数量增加,环境阻力增大后,应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n线应为“S”型曲线地K值.(2>当人口数量增长到O点时,由于此时远远大于K值,生态系统地生活资源是有限地,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源地短缺(如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地破坏,生产、生活活动增多,又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选修六 环境保护(28页)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选修六 环境保护(28页)

[最新考纲] 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分析解读] 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

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与危害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①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

②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右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3)试指出③区域出现的世界性环境问题。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_5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_5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4)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氯气和单质镁,若有水存在, 则高温下镁与水反应。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工厂废气中的飘尘以及微细的固体颗粒物(例如硅 酸盐粉尘)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B.在含硫的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有效降低二氧化 硫对大气的污染 C.利用一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CO(g) +2H2(g)===CH3OH(g),其原子利用率为 100% D.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渣、废水、废气只会对环境产 生污染,无任何价值
11.[2017·福建厦门一中月考]根据如图海水综合利用的 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MgCl2·6H2O 受热生成 Mg(OH)Cl 和 HCl 气体 等。
A.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②通过氧化还原反 应可产生 2 种单质
B.在过程③中将 MgCl2·6H2O 灼烧即可制得无水 MgCl2
2.[2017·福建高三联考]化学与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 产生
B.PM2.5 是指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之和 C.为防止重金属等物质污染土壤和水体,废电池应回 收综合利用 D.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制作一次性饭盒,能减少 “白色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产生有毒的 NO2 气体, 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可及时终止反应,减少 NO2 气体的排放量;②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可以减 少污染;③用双氧水制氧气副产物为水,不产生污染;④既 杜绝了产生 SO2 而导致的污染,又提高了硫原子的利用率。 以上过程均做到了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污染,符合绿色化学 的思想。

步步高2014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一章 第1讲.pptx

步步高2014届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一章 第1讲.pptx

学海无涯
(2) A 装置用于监控气体流速 例如:给病人输氧气时,可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从 a 端通入氧气,b端接入呼吸 罩,则可从广口瓶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来监控所通氧气的速率(如图)。 (3)测量气体的体积(B 装置) 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量筒底部,广口瓶中盛满水,气体“短进长出”。将广 口瓶中的水排到量筒中来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 (4)安全防倒吸装置 ①C 装置中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溶液中,气体“短进长出”。 ②D 装置中,两短导管间加一长直玻璃管,气体从两短导管其中一个进,另一个出。 2.球形干燥管——多变的角色 (1)干燥管可作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①干燥管内盛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水的检验。 ②可用于有毒气体的尾气吸收,如内盛碱石灰可吸收 HCl、Cl2、SO2 等。 ③可用于定量测定气体的质量。定量测定时,有时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测定的 影响,所以吸收气体的装置后还要另接一个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或二氧 化碳等对定量测定产生干扰。 (2)球形干燥管的创新用途
学海无 涯
2.常用分离、提纯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1)向小口容器中 转
普通漏斗
移液体 (2)加滤纸后,可过 滤 液体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 壁,用水润湿,注意不得留有气泡 (2)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 于滤纸边缘
(1)用于随时添加 液体
(1)注意活塞不得渗漏 (2)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
要注意广口瓶的不同用途中,导气管的长短不同。 (1)A 装置可作集气瓶和洗气瓶 例如,利用A 装置收集或干燥以下三种气体。 ①Cl2 ②NH3 ③NO Ⅰ.若集气瓶是干燥的,则由 b 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②。 Ⅱ.若集气瓶是干燥的,则由 a 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①。 Ⅲ.若集气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③;此时气体由 b 口进入。 Ⅳ.若集气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可用此装置干燥的气体是①③,这时气体 由 a 口进入。

【步步高】(新课标)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专题讲座三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导学案

【步步高】(新课标)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专题讲座三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导学案

专题讲座三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过程(1)气体制备实验装置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2)气体制备的一般实验操作步骤①组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④排尽装置内的空气;⑤验纯;⑥反应;⑦拆除装置。

2.气体发生装置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 (1)固体+固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O 2、NH 3、CH 4等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气体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发生装置:(a) (b) (c)制备气体:Cl 2、C 2H 4等注意事项: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再缓缓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应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对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⑤液体+液体――→△气体时要加沸石,防止暴沸,如用(b)装置制取乙烯时需加碎瓷片。

⑥(c)装置中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 发生装置:制备气体:H 2、CO 2、NO 2、SO 2、NO 等注意事项:①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②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

③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大小要适宜。

④加入液体的量要适当。

⑤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

⑥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5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课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5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课件

板块二
板块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②两种原理
主要的化学原理: Cl2+2KI===2KCl+I2 。 主要物理原理:单质碘用 苯或四氯化碳 液后用 蒸馏法 将碘与有机溶剂分开。
萃取,分
3.海水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中提取的 铀 和 重水 可用于核能的开
发利用。
(7)居室污染:建筑、装修材料挥发出的 甲醛、苯、甲苯
等引起的。
(8)雾霾:SO2、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等引
起的。 12/11/2021
2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第三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2.绿色化学
12/11/2021
2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第三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2)潮汐能、波浪能是有待开发的新型能源。
12/11/2021
1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1)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 Ca2+、 Mg2+、SO24-等杂质,精制后得到 NaCl 饱和溶液,精制时通 常在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过量的 NaOH 溶液和 过量的 Na2CO3 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调节至中性即 可。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板块一 主干(zhǔgàn)层级突破
12/11/2021
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考点 1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水资源的利用
12/11/2021

“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第2讲光合作用课件 苏教必修1

“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第2讲光合作用课件 苏教必修1

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析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
变成ATP等中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中的葡萄糖。
(4)甲乙两种情况下,光反应时间相等,产生的[H] 和ATP的量几乎相等,这些物质除用于光反应时 间的暗反应外,还能维持无光时的一段时间的暗 反应,即甲的暗反应时间为10分钟,而乙的暗反 应时间大于10分钟。注意此题问的是制造的有机 物的总量,而不是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故不必 考虑细胞呼吸。 答案 (1)O2 ATP [H] CO2 (2)[H] ATP (3)ATP等中的化学能 糖类(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B
练一练 (2009·安徽卷,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 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色素吸收光能后,在类囊体薄膜上将水分解成[H] 和O2;CO2从气孔进入后,与C5结合生成C3的过程 称为CO2的固定,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3 在[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有机物,此过 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 D
(3)氢元素:H2O [H] (CH2O)
特别提醒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两种重要物质:[H]和
ATP,暗反应为光反应也提供两种物质:ADP 和Pi,注意产生位置和移动方向。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所以晚上植 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暗 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生命活动也就不能持 续进行。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Ⅰ 第四章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导航
两大 基础
两个 考点
一项 技能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 壤形成为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思维导图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热力
大 环流

环 流 季风
环流
注意冷却、受热对气压分布的影 响,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不同
注意比较各箭头含义的差异。如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温暖湿 润,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低温
干燥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大 三圈环流
气 (以北半球
环 流 为例)
①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起来 学习;②理解高、中、低纬三个 环流的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 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流 旺盛,对流层高度高,低纬环流 高度较高;反之,高纬度地区,地 面受热较少,对流层高度低,高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考向立意
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考查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过程
结合题干和图示,明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内在联系 →结合图示中物质和能量流向确定具体物质→最终明确各因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 中,母质和 地形 是比
壤的形成和发育
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生物 ①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 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思考】当今环境污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用物质化学式或元素 名称填写相关原因)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合物。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造成的。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烷、氮氧化合物等的排放引起的。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等的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答案 C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例 3】 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氢气,其来源之一是利用石油气的有关成分如丙烷 (C3H8)制取。以下途径,假设反应都能进行,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合理的反应是( C ) A.C3H8― →3C+4H2 ― C.C3H8+6H2O― →3CO2+10H2 ―
高温 极高温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
(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 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例 1】 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Ⅰ.臭氧层空洞 大气平流层中 O2 吸收紫外线可变成臭氧(O3), 而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在紫外线作用 下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能加速臭氧的分解,从而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同样超音 速飞机的尾气及发动机尾气中的 NO 也能加快 O3 的分解,反应式如下:NO+
NO
― O3― →NO2+2O;NO2+O― →NO+O2。请你写出总的反应式: O3― →O2+O ______________;其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N2 温度较低时以生成______________为主,温度高于 900 ℃时,NO 产率下降的原因: 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率下降 __________。 提高氨气的转化率,进一步与NO反应,尽可 吸收塔中需要补充空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多的生成所需产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A ) B.CO2 和 H2O D.CH3OH 和 H2
从原子守恒和绿色化学的思想出发:CH3C≡CH+其他的反应
物― →CH2==C(CH3)COOCH3, 则其他的反应物的原子组成为 C2H4O2, 只有选项 A 中的物质按等物质的量混合符合题意。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及环境保护
藻类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质恶化和鱼 成的,它造成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死亡 滥用氮肥、磷肥、农药 _________。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城镇废水任意排放 氮、磷 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使水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元素对应的离子。为
了防止水污染,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对洗衣粉的成分加以限制,不得再销售含
C 有______________(从下述选项中选)的洗衣粉。 A.硅酸钠 C.三聚磷酸钠 B.烷基苯磺酸钠 D.蛋白质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Ⅲ. 酸雨 (1)自然界“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和金属矿石的冶炼 D.汽车排放的尾气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 解析 自然界中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这是由于大气中SO2和SO3 ( C )
含量过高造成的,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上大量燃排放不是主要原因。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SO2 主要来自于硫酸工厂废气和含硫矿物的燃烧。 ①若用 Na2SO3 溶液来吸收工厂的 SO2 尾气,加热吸收液可获得高浓度的 SO2, 变废为宝。你能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吗? ②为除去燃料中的硫,可采用如图脱硫工艺。你能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吗?
无机化工原理在考查方面的另外一个着力点是以全新的信息考查化学反应
原理在合成氨、工业制H2SO4、氯碱工业及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应用。
中学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化工生产原理如下: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化 学 工 业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化 学 工 业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例 6】 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N2来源于空气,H2来源于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1)简述原料气 N2、H2 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2)下列可以代替硝酸镁加入到蒸馏塔中的是________。
A.浓硫酸 B.氯化钙 C.氯化镁 D.生石灰
(3)氨气和氧气 145 ℃就开始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 物(如图所示): 4NH3+5O2 4NO+6H2O K1=1×1053(900 ℃) 4NH3+3O2 2+6H2O 2N K2=1×1067(900 ℃)
专题讲座四 【考纲要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 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危害,树 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3.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和原子利用率的计算。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环境污染
(5)白色污染——聚乙烯等难降解塑料的大量使用。 (6)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环境保护的措施 (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 含磷 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 可降解 塑料。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答案
①SO2+H2O+Na2SO3=====2NaHSO3
高温

②CaO(s) +SO2(g)=====CaSO3(s), 2CaSO3(s)+O2(g)=====2CaSO4(s)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Ⅳ. 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某些碳氢化合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低空大气中发生复杂的 光化学反应(大气中的氧气也参加了反应),形成白色或浅蓝色有特殊气味的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中主要含二次污染物,如醛类、酮类、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光化学烟雾严重危 害人体健康,损害植物及橡胶制品等。 汽车尾气污染: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 与 NO 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 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 CO 和 NO 反应, 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 SO2 的转化。
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 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例 2】 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解析 根据原子利用率内涵,副产物越少原子利用率越高。C 项的副产物为 0,则原子
利用率为 100%,答案为 C。也可以分别计算其他方法的原子利用率,再比较。A 项原 44 子利用率: ×100%≈42.3%; 44+60 44 B 项原子利用率: ×100%≈25.4%; 111+44+18 44 C 项原子利用率: ×100%=100%; 44 44 D 项原子利用率: ×100%≈23.7%。所以原子利用率大小:C>A>B>D。 44+106+36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原子经济性
原子经济性在化学合成特别是有机合成中,减少废物的关键是提高选择性问题, 即选择最佳反应途径,使反应物原子尽可能多地转化成产物原子,最大限度地 减少副产物, 才会真正减少废物的生成。 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 B.M.Trost 在 1991 年首先提出“原子经济性”的概念: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 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如完全的加成反应:A+B===C), 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原子利用率 = 期望产品的总质量 ×100%。 生成物的总质量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 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 c.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d.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 至实现“零排放”。此外,它还应当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C )
解析 含磷的污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富含营养元素(N、 P 等)的污水排入自然水中,会使水中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生成、 腐败,从而使水中的溶解氧大量减少, 引起水中生物死亡、 水质恶化, 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赤潮 我国沿海出现了大面积赤潮,赤潮是红藻、蓝藻等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形
专题讲座四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 Hg、Cd、Pb、Cr 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 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 污染:水中高浓度的 N、P 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 成的污染。 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 含磷洗涤剂 及大量使用磷肥造成的。 三是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主要是指生活 垃圾、 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 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 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垃圾污染范围广 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